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岳史风 || 于婷:心念山海,逆风破浪——追忆史念海先生逝世20周年

唐潮杂志
2024-09-14

心念山海,逆风破浪

——追忆史念海先生逝世20周年

 于婷

史念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始者和开拓者之一,也是陕西省历史学会第一届会长,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历史系主任、教授,对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治学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虽与史先生素未谋面,但我还是被他治学、为人的品性和心志所折服。不幸的是,先生于2001年3月27日凌晨3点与世长辞。而今是先生逝世2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拟将史先生的科研精神和爱国热忱相结合,做此拙作,回顾其科研经历、吸取其科研经验,遥寄哀思,以表敬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曾号召我们要发扬孺子牛精神、拓荒牛精神、老黄牛精神。孺子牛是“为民服务”,拓荒牛以“创新发展”,老黄牛是“艰苦奋斗”,望炎黄子孙能够在新的伟大征程上逆风破浪、坚毅前行。笔者认为史念海先生的治学、为人之事,皆体现了现今所提倡的“三牛”精神品格。

矢志报国,苦心钻研——孺子牛


1932一1936年,史念海先生在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读书。时值日军压境,国步艰难,基于此,先生奋发图强,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刻苦学习。大学3年间,便把本科生的全部课程修完,这为之后进行史学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校期间,史先生勤学苦练、笔耕不息,曾撰写《两唐书地理志互勘》《西汉侯国考》等论文,受到著名地理学家顾颉刚先生的赏识,之后更是经顾先生帮助介绍加入了禹贡学会学习。大学毕业后,史先生又被聘为禹贡学会的编辑,走上了历史地理学治学道路。这不仅仅是因为该学会拥有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研究项目,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而且也是为了尽自己绵薄之力拓宽历史地理学发展领域,从历史领域呼唤国民抗战意识,为国为民、尽瘁事国。史先生在顾颉刚先生的指导下,撰写了首部历史地理专著《中国疆域沿革史》,充分体现了他的初衷。此书全面总结归纳了我国2000多年来传统沿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自传说时代到民国时期历代疆域分布与政区设置,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突破了前人沿革地理学的范围,特别是考辨了人口、都城等方面,开拓了现代历史地理研究发展的先河。史先生在专注科研学术的同时,仍怀满腔爱国热情,不仅悲恸当时国家“边圉不整,强寇压境,虎视鹰瞵”的危机形势,而且期待出现能够“光复旧土,还我山河”的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史先生因其所擅长的历史地理研究,贴近社会生活,所以积极献言献策,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西安市政协第六届、七届副主席等,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分力量。比如1987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史先生提案“保护耕地”,之后又编写文章《论西安周围诸河流量的变化》,研究认为西安市缺水的原因主要是秦岭森林的破坏。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恢复秦岭森林植被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史念海先生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孜孜不倦、勤勉工作,在学术前进道路上,仍坚守初心,用自己的方式砥砺前行、矢志报国,福国利民、献言献策,充分发挥了孺子牛的精神品格。所以我们在学习道路上,也要密切关注时事热点,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将其贯穿到学术写作中。毕竟,学术内容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向壁虚构,而是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要走一条利国利民的科研道路。

敢于开拓,不畏艰难——拓荒牛


抗日战争爆发后,史念海先生并未放弃初心,仍继续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及教育工作。但是,他清醒地意识到禹贡学会大多数研究工作仍然停留在沿革地理学的范围内,无法把历史地理学发展得更加深远,无法为世人所用,所以他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道路。经过反复思量,史先生选择对中国古代运河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撰写了《中国的运河》一书,旨在探索各条运河变迁的沿革和原委,便于当时国家的水利开发和运河治理等。这本书是在抗战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带有浓厚的时代特点。所以40年后,史先生精益求精,不断反思认为该书偏重社会和人事方面,关于自然因素方面的分析论证略少,因此增补了一些运河的野外实地考察资料,然后再版发行。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思想理论的学习,史念海先生在学术道路上又进行了新的拓展。他认为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的学科,所以他主动结合新中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需要进行科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他主要围绕黄河流域历史上发生的经济问题,从农业、蚕桑、交通道路、居民聚落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它们的地理分布与变迁情况,得出自新石器时代起至唐前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因此,史先生开辟了历史农业地理研究新领域,揭示了人口稠密地区形成和演变的关系,探究了历史交通问题等。1963年他将这方面的多篇论文,汇集成册,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历史经济地理论文集《河山集》。此后,史先生再接再厉,继续深入研究,比如:发掘历史军事地理研究,探索历史民族地理,创立古都学,建设新方志学理论和编纂事业等。这不仅丰富了历史地理研究的内容,而且提高了历史地理研究的层次。史先生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不畏艰难,勇于进取,不沉湎于既定的学术理论研究,不断开拓创新历史地理学的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拓荒牛的精神品质。正如袁隆平教授所言:“科学研究的基本特色就是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是科学研究的本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要不断抓创新、谋发展,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坚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积极吸收专业知识,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不惧失败,培养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实践。

脚踏实地,求真求实——老黄牛


史念海先生曾指出从事野外考察是历史地理学者必须掌握的工作方法,只有将野外考察与文献考证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历史地理学者不断学习采用新的研究手段。20世纪70年代初,史念海先生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投身于野外实地考察,将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密切结合,在科学研究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十几年来,先生带领团队四处寻访古迹,搜索遗址遗物,阴山、青海、长城、渤海、珠江、运河沿岸等地,都留下了他们艰辛跋涉的足迹。通过考察,史先生不仅扩大了研究领域,获得了现场第一手资料,还修补了文献中许多错误和疏漏,完成了《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等科研文献编纂任务,并使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同时,史先生紧密结合根治黄河与综合整治黄土高原的工作,广泛发掘史料,深入进行考察,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先生详细论证了黄河流域的变迁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将黄土高原与黄河的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方略,前后撰写论文30余篇。由于这些论文立论严谨缜密,论证充分精详,提议中肯,不仅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对于黄河流域农、林、牧、水利发展与生态保护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史念海先生在当时办公的墙上贴了顾廷龙的一副篆书对联,“为学不作媚俗世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意为做学问要求实求真,有益于世人,以此警示自己和学生,所以直到先生晚年仍然坚持授课,手不释卷,深稽博考。在生活中,史先生更是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甘于简朴,当时用的办公用具尽管破损不堪,他却从不在意。正是由于他坚持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品性,才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史先生将文献引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贯通,开创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他求真求实、脚踏实地、坚忍不拔,不盲信古人陈说,不闭门造车,而是一步步去实地调查。史先生坚守“宁可劳而无获,不可不劳而获”“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的治学信条,这充分展现了老黄牛的精神态度。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我们也应学习先生吃苦耐劳、严谨踏实的治学心志。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坐得住冷板凳,走得起千里路,才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提高学术水平。史先生激扬文字、笔耕不辍,始终怀着为国为民的爱国热忱,抱着“为世所用”的治学心态;不畏艰难、开拓进取,探索历史地理学的科研道路;躬身实践、求真求实,用脚步丈量祖国半壁江山,推动野外实地考察的学术手段;拥护中国共产党,这些都无不彰显了史念海先生刻苦奋斗的科研精神和“三牛”精神。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也是对史念海先生为学、为人品行的概括。史念海先生曾说:“中国历史地理学有着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具有的悠久的历史渊源,只有把握好眼下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开拓进取,才能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更完善,理论更精湛,研究方法更先进,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就必须使这门学科取得更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应珍惜学习机会,承先生之志,宏先生之志,坚守学术初心、传承治史精神,力行笃学、求真致用。2021年是新征程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我们应不用扬鞭自奋蹄,吸取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矢志报国的宝贵经验,弘扬“三牛”精神,勇于拼搏、锐意进取,激扬风雨、攀越艰险,为自己的青春画卷抹上绚烂的一笔!本文源自高平平主编:《青年说:感恩中国科学家——仰望民族复兴路上的闪耀“星”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

往期推荐:


征稿 | 第十四届西安史学“新潮”论坛征稿启事(第二号通知)

西岳史风 || 谢元鲁:雁塔长安留忆思——缅怀史念海先生

西岳史风 || 史念海先生对于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贡献

西岳史著 || 史念海著、王双怀编《史念海遗稿·论著(影印本)》出版

西岳史著 || 史念海《中国的运河》再版


图文来源/高平平主编:《青年说:感恩中国科学家——仰望民族复兴路上的闪耀“星”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

责任编辑/叶韬

审核/冯立君、胡耀飞、王子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唐潮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