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回声 | 从舞台到日常,《滃滃澹澹》在永庆坊激发全新意象

知艺文化 知艺文化
2024-09-03


《滃滃澹澹》永庆坊演出预告片

视频来源:永庆坊



“未来回声”现代舞表演日程


作品名称

 《滃滃澹澹》 


表演时间

2022/6/5

15:00-16:00


最佳观看地

永庆坊瞻云精选酒店门口


艺术家

施璇&周念念


演出团体

广东现代舞团



永庆坊首届表演艺术月「未来回声」于2022年6月开启,囊括以“现代舞”、“粤剧”、“戏剧”为主的三个板块,超过30组艺术家团队登场。其中,由杨青策划的现代舞板块,邀请三组著名现代舞表演艺术团体——璇念空间&广东现代舞团、侯莹舞蹈剧场、二高表演-南方舞馆,在永庆坊的公共街区当中,以其各具思想哲学的作品体现个体生命与万物状态。激发观众追寻自我内在精神,思考本土文化身份。


整体活动安排请戳👇

未来回声 | 以城市空间为创作舞台,首届永庆坊表演艺术月启幕

重磅丨永庆首个表演艺术月官宣!30+艺术团队探索「未来回声」





艺术家 | 施璇&周念念 

对话 | 杨青 


空间对我们永远都有一种魔力。空间有自己释放的信息和讯号,这些因素会诱使艺术家去对话。在前期创作阶段,我们来了永庆坊好几次,不断来感受这个环境。来的时候正好碰到游客比较少的时段,如果人多也没办法静下心来感受这个街区,一进来就被永庆坊二期后面这条荔枝湾涌吸引了。空间并不需要你去刻意选择,它会向你发出邀请的。


在永庆坊表演选择的荔枝湾涌和相连的木拱桥,它是有流动性的。在我们的想象中,如同一幅不断展开的卷轴画。表演在这里可以一个个面的逐次打开,有一套整体的逻辑架构。这次的表演是从我们近期作品《滃滃澹澹》当中选取的几个片段——比如“流水线”片段,相对永庆坊的空间逻辑和表演层次有一定可能性。如果创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可能会思考的更多,但是为了要快一点,就把《滃滃澹澹》舞台版里比较明确的某几段拿出来了。


《滃滃澹澹》剧照

图源:广东现代舞团

摄影:林小怡、何晓敏


最近我们在室内排练厅也有各种训练准备,但实际上,当真正在永庆坊排练试验时,发现现实空间和我们想象的还是有冲突,有很多效果实现不了。如果硬要拿舞台版的内容来套用荔枝湾涌这个空间,感觉就不对了,分量不够。《滃滃澹澹》舞台版的“流水线”片段,它是在平面的舞台上达到了多维效果,观众看上去会很震撼。但是永庆坊的街区场域本身就是多维的,如果我们硬套的话,作品就被现实环境解构了。


那么就有两种解决方式,要么在永庆坊寻找一个具有平面感的空间,整个表演就无需太多改动,比较节省精力,但对我们就没有什么挑战,也不好玩了。要么是根据荔枝湾涌的空间特性,把《滃滃澹澹》重新调整编排。在创作上,我们都是比较较真的人,不愿意随便妥协,所以选择了后者。


永庆坊的环境和街坊,给了我们的创作很多激发,这就是公共空间相较于剧场的魅力,它有很多随机性和偶然性。在木拱桥上排练的时候,街坊就上来积极参与,他们对着演员唱歌,给演员拍照,还有附近士多店老板拿了道具和舞者们站在一起表演。


瑜伽球也引起很多观众的兴趣,这个道具本来就很日常,在舞台版的表达中,我们是把日常的物件拿到舞台上让它产生特异性,现在把它放回生活中,它就立即直接融入了日常,孩子老人都愿意靠近它。直到我们要用了,他们才恍然明白原来这个是表演道具。


《滃滃澹澹》在永庆坊排练现场


我们在欧洲生活和工作的时候,在柏林“新博物馆”落成时做过开馆展演,也在罗马“MAXXI博物馆”新馆落成时进行了开馆展演,也曾经在威尼斯双年展的舞蹈展演中演出。在国内也接受过“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的邀请,在南头古城创作了开幕式环境舞蹈。这次在永庆坊的创作,也是我们对于表演和身体在不同空间场域下的探索,表达了对环境舞蹈新的认识和新的创意,是一次有趣的创作经历。


在柏林⾮物质⽂化遗产“博物馆岛”,为建筑师⼤卫·奇普菲尔德设计改造的“新博物馆”落成所作的开馆展演


在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罗马“MAXXI博物馆”新馆落成时的开馆展演





图源:广东现代舞团

摄影:林小怡


《滃滃澹澹》在当代汉语语境中是一组生僻的古汉语词语,解释是云气腾涌貌。语出自汉·贾谊 《旱云赋》:“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滃澹澹而妄止。”《滃滃澹澹》作品最初创作和表演是以舞台形式呈现的,把中场休息转换为装置行为內容的完整的现代舞作品。作品分为三部分,三部分又以相互独立、感性与理性相互交融的方式进行发展的表演。


身体对空间的感知和变化非常敏感,我们一直用身体去感受,去体悟创作和探索生活的这个世界和宇宙。作品的创作和呈现不只是局限在舞台上,也能够展现在每个生命个体的生活中。


当下将《滃滃澹澹》片段式移植到永庆坊的环境和空间里,根据生活空间再创作,通过不同层面的再思考带给作品更多的深入和扩展,希望在不同环境空间中的变换和改编能带来新的意象和趣味。






施璇&周念念


施璇和周念念是旅德中国艺术家,于2014年创办“璇念空间”。长期工作和生活在东西方艺术世界的经历,促使两人的实践和思考始终聚焦于现代舞新的发展方向,主张中国现代舞需要以更开阔的视角发展出自己的道路。


其创作和作品风格不拘⼀格,关注现代舞在人与社会、自然的对话中承载的作用和意义,人类厚重文明与日常生活点滴都是其吸收的创作源泉。注重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不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叙述,探寻在舞蹈中寻求精神,在精神中展现舞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两⼈在国际上二十多年的演出经历,基本上⾛访了世界所有重要的艺术节和剧院。他们参与的艺术节有:威尼斯双年展,戛纳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美国纽约“下⼀波”艺术节,加拿⼤蒙帕利尔艺术节,阿姆斯特丹艺术节,台北和⾹港艺术节等。演出过的重要剧院有:悉尼歌剧院,英国伦敦赛德勒斯·威尔斯剧院,巴黎城市剧院和⾹榭丽舍剧院,⽐利时布鲁塞尔歌剧院,波兰华沙歌剧院,莫斯科歌剧院等。



主要履历:


-施璇和周念念1992年成为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建团第一代成员。


-施璇和周念念2001年获得亚洲⽂化基⾦会的奖学⾦赴纽约学习,并作为纽约的“沈伟舞蹈艺术团”舞者和创团成员,参与了《声唏》、《天梯》的创作,在“ADF美国舞蹈节”、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 和纽约“林肯中⼼”⾸演。


-施璇和周念念2003年加入德国柏林的世界著名当代舞团Sasha Waltz & Guests(萨莎·华尔兹 & 客⼈),成为其中第⼀对中国舞者,在团期间与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合作编创演出了⼀系列作品。


-施璇和周念念为建筑师⼤卫·奇普菲尔德设计改造的柏林“博物馆岛”当中的“新博物馆”落成做开馆展演;为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罗马“MAXXI博物馆”新馆落成做开馆展演; 在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中⼼”进行舞蹈装置艺术展演;在法国“亚维隆艺术节”结合绘画与舞蹈进行即兴环境舞蹈演出。 


-施璇和周念念于2016年创作的六⼈舞《Dust Floating in the Air》,是为已故德国编舞⼤师“⽪娜·包什”曾经学习和⼯作过的福克旺⼤学舞蹈学院创作的委约作品,⾸演后被观众称得到了⼀次极有哲学意味及独特美学的观赏经历。 




 重要参演及创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SOS》

施璇和周念念在德国“舞蹈传承基金”项目中受选,获传承已故德国现代舞艺术大师Gerhard Bohner临终遗作《SOS》。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图源:广东现代舞团

摄影:林小怡、何晓敏


《滃滃澹澹》

施璇和周念念为第18届“广东现代舞周”开幕式创作《滃滃澹澹》,兼服装、舞美设计及室外装置概念与设计。作品通过“滃滃澹澹”的意象,以这种升腾不止的状态,触发创作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探寻。




《Dust Floating in the Air》

施璇和周念念受委约为已故德国编舞⼤师⽪娜·包什曾经学习和⼯作过的福克旺⼤学舞蹈学院,创作六人舞作品《Dust Floating in the Air》。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雾中风景》

施璇和周念念编创及演绎的双人舞作品《雾中风景》,作为广东现代舞团开年之作在舞团小剧场上演,展现艺术家在疫情期间对生活的思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down》

施璇和周念念制作和编创的双⼈舞作品《……down》,在同年举办的“⼴东现代舞周”和⾹港的“idance”艺术节⾸演,2016年7⽉在柏林⾸演,同时应邀参加德国吉森的“东西⽅舞蹈艺术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特别环境演出—长洲2020》

施璇和周念念全新创作的多媒体综合作品,从舞蹈出发对当代艺术进行多元涉猎,创作过程和作品均发生在一个具体的空间环境之内,游走「观赏」的行为本身也协助构成了作品。




《在城中》

施璇和周念念受委约为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开幕式创作环境舞蹈《在城中》,集中体现⼆⼈对环境舞蹈的新认识和新创意。




媒体评价

舞者们⾝着⿊⾊装束,伴随着JohnTavener的宗教颂歌,在被似乎不可见的线条划割的空间中缓缓⾏进,渗透出一种修道院般的严谨和⼀丝不苟。  


《Dust Floating in the Air》

——德国《WAZ报》



 两位中国舞者从世界上最古⽼的乐器之⼀古琴⾳乐获得灵感,通过⾼度集中、精准的表演,展⽰了在⼀种极简的艺术元素⾥隐藏了多少美学能量。 


《琴⾳》 

——德国《⽂化报》



整个作品编排⼲净却充满⼒量,舞蹈⼿法简约却极有张⼒。舞者们⽤天马⾏空的肢体表现⼒,将现代舞的抽象美融⼊到现代⽣活的景观当中,酣畅淋漓地表现出平淡⽣活中的诗情画意。  


《雾中风景》 

——《⼴州⽇报》 



宏观的构思,细致的刻画,⾼效的动作元素,略显隐晦的表达,道具和舞者相辅相成,是⼀场教科书式的表演。  


《滃滃澹澹》

——《岭南24⼩时》




 演出团体 


广东现代舞团于1992年由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是中国第一个现代舞专业表演团体。创立至今30年间,舞团先后鼓励和培养出大批中国现代舞编舞家及舞者,代表中国摘取第一块国际现代舞大赛金牌,不仅在国际舞坛上展现着中国现代舞编导及舞者的风采,更是把中国现代舞艺术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平台。广东现代舞团的成立是中国舞蹈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曾被美国《纽约时报》形容为“国际舞蹈界的成功典范”。


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试验区,舞团一直秉承前瞻、开放的思维观念和多元、包容的创作态度,以多变的艺术风格,自然流露广东文化前瞻、包容及开放的特质。演出足迹遍及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曾获邀参加著名国际艺术节及巡演近160次。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观众和媒体的高度赞赏和热烈评价。


《滃滃澹澹》剧照

图源:广东现代舞团

摄影:林小怡




 策划人 



杨青


杨青于媒体界和艺术界深入工作近二十年,始终致力于建立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与连接,不断拓宽公众对艺术感知的边界。其艺术策展、文化研究和评论写作亦围绕艺术与城市、社区、公众关系的建立,关注艺术在地化实践、公共艺术探索、区域和族群文化的地方独特性等议题。


杨青近年在北京、广州、香港分别参与组织不同的城市艺术公共平台,对南北艺术生态均有深入参与和观察。其中,杨青在当代表演艺术方面开展过多个重要策划项目,具有丰富的制作经验,其积极将表演艺术和各当代艺术领域连接,推动表演艺术走入公共生活和城市空间。




 执行机构 


知艺文化是一家聚焦于艺术公共推广、传播与美育的专业机构,其工作方式从研究出发,关注艺术与城市和公众的共生关系。以艺术策展、文化研究、艺术鉴赏、儿童美育四个方向,作为艺术传播和对话方式,强调突出艺术的公共性、参与性和在地性,探索艺术与人链接的各种可能。





下划粗线标题


    采访 | 杨青 

 编辑整理 | 青洛    

编辑审校 | 青洛   

排版设计 | 王羽弦


往期回顾



荔湾艺境 | 有嘢听—荔湾寻声记演出预告



荔湾艺境 | 有嘢讲—荔湾寻声记创作对谈



未来回声 | 以城市空间为创作舞台,首届永庆坊表演艺术月启幕



知艺精选 | 5月:交叉的宣叙调



出发!美术馆 | 六月活动合集


将知艺设为“星标” 或 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让知艺陪你艺起成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艺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