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千娇百媚的女妖留给我的纪念”是什么呢?

熊阿姨 熊阿姨 2022-04-29



今天我们聊聊花柳病、黑猫下象棋、阿扎泽勒的形象来源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以下是公爵的第二十二章精讲:

(群友月亮整理)

第22章

《无烛不幽》


三个NPC


在这一章的开头,玛格丽特去找沃兰德上楼时,遇到了三个人,第一个人“头戴鸭舌帽,脚踩高筒靴”,第二个人“和前面那个人极为相似”,第三个人“是第二个人的精准翻版,也和第一个人一样”。


这三个复制粘贴一样的人,布尔加科夫暗示的是秘密警察。


在布尔加科夫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人物常常都是有名字的,常见的俄罗斯人名也好,奇怪的名字也罢,至少都有个名字。但在这里,这三个人都是无名氏,并且布尔加科夫也在努力强调,这三个人无论长相还是在做的事情都极为相似。


同样的手法,我们在布尔加科夫的剧作中也可以见到,在《佐伊卡的公寓》里,布尔加科夫提到秘密警察时用的名字是“陌生人1,2,3,4”。暗示这些人都是权力机器上的工具,他们没有任何个性,也不配拥有自己的名字。



小油灯


克洛维耶夫带着玛格丽特走路的时候,一共六次提到了“小豆灯”,这个小豆灯的翻译还是有些中国化了,准确来讲应该是“小油灯”,也就是放在圣像前的小长明油灯,算是一种神器,而这里就像前面第18章提到的那样,用神器进行魔鬼祭祀,暗示接下来魔鬼要在这里进行一场“黑弥撒”。



四维空间和五维空间的

数字游戏


“这最简单了!”他回答,“对熟悉五维空间的人来说,把房间扩大到想要的面积根本不费吹灰之力。我还可以告诉您,尊敬的女士,想要多大就能有多大! ……


在玛格丽特和克洛维耶夫的对话中提到了五维空间,白桦熊的注释将五维空间指向了当时最新的一种科学理论,换言之,这种就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空间。


而B&K的注释则更多是从形而上学角度出发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所在的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三维空间,而上帝所在的就是第四维空间——许多布尔加科夫熟悉的作者,如中世纪炼金术师、预言家米歇尔·德诺特达姆(诺斯特拉达姆斯)和俄罗斯哲学家布尔加科夫都有过类似论断。既然如此,那么魔鬼所在的空间就是第五维空间了——之前也提到过,布尔加科夫常把5这个数字和魔鬼力量联系在一起。



黑弥撒摆设大集合


门打开了。里面原来是一个不大的房间。玛格丽特看见一张宽大的橡木床,床上一堆皱巴巴的脏被单和一个枕头。床前一张雕花腿的橡木桌子,桌上一座枝形烛台,每个烛盘都做成猛禽的利爪形状。七个金光闪闪的利爪托举着燃烧着的粗大的蜡烛。此外,小桌子上还摆着一张大大的象棋棋盘,棋子个个都精雕细刻。一张被磨坏了的小地毯上,放着一个矮凳。另外一张桌子上则摆着一个金盆和一个枝杈被制成蛇形的烛台。屋子里弥漫着硫磺和松香的味道,烛光参差交错的影子投在地上。


摆在桌子上的“金盆”准确来说应该是“金杯”,也就是在基督教仪式当中用来装基督圣体血的圣杯。而房间里的其他许多器物则直接与魔鬼力量相关,比如“猛禽的利爪”和“蛇”形状的烛台,这两者都是常见的和撒旦有关的图案。


另外下面还写道“屋子里弥漫着硫磺和松香的味道”。这里的“松香”(smola)其实指的是沥青——俄语中可以用“黑松香”“山松香”代指沥青,而我们知道,硫磺和沥青常常被认为是地狱的味道(与弥撒中飘出的神香气味相对立)。





沃兰德的长相与穿搭


他的两只眼睛死死盯住了玛格丽特。右边眼底里迸出金色的火花,就像能钻透任何人的灵魂深处,而左眼却空洞混沌,像细小的针眼,又像一个可以释放所有鬼怪和幽灵的无底深渊。沃兰德的脸歪向一边,右嘴角下垂着,高高的谢了顶的额头上,深深刻着几道皱纹,两道剑眉与皱纹平行。他脸上的肤色看上去仿佛被永远晒黑了一样。


这里沃兰德的外貌描写与前文不符。前文中,沃兰德右眼黑亮而左眼闪着绿光,但是在这里,沃兰德变成了“右边眼底里迸出金色的火花”,“左眼却空洞混沌,像细小的针眼”,这里可能是个bug,但也可能是作者笔下的沃兰德一直在变形。


另外,在对沃兰德着装的描写上,也体现出布尔加科夫的反美学倾向——诚然在布尔加科夫参考的文献确实提到过,撒旦在参加女巫狂欢时穿的是睡衣,但这里布尔加科夫把“睡衣”的穿搭继续细化,变成一件“肮脏不堪,左肩还打着补丁”的睡衣,他甚至在手稿中还写道,沃兰德的床头放着一个夜壶。


虽然沃兰德穿得破破烂烂的,但是他仍然会受到所有魔鬼的尊敬,他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大魔王。这里又体现了布尔加科夫的双重性写作手法。




河马与民间滑稽戏


在沃兰德跟河马斗嘴的时候,沃兰德说到:“快出来吧,该杀的小丑!”


“小丑”这个词(Gans)是一个双关语。首先这个词在德语里指呆头鹅,同时又有傻女人的意思,另一方面,德语人名“汉斯”在俄语中也转写成Gans,而汉斯是德国民间滑稽戏里的定型角色,通常是一个小丑,丑角。


很多沃兰德骂河马的话,都是在暗示河马形象和民间滑稽戏的渊源,比如“你在床下的噱头还要耍多久”(这里的“噱头”在原文中就是滑稽草台戏——balagan),还有“你不会以为自己是在集市上耍把戏吧”,以及“你那些雕虫小技(deshyovye fokusy,廉价的戏法)去瓦略特演吧”。




下象棋的灵感来源


关于沃兰德与河马下象棋的情节,白桦熊的注释提到了1935年苏联的一场象棋大战。


值得补充的是,这场象棋大战决赛时确实动用的了真人演员进行“直播”,也就是两位骑手在棋盘上厮杀,而演员则在一旁实况表演。而在实况表演的过程中,有一个扮演马的演员出现了一个失误,而这大概就是布尔加科夫写河马把马这个棋子弄丢的灵感来源。




沃兰德患梅毒


“赫拉,该你去了。”沃兰德吩咐,赫拉便转身离开了房间。“虽然腿疼得厉害,可还是得应付舞会。”沃兰德接着说。


“让我来吧。”玛格丽特小声请求。


沃兰德定定地看了看她,把膝盖挪到她跟前。


熔岩般滚烫的稀糊状液体烧灼着双手,但玛格丽特眉头也没皱一下,把药膏抹到膝盖上,尽量不让他感到疼痛。


“左右亲信都断言,说是风湿病,”沃兰德说话的时候目不转睛地看着玛格丽特,“不过我自己倒是很怀疑,这膝盖的病痛是一个千娇百媚的女妖留给我的纪念,我和她是1571年在布罗肯山上的一个鬼神道场认识的,我们交往甚密。”


在本章中一直有写沃兰德腿疼,后来沃兰德也跟玛格丽特聊到了自己的腿病。


白桦熊的注释说,撒旦的腿疼跟被赶下天国有关,这其实是一般关于撒旦瘸腿的解释,但其实布尔加科夫这里暗示另一种病因。


布罗肯山的狂欢现场(想必伴随着大规模滥交,见下一条),一个千娇百媚的女妖会给沃兰德留下什么样的纪念呢?只要考虑一下布尔加科夫的教育背景大概就是能猜到了——我们的作家最初是一名花柳病专科医生,而膝盖疼是梅毒的一个后期症状。此外,这一章前面提到赫拉给沃兰德的膝盖敷的是一种“冒烟的药”,这个“冒烟”也可以解读成是药膏的深灰色。而当时治疗梅毒用的水银软膏(或名汞药膏)就是深灰色的。


所以这里布尔加科夫是在暗示沃兰德是一个梅毒患者。


同时,在布尔加科夫的草稿中,他还给沃兰德的侍从阿扎泽勒赋予了梅毒患者的特征,比如“流出来的已经烂掉的眼睛”“已经塌陷的鼻子”,但到了小说的最终文本当中,布尔加科夫已经尽力把这种暗示降到了最低,只说阿扎泽勒有一个嗡嗡发响无比塌陷的鼻子。







布罗肯山

和淫乱的女巫狂欢


在德国民间传说中,布罗肯山就是5月1日瓦尔普吉斯之夜女巫狂欢的场所,而如果说日耳曼神话世界中的女巫狂欢地是布罗肯山,那么东斯拉夫神话世界中,女巫狂欢地就是我们前面一直提到的位于基辅的秃头山。


而前一章中,玛格丽特飞离莫斯科后去的那个女巫狂欢地,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就是基辅的秃头山。


这样看来,把约舒亚行刑地称作秃头山就更有意义了,“莫斯科文本”和“耶路撒冷文本”通过这个具体的地点联系了起来。


同时B&K的注释还指出,在这种女巫狂欢仪式中,默认女巫们要和魔鬼要进行滥交,而狂欢的最高潮,就是要让撒旦装扮成山羊,让女巫去亲吻撒旦的anus。


布尔加科夫在早期的手稿中非常直接地描写了类似仪式,他笔下的玛格丽特也相当忠实地履行了一个女巫在这种场合需要履行的义务。但最终布尔加科夫还是把这些露骨的描写都删掉了,因为他要跟情色描写保持距离,不想让这部小说变成地摊文学作品。



公爵:再放一个索尔蒂指挥的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秃头山的夜晚)




红军领袖与毁灭之神


“就这么完了," 沃兰德笑着说,“这孩子还没来得及作够恶呢。亚巴顿做事向来无可挑剔。"


“我可不想站在亚巴顿的对立面,”玛格丽特说,“他是站在谁一边的?”


白桦熊注释:亚巴顿(Абаддон) , 古希伯来语,意为“毁灭 , 毁灭者”。《旧约•约伯记》(26: 6, 28: 22)中用来代表地狱。《新约•启示录)(9: 11)中作“无底坑的使者”。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神具有这种毁灭的力量。


布尔加科夫在《白卫军》当中,也写到过亚巴顿,只不过不是亚巴顿亲自到场,而是出现在别人的话里。


《白卫军》的结尾,红军领袖托洛茨基率领着红军进城了,一个神经兮兮的人说:撒旦进城了,毁灭之神来了。然后《白卫军》的主人公就问,你说的是不是托洛茨基?——这可能反映了在布尔加科夫的意识当中,托洛茨基和亚巴顿的形象是重合的。


-----


一些零零碎碎:


1.眉什卡上网搜索,发现跟书里阿扎泽勒给了玛格丽特一盒焕颜霜相对应,真的有一种身体乳的牌子叫“azazello”。azazello,是阿扎泽勒的意大利语。




2.原文中,玛格丽特飞到河边,遇到了迎接她的山羊腿.(“这时一个长着羊腿的人飞了过来,跪倒在地吻了玛格丽特的手,然后在草地上铺开一块丝绸毯子,询问女王沐浴是否尽兴,并请她躺下休息一会儿。”)山羊腿把她送上了汽车,下车后,迎接她的是阿扎泽勒。


西毛什卡,身在意大利,她继续查询发现:


我查Azazal的时候,维基说Azazel是赫梯、美索不达米亚和马兹德神话中的沙漠恶魔,也被认为是撒旦教的正义和复仇之神,黑魔法大师和旅行者的保护神。在圣经里Azazel负责把一头(承载了人类罪恶的)山羊拉到野外去放生,都能和小说情节对应上。



3.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1821年11月11日),作为读过《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本群也算有资格参与这次纪念了。

先推荐一下群友莫陶客的扫盲启蒙《手把手教你阅读俄罗斯文学巨著,的人名》,这是本群知识支教的缘起,从俄语名字的父称、姓氏、爱称开始,0基础带大家入门。


俄语名字完整地有三个部分:A·B·C。其中A是名字,B是父称,C是姓氏。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
姓:卡拉马佐夫。
父称:以长子“德米特里·费尧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为例,这个“费尧多罗维奇”就是从父亲“费尧多尔”名字变化过来的父称。
父称一般会有个变形,比如xxx维奇,xxx诺夫娜、xxx诺娃,就是给他们父亲的名字xxx加了一个后缀,改成父称。
熊阿姨,公众号:熊阿姨手把手教你阅读俄罗斯文学巨著,的人名
永远感谢中亚小王子莫陶客为我们拉开了阅读的序幕!


再推荐苗炜的这篇《我终于看完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看标题还以为是我们谁写的,不过苗师傅扮猪吃老虎,文章后面的延伸显然下了很多功夫。


我说了,看托翁和陀爷的小说,虚构人物会闯进历史现场,真实的历史也会闯进小说。往前,普希金、赫尔岑、恰达耶夫《哲学书简》都会成为理解小说的前提,往后,列宁、斯大林、托洛茨基、“大清洗”、“二战”及“冷战”、铁幕及帝国解体,更庞大的故事一直在低沉地嘶吼。


托翁和陀爷在不停地讲述俄国的乡村、农民、信仰和青年道路,后面发生的真实历史却有一种张力,让他们的所有文字都离散,都受到轻微的震荡。这种怪异的感受,好像只有在读俄罗斯小说时才出现。

苗炜,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陀思妥耶夫斯基200周年诞辰|我终于看完了《卡拉马佐夫兄弟》


最后是公爵推荐澎湃这篇《专访曹国维:他不是再现生活现状,而是思考生活走向》,尤其是其中提到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段落。


其中曹国维老师再次提到了俄罗斯与拉美两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差异,


我觉得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与魔幻现实主义没有关系。俄罗斯网上用的“魔幻”和布尔加科夫用的“奇幻”是两个词。俄罗斯觉得这部小说继承了果戈理和谢德林作品中讽刺社会不良现象的传统。说到“奇幻”,果戈理有篇小说名为《鼻子》,他写了一个人照镜子,鼻子没了。与其说布尔加科夫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不如说他继承了果戈理的传统。


……其实,俄国文学与拉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传统,拉美有自己的文化延续,马尔克斯才创作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百年孤独》。布尔加科夫通过果戈理、谢德林这样的文学传承创作了这部具有奇幻和神秘色彩的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这是两种不同的走向。

陈天祥 王琳,公众号:澎湃翻书党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年|专访曹国维:他不是再现生活现状,而是思考生活走向


最后,转引曹国维老师的摘录,我们复习一下《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布尔加科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致敬。


卡罗维耶夫和别格莫特进入餐厅,管理人员要求他们出示证件——


……
“你们的证件?”女公民把问题重复一遍。
“我的美人……”卡罗维耶夫刚想奉承几句。
“我不是美人。”女公民打断他。
“噢,那太遗憾。”卡罗维耶夫大失所望,又说,“好吧,要是您不想是美人,那也很好,您可以不是。这么说吧,为了相信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作家,难道得问他要证件?您可以从他的任何一部小说里随便抽五页看看,即使他没证件,您也会相信您在和一位作家打交道。据我所知,他根本就没证件!你说呢?”卡罗维耶夫问别格莫特。
“我敢打赌,他没有证件。“别格莫特回答,把汽油炉放在登记本边上,用手擦擦熏黑的额头。
“您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女公民说,她被卡罗维耶夫弄得稀里糊涂。
“您怎么知道不是,怎么知道?”卡罗维耶夫回敬。
“陀思妥耶夫斯基死了。”女公民说,但又不大自信。
“我抗议!”别格莫特激动地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不会死的!”
“你们的证件,公民们。”女公民说。
……(第386-387页)


曹国维:“陀思妥耶夫斯基死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不会死的”这两句话都没有错,但表达上各有深意。“陀思妥耶夫斯基死了”是事实,同时巧妙地暗示了当时的文学界没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承。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俄国走向具有深刻思考,而当时的苏联文学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不会死的”,布尔加科夫创作的取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致的。





Enjoy!国庆《大师与玛格丽特》七日阅读计划——背景热身贾行家分享:《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愤怒与纯真像研究《红楼梦》一样研究《大师与玛格丽特》在耶路撒冷中寻找莫斯科——《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双重文本

布尔加科夫为什么一直在写莫斯科的月亮?

隐喻、谐音、植入原型……《大师与玛格丽特》里的一万种复仇

一个被俄罗斯文坛典故浸泡的假期(未完持续


布尔加科夫的文学魔幻宇宙


“让普希金上交外币吧!”(白桦熊本尊出现了

为什么赫拉没有飞走?因为布尔加科夫搞忘了


今天我们来聊聊玛格丽特的玛格丽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