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地之脸”展览开幕研讨会 | 费勇:生活方式构筑城市魅力之道

巽美术馆 巽美术馆
2024-09-02





2022年1月20日,于展览“大地之脸”开幕的当天,巽美术馆举行了以“第三只眼看岭南”为主题的研讨会。研讨会由冯原主持。

岭南是个文化交汇之地,长期以来都被不同地方,尤其是来自于具有某种技术和文化特征的人所观察、描绘。我们需要以一种文化历史的视角,借助一些脱离了当局者视角的“第三只眼”,来实现观看方式的转变。研讨会力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先进的观察方式。巽美术馆作为展示、生产与传播当代艺术的机构,需要以一种“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眼光,推动本土与全球、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巽美术馆将通过不断地艺术实践,成为一间“数字时代下的岭南文化实验室”。新的岭南文化需要建构的力量,而当代艺术兼容并包的属性,将为之赋能。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借此将发生在美术馆墙内的艺术实践与城市中能引发人们情绪共鸣的元素结合起来,以艺术力量为城市带来更多新鲜的活力。


本篇文章来自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演讲嘉宾费勇,他是学者,作家,生活榜MOOK主编,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主要著作有《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长物志:做自己生活的设计师》、《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等。(本文为研讨会速记整理稿)


费勇,学者,作家,生活榜MOOK主编,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



费勇:


每次参加跨界研讨会,收获就特别大。假如参加我自己的专业领域,往往比较贫。我感觉大家思考的东西都是同一个问题,但是角度完全不一样,我爱说一句话,就是当你看不清真相的时候,要跳出来看清真相。刚才陈侗老师说,当你想不开的时候,跳出来就可以想得开,我是觉得今天实际上我们都在思考关于从空间到生活方式的问题。我就根据这次研讨会的主题谈两个自己的感想。


第一个还是围绕“第三只眼看岭南”。岭南这个地方,我1987年来广州,我本身是浙江人,浙江在江南,一般不太愿意离开杭州、上海。我来的时候都和我的同学开玩笑说流落在岭南。我觉得广州这个地方蛮特别,包括珠三角,它不是简单的开放概念,可能要回到历史细节和生活细节去把握。梁启超先生对广东或者岭南有一个观察,我觉得特别到位,他说岭南这个地方蛮奇怪的,从古代秦始皇一直到晚清,是中央政府的边缘,一直是官方流放的地方。假如你从世界范围来看,广东是世界的枢纽,广州港等于扮演了全球贸易的某一个中心点,很重要。梁启超说,在某种意义上广东不是中国的广东,是世界的广东。


我觉得这个观察蛮特别的,沿着这个观察,我们重新去看广东历史,我发现有几个非常有趣的点,可能我们忽略了。第一个点就是广东历来是“中国的桃花源”(自己瞎编的一个词)。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中大的陈先生考证桃花源,他觉得这不是想象的东西,他说是中国政治的产物,是中国秦始皇以后从封建社会到秦始皇是专制社会,从秦朝到清朝也是皇帝专制社会,在专制社会当中的每次改朝换代、受侵略,都有一个传统就是躲避秦朝。


秦朝统一了中国,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一直到晚清,我发现只有一个人称赞过秦始皇。秦朝都是非常厌恶,王阳明写到秦朝简直是痛心疾首,他认为原来中国周代的时候非常美好,秦朝以后都是乱七八糟,包括苏东坡也是,他写所有的历史评论都是这样。这个问题蛮值得思考,照理他统一了中国,但是只有明朝的李治称赞过秦朝,其他人对秦始皇是贬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悠久的传统,就是躲避暴秦,从秦始皇时代开始,汉人大动乱的时候都避到了广东,甚至每一个末代王朝都在广东。


包括明代灭亡以后,有一个地方让我非常震惊,明代有一个将军背着一个小孩躲在梅州,躲了很多年,表面是一个围屋,实际上是一个皇宫。明代还有一个将军躲在韶关,广东相当于是中国历史的桃花源,还是中国文化的沉淀。我原来和搞旅游的人开玩笑,广东开辟了一个末代王朝的旅游路线,好像听起来不太好,但我觉得这是广东非常重要的特点。历代王朝的残余物,好像广东是最大的聚集地。


第二个,北方的人经常说广东没有文化,我觉得真的有点不懂文化。其实中国历史上,广东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有两次把外来文化变成本土文化,第一次就是佛教文化汉化,起源就是广东。在那个年代之后差不多二三十年,广东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化中心。武则天都要来请慧能去讲佛法,慧能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不愿意去,像我们一听如果有人请我们去,不要说武则天,馆长请也会马上讲。慧能这个人就懒得去,但是武则天很执着,派了一个使者千里迢迢跑到广东请教,禅宗对中国影响非常大,没有禅宗就没有宋明理学,也没有王阳明新学,到后来朱熹等,真正的中国文化最凝练的表达出来就是禅宗。当然还有一个禅宗,对当代世界影响也很大。


禅宗不仅影响了世界,而且成为了当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包括美术界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你要去研究西方的行为艺术,源头是中国的禅宗。启发了当代行为艺术,装置艺。禅宗很了不起,西方人以为禅宗是日本的,实际上禅宗是中国传到日本,日本人把它传到西方,所以这是广东第一次的外来文化中国化,在广东岭南完成。我认为禅宗尤其了不起,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生活艺术化,其实也来自于禅宗,因为禅宗有一个佛教革命,相当于马丁路德的西方宗教革命,甚至他认为禅宗几乎是把印度的佛教取消了,没有偶像崇拜,也不拜佛,真正的禅宗里面没有佛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慧能讲了一个观点,就是佛的修行不需要出家,也不需要仪式,而是吃饭、睡觉,在生活中修行。这个理念到后来成为了中国人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把生活艺术化。所以我觉得禅宗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思想,但是被我们忽略了。

    

还有就是五四运动,孙中山辛亥革命也是在广东,等于最早出现外来文化科学和民主。广东这个地方蛮奇怪的,好像全国只有在广东有族群,有客家人、广府人,是族群,不是浙江的温州人或者是宁波人,不是这个概念。黄杰先生在1912年写了一篇文章引起轩然大波,他是广州番禺人,他说岭南只有广府人是汉人,潮州人、客家人都不是汉人,不单单是写文章认证,广东岭南这个地方,我觉得它是我们理解中国非常独特的一个入口。但是从广东,我们好像更能够理解中国。假如从广东看中国历史,可能比中原这个角度要看得更清一些,这是我对广东、岭南的感受。我几次想要去上海,但莫名其妙,结果到现在也没有离开广州,成为了广州人,好像冥冥当中和广州有缘分。


我觉得岭南这个地方和生活方式很密切,一个是禅宗,还有就是广州人有一句话叫“叹生活”,真的代表了中国人生活艺术的精髓。其实中国历代以来一直有一个痛苦,作为公务员、官员的身份,和个性之间有一种紧张,所以中国人说要做个闲人,要冲淡这种紧张。


但是这个东西和当代的生活建设有关系、和美好生活向往也有关系,我们每年做生活方式的体验报告。今年幸福报告里面有两个数据给我触动挺大。第一个数据就是关于幸福感、对生活的满意度。调查分人群进行,公务员人群、单身人群、婚姻人群,单身人群在调研的样本里面,单身人群的幸福感居然是最高的。大家可以思考,是不是未来是单身社会?我们是不是要为单身生活做好准备?第二个就是对工作的压力感觉特别大,当然工作压力公务员是排第一,我以为中国的公务员很幸福,没想到他自己感觉压力最大。


这里出现了什么情况?工作压力很大就代表了一种现在的九零后,当然包括我这个年龄的人也有,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希望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我感觉这是中国社会未来的趋势,越来越去企业化、去公司化,工作好像和自己的兴趣越来越结合,还有个性化,不是叫单身社会,而是我把它归纳为个性化社会。在这样一个演变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整个城市空间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城市空间包括乡村正在面临一次革命性变化,在这种变化当中有两类形态,一个是美术馆,一个是书店,属于轻型的空间,这两类空间很容易迅速把意义改变。你这个东西代表了艺术、文化,一方面可以缓解世俗生活带来的紧张感,另一方面书店和美术馆正好是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信仰生活之间的桥梁。


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正在面临着中国社会空间的一次革命性变化,在这种变化当中,作为美术的从业者觉得特别荣幸,我们可能会参与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我们非常微薄的东西来改变空间形式。






“大地之脸”开幕研讨会:第三只眼看岭南


策划人&主持:冯原

研讨会嘉宾:侯瀚如、姜俊、陈侗、朱荣远、刘志伟、费勇

2022年1月20日 9:30-12:00

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美食博物馆(巽美术馆旁)


研讨会议程

9:00-9:30

冯原(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演讲主题:大地之脸:基于50年跨度航拍影像的珠三角空间演变探析



9:30-9:50

侯瀚如(意大利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和国立建筑博物馆(MAXXI)艺术总监)

演讲主题:珠三角:草根与多元



9:50-10:10

陈侗(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演讲主题:三点透视看岭南



10:10-10:30 

朱荣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规划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演讲主题:自在、自信、自得——顺德,在水一方



10:40-11:00 

姜俊(国际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

演讲主题:城市更新中的轻质型和运营导向的公共艺术实践



11:00-11:20

费勇(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

演讲主题:生活方式构筑城市魅力之道




11:20-11:40

刘志伟(中山大学历史教授)

演讲主题:水的精神与岭南文化



11:40-12:00

Q & A






巽美术馆是广东顺德⼀家非营利公共艺术机构,由收藏家吴美曼女⼠创办并担任馆长,于2020年9⽉12日正式开馆。美术馆坐落于广东省顺德区华侨城欢乐海岸内,展厅共有三层,⾯积约1000平⽅⽶,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前中国设计师简俊凯担纲设计。


秉持“全球在地化”的行动理念,巽美术馆试图在当代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整合国内外资源,结合高标准、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建立展览、学术研究和公共项目一体化的运营机制,不断推动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国际之间的对话。


作为岭南文化在当代的见证人,巽美术馆将以时代观察者的目光密切注视当下岭南与当代艺术生态,成为在数字时代下广泛参与多元文化融合与建构的当代艺术实验室。在顺德这一典型的消费场域中,巽美术馆关注消费社会下人的生存境况,在消费文化与当代艺术的交汇地带进行持续探索。


Duende Art Museum (DAM) is a non-profit public art institution in OCT Harbour PLUS, Shunde,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which was founded by collector Ms. Wu Meiman (Mandy), and opened in 12 September 2020. The three-story exhibition hall in DAM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1,000 square meters which was designed by a Chinese designer Jian Junkai (Can) who worked in Zaha Hadid Architects.


Upholding the concept of "Glocalis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art, DAM tries to integrat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ources, combine high-standard and diversified form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establish an operation mechanism with exhibitions,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public projects,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dialogue between tradition and contemporary,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As a contemporary witness of Lingnan culture, DAM will keep an eye on the ecology of Lingnan and contemporary art as a observer of the time, thus becoming a contemporary art laboratory that is widely involved in the integ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diverse cultures in the digital era. In Shunde, a typical field of consumption, DAM focuses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people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continues to explore the intersection of consumer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ar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巽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