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回声 | 竹艺编织有机生命,艺术在历史街区的生长呼吸

知艺文化 知艺文化
2024-09-03


视频来源:永庆



“未来回声”竹艺装置展出


作品名称

 《流动》、《进化》、《联结》 


展出时间

2022/6/1-2022/6/30


展出地点

金声广场、榕树广场、乡愁广场


装置设计

自然家工作室



永庆坊首届表演艺术月「未来回声」于2022年6月开启,囊括以“现代舞”、“粤剧”、“戏剧”为主的三个板块,超过30组艺术家团队登场。其中,由杨青策划的现代舞板块,邀请三组艺术家/团体在永庆坊公共街区上演风格和美学各异的现代舞作品。同时,由自然家工作室设计营造的竹艺装置亦在公共街区呈现。


整体活动安排请戳👇

未来回声 | 以城市空间为创作舞台,首届永庆坊表演艺术月启幕

重磅丨永庆首个表演艺术月官宣!30+艺术团队探索「未来回声」


相关演出预告请戳👇

未来回声 | 从舞台到日常,《滃滃澹澹》在永庆坊激发全新意象

未来回声 | 文化的流传如《藤》缠绕,传统与现代生生不息

未来回声 | 永庆坊合成现场,《一盅两件》搭建流动的身体景观





装置设计 | 自然家工作室 

对话 | 杨青 


用竹子做空间装置的创作方式,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竹节和竹子的韧性。韧性让竹子很有可塑性,可以任意弯曲。竹节作为一个有力的节点,也容易产生变化。竹子的这些天然特性导致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不确定性,无法做到图纸的精确和复原。比如这次在永庆坊做悬挂,实际操作中会改变,不可能完全按照图纸的样子扭转出弧度。


每一根竹篾和竹节的位置都不一样,弯曲度都不同,需要很耐心的去调,而且要顺着竹子的脾气去做。要让竹子可以透气和呼吸,让它的身体可以比较自由的生长出来,这样才会呈现更好的效果。在竹子的形体和趋势里去创作的时候,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我都觉得很有新鲜感。


 《流动》、《进化》、《联结》© 永庆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空间装置需要对空间作出反应,什么样的空间能激起创作的欲望呢?空间有室内和室外之分。户外的光线会让我们的瞳孔发生变化,看到的东西都是很开阔很大的,室内的空间则是聚焦的,这就决定了我们观看世界的感受不同。在室内可能只需要6厘米直径的竹子,用到7、8厘米直径的竹子已经是极限了。但是在户外,至少要用到10厘米才有相对应的感觉出来。


路易斯·康有一个很有名的设计哲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创造应该达到一种似乎一早就存在于那儿,一直存在于那儿,似乎就应该存在于那儿的状态。他把自己的作品描绘为仅仅对理想的、早已存在的“形式”的发现,而不是发明了什么新的东西。


在永庆坊的几个装置作品,我们要考虑怎么去呼应或者对抗各自所在的空间。比如在榕树广场这个位置,已经有一棵很有历史感的大树,树根周围也已经有几层很高的台阶,我觉得这个空间已经存在那里,只不过看你要怎么抓取。


装置搭建现场 ©自然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我们做产品设计的时候,面对的更多是束缚。设计是在一种比较限定的条件下,满足功能和实用,还有材料和制作上的现实要求。束缚也让工作相对可控,就是按照图纸1:1画出来做模型,做出产品再做调节。


艺术让创作者获得某种自由,它不需要你实现什么功能,也不需要服务于顾客。但这种自由也会让我恐惧和疑惑,总觉得不踏实。我会自问去做“没有用”的东西有道德吗?这可能是做产品设计师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再回过头想,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里面,都需要对抗一些东西。社会也好,人性的弱点也好,这个时候,艺术确实是一种“武器”。


从设计思维到艺术思维的转变,对我来说是比较痛苦的一个过程。接受杨青的邀约参与永庆坊的项目,前期思考画了很多草稿,但是都找不到出口在哪里。这次我也在把自己的“对抗”尝试表达出来,以前可能是无意识的,有了这次经历,以后再去思考可能角度会不一样。出口不一定马上能找到,还要不断的去寻找。


设计草图 ©自然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永庆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流动》


《流动》使用了大体量的竹编造型,悬挂在1.8米以上的高度,营造出一种悬空的笼罩感。竹子层层叠叠,交替上升,这是一种带有向心力的流动感,一种暗示安全和庇护的沉浸感。



© 永庆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进化》


《进化》使用了竹编工艺来呈现出弯曲起伏的竹笼造型,连通的竹笼像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不断的蠕动、进化,整个作品具有强烈的呼吸感。



© 永庆坊、自然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联结》


《联结》意喻乡愁,不仅是人与物的联结,更是人与人的联结,它是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与文脉传承。




自然家由设计师易春友和谭雪娇联合创办。让自然材料和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方式 , 是自然家的核心价值。主创设计师易春友通过学习了解材料和传统工艺,思考工艺新的可能性,亲身参与工艺流程,设计适合当下日常的家居用品,让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近年,艺术装置创作亦是设计师易春友探索传统文化再生的新方向。




过往装置作品


© 自然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湾》

作品以极具中国文化象征的竹子为载体,结合云台花园的美景,自然家创作了一道可供游人停泊的“湾”。 



© 自然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泉·涌》

由400根4米的竹子,通过编织拼接完成了宽16米、长66米、高3米的悬挂装置,作品的流动线条像流水泉涌一般。




 策划人 



杨青


杨青于媒体界和艺术界深入工作近二十年,始终致力于建立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与连接,不断拓宽公众对艺术感知的边界。其艺术策展、文化研究和评论写作亦围绕艺术与城市、社区、公众关系的建立,关注艺术在地化实践、公共艺术探索、区域和族群文化的地方独特性等议题。


杨青近年在北京、广州、香港分别参与组织不同的城市艺术公共平台,对南北艺术生态均有深入参与和观察。其中,杨青在当代表演艺术方面开展过多个重要策划项目,具有丰富的制作经验,其积极将表演艺术和各当代艺术领域连接,推动表演艺术走入公共生活和城市空间。




 执行机构 


知艺文化是一家聚焦于艺术公共推广、传播与美育的专业机构,其工作方式从研究出发,关注艺术与城市和公众的共生关系。以艺术策展、文化研究、艺术鉴赏、儿童美育四个方向,作为艺术传播和对话方式,强调突出艺术的公共性、参与性和在地性,探索艺术与人链接的各种可能。





下划粗线标题


    采访 | 杨青 

 编辑整理 | 青洛    

编辑审校 | 青洛   

排版设计 | 王羽弦


往期回顾



荔湾艺境 | 有嘢听—荔湾寻声记演出预告



荔湾艺境 | 有嘢讲—荔湾寻声记创作对谈



未来回声 | 以城市空间为创作舞台,首届永庆坊表演艺术月启幕



未来回声 | 永庆坊合成现场,《一盅两件》搭建流动的身体景观



未来回声 | 文化的流传如《藤》缠绕,传统与现代生生不息


将知艺设为“星标” 或 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让知艺陪你艺起成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艺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