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AM书的故事(四) | 陈先行:六个问题解读宋本

PAM 明珠美术馆PAM 2023-06-28


明珠美术馆“书的故事”在线讲座特别系列现已上线。每期邀请一位专家、学者,缘起于书、不止于书,和大家分享那些属于书的故事。

在中国的书籍史上,宋本书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甚至有“一页宋书一两金”的赞誉。那么,宋本书为什么会占据如此高的地位?它究竟好在哪里?“书的故事”第四期,陈先行老师将为你层层分析宋本书的“C位”出道之路。


本期主讲人

慢条斯理的陈先行老师


>本视频时长41:49,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宋本⑥问⑥答


Q1

据说佛经之外的北宋本,存世不到20部,能介绍一下这些古籍吗?最厉害的是哪一部?


答:现在存世(即全世界)宋代刻本大约有3000余部,主要藏在中国(包括台湾)与日本绝大多数刊刻于南宋,以中国收藏居多。而刊刻于北宋者,除佛经而外,目前所知只有十几部,半数以上在日本,包括:宫内厅书陵部收藏的《孝经》《通典》,静嘉堂文库收藏的《白氏六帖事类集》,大阪杏雨书屋收藏的《史记集解》,名古屋真福寺收藏的《礼部韵略》等。


>上海图书馆藏北宋刻本《长短经》


这不到20部北宋本中,包括近20年来陆续出现的四种,三种在中国大陆,即藏于上图的《长短经》,藏于南图的《礼部韵略》,藏上海楓江书屋的《杭州西湖昭庆寺结莲社集》,一种在日本,即藏于京都东福寺的《释氏六帖》(日本学者过去一直称作《义楚六帖》)。

 

>《结莲社集》,省常(编)

北宋,杭州西湖昭庆寺刻本,纸本水墨


因为实在太稀少,这些幸传于世的北宋本,每一部都是枕中鸿宝,很难说哪一部为最。当然,在这次明珠美术馆举办的“风景与书”展览中,曾经展出过两天的那部北宋本《杭州西湖昭庆寺结莲社集》,堪称无上珍品。其不仅刊刻时代早,至迟刊刻于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8),而且十分精美,在一个本子上同时出现正宗的颜真卿与柳公权两种字体,在传世两宋刻本中可谓绝无仅有。它又是那个时代儒佛交融的实证,又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Q2

为什么明清以来的藏书家多推崇宋本?


答:两宋的经济、文化之所以高度发达,与政府全力推行雕版印刷有着重要关系。以北宋官刻本为表率,于写版、雕版、印刷(包括纸、墨)及装帧设计(蝴蝶装)等方面刻意讲究,力求将刻本也做成人们能够接受的艺术品,于是开创了宋代官刻、私刻、坊刻争奇斗艳的局面,并影响后世。


按道理讲,当时宋代以前的书籍,都是根据唐五代以前写本校刻,那么唐五代以前写本应当更见珍贵。但问题在于,在明代中期以前,人们从未将书籍当文物,故除天灾人祸而外,书籍的自然损毁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日本东福寺藏北宋刻本《释氏六帖》(书名剜改为“义楚六帖”)


唐五代以前写本的亡佚,并非仅仅是天灾人祸的缘故,主要是人们有了刻本丢掉写本。可见在北宋时代人们就不刻意保存旧写本。其造成的后果是,倘若不是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至今存世的五代以前写本甚至比晋唐书画的数量还要少。而敦煌文献又多为佛经,所以长期以来,宋刻本成为研究两宋以前佛教而外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凸显出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而到了明代中期,宋本也日趋稀见,人们开始认识到,宋本与法书名画一样,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于是,宋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出于为宋本续命,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江浙一带藏书家、出版家,争相翻刻宋本。这些翻本与过往翻刻书籍仅注重文本者不同,还注重宋本版刻形制面貌的留真,如版式、行款、字体乃至避讳、刻工等,一依宋本原貌,其中刊刻精美者仅下真迹一等,被书林称为“仿宋刻本”


仿宋刻本的出现,反映了人们从那时开始认识到书籍不仅具有文献价值,而且具有文物价值。与此同时,在流通领域发生了书商每用仿宋刻本作伪冒充宋本的现象,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彼时在人们的心目中至少宋本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假宋本的出现,导致人们开始讨论研究如何鉴定版本。因而可以说,版本学是由鉴定宋版发端的。


由此可见,藏书家们推崇宋本在情理之中。而从明代中后期以来,藏书家乃至公藏单位的收藏地位高低,往往以收藏宋本之多寡而论定,同样也在情理之中。




Q3

清代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人对宋本的文献价值持有不同的看法,对将宋本视为文物颇不以为然,您的看法如何?


答:从整体上讲,宋本是第一手资料,其文献价值毋容置疑,尤其是官刻本,具有东汉熹平以来政府雕刻《石经》那样的权威性。当然,就个案而言,某些宋本或存在文字讹误,这种情况较多发生在书坊刻本上,但即便是书坊刻本,往往也已成传世最早的版本,至少最接近祖本,而且是孤本,岂能轻视之?


>《开成石经》密集型陈列方式


清代以来,学术界一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得不到或暂时没能力得到宋本时,藏书家、版本学家总要作千方百计的努力;而在另一个层面,总会有人寻找各种理由,很学术地证明宋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那么有价值。有趣的是,哪怕表面上不以宋本为然者,如真要做学问,谁都想得到第一手资料,真正有识之士怎么会无视宋本呢?



清初常熟校勘家陸貽典曾说过这样的话:“古今書籍,宋版不必盡是,時板不必盡非。然較是非以為常,宋刻之非者居二三,時刻之是者無六七,則寧從其舊也。”他是通过不同版本的校勘之后,平心静气地对那些轻视宋版者说了这番实事求是的话,我赞同他的观点。




Q4

如何鉴别这是否是一本宋代的书?



答:由于至今没有一种高科技手段能解决鉴定版本问题,人们通常根据古籍的形制鉴定版本。古籍刻本的形制包括字体、牌记、刻工、避讳、版式、行款、纸张、装帧等。


真正以形制鉴定版本,而且最先落实于对宋版的鉴定,发生在明代中后期。起初人们仅注意字体、版匡、纸墨,至清代初期又注意到避讳字,后来更注意到行款、刻工,总之,鉴定之法在辨识版刻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

包括字体在内,鉴定宋本还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牌记


> 南宋乾道麻沙针水南刘仲吉宅刻本《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牌记


宋本每在序目后及卷末镌刻牌记或刻书题记,这是鉴定版本的依据之一。


2、避讳

封建时代刻书,遇到君主之名要避讳,在宋代尤为严格。避讳之法有改字、改音、空格、缺笔等,或以“某”字、“今上御名”等代替讳字。因各朝代的讳字不同,故可根据讳字鉴定刻版朝代。在检查宋本的避讳字时,也应注意,明清两代的仿宋刻本往往保留了宋本的讳字。


3、刻工

宋本,主要是官刻本,在版心下端往往镌有刻工姓名,这对鉴定版本很有帮助。不同的书若其刻工相同,它们的刻版年代基本一致。根据刻工还可发现补版。例如,一书既有宋代刻工,又有元代刻工,那就是宋刻元修补本。若又发现明代刻工,则为宋刻元明递修本了。而即便只有宋刻工,若版面字体有异,也可能存在原刻与补版的情况,须加注意区别。


> 傅增湘 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


刻工,原本是作为刻书的责任人以及付与报酬的凭证而出现在书上,清代以前治版本学者并未对刻工有所注意,直到近代傅增湘、张元济与日本长泽规矩也等版本学家,始在各自的著作中详记刻工以资鉴别,这是版本学的进步。


4、行款

行款(即书叶版面的行数和字数)虽然不直接说明宋本的刻版年代,但可用以区别版本异同。因同一种书常有多种版本,这些本子由各时代、各家所刻,行款并非一致,那么绝不会是同一版本。根据行款还可考查古籍的版本系统。例如,临安的书棚本均为10行18字;蜀刻唐人集有10行本、11行本与12行本三个系统,等等。


5、刻印特点(包括版式、纸张等)

宋刻本,一般而言,白口居多,南宋中后期有细黑口。多用白麻纸或皮纸,福建刻本则多用黄麻纸、竹纸。


6、批校题跋


> 黄丕烈题跋南宋刻本《会昌一品制集》


在宋本的流传过程中,常有学者将个人见解、不同版本的校勘文字写在书的天头或行间,有的对版本流传情况、得书经过及与本书有关问题用题跋形式写在书首或卷尾,这往往为后人鉴定版本提供一定的依据或参考资料。最有名的便是清代苏州大藏书家、版本学家黄丕烈,他的题跋被尊称为“黄跋”,至今受人推崇。




Q5

上图以450万美金购买翁氏藏书,开启了民间古籍收藏热,2018年,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又以3047.5万人民币成交,近些年的古籍收藏与拍卖市场是不是更热了?


答:我国改革开放到了90年代前期,拍卖市场兴起。但就如您所说,古籍收藏热,直到2000年上海图书馆购藏翁氏藏书才出现。作为第一家经营古籍拍卖的北京嘉德公司,承担了翁氏藏书从美国返回大陆,最终入藏上图的中介,可以说,嘉德公司对推动大陆的古籍收藏,起到了重要作用。


> 南宋刻本《锦绣万花谷》


不少收藏家,同样具有独到眼光。大家都知道,2012年6月春拍,北京匡时公司拍卖以宋刻孤本《锦秀万花谷》领衔的179部过云楼藏书,最终以2.16亿人民币成交,许多人惊呼天价,可是早在2005年,这批书曾经以2300万成交,大多数人同样望而却步。由此说明,收藏古籍确实需要修养与识见的。


我对古籍收藏热是抱乐观态度的,因为就近二十年来的市场而言,我发现有两个可喜的特点,一、古籍爱好者、收藏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不乏版本专家,令我钦佩;二、尽管市场起起伏伏,但以宋本为代表的高古善本走势一直平稳向上。就此两点,可以说古籍收藏之热热得科学理性,而不是发虚火。    


必须强调的是,大家不要只关注宋本的价值及收藏宋本的意义,毕竟收藏宋本的机会不会很多,也并非都有能力。我们不妨也关注那些源出宋本或与宋本有密切关系、同样有收藏价值的版本:它们是明代正德嘉靖间的仿宋刻本、明嘉靖万历时期的抄本、明清影宋抄本、清代名家批校本,乃至民国时期的名家影刻本、影印本,要知道许多宋本已不可踪迹,上述这些版本则往往绵延宋本一线之传,价值非凡,如果出现这样的机会,真的不要错过。




Q6

普通观众更多是通过展览认识、欣赏并了解若干古籍善本,比如在上海,我们可能会更多关注上图、上博,放眼全国的话,哪些机构收藏了哪些重要的古籍?(也请介绍一下上图的重要古籍收藏)


答:在这里只能说得抽象一点。我国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是国家图书馆,其次为上海图书馆、台北“中央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台北故宫、南京图书馆等。由于现在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借助《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及台湾地区出版的有关善本书目,进而利用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的数字资源了解馆藏,学习版本知识,比较与鉴定版本。而大陆所藏的宋元善本,大都已印入《中华再造善本》,到图书馆借阅比较方便。由于古籍善本尤其是宋元本是珍贵文物,难能随意见到,所以我们要留心各种展览,包括拍卖市场的拍品预展。



> 《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

上海图书馆收藏古籍善本近20万册,以清代吴县潘氏(祖荫)滂喜斋、仁和朱氏(学勤)结一庐、常熟翁氏(同龢)韵斋以及民国祁阳陈氏(澄中)郇斋之旧藏为支柱。宋本逾200种之多。大家可以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查找。此外,还可以从有些版本图录作直观了解,比如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祁阳陈澄中旧藏善本古籍图录》,20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201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等。



嘉宾介绍



陈先行


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1973年入职上海图书馆,从顾廷龙、潘景郑先生习版本、金石之学。长期司事古籍编目与版本鉴定。曾为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访问学者。编著(包括与人合作)有《中国古籍稿抄校本图录》《打开金匮石室之门——古籍善本》《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明清稿抄校本鉴定》《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辑录附版本考》等。



书的故事

PAM 书的故事(一)| 范景中:七个问题带你“读懂”古籍善本

PAM 书的故事(二)| 白谦慎:张充和的书与画

PAM 书的故事(三)| 陈正宏:古籍的一生





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

2020.01.18-2020.06.28


> 展览回顾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