巽美术馆

其他

开幕回顾|洞穴与石壁——映照生活本真

2023年3月21日下午,由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艺术史教授樊林策划的群展“洞穴与石壁”在顺德巽美术馆开幕,呈现了由13位艺术家创作的不同形式作品。以旧石器时代的“洞穴与石壁”为隐喻,策展人试图在展览中反思艺术与当代生活的关系,意图带领观众探索反映在艺术作品之中的本真生活。开幕现场参与本次开幕仪式的嘉宾有: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樊林、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前副院长陈侗、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李邦耀、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实验艺术系主任刘庆元、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吴舒婷、顺德美术家协会主席陈子雄、顺德华侨城商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赛斐、广州比利奥科技有限公司CTO汪荣彬、顺德区榕树头村居保育基金会会长何卫东、巽美术馆馆长吴美曼,及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可遇、李超、林昀、刘兵、彭杜、彭可悦、任倢、王超、汪凌、杨倩、杨小满、占研(参展艺术家图图由于个人工作安排未到现场)。开幕现场开幕现场,策展人樊林讲述了展览的缘起与问题意识。通过对13位参展艺术家的长期观察,她认为他们一直都在进行“真实的创作”,而这些作品通过在空间之中的构成与叙事,又形成了一个“真实的展场”——这对于共同经历了公共卫生事件的我们来说,是珍贵又真挚的。同时,她也提出了对巽美术馆以及这片文化场域的期待,即有更多的观众能够走进美术馆,感受当代艺术的美感和叙事。樊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汪凌 | 微小的总和

3月21日,广东省女画家协会副主席汪凌在巽美术馆新展“洞穴与石壁”开幕仪式上作为艺术家代表进行了分享。征得艺术家本人同意,巽美术馆现将她的发言原文呈现于此。在共同面临的文化困境之下,她作为艺术创作者,尝试不断穿越日常事物的边界,将之转化成多元媒介的艺术作品,以期带给大家更多看待世界的方式,并将之视作一种生活的日常。对于那些在当代艺术的土壤之上进行创作、耕耘及保持关注的人们来说,或许可以从中获得更深的思考和行动的力量。汪凌在开幕现场微小的总和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新展预告|群展“洞穴与石壁”

前言经历了共同的生活事件,今天人们试图更宽泛地看待审美问题,也更在意艺术与生活的彼此照见。这是展厅里的各种场景给予我的提示。审美的愉悦是一个实证过程,每一个人都愿意相信,我们拥有发现并且捕捉到美感的能力。一旦“美感”在内心涌现,这时的物、我都是“艺术的”。从这一角度去看,艺术对于人类生活而言,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并不局限于通常限定的艺术品当中。因此我们必须认定,艺术的感受更多地产生在我们面对艺术品的时候。个人经验和专业训练综合起来,将成为一种指引。观看的经验日渐积累,最终会在我们面对艺术品时,告诉我们艺术家期待我们发现的东西。如果日常已经演变成追求网红效应,我们不禁要向自己严肃地提出问题。制作出一些具有思考、讨论空间的大型展览,意义就在于指出现实与理想的边界?让现代人在闲暇中找到某种轻松的东西,算不算艺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当我们以生产者自居,为艺术生态、创作机制、知识生产不断地绞尽脑汁,该如何考虑真实的展场、观众的对应?问题始终属于每一个时代,如果我们不愿意留下太多空洞的作品,不希望被以后的人认为我们此刻没有生活,怎么办?在我们无暇沉思的阶段里,借用日常生活来美化日常生活,是不是依然属于艺术的手段?艺术史已经成为一个镜子,照见了两种可能的危险。首先,居高临下的空洞设想,是城市生活、文化建设的敌人;与此同时,日常的书写也是真正的考验。我们尝试在这场展览还原“创作”最根本的那部分思考。作品构成的场域基于艺术家对材料的认知,对形式的把握,以及对生活整体的判断、选择。他们的痛苦、愉悦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形而上意义。今天的展厅,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与石壁,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巨石阵,描述着最核心最沉淀的东西。我将艺术家们视作猎手,他们像旧石器时代刻画或绘制野牛、长毛象和驯鹿的那些人,捕获到本真的生活,是因为熟悉。还有各式各样的隐喻、诗意和幽默,也是我们共同勾勒给观众的。樊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新展预告 | 陈侗连环画展“我自县城来”

林2022年12月7日艺术家简介陈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新展预告 | 此时此地此身:顺德本土艺术的视野

展览现场2022年11月6日,由巽实验小组策划的展览“此时此地此身”在顺德巽美术馆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14位顺德本土艺术家的作品。这是巽美术馆一次实验性的尝试——使空间回归到其最初的用途,将多重的“声音”聚合起来,使不同的人产生连接。前言上世纪30年代,朱光潜立下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
2022年11月5日
其他

XÙN解读 | 有朽与不朽:不倒翁精神的另一种说明

插兜兜”,图片©巽美术馆其次是时代的。在疫情之中,不倒翁雕塑们被创造出来,辗转于全国各地与观众见面。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个人的成长史与周遭环境的变化史自成呼应,构成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一整套叙事。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开幕回顾 | 汪正虹个展“存在者的星球”于9月1日在顺德巽美术馆开幕

9月1日,汪正虹个展“存在者的星球”在顺德巽美术馆开幕,展览由独立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史家姜俊博士策划。以存在主义为线索,展览构画了一个既充满童趣,又予人反思的情境场。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巽美术馆也试图拓展“在地”的语境,从“在地文化”研究走向“在地存在”,正如展览所要体现的核心观念“存在先于本质”,巽美术馆通过与空间关系密切的艺术形式——雕塑,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纳入研究体系,试图借此将工作重心转向当代雕塑的展示和研究。
2022年9月2日
其他

巽美术馆新展 | “存在者的星球”——汪正虹个展开幕倒计时!

通过展览的思想内核“存在主义”,我们试图启发后疫情时代下人类良好生活的可能,这就是以不倒翁为基本形态的雕塑希望传达的精神——摇摇晃晃,但屹立不倒。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限时预售 | 顺德首个沉浸互动展!一起登陆小王子的星球

儿时的你是否常常仰望星空对未来有无限美好的畅想天真的瞳孔中倒映着斑斓的星系对于宇宙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现在的你是否在《小王子》的故事中隐隐约约看见爱与责任的真谛幻想像小王子一样在星际漫游却又无比羡慕他不掺杂任何尘世的善良永远向往着美好,不放弃希望一场社交媒体累计曝光130w+5000+人次打卡社交讨论超600+篇海内外媒体报道100+的雕塑互动展览就要来顺德啦!展
2022年8月24日
其他

巽美术馆 新展预告 | “存在者的星球”——汪正虹个展

(展览海报)9月1日,汪正虹个展“存在者的星球”在顺德巽美术馆开幕,展览由独立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史家姜俊博士策划。以存在主义为线索,展览构画了一个既充满童趣,又予人反思的情境场。展览现场分为两个空间,一楼空间“存在者的花园”由带有镜面反射效果的不倒翁雕塑组成,营造了一个互动式的“剧场”;二楼空间“存在主义哲学与文艺”在更多维度上(如浮雕、可佩戴雕塑等)展示了艺术家汪正虹的作品与文献,并为观众提供了存在主义相关的阅览区域,可在展厅中休憩思考。展览前言有着镜面反射、大小各异的不倒翁呈现为娃娃形象,它们矗立在布满奇异植物造型的雕塑丛中。当人们走近,观众自己变形的身形就会映射在不倒翁和植物的不锈钢表面上;当人们推动这些娃娃,它们后倾随即慢慢反弹,在摇晃中逐渐恢复到重新的平衡。当人们穿梭在不倒翁们此起彼伏摇晃的场域中,无数个我也在镜面反射间同样此起彼伏,仿佛脚下的大地、周遭的世界都在摇晃,眩晕之感弥漫在感知的平面上。艺术家汪正虹的不倒翁系列作品成为了今天我们在疫情下人类精神的隐喻。每当灾难降临,人们便开始重新反思生活、生命的意义,以及我和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这是因为我们的世界陷入危机,处于倾覆的边缘,一切顺理成章的事情都将被重新理解,一切固定的关系都被打破,等待着重新连接。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存在主义哲思——人的存在没有本质,它的意义产生于“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各种努力”。正如经历过20世纪最动荡岁月的萨特所言:“存在先于本质”。汪正虹的展览“存在者的星球”正希望在今天为我们创造一个封闭的“异托邦”空间,即我们所谓的“星球”;在物理、光学上营造出一种“摇晃的世界”。通过可爱的雕塑造型、娱乐性的参与互动,她的作品抵达和触及了更广泛的观众,最后从感官层面到心理层面,隐约地为每一个观看者打开了一条通向“存在主义”哲思之路——人的存在在根本上是虚无的,这反而赋予了恐惧虚无的人一个永恒的使命,即在不断和外部世界的博弈中,创造自我,获得某种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姜俊©
2022年8月20日
其他

线上直播通道 | 「XÙN|有嘢講」

/对谈主持黎仁刚(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社工专业专任教师,原顺德电视台副台长)/对谈嘉宾李景湖(艺术家)区淑玲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巽美术馆 新展预告 | 彭文彪、一米:线上线下

“线上线下”展览海报2022年4月7日,卤味高清频道成员彭文彪、一米的展览“线上线下”将在巽美术馆开幕,由刘子瑗策展。展览对美术馆空间进行了改造,使展厅变身成为一个沉浸式的观展游戏。在主题与呈现上,彭文彪和一米延续了卤味高清频道诙谐幽默的创作风格,通过对顺德工厂的深入观察和工厂中女工生活的探访,创作出“阿云”这一角色,并借助多重媒体形式,尝试在展现阿云生活日常的同时,呈现与时代下个体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症结。彭文彪,创作过程,《彩云追月》一米,创作过程,《彩云追月》巽美术馆空间改造中前言
2022年4月4日
其他

巽美术馆 新展预告 | 李景湖(Li Jinghu)个展:无处安放的

“无处安放的”展览海报2022年4月7日,李景湖个展“无处安放的”在顺德巽美术馆开幕,由巽美术馆策展团队巽实验小组策划。展览大部分为新作,以李景湖惯常使用的诗意方法探讨时代背景下人们“无处安放”的心理状态。新作大部分取材于顺德当地,以一种在地(site-specific)的创作方式构造具体的创作语境。
2022年4月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公告 | 关于巽美术馆展期调整的通知

Museum点击定位“巽美术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大地之脸”展览开幕研讨会 | 费勇:生活方式构筑城市魅力之道

2022年1月20日,于展览“大地之脸”开幕的当天,巽美术馆举行了以“第三只眼看岭南”为主题的研讨会。研讨会由冯原主持。岭南是个文化交汇之地,长期以来都被不同地方,尤其是来自于具有某种技术和文化特征的人所观察、描绘。我们需要以一种文化历史的视角,借助一些脱离了当局者视角的“第三只眼”,来实现观看方式的转变。研讨会力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先进的观察方式。巽美术馆作为展示、生产与传播当代艺术的机构,需要以一种“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眼光,推动本土与全球、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巽美术馆将通过不断地艺术实践,成为一间“数字时代下的岭南文化实验室”。新的岭南文化需要建构的力量,而当代艺术兼容并包的属性,将为之赋能。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借此将发生在美术馆墙内的艺术实践与城市中能引发人们情绪共鸣的元素结合起来,以艺术力量为城市带来更多新鲜的活力。本篇文章来自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演讲嘉宾费勇,他是学者,作家,生活榜MOOK主编,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主要著作有《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长物志:做自己生活的设计师》、《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等。(本文为研讨会速记整理稿)费勇,学者,作家,生活榜MOOK主编,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每次参加跨界研讨会,收获就特别大。假如参加我自己的专业领域,往往比较贫。我感觉大家思考的东西都是同一个问题,但是角度完全不一样,我爱说一句话,就是当你看不清真相的时候,要跳出来看清真相。刚才陈侗老师说,当你想不开的时候,跳出来就可以想得开,我是觉得今天实际上我们都在思考关于从空间到生活方式的问题。我就根据这次研讨会的主题谈两个自己的感想。第一个还是围绕“第三只眼看岭南”。岭南这个地方,我1987年来广州,我本身是浙江人,浙江在江南,一般不太愿意离开杭州、上海。我来的时候都和我的同学开玩笑说流落在岭南。我觉得广州这个地方蛮特别,包括珠三角,它不是简单的开放概念,可能要回到历史细节和生活细节去把握。梁启超先生对广东或者岭南有一个观察,我觉得特别到位,他说岭南这个地方蛮奇怪的,从古代秦始皇一直到晚清,是中央政府的边缘,一直是官方流放的地方。假如你从世界范围来看,广东是世界的枢纽,广州港等于扮演了全球贸易的某一个中心点,很重要。梁启超说,在某种意义上广东不是中国的广东,是世界的广东。我觉得这个观察蛮特别的,沿着这个观察,我们重新去看广东历史,我发现有几个非常有趣的点,可能我们忽略了。第一个点就是广东历来是“中国的桃花源”(自己瞎编的一个词)。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中大的陈先生考证桃花源,他觉得这不是想象的东西,他说是中国政治的产物,是中国秦始皇以后从封建社会到秦始皇是专制社会,从秦朝到清朝也是皇帝专制社会,在专制社会当中的每次改朝换代、受侵略,都有一个传统就是躲避秦朝。秦朝统一了中国,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一直到晚清,我发现只有一个人称赞过秦始皇。秦朝都是非常厌恶,王阳明写到秦朝简直是痛心疾首,他认为原来中国周代的时候非常美好,秦朝以后都是乱七八糟,包括苏东坡也是,他写所有的历史评论都是这样。这个问题蛮值得思考,照理他统一了中国,但是只有明朝的李治称赞过秦朝,其他人对秦始皇是贬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悠久的传统,就是躲避暴秦,从秦始皇时代开始,汉人大动乱的时候都避到了广东,甚至每一个末代王朝都在广东。包括明代灭亡以后,有一个地方让我非常震惊,明代有一个将军背着一个小孩躲在梅州,躲了很多年,表面是一个围屋,实际上是一个皇宫。明代还有一个将军躲在韶关,广东相当于是中国历史的桃花源,还是中国文化的沉淀。我原来和搞旅游的人开玩笑,广东开辟了一个末代王朝的旅游路线,好像听起来不太好,但我觉得这是广东非常重要的特点。历代王朝的残余物,好像广东是最大的聚集地。第二个,北方的人经常说广东没有文化,我觉得真的有点不懂文化。其实中国历史上,广东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有两次把外来文化变成本土文化,第一次就是佛教文化汉化,起源就是广东。在那个年代之后差不多二三十年,广东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化中心。武则天都要来请慧能去讲佛法,慧能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不愿意去,像我们一听如果有人请我们去,不要说武则天,馆长请也会马上讲。慧能这个人就懒得去,但是武则天很执着,派了一个使者千里迢迢跑到广东请教,禅宗对中国影响非常大,没有禅宗就没有宋明理学,也没有王阳明新学,到后来朱熹等,真正的中国文化最凝练的表达出来就是禅宗。当然还有一个禅宗,对当代世界影响也很大。禅宗不仅影响了世界,而且成为了当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包括美术界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你要去研究西方的行为艺术,源头是中国的禅宗。启发了当代行为艺术,装置艺。禅宗很了不起,西方人以为禅宗是日本的,实际上禅宗是中国传到日本,日本人把它传到西方,所以这是广东第一次的外来文化中国化,在广东岭南完成。我认为禅宗尤其了不起,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生活艺术化,其实也来自于禅宗,因为禅宗有一个佛教革命,相当于马丁路德的西方宗教革命,甚至他认为禅宗几乎是把印度的佛教取消了,没有偶像崇拜,也不拜佛,真正的禅宗里面没有佛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慧能讲了一个观点,就是佛的修行不需要出家,也不需要仪式,而是吃饭、睡觉,在生活中修行。这个理念到后来成为了中国人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把生活艺术化。所以我觉得禅宗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思想,但是被我们忽略了。
2022年3月14日
其他

请查收《大地之脸》的语音介绍

欢迎收听由巽美术馆提供的语音导览关于策展人冯原|
2022年1月27日
其他

研讨会回顾 | “第三只眼看岭南”—— 一种岭南观看方式的创新

2022年1月20日,展览“大地之脸”开幕当天,巽美术馆举行了以“第三只眼看岭南”为主题的研讨会。研讨会由冯原主持,侯瀚如、姜俊、陈侗、朱荣远、刘志伟、费勇参与并进行专题演讲。岭南是个文化交汇之地,长期以来都被不同地方,尤其是来自于具有某种技术和文化特征的人所观察、描绘。研讨会上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先进的观察方式。研讨会解读全球在地化(Glocalisation):基于全球与地方文化互动的理论视角如今,全球化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能激发人们“世界眼光”的词汇了。疫情之下,人们倾向于守住自己周围的小领域,而对远方的想象充满了防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术馆的角色定位应该发生怎样的转变,是一个迫近的问题。作为坐落在具有强烈地域性的顺德的巽美术馆,又该如何立足于世界而反观自身的定位呢?作为岭南文化的腹地,顺德深厚的传统底蕴自不用说。然而,顺德同时也是制造业大区。制造业仰赖工业化,工业化与全球化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处理本土与全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在时代下应该提出的真问题。对此,巽美术馆作为展示、生产与传播当代艺术的机构,需要以一种“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眼光,推动本土与全球、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对于文化机构而言,“全球在地化”的行动方针“思考全球化,行动在地化”是具有指导作用的。但是,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的过程。这种实践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树立一种不会招致自满的文化自信——不仅是文化展现上,更多的是文化创造力上的自信。巽美术馆将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成为一间“数字时代下的岭南文化实验室”。新的岭南文化需要建构的力量,而当代艺术兼容并包的属性,将为之赋能。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借此将发生在美术馆墙内的艺术实践与城市中能引发人们情绪共鸣的元素结合起来,以艺术力量为城市带来更多新鲜的活力。
2022年1月23日
其他

线上直播通道 | “大地之脸”开幕研讨会:第三只眼看岭南

学术策划/主持:冯原研讨嘉宾:侯瀚如、陈侗、朱荣远、姜俊、费勇、刘志伟时间:2022年1月20日(周四)9:00-12:00地点: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美食博物馆阶梯教室*研讨会免费向大众开放巽美术馆将于2022年1月20日上午9:00-12:00,举办“大地之脸”开幕研讨会——第三只眼看岭南。“大地之脸”展览是巽美术馆首次尝试以“创作策展”的方式,呈现从观念到内容完全由策展人冯原创作的展览。本次研讨会邀请了策展人冯原作为学术策划及主持,另外还邀请了侯瀚如、陈侗、朱荣远、姜俊、费勇、刘志伟等六位专家学者围绕本次展览的创作背景”岭南文化“展开深入的研讨。研讨会流程9:00
2022年1月19日
其他

新展预告 | 冯原:新岭南文化研究展览——大地之脸

展览开幕时间:2022年1月20日(周四)16:30-17:30展期:2022年1月20日-2022年3月20日*(本次展览向公众免费开放)巽美术馆将于2022年1月20日至2022年3月20日期间,呈现新岭南文化研究展览“大地之脸”,由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原策展。这是巽美术馆首次尝试以“创作策展”的方式,呈现从观念到内容完全由策展人冯原创作的展览。展览将从“俯瞰大地之脸的心智基础”和“跨越50年的珠三角之脸“两个部分深入探析珠三角50年的变迁,并试图以当代艺术的形式打破固有的岭南观察方式,启发一种全新的、具有未来性的视角。前言|
2022年1月18日
其他

“大地之脸”开幕研讨会 | 第三只眼看岭南

“大地之脸”开幕研讨会:第三只眼看岭南学术策划/主持:冯原研讨嘉宾:侯瀚如、陈侗、朱荣远、姜俊、费勇、刘志伟时间:2022年1月20日(周四)9:00-12:00地点: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美食博物馆阶梯教室*研讨会免费向大众开放,欢迎报名咨询(报名方式、直播通道见文末)文化的认知与呈现不仅是客观对象的积累和沉淀对果,实际上,它取决于文化观察者采取的判断和分类的体系,也就是说,观察者拥有什么样的技术和观察方法,会导致了不同的文化特征的获取和对比,因此,文化来自于特定技术和观念的再定义——如果这个定义的过程也可以被称为文化的话,那么,它就必然是一种由观察者拥有的自觉的文化(对应于作为现象的不自觉文化)。想象一下植物园和自然博物馆的情景吧,如同植物学家和自然史家把全世界不同的植物加以采集对照和分类,才呈现出无比丰富多样的生态世界的“全貌”一样;再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吧——我们拥有的从自然演化中获得的身体,却经历了上万年以来的不同文化——如巫术、法术或早期医术加以定义和处置的复杂多变的过程,直到20世纪之后,它最终才被统一在现代医学的框架之内,获得了一种明晰的原理和认知。再想象一下吧,如果我们把观察自然界和人类身体的技术和概念原理都统统取消掉,那么,并不是自然界本身也不是我们的身体,而是我们的认知和文化就会倒退回过去的蒙昧时代。所以,文化的认知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丰富的认识过程,文化的认知和定义也有赖于不同的观察者携带不同的观察技术的介入和探析,这对于文化的主体性带来了一个考验——我们是文化的观察者呢?还是被观察的文化对象?或者两者都是的,或者原来是被观察的对象,现在却变成了观察者阵营中的主要力量,或者,我们不仅在观察自己也以对照和观察其它的文化,或者,我们正在使用外来的技术来观察自我并把观察结果变成有益于自我成长的动力……等等的可能性不一而足,但是却朝向了一个可能的前提——除了我们之外,必须有第三只眼睛来观察我们,在这个融合和变化的过程中,第三只眼睛可能一开始并不属于“我”,但最终却变成了“我”的一部分,使得我获得了第三只眼睛才观察到的方法。这一过程,可以看成是文化演化和进步的过程,实际上它就发生在历史上那些最具有文化的交汇和碰撞的地区,如果说,这样的地区之所以总是成为文化演进的培养器皿,就是因为起码在几百年以来就有不同的第三只眼睛的介入观察,最终使得第三只眼睛变成了自我的属性,文化因此而获得了推动力。岭南地区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是一个融会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培养器皿,它位于欧亚大陆最靠近南海的边上,位于五岭之南和珠江水系的出海口,诸多的地理条件汇聚起来并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演化成近代三百年以来各种新式技术涌进中国的窗口,也成为被众多的第三只眼睛观察最多的地方,到了20世纪之后,岭南地区跃升为中国走向辉煌的不可缺少的先发之地,回顾这一进程,并不难找到把第三只眼睛的观察方法化约为自我文化的演化脉络,当然,由于20世纪历史的跌荡起伏,难免会造成各种断裂和分割,饶有意味的是,不论是融合还是分化,岭南地区总是一个从不会被遗忘的重要之地。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近50年的跨度之上,再让我们把观察的视野从日常的平视转向如同老鹰一样的视线,再让我们把今天高科技时代的虚拟技术所显示的多维的视野与人类绘制地图所采纳的视野加以对照和呈现,我们相信,那个已经化约在我们的身上并成为我们的观察方法的“第三只眼睛”的来龙去脉就会浮现出来,而且,这个第三只眼睛并不通过任何神秘的渠道,而是通过网络而公开的呈现出来。与50年前的“我们”相比,这个第三只眼睛呈现出某种技术性的时间差——也正因为这个时差,使得它对大地的扫描保留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原来并不具备多少价值,它一直沉睡在底片的无用状态之中,不过到了今天,它却像是分子生物学家梦想获得的古DNA一样,从生物学的类比上,我们可以把这种第三只眼睛的观察类比为——大地的DNA片段——它为复原这片土地的城乡演变和生产建设活动的历史提供了真实而珍贵的“样本切片”。它从来不曾在我们的自我的观察中出现过,反过来说,它的出现,就像是分子生物学家得到了一个古DNA的化石标本,它的价值足以弥补要重构人类演化的轨迹的缺损信息。所以我们要召集大家来参与“第三只眼睛看岭南”的研讨活动,我们明白且希望,那些沉睡在底片中的信息能够在各位观察者的观察中“苏醒”过来,时间差将会被打破,两个时空的层次将会被合并和对照——大地的DNA信息将会带来令人兴奋的发现。学术策划/主持冯原
2022年1月18日
其他

​XÙN工坊招募 | ​围烛夜话:当算法试图制造生命

晚上7:30-8:30巽美术馆人数30人报名方式扫码添加客服微信预约活动全程免费(席位有限,预约需交押金30元,活动结束后原路退还,若报名未参加活动,押金不予退还)活动嘉宾:王宁
2021年12月6日
其他

XÙN解读 | Kalman Pool:“轻”瞬间,重要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各种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当代艺术也变得更“轻”。无论从媒材上来说,还是从观念上。一些艺术品不再以实体的形式呈现在美术馆里,或者说,那个“实体”只是当代艺术作品中很小的一部分。
2021年11月12日
其他

开幕回顾|消费社会下多维度探究生命和自我

Pool)个展“不能承受之轻”在巽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FlyIn策展,汇聚了2位艺术家的从绘画、雕塑、装置、到nft等不同媒介的作品。当天的开幕由现代舞团Project
2021年10月22日
其他

6.6折特价早鸟票 | 双展通票限量500张

2021年10月20日至2022年1月15日期间,巽美术馆将推出两场展览“比算法更精准,更深远的……”与“不能承受之轻”。我们将与罗苇、刘锦鹏(Kalman
2021年10月16日
其他

巽美术馆 新展预告 |刘锦鹏(Kalman Pool)个展:不能承受之轻

Pool)个展“不能承受之轻”。展览由策展团队FlyIn策划。展览将呈现Kalman在VR虚拟现实和物理现实层面同时进行的艺术创作,他创作的雕塑在
2021年10月15日
其他

巽美术馆 新展预告 | 罗苇个展:比算法更精准,更深远的……

巽美术馆全新个展来袭💥精彩内容请往下翻👇“比算法更精准,更深远的……”展览海报巽美术馆将于2021年10月20日至2022年1月15日期间,呈现艺术家罗苇个展“比算法更精准,更深远的……”。展览由策展团队FlyIn策划,艺术家罗苇充分利用了各种潮流化的视觉表现方法,试图建立起沟通当代视觉审美逻辑的灵性表达,同时形成灵性思考和消费社会的视觉对话。通过沉浸式的展览体验指引观众去探寻那个“更深的地方”的信标。罗苇,《超灵者》系列作品前言据Intel发布的报告:“到2021年,世界各地将有超过500亿个连接设备和“物”运作;而面对如此庞大的连接及产生的海量数据时,最大的障碍是将所有的数据赋予含义,这不得不使问题重点从数据切换到算法,以期望能够利用隐藏在庞大数据里的信息价值。Intel称之为“Algorithm
2021年10月14日
其他

XÙN访谈 | 陈侗:我满足不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但是似乎激起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

在本次由巽美术馆策展的陈侗作品展“纸包不住,火什么”中,首次在顺德集中展出了陈侗的多幅纸本水墨作品,作品中既有对现代生活的戏虐,也有对时代变迁的精辟提炼,画笔之下呈现出了艺术家透过多年洞察浓缩出的人生百味。陈侗作品展“纸包不住,火什么”展览现场,由巽美术馆提供一幅幅耐人寻味的作品背后,亦是陈侗对当代艺术与中国画之间关系的反复深思。自美院毕业后,1983至2003这二十年间,陈侗曾一度放弃画画,沉浸在书籍与影片的出版之中,在他看来,当初放下画笔,并非因为自己不热爱画画,而是和他所一直思考的中国画本身的作用与能量有关。从2004年开始,陈侗开始将早年擅长的连环画与现代主义定义下的文学和电影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叙事体系:故事画和跟画有关的戏剧性表演,以及相应的机构实践。基于本次展览,我们与陈侗深入对话,了解他在多年创作背后的观察与思考,以及那些现实中鲜活的图像,历史变迁中所带来的艺术及文化角色的重塑,对他的叙事性绘画所带来的影响。提问者:巽美术馆(下称“巽”)受访者:陈侗(下称“陈”)艺术家
2021年9月9日
其他

新展预告 | 陈侗作品展:纸包不住,火什么

巽美术馆将于2021年8月29日至9月29日期间,于顺德美食博物馆2楼展厅呈现艺术家陈侗作品展“纸包不住,火什么”。展览将展出艺术家陈侗的多幅纸本水墨作品,从艺术家的个人艺术创作的经历出发,寻求绘画与观众历史层面的对话。开幕时间:2021年8月29日(周日)15:30展期:2021年8月29日
2021年8月28日
其他

XÙN沙龙 | 在美术馆里叹茶?!五一特别活动“得闲饮茶——艺术分享会”来啦

顺德十九楼“广式消费主义”展览系列活动得闲饮茶——艺术分享会“得闲饮茶”——艺术分享会作为广式消费主义展览衍生活动,进一步再现原生态的地道广式生活场景和饮食文化。如同展览中刘庆元×another
2021年4月25日
其他

开幕式回顾 | 傅韵雪个展开启对影像时代的思考

“阈限——傅韵雪个展”展览现场“阈限——傅韵雪个展”聚焦现场2021年3月24日下午16:00“阈限——傅韵雪个展”于巽美术馆正式开幕。在开幕式现场中,虽然旅美艺术家傅韵雪因受国际疫情影响并未到场,但她通过视频的方式与现场嘉宾一起庆祝个展开幕。艺术家傅韵雪在视频中感谢巽美术馆的邀约办展以及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并且欢迎现场的嘉宾们来到她的多媒体影像个展。“阈限——傅韵雪个展”开幕式现场虽然艺术家傅韵雪并未到场,但她对于展览的概念和内容通过视频传达到每一个人的内心。展览中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将“阈限”这个概念从人类社会学角度进行多维度的发散,着重运用后摄影媒介的数字化3D成像技术来进行创作。观者们可以享受视觉的色彩冲击,亦可找到现实生活中所对应的客体。艺术家在视频中表示:“我希望能在这个展览中通过我的作品,将大家带入一个虚拟的、又真实存在的、人造制作的、却又充满自然元素的阈限空间当中。”艺术家傅韵雪通过视频问候开幕式的所有来宾开幕式结束后,策展团队巽实验小组的代表带领嘉宾们来到巽美术馆的二楼展厅。这里被分隔成不同的小空间,每一个空间中都有一个或者多个艺术家影像作品。作为艺术家傅韵雪首个国内影像个展,“阈限”呈现给观者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多种变幻,还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她用其独到的艺术语言,为宇宙、人类和自然赋予了其处于“阈限”阶段下的灵魂。“阈限——傅韵雪个展”导览现场进入了影像时代的我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面对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中渡过,屏幕的另一端占据着我们的视线甚至心灵高地,我们好像正处于一个过渡到虚拟世界中的阈限领域。对于当下的我们,屏幕世界与外部世界,究竟哪一个与我们联系更紧密,哪一个才是对于此刻更加真实的场景呢?在未来,这一切的真实与虚拟又是否会被全然颠覆?“阈限——傅韵雪个展”展览现场观者们穿梭在各个空间中,也穿梭在艺术家所创造的虚拟的《阳》、《雪崩》、《地之火》、《喀斯特》等影像空间之中。每个影像所呈现的空间投射在现实空间,与每一个观者本身相结合,在这个时候,人与世界的“阈限”存在于这重重交叠的空间中,缓缓流动着。在这些空间穿越的旅途终有结束的时刻,那么在结束之时,我们能够得到之前问题的答案吗?又或许观者们可以得到的是艺术家傅韵雪在展言所说的:“通过艺术来辅助自我认知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去更好的认知世界。”
2021年3月26日
其他

开幕日回顾 | 用当代艺术书写“广式消费主义”

“广式消费主义”于3月24日下午16:00举行开幕仪式。开幕式现场众多艺术领域嘉宾齐聚,此次的文化盛事也得到了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主持人开场之后,由“广式消费主义”策展人胡斌老师的讲话开启整个开幕式现场,随后艺术家代表,来自啾小组的嵇昊和方迪对此次展览送上寄语,最后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曹竹清四级调研员致辞。开幕之后,“广式消费主义”策展人胡斌老师带领一众领导嘉宾在馆内进行导览。策展人、艺术家和嘉宾们在展厅中交流谈论,为艺术各抒己见。“广式消费主义”开幕式现场
2021年3月25日
其他

新展推介 | “阈限”——傅韵雪个展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影像时代。很多人的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面对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中渡过。那么,我们每天面对的屏幕世界与外部世界,究竟哪一个与我们联系更紧密,哪一个才是对于此时更真实的场景?
2021年3月23日
其他

巽美术馆新展预告 | “广式消费主义”里的广式精神

巽美术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城欢乐海岸1栋105号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早上11点至晚上8点(逢周一休息)Duende
2021年3月20日
其他

开馆论坛 | 张敦福:消费社会大背景下的艺术与社会:文化消费的视角

9月13日,巽美当代艺术馆开馆展以“愿你生活甜如蜜”的主题组织展览,而巽美当代艺术馆特邀王南溟策划并主持了开馆论坛,着重以“消费社会研究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现场:艺术与社会理论的再讨论”为议题,针对最敏感的当代艺术与消费社会的关系,从理论的视角来重新梳理后现代以后“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带来的新话题,并且讨论在这样一个语境当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和它发展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消费社会学这样的新学科在艺术领域中更为直接的进入,更能使美术馆同样成为讨论社会问题的场所而体现其新美术馆学的价值。本篇文章是本次论坛的主题演讲嘉宾是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消费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张敦福教授,以“消费社会大背景下的艺术与社会:文化消费的视角”为主题进行探讨。(本文为论坛速记整理稿)。张敦福,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消费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谢谢巽美当代艺术馆和王南溟先生,有这样一个机会跟艺术家和艺术界对话。我今天跟大家报告的题目是《消费社会大背景下的艺术与社会:文化消费的视角》。我选择这个题目也是试图回应王先生召集我们参加这个活动的初衷。我们做消费社会学研究的,能够在这样一个艺术领域里面做什么,我相信更多是一个向大家学习的机会。我们看整个社会的变化(见PPT)(节选自演讲PPT)从欧美到中国都是这样一个从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到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的转变。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我们能够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里看到,也能在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里看到,还可以在恩格斯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看到。关于消费社会,鲍昆老师曾经提到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它的英文名字叫《The
2020年11月5日
其他

开馆论坛 | 严俊:抽象艺术、中国中产与符号意义

9月13日,巽美当代艺术馆开馆展以“愿你生活甜如蜜”的主题组织展览,而巽美当代艺术馆特邀王南溟策划并主持了开馆论坛,着重以“消费社会研究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现场:艺术与社会理论的再讨论”为议题,针对最敏感的当代艺术与消费社会的关系,从理论的视角来重新梳理后现代以后“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带来的新话题,并且讨论在这样一个语境当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和它发展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消费社会学这样的新学科在艺术领域中更为直接的进入,更能使美术馆同样成为讨论社会问题的场所而体现其新美术馆学的价值。本篇文章是本次论坛的主题演讲嘉宾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020年10月30日
其他

王宁|后物质主义时代的体验经济、艺术消费与心理产权

9月13日,巽美当代艺术馆开馆展以“愿你生活甜如蜜”的主题组织展览,而巽美当代艺术馆特邀王南溟策划并主持了开馆论坛,着重以“消费社会研究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现场:艺术与社会理论的再讨论”为议题,针对最敏感的当代艺术与消费社会的关系,从理论的视角来重新梳理后现代以后“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带来的新话题,并且讨论在这样一个语境当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和它发展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消费社会学这样的新学科在艺术领域中更为直接的进入,更能使美术馆同样成为讨论社会问题的场所而体现其新美术馆学的价值。本篇文章是本次论坛的主题演讲嘉宾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王宁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结合时代背景,讨论了后物质主义时代的体验经济、艺术消费与心理产权。(本文为论坛速记整理稿)。王宁,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非常感谢巽美当代艺术馆,也感谢王南溟老师的邀请。我是第一次有机会在艺术家的作品面前和原创者合影,我昨天已经情不自禁的发了一个微信,把这个事情传播出去了。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探讨关于艺术和消费社会学的关系。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体验消费、心理产权与艺术馆”。因为我们是讨论艺术馆的开馆,所以要跟艺术馆挂上钩。首先从改革开放说起,因为近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财富积累越来越丰富,财富导向的消费已经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财富占有依然是大多数人的主要追求,我们依然会把物质财富的占有当作是我们成功的主要标志。国际物质主义调查表看一个2013年的调查数据。这是一个国际调查,调查的是物质主义(把物质看作最重要的,精神生活不那么重要),把中国跟其他国家放在一起看,首先是要赚钱,赚钱压力在所有的抽样国家里,中国第一(68%认为有压力),南非第二,俄罗斯第三,美国只有46%的人认为有压力,跟世界平均值一样。再看物质产品的重要性,中国的取值是71%,占据世界第一,印度也上来了,但他压力并没有那么大。美国下来了,美国对物质的重要性的认同只占21%,但它前面赚钱的压力比较大(46%)。南非赚钱的压力是66%,但到这里只剩下33%。可见,从调查样本看,中国人把物质财富的重要性看作是最高的,而且在全世界样本中排名第一。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在什么地方?随着40多年改革开放财富积累越来越多后,这些有财富的人开始转向精神生活,尤其是他们的子女,在富裕家庭长大后,精神生活、精神体验、文化体验的重要性大大提升,特别是在一些高房价的大城市,由于一部分人已经没有可能买到房子,在深圳很多人基本上没有可能买房子,所以干脆就放弃了物质追求,转向追求文化的体验。我们有几个数据能够说明这个变化,就是开始追求文化的体验。2011年-2019年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2011年-2019年全国文物机构接待人次这是旅游出行的统计,从2011年到2019年,每年都在增长。2020年就不说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再看文物机构,比如博物馆、艺术馆,他们接待观众人数也是逐年增长,这是一个大趋势,不可改变的趋势。2011年-2019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基本情况再看演艺演出,基本在增长,观众的数据是逐年增长,而且增长速度比较快。我们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出来,在一定范围内,居民的消费从物质主义消费到后物质主义消费的变化。为什么会变化?两种情况,一是已经有物质财富,二是一开始可能没有买到房子,转向追求精神体验,而不是追求物质享受。我们就要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它带来怎么样的结果?首先看消费形态的变化,从结构形态看,我们的消费从固态转向了液态。这个概念来自于英国社会学家鲍曼,他在讨论现代性时,说它原来是固态的,现在是液态的,消费形态也从固态走向液态。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物质占有作为身份地位的符号,它的重要性下降了。我们的趣味、经历、文化体验,在身份地位当中的重要性上升了。我们的身份地位不再是靠财富显示的,而是动态改变的,不同时代可以有不同的显示身份地位的符号。第二个,我们的消费之所以是液态,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走向准用型消费而不是占有型消费。准用型消费是采用共享经济或者共享消费的方式,我能够使用,但不一定要占有。在特定时段我可以租一辆汽车来开,开完就还了,或者到美术馆买一个门票就进去了,而不需要占有。这样一种消费形态就意味着我们从占有转向体验。与它相对应的变化是我们的购买方式。在过去会比较强调物质购买,今天更多强调体验购买。有大量研究,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都在研究这个东西,他们认为在物质购买和体验购买二者上,体验购买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快乐,更多的满意感。这是有大量数据验证过的。一旦我已经有了物质财富,我更多的快乐是来源于体验,而不再是占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体验是多维的,我们在体验之前会有憧憬和期盼,在体验中间会有高峰体验,体验过了以后可以回忆,并且有很多话题可以跟他人交谈。但物质上的东西,很难有太多回忆,我们也很难跟人家整天谈汽车和房子。但你可以谈你到过南非或者南极,这种体验人家是很羡慕的。我们现在开始追求这样一种体验购买。体验购买带来体验优势,它比物质的消费或者占有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这种体验购买与物质购买相比带来的快乐,就叫做体验优势。但是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有体验优势呢?这是不一定的。在有些地方物质购买依然带来更多的满意感,比如贫困的地方。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假设,社会总流动率越大,越看重物质占有物。还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越强,越是看重精神的价值;反过来,越是缺乏宗教信仰的过度,越不看重精神的价值。体验优势对中国消费者有效吗?依然有效。财富积累的第一代已经很有钱,但依然保留原有的消费习惯。但他们的第二代变了,他们很多人出国留学,即使不留学也有游历经验,他们的出国留学也是为了体验。中产阶级完成财富积累后实现了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体验。同时,随着社会复杂化,另类群体兴起。比如极简主义、公益人生或者做穷游族。这类人缺乏足够的经济资本,但不缺乏文化资本和文化趣味。借助这个体验提升自己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对他们来讲体验消费比物质消费就更重要了。最后,阿奈特所说的成人初显期的出现也导致体验的重要性的提升。过去我们把人划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现在的划分多了一个群体,我们现在把人划分成未成年人、准成年人和成年人。为什么会多了一个群体?因为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已经在生理意义上成年了,但他们不愿意进入到成年人的角色当中,不愿意履行成年人应该承当的责任,它包括结婚生儿育女、获得稳定职业,实现经济独立。为什么不愿意?因为他们要有更多的时间对自我认同进行探索,等到玩够了开始结婚生子,所以现在结婚年龄都开始往后推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一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与教育年限延长。二是性革命,由于有避孕技术,我们不需要通过结婚来获得幸福。三是妇女运动,女性不愿过早结婚和生儿育女,而愿意体验够了再结婚。日本的许多女子结婚以后是做家庭主妇的,这种情况导致她们一旦结婚就陷入到婚姻枷锁中,所以在婚前她们一定要玩够,玩得不想玩了再结婚。四是青年运动,不愿意过早承担成年人角色,而愿意对自己的可能性,我们有N种可能性,至少把N种可能性都探索遍,然后再确定一种模式。而不像我们过去,在N种模式当中就随机抽取一种模式一辈子走到底。这样的人生或许是一个悲剧,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但今天的年轻人不愿意再重温这个悲剧了,在N个可能性当中统统尝一遍,找一个很适合我的。但这个很花时间,三五年过去,等到ta尝试够了准备谈婚论嫁时已经变成剩女或剩男。1960年-2010年美国男女结婚年龄统计我们看美国的数据,1960年女生结婚中位数年龄20岁,男生将近23岁结婚。从中位数看,到2010年女生不到26岁不结婚,男生不到28岁不结婚。在欧洲,人们结婚年龄比美国的还迟。虽然结婚年龄推后了,但并不意味着青年人没有性生活。现在中国的趋势也是接近于美国2010年的趋势。很多人认为农村人早结婚的观念错了,因为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出来了,在深圳打完工到东莞,东莞打完工到南京,等到考虑结婚时,马上就30岁了,谈婚论嫁都已经很迟了。这意味着他们体验的过程非常长。小结一下。体验消费族的兴起,一是中产阶级及其后代完成了财富积累,从物质占有转向体验消费。二是新型生活风格的追求者的兴起,他们缺乏足够的经济资本,往往去追求消费体验;三是成人初显期的这个群体,它跟第二个群体交叉在一起。体验构成了这些群体很重要的生活满意感来源,而其中也包括艺术的体验。艺术的体验也涉及到两种形态,一个是液态,一个是固态。固态就是摆在客厅可以让别人来看,但有产权。液态是我不要产权,但我可以参观,比如放在美术馆。在当代社会,我们虽然不能够占有艺术品的产权,但我可以获得对艺术品的体验。体验族可以通过追求共享型、准用型消费来获得对艺术品的体验。之所以说我们放弃对艺术品或者其他一些产品的占有权,主要的原因是它们很难具有可占有性。比如电影院,你不能占有电影院,而且也没有必要,你只需要买张票看电影就可以了。艺术品同样也是占有很困难,因为很昂贵,所以人们可以采取体验消费的方式进行欣赏。这意味着我们从占有型消费转向准用型消费。准用型消费不强调产权而强调体验。它虽然不具有产权,但不妨碍它有一种心理产权。心理产权不是法律产权,比如这个艺术品不是我买下来的,不是我的。我虽然没有法律产权,但它挂在美术馆让我参观,我可以经常来,并在心理上觉得它仿佛是我的。什么是心理产权?它就是一种心理状态,把不具有私人产权的客体或者其一部分看作仿佛是自己的。最早提出的是Pierce及其同事,他们在企业管理的文献当中提出这个概念。然后,这个概念马上扩散到其他各个领域去了。法律产权和心理产权交互分类表法律产权和心理产权可以进行交互分类。如果你有法律产权同时又有心理产权,那就是你的私人财产,比如我的汽车,而且我心理上也认为它是我的。还有一个是你有法律产权,但你不想要它了。比如你小孩的课本,他已经上高中了,他的小学课本是失去了心理产权的,因为长大了,不需要小学课本了。再一个,我们对于许多东西没有法律产权,但有心理产权。比如公司的办公位,这个产权是公司的,不是你的,但在心理上你认为是你的。别人去坐你的桌子你还不开心,因为你觉得这是是你的。从这个角度讲,很多不具有法律产权的东西其实在心理意义上是具有心理产权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讲的不具有法律产权但有心理产权。就艺术品来说,我们不需要购买,不需要收藏,但我可以参观,去熟悉它们,了解它们,把我的自我投进去,然后它仿佛就是我的。怎么样能获得心理产权?有三个途径:获得控制感、对这个产品很熟悉,把自我投到这个产品上去。艺术消费品强调的是鉴赏体验,而不是法律产权。除了个体的心理产权,还有集体心理产权。对于一些东西,整个群体的所有成员都会认为它仿佛是他们的。比如,青少年群体都会有特定的聚集在一起进行娱乐活动的地盘,活动久了以后,这些青少年群体就认为这个地盘是他们的。其他群体进入,会遭到他们的驱赶。过去黑社会也经常划分地盘,仿佛这些地盘是他们的。这种现象,就是集体心理产权。集体心理产权可以加以利用,把它利用到社区内。怎么样能把它应用到艺术馆上面?先要看集体心理产权形成的途径:一是要有集体控制感,二是要让群体了解和熟悉,三是让群体成员把各自的自我投入到产品上去,这样就对某种东西形成了有集体心理产权。社区要整合,提高社会的团结,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就要有一些物体让所有的人能够产生集体心理产权,其中包括艺术馆,包括这些让人感觉美好的东西。要形成社区对艺术馆的的集体心理产权,首先要让社区成员有参与感,从而获得集体性控制感,二是要让他们知道和了解艺术馆的理念和收藏的作品,三是吸引他们不断参观,把自我投进去。这样就会产生集体心理产权。艺术馆的集体心理产权的形成,有助于提升社区的归属感。所以它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事业,是一个公共事业,是一个社会事业。不论是公共的美术馆还是商业的美术馆,都可以让人产生集体心理产权,所以对社区的整合都是有意义和有帮助的。我的结语是,对于许多中产阶级来讲,财富的积累已经让他们的消费从物质消费阶段进入到体验消费阶段。体验消费相对于物质消费,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满意感。在占有性消费形态下,艺术品是排他的,而且占有的经济成本是很高的,因为它是昂贵的。与之相对,艺术馆提供了一种准用型、共享型的艺术品的集体体验的途径,它有助于大家去形成集体心理产权,从而有助于把社区联系起来。在这个意义上,艺术馆就是集体团结的纽带。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王宁教授在演讲现场消费社会研究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现场:艺术与社会理论再讨论策划人&主持:王南溟论坛嘉宾:鲍昆、崔灿灿、渠岩、沈森、王宁、严俊、张敦福2020年9月13日
2020年10月1日
其他

渠岩 | 拟像之外:我们是否还可以重回现实界?

巽美当代艺术馆巽美当代艺术馆开馆展以“愿你生活甜如蜜”为主题组织展览,并于9月13日举行开馆论坛“消费社会研究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现场:艺术与社会理论的再讨论”,针对最敏感的当代艺术与消费社会的关系,从理论的视角来重新梳理后现代以后“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带来的新话题。学术讨论作为巽美当代艺术馆的另一重要项目,在此邀请了几位主要的专家学者分别以他们的视觉角度来对“消费社会”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为首的是当代艺术家,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渠岩教授对此展开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劲猛发展与符号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拓展,“当代艺术馆”这一文化产业链中的新兴物种,也开始在中国这块以经济生产为崛起力量的土地上,竭力补充夹在现代都市与资本空间中的真空之地,以最大化地拉动周边地区文化经济的繁荣。它可以起到拓展并形塑城乡交界间隙中的公民文化生活样式,还可以达成扩展公共文化领域中启蒙大众审美和心智能力的职能。显然,我们无法回避社会对商业消费时代的种种不满和无所适从。但只有当代艺术可以针对消费社会娱乐逻辑所造成的文化平庸给与批判。虽然社会上许多异化的并被消费社会裹挟的平庸艺术一起,都共享着社会文化思潮和精神养分,但却不幸地在批评时代“熵化”的热症中,也感染了“熵”之疫病,而陷入一味消解文化实践与放弃建构之虚无和懒惰之中。巽美当代艺术馆开馆仪式巽美当代艺术馆是以探讨“消费社会”理论为学术定位的当代艺术馆。“消费社会”是指后工业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消费社会是指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在生产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物性特征、使用与实用价值。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的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艺术馆坐落在顺德华侨城——这一典型的资本特征与城市消费文化的现场,通过相关当代艺术议题的讨论与作品呈现展示,探讨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行为中,存在的快感与欲望,纵欲与浪费、以及失序等多种消费流通起来并产生的社会现象与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正如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所指出:"这一切都发生在这样的社会中:大批量的生产指向消费、闲暇和服务,同时符号商品、影像、信息等的生产也得到急速的增长。“愿你生活甜如蜜”,巽美当代艺术馆导览现场我认为巽美当代艺术馆应当敢于提出并思考——当符号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们时代的现实语境,当资本逻辑的扩散已如瘟疫般席卷文化包括艺术这一执拗领地之时,我们如何在资本的躯体内部,甚至说在资本的话语和运作方式的内核中给予有力的回击。显而易见,势不两立和视而不见已无法对付资本及其消费主义对社会的渗入,毕竟这些现象有已深深卷入我们日常生活逻辑和历史记忆的主体,而这些主体不能简单地被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逻辑所轻易消解。要知道他们的存在,在一定时期内会起到“复杂”文化资本所欲求的洁净度,并在其间制造更多裂隙和张力,以供不同主体来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期待着艺术馆能尝试在自己发展过程中,建构成一个思考和被思考的平台,而非传统和体制艺术系统中高居其上的权威机构,以促使我们更平面化地看待艺术系统中的各个环节之关联性。此外,自觉地将自身看成是一个创作主体,而非艺术产品的中间人与投资者,不会因为现代主义之后艺术史的终结而流连在缅怀过去的情绪之中停滞不前。当代艺术馆的当代性,恰恰要体现出自我的审视和持续的建构。而这样的审视恰恰要针对和抵抗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媚俗艺术现象,并拒绝推出那些在艺术语言和时代问题上无作为与不思进取的时尚艺术家。为此,巽美当代艺术馆作为广东当代艺术生态系统中的后起之秀,我更期待着它能力图超越之前美术馆所不愿过度碰触的消费社会及其文化之议题,以尝试因地制宜地思考消费资本逻辑在中国,特别是在广东这块有着海陆文化传统,并在历史上深深卷入民族命运之忧思、国族战争,且有着坚固地方信仰系统的南方文化阵地,所能为我们提供的针对消费时代危机及出路的想象力。“愿你生活甜如蜜”,巽美当代艺术馆导览现场首先,消费时代的议题针对现代社会符号化和审美化转向的特性。它常被社会学家费瑟斯通和鲍德里亚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文学批评家杰姆逊的“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以及丹尼尔.贝尔以“后工业社会”等,揭示为文化大众化、平庸化与娱乐化的倾向。在此逻辑下,消费时代的社会组织及意识形态运作,则表现出高度依赖欲望消费力及放弃思考而沉浸欢愉中的那些“美丽新世界”之公民。如果说这样的新世界公民正是尼采所言中的“末人”,那么当代艺术馆无法免责的文化义务或是战斗,便是要在末人或平凡人的世界中,另辟蹊径地争夺出一块理想国的地盘,一块召集作为时代的观察者和消费社会斗士的艺术家,并展览那些不一定出自艺术家之手,但却能透过“形象”这一因易于被符号资本所同化的高危语言,来深入披露消费社会内在症候的形象语言发明家和思考者们。其次,西方当代美术馆确实不乏艺术家专门针对消费社会及景观问题加以批判的,而这也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从开初就极为擅长的方向。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消费社会及其文化景观问题却是要放在今日中国——这个生成中的语境之下。而这便意味着消费社会的理论还需面对儒教文化传统、国家主义、家族制度、地方社会组织以及民族多元文化等更为复杂的问题。无疑,这一问题还夹杂着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论题——它可以分为两方面:一个是中国传统与现实逻辑中是否就存在隐蔽的资本主义因素;另外,中国的地方传统与文化多样性里是否也同时隐藏着抵抗或吸收资本主义力量的智慧。而这些韦伯式的论题及其相关的社会思考,我认为这也将会是巽美当代艺术馆在未来关注和讨论的主要议题。最后,消费主义所带来的景观文化,那种建立在图像废墟和拟像中的美丽世界,在对历史、记忆、小传统和文化现实加以遮蔽的时候,应当于以谱系学的严肃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来揭示被景观所淹没的现实,寻找被资本地图所抛弃的飞地。为了避免这样的艺术理想,免于再度陷落在以“揭露”那些看不见的人及事为其景观展览主题的风险,艺术馆的权力与知识空间则应当是褶路纷繁且能容纳不同意见和眼睛的异空间,一个包容却不失见解和批判力的文化空间。“愿你生活甜如蜜”,巽美当代艺术馆展览现场我们真心希望巽美当代艺术馆能勇敢承担文化创造者和时代观察者的使命与角色,这一有文化建构力的社会主体职责,在“消费社会”这一看似极为应景的时代主题中,开掘中更多有挑战力的,既是观念的、文化的和现实的真问题,从而召集更多同路中人一道为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问题及美的理想而实践到底。(文
2020年9月26日
其他

巽美当代艺术馆正式开馆以及“愿你生活甜如蜜”展览现场

巽美当代艺术馆开幕仪式巽美当代艺术馆馆长吴美曼在开幕仪式上致辞2020年,无论对于艺术还是个人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疫症、最远距离的社交距离隔离、飞速发展的社会短暂停歇。“消费社会”从80年代起,开始带给我们甜蜜的幸福,而这种消费主义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又因为2020年而被放大、促使我们去正面思考。“愿你生活甜如蜜”策展团队与艺术家在顺德,这个南方经济都市,一个为“消费主义”而特别创建的艺术新场域
2020年9月15日
其他

“愿你生活甜如蜜” | 巽美当代艺术馆开馆展览预告

崔灿灿是一名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独立策划人,写作者。策展的主要展览和活动从2012年开始近百场,群展包括夜走黑桥、乡村洗剪吹、FUCKOFF
2020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