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人格面具,被我揭露了!

雷徕 象外
2024-08-30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唐乙《身体有性别,而灵魂没有》  40 *30 cm 铂金印相 2014

(封面图为章燕紫《多面者 The Muti-face》的局部)
(文中所有作品图,致谢艺术家及威狮国际艺术中心;现场图由笔者自行拍摄)




这是展评?这是媒体稿?不,这是一篇穿越到游戏的网文小说!




………………………………




面具“误”
Illusive Masks

策展人
冯博一 Feng Boyi

艺术家
*按姓氏拼音排序
北川宏人 Hiroto Kitagawa(日本)、陈农 Chen Nong、陈轩荣 Chen Xuanrong、辛迪· 舍曼 Cindy Sherman(美国)、洪寶羅 Bora Hong(韩国)、洪浩 Hong Hao、刘勃麟 Liu Bolin、米娅·特恩布尔 Miya Turnbull(加拿大)、宋冬+马秋莎+洪伟 Song Dong & Ma Qiusha & Hong Wei、宋佳益 Song Jiayi、唐乙 Tang Yi、徐冰 Xu Bing、岳敏君 Yue Minjun、曾梵志 Zeng Fanzhi、张巍 Zhang Wei、章燕紫 Zhang Yanzi、宗宁 Zong Ning。
 
展期:2024.6.15 - 9.15
地址:威狮国际艺术中心(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山大道616号)



………………………………



策展前言 by 冯博一


似乎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对面具的扮相、表演和隐匿作用有着如此痴迷、狂热的追求了。面具已然成为时代变迁的自我容器,甚至面具本身的人生。而被面具化的颜值构成了现实存在感的标识和身份符号,抑或这副皮脸形成了“我是自己的陌生人”,天然的“真像“反而会显得无所适从。


这次展览主要针对当下数字化生存中匿名的“角色扮演”;在权利诱导下“人格面具”不断被撕裂、扭曲;整容、化妆和美颜软件等被消费文化复制为统一表情的现象,以及牵涉到的变脸、替身、隐身、分身等表里不一的同质化倾向。我们试图通过应邀参展艺术家的面具创作和五幕剧场的戏剧化方式,呈现一次对面具的感受、认知和艺术表达的视觉形态。

所谓“面具‘误’”是由面具引发的“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关系而产生的错位、误视和误解,指向的是那种为了掩饰真我而进行的遮蔽和自恋式的虚幻伪装。作为掩面的一种器具,戴上面具,你便不再是你。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脖子上架着的是脸还是面具?”包括在AI时代,由人工智能技术导致的图像生成和越来越模糊的个人界限等相关问题。

冯博一



………………………………



引子


几日前,冯老师谈起这个展览的缺憾,并建议笔者,别客气,也给他的策展工作找找茬,说点反面意见;听反面意见,才是件让人身心舒爽的事情。笔者写了,又删了。因为觉得浪费篇幅,妨碍读者进入以下的剧情。下面这些好玩(胡闹)的,才是正文(生产力):笔者把看展的感想,配合策展人的作品阐释(但并不完全依照之,有一部分是笔者的个人发挥)改编成了一个穿越到VNG/文字冒险游戏的故事——


一周目故事 自我面具🎮


亲爱的好读者,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实在哭笑不得:你居然穿越了!到一款《和老冯一起勇闯威狮公馆》的游戏里!平时只读文艺类公号的你,对这种情况没经验,非常地惊慌失措。

可是来都来了——嗯,多亏你还有点印象,地点是威狮公馆(原型:威狮国际艺术中心),该馆位于福州;闽人有游神祭祀的传统,所以这间公馆里,收藏了各种传奇的面具。只要你选对了面具,就会开启不同的命运线。

好读者,现在是一周目,我们争取一次过,就能穿回去。你看,你遇见了游戏里最重要但也最可疑的NPC、向导老冯,他就坐在那里,等着你,并且还悠闲地点了一盏茶。

他邀请你坐下,“你会来,想必你已经发现了,你的'真我'早就弄丢了,现在的‘自我’,只是一款人格面具。大历史语境重塑了意识形态,依附于社会关系,通过展现给他人目光得到的反馈,你的新'自我',这个可疑的、既非自主又不自律的'自我',就诞生了。'自我'本即‘非我’;你的任务,就是使用馆里的一系列面具,变成一个不为他人目光所动摇,只会为他人脸孔所动容的新人类;这样,你就能返回你来的地方了。


………………………………


面具一👺
北川宏人



尽管他戴着面具,但你仿佛觉得,老冯对你露出了可靠的笑容,他掏出一款面具,“这第一款面具,是北川桑的手艺。从外观上看,它是款日本动漫人偶面具,但又是款和更早的美漫侠客造型相仿的面具,一眼便想到了佐罗、蝙蝠侠、蜘蛛侠;这款面具中,蕴含了一段时间的力量:废墟复苏,经济奇迹的二十年,消失的三十年,不断被进一步原子化的个人,老人的‘无缘社会’,关房间里收藏限量版人偶的御宅族。英雄本是外来者,而当他们本土化了,便成了中二少年内心中的自我英雄化——所以,戴上这款面具,你就会二次穿越,去到某个时间节点:正是从那一刻起,你被注定,只是孤独和自我的侠客。然后怎么做,就得看你自己了。”

“这真是一款强大的面具。但它的文化指涉,和我的爱恨只有局部相通。它似乎不在任务的主线以内,至少不像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北川宏人《CU2313-面具,金沙色 CU2313- Mask, Sandy Gold》167 * 58 * 27 cm 陶瓷釉彩 2023
展览现场,威狮国际艺术中心


北川宏人《CU2310-面具,银矿色 CU2310- Mask, Silver Ore》 50 * 17 * 12 cm 陶瓷釉彩 2023


展览现场




………………………………


面具二 👺
唐乙


老冯顿了顿,不知从哪里又掏出一款。“那你可以再试试这款。它是唐乙的手艺。你看它糅合了西方美术史的图像,但就功能而言,它更像是从剧院文化的长河里打捞出来,二次加工的。正是戏剧,让面具=掩盖脸孔声色的社会性人格假面,这个说法,变得流行起来。你可以把这枚面具,交给你那来自森林的内在精灵,当精灵独自在寂寞中欣喜、用身体的私己性去感受内外的时候,恰恰是外来的面具,成了隔断外部的安全感补充,成了制造放肆的自我迷恋/自我感伤的,重要构成部分。”

“你好像有一点说动我了。我感受到,这款面具保护内在精灵的力量,是一股女性形象的‘中性化’力量。我一直以为,‘中性’想象是从被迫去人格化的男性形象中脱衍而出的,而这股女性出发点的中和力,似乎能保护很多东西。”

"那就要它了?"

"我想再看看。"

"好。"


唐乙《爱与艺术 Love&Art》 21 * 15 cm 铂金印相 2011



唐乙《爱与艺术 Love&Art》 40 * 30 cm 铂金印相 2014


唐乙《眼睛在倾听 listening Eyes》 60 * 40 cm 铂金印相 2021


………………………………


面具三👺
米娅·特恩布尔(Miya Turnbull)
https://www.instagram.com/miyamask/ https://linktr.ee/miyamask.com


“你或许可以试试这款面具,它的手艺人叫米娅,我从没见过她的真人,但据说,她生来具有两种身份,所以认同问题让她有了多重分身。这个面具,你戴起来的时候,会变形成多重、无数个,但本质还是一个。那一个,正在你戴上后,变得更急切渴望得到的,那个‘自我/非我’。起初,面具诞生于古老祭仪;而‘个体’作为一个概念神,也是在公共仪式的象征中诞生的。‘身份认同’本来就是‘自我认同’,不该沦为平等主义的口号表演——而应该像米娅面具那样,成为人格撕裂的表演;多元灵魂只有具身化、进去一个身体,才会抵抗平庸、蓬发'多'的张力。真正的竭斯底里是哭不出来的;在集体中,只要有一个'自我',为了被剥夺性格、而无法安稳,便能促使整个集体,都酝酿动容。”

“可是不是戴上它,我就会不停地无声呐喊?”

“你不喜欢?我听说你叶公好艺术家,但艺术家不就该是这种状态吗?”

"这……您说得对,但我能再缓一缓,看看别的吗?"


米娅(Miya Turnbull)《面具汇编 Mask Compilation》2020-2024 影像 
展览现场,威狮国际艺术中心








“……你真的是来戴面具的吗?”我仿佛看见,老冯露出警惕的眼神。

“等等(你预感到说错话,恐怕会进入bad end路线了)……我马上就试。”


………………………………


面具四👺
岳敏君


老冯的口气松了下来,“你也不必着急,这两款面具也很好用。而且,在群众中还特别有名。第一款,岳先生面具,主打一个笑得特别用力,成人版的假笑男孩,就是不治愈,反要引起不适。如果你在某张谈判桌上,见到别人戴着‘它’,你就会觉得,周边的人,其实基本都长这样的。”

“这不就是我们这些年,经济腾飞的这些年的表征吗?”

“你这话听着有点危险。可不是我说的。”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谁还不纠结点点国际形象问题啊。只是一时说一时,昨天说自我批判好,今天就说妖魔化,昨天说客观的众生脸谱,今天就说是刻板印象。等等,这个面具的实际功能,不会是你一句话就能左右我吧?哈哈哈。”


岳敏君《优点》布上丙烯 100*80 cm 2023


岳敏君《覆盖》布上丙烯 50*40cm 2023


………………………………


面具五👺曾梵志

“我没听懂你什么意思。那你就再看看,这款,和岳先生面具配套的,曾某人面具。它和穿制服特别搭,戴上他,虽然你会面无表情,但偏偏又会哭,动不动就哭,不停地哭,但哭的时候面部肌肉不会动,用心灵麻痹来对抗心灵麻木。”


“我咋听说,这款面具戴多了,会陷到脸上。”


“但这能让你快升三道杠啊。你就说,你这辈子升过三道杠没有?”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诶。”



曾梵志《面具系列 Mask Series》 117.7 * 136.3 * 4.8 cm 版画 2006


曾梵志《面具No.1 Mask No.1》 70 * 86.5 * 4.8 cm 版画 1999




………………………………


面具六👺
章燕紫


“行吧,我给你看最后一个房间。这位面具艺人好像姓章,据说……能化身成燕子?它们被发现的时候,上面缠满了纱布,纸浆,胶,蜡,破裂的痕迹,血迹,淤青,焦化,骨肉。发现它们的同事,当时大概数了一下,说是有81枚;我不确定有什么玄乎没有;还有就是,一些面具上流露出女性的气息。我不敢跟你打保票,这些面具是干嘛的。”


“这莫不是伤痕面具吧?”


“那是啥?就是和伤痕文学同时代走过来的东西?不可能,我们碳12检测过了,是新的;现在是最好的时代,说什么灵魂的伤痕具有普世什么的……未免太不合时宜。”


“嗯,既然这样,我就选……”


“你等一下,那是什么?”老冯惊讶地指着你身后。


章燕紫《多面者 The Muti-face》 81个为一组,每个20 * 35 cm 综合材料 2023 
展览现场






二周目故事 匿身面具🎮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周目突然……这回reload,可得更小心。奇怪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二周目的面具,没一款和一周目是重复的。

但老冯,倒照旧在泡茶。


………………………………


面具七🎭
刘勃麟


“嘿,你是来寻求面具的吗?”这一次我看清了,老冯是直接从空气中掏出面具的,“我向你推荐这款,这款叫‘刘勃麟’。不是制作它的艺人叫这名字,是这款面具本身。它的功能是隐身。只要戴上它,再在身上画一番彩绘,你就可以隐身;譬如,融进古老伟大的九龙壁里,做小透明;也可以在堆叠的智能手机堆里,做信息流茧房中的做小透明。在哪里做小透明其实没有区别,无非是获得边缘又悲哀的安全感。”

老冯接下来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游戏规则全变了!"你要做的任务重点,就是用面具,把自己隐匿起来,这样,就可以躲过之后发生的变故,生存到下一幕。"

我仔细瞅了一眼,“但我还是隐约看到你的虚影啊?”

“你是隐身给人看的,虚影才是表态,如果真完全看不见了,你会(社会性)消失的!”


刘勃麟《九龙壁》 120 * 95 cm 爱普生艺术微喷 2010


刘勃麟《手机》120 * 90 cm 爱普生艺术微喷 2019


………………………………


面具八🎭
洪浩


“这个面具,是洪浩的手艺。面具的‘隐匿’功能,其实是一种欲盖弥彰(括号里和故事无关;'隐匿'是艺术家的一种互文性手法)。它可以将一个著名的场景消失掉,但会暴露场景本来的名字,这样,你就会知道,被失踪的那个匿名者,穿的是哪款苦哈哈的无个性制服。它可以击碎作为消费品的日用器物,但刻意展现碎片,这样,曾经附庸在日用器上做装饰的那段书法,会作为线索、不再是习焉不察;但其实识别不出是哪篇文章,只是'书法'这个高尚念想,被从经济生活的附庸里拯救出来了,此外,碎片本身,也化作了文化沉淀的质感。此外,它可以遮盖随机的某段文字,诱导我们的探知欲、以为是敏感信息,从而让''遮盖'这个行为本身,昭显为有古怪意味的形式;别上当呀。此外,这三种'隐匿'功能,其实并不是单纯只诉诸观念意识,而且是形成一套视觉形式先行的视觉表达习惯,你知道,即使面具艺人制作的东西,主要是直接击打观念的,也还是患有艺术家对形式感、总抹不去的那种怀乡病。”

“我get得到了,它会同时击打观念和审美,两套系统有着相应的转化,从哪边入手都可以间接作用到另一边,所谓'有意味的(抽象)形式'嘛。”

“咱们在做面具游戏,你扯美术理论干嘛?”老冯没好气地白了你一眼。


洪浩《人类之子》150 * 110 cm 图片、画布 2023


洪浩《眼里看到的》120 * 180 cm 油画、塑性材料 2023


洪浩《物境之十七 The Realm of Matters No.17》 150 * 110 cm 瓷片、烤釉 2022



………………………………



面具九🎭

宋冬+洪伟



“这款面具叫‘宋冬’。”老冯指向空气,空气中幻化出一副面具,“但它不是让你戴的。”面具后又幻化出一个人形。“你看,戴着面具的那个人,会变成‘宋冬’,以这个身份生活。这替身面具,替身不会说话。”那个人望着你,主打一个不吱声,你有点发毛。

“这……是款人皮面具?”

“原本是的,后来遗失了,重新制造的时候,换成了用纸的。虽然不那么逼真,但代表性是一样的。确切地说,它不是一枚完成了的面具,它会吸取佩戴者和他人接触时产生的关联,从而以关系美学的名义,使自己完成。”

“不会摘不下来吧?”

“那不能够,戴两天,就自动脱落了;只是那两天会被搜集走,成为面具的一部分。”

“等一下,是不是戴上‘宋冬’面具说的话,责任关系都会延续到下一个‘宋冬’,或者,归结到有可能自己就叫宋冬的面具制造者?”

“……现在戴着面具的人叫洪伟,你可以问他。”

“宋老师好,我有一个问题……”

“……(点头)

“我还有一个问题……”

“……(摇头晃脑)

替身使者这就算和你交流完了,向迷雾走远。

“你刚刚问了他什么?”

“几个本尊答啥都ok,替身怎么答都为难的问题。”

“你怕不是就想看替身的窘迫样子?”

“别这么说,我作为接触者,不是得赋予面具多面化的'关系'内容能量吗?我多好。”

“'Ta'就是不会说话,才是神台、是权威。其实,替身面具可能是个权威面具(括号里和故事无关;在各种关于身份有效性的'关系美学'中,过程中笔者感受最突出的,是一种对身份权威的反讽)。”

“没那么单纯啊。其实ta主动面对着我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需要配合完成面具的场域强制力;尽管我很难将替身代入到ta所代表的那个'人'……我有个想法,这个面具的功能/意义,不会没有预先设置,还在生成中吧?”

“我也不知道。不过这个面具是一组的,另一张面具叫‘洪伟’,由'宋冬'戴着。”


宋冬+马秋莎《替身》2006 文献资料 
展览现场


宋冬+洪伟 替身 2024 文献资料 
展览现场


宋冬+洪伟 替身 2024 行为影像 
展览现场


宋冬+洪伟 替身 2024 面具 
展览现场


宋冬+洪伟 替身  在行为过程中,笔者与“宋冬”合影 2024


三周目故事 变容面具🎮


我快崩溃了。二周目明明是happy end,但还是触发了re-load机制。我又看到老冯坐在那里。

“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没有啊。我第一次来呢,想求一款合用的面具。”

“太好了。公馆里的面具,主要是用来变容/变身的,要是你获得魔法少女的水手水晶之力,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


面具十🤡
洪寶羅(Bora Hong)
https://www.instagram.com/bora_hong_work/



老冯这次笑得特别让人失去警惕,“太好啦,你快来看看这款面具,韩国进口的,手艺人叫做洪寶羅
(Bora Hong)。那边特流行整容。我知道你们年轻人都很喜欢服'美役',所以这款整容面具,准合适你。”

“哦,就是它让人变成明星脸?”

“对哦,那些搞视觉研究的,都爱说,近代的肖像画啦,当下的明星脸啦,都是一种概念泛化的社会面具。”

我毫不犹豫地戴上了,“啊,等一下,为啥我的脸变那么奇怪啊,这不是网络社交平台上,才用的滑稽脸谱吗?”

“对啊,这是惩罚面具。是把网络媒介上流行的画滑稽脸手法,挪用作颜艺专业系统里的表达形式语言,对‘整容’这个社会现象,进行狂欢节化的戏仿,既是对套路化假·美的批判、也是对真·美标准的消解;整容的审美是一种趋同质化,而这款面具的力量,是脸孔的多样化,并且是以戏谑的方式多样化。另外,这位手艺人,还有一个身份,真是整形医生,只不过,是专门替款式标准化的经典伊姆斯椅做整形的,一本正经地用暴力,整出多样化。”




Bora Hong 《faces wall》 1020mm (W) X 1800mm(H) 图片 2013



Bora Hong《整容手术王国 Cosmetic Surgery Kingdom 》 尺寸可变 图片 2014


Bora Hong 整容手术王国 Cosmetic Surgery Kingdom  影像 2014
展览现场





………………………………


面具十一🤡
徐冰


我没有死定。老冯替我把面具摘下来了。他真是个好人,之前的怀疑,是我小人之心了。“我觉得,这样的面具,对我来说,太激进了。我的情怀比较保守,有没有和传统关系更密切一点的新派面具?”

“这款经典面具的手艺,出自徐冰。虽然功能也是偏消解、批判性的,但和总爱从边缘叙事着手的年轻面具相比,有一种对文化共同体进行宏观反思的情怀。”


“所以,它能让我变得正能量?”


“最初,它是在异国做出来的,用来给当地产的黑白花纹猪戴,戴上了,就变形成国宝大熊猫。再配上刻板且低廉的山水背景,表象上接近,就可以代表东方文化了。”


“这……合着不就是逆向地,对洋泾滨、拿来主义进行讽刺;并且戏仿我们做宣传工作时、常有的大词符号堆砌法吗?”


“你倒是戴上它啊。你不就是追求,去抒情化的知性表达,还能潜藏着历史厚重感吗?这在年轻人里不多见了,你一定会变得受欢迎的。”


“啊!!!”




徐冰作品《熊猫动物园》行为图片 1998


徐冰作品《熊猫动物园》行为图片 1998 
展览现场


徐冰作品《熊猫动物园》行为影像 6'11" 1998 
展览现场


………………………………

面具十二🤡
宋佳益



我没有变成猪或者什么动物,我又一次错怪老冯了,这真使我汗颜。老冯也没有多说什么,又变出一款面具,“这款面具的手艺,出自宋佳益。他的面具没有奇奇怪怪的功能,主打一个,把表现力宣泄在面具的制作上;此外,通过视觉引发共情。俗话说得好,表现主义是痛苦面具;但俗话说得也不一定好,心灵能量本就是种舒适感,痛苦面具什么的,最舒服了。”


宋佳益《他者之脸2 》30 * 40 cm 布面油画 2019


宋佳益《他者之脸1 》 30 * 40 cm 布面油画 2019


宋佳益《他者之脸3 》 30 * 40 cm 布面油画 2019


既然这款面具没有特殊功能,当然无法帮助我完成艰难的战斗任务,所以,我没选。老冯不愧是好NPC、好向导,为什么我总怀疑他是隐藏boss呢?这时,老冯小心翼翼地推开一扇门,我看到一款很有年头的面具。


………………………………


面具十三🤡
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这个古老面具,认真端详了一番,“这……是个异装癖面具?”

“你戴上试试。”

戴上了。我居然二穿穿越到了70年代的美国,但我不带怕的……因为老冯也跟着我一块儿呢。

"这是最早把cosplay,挪作艺术领域内、严肃文化反思手法的辛迪·舍曼面具,据说也网络自拍文化的鼻祖。简单说……就是款变装面具。"

在一群老白男的注视下,我变成了一个为自己社会不高层身份自豪的男侍者,但忽然有一股女性荷尔蒙涌上来,我顿时为自己刚刚的身份自豪感到羞愧了。

“快快快,你再按一下面具。”老冯催促我。

我按了一下。天哪,我变成有产者精英男了,羞愧死我了。赶紧再按一下。我成了一个男学童,威权男性的预备者。不需要面具提供女性荷尔蒙,少年人的多感就让我有了阴性的局促感。我再按了一下。

“太好了,我变成女人了,戴这个面具的人,应该更容易和女性身份认同。诶?等一下,为什么我会是男性凝视的秩序标准下,既得社会地位的'好女人'呢?我浑身都是浮夸的表演欲,不,这种高位是一种自我奴化!”

又按。“我变成嬉皮士了,我脱困了,但我的表演癖好像更旺盛了!”

“这款面具涌出的能量,会让佩戴者,对消费社会的文化商业环境底下、身份认同的困难问题,产生一种既是批判,又是沉浸迷恋的两面性状态。既是正、又是反,这就是后波普艺术的性格特点——怎么样,这个双重面孔的面具,不错吧?”

“我驾驭起来,对既融入社会、又嚷嚷着改造社会的事情,变得游刃有余了。就是它了。”


Cindy Sherman(辛迪 舍曼)《Untitled(无题)》 单幅33.33 x 26.35 cm,共17幅 明胶银盐工艺 1976



四周目故事 掩蔽假面🎮


推开第五大街一幢大楼的通向地下室的大门,故事线终于前进了!原来,它连着公馆的后门,门后是魔法大厅。正中间有一个祭坛。


………………………………


面具十四🎃

宗宁



出现了一群遮蔽面孔的仪式进行者。

老冯,"初民的时代,祭祀戴上面具的时候,ta就无我/非人,作为半超然者,获得一个族群总体代表的社会身份。"

老冯,“第一场仪式开始了。这场面具仪式,是由一个叫宗宁的人排演的。戴上面具了,超然了。哦,他的'超然',其实人的内在野兽/混沌之解放。如今,神话已经不再是某种公共叙事了,而作为一种个人化叙事想象的资源,神话的宏大感,可以承载更多的内在混沌,并且,神话的结构总自带着一种整体的世界图景,因此,这张神话面具,反过来,辅助了说书人/诗人的个体精神表达。”


宗宁《刑天之悲》120 * 90 cm 摄影 2014


宗宁《桀》90 * 120 cm 摄影 2009


宗宁《飞来凤》90 * 120 cm 摄影 2010


宗宁《鳅与鱼游》120 * 90 cm 摄影 2009


………………………………


面具十五🎃
陈轩荣


这场仪式结束了。你(读者朋友,之前我混淆了,把第二人称的你,和第一人称的我,弄混了,没关系,有幸穿越的还是你,笔者不夺美)耐心等待。

老冯:“这一场可不是私人表演啦,是真正的、公共的行傩,闽地最兴的游神活动。来了来了,你看,这一场的塔骨神将出来了,是著名的电音三太子。”

“What?你说这个模仿街头文化、做一幅很叛逆打扮,又有点鬼畜的,居然反倒是正牌的傩?”

“对啊。你out了。以前游神敲锣打鼓吹唢呐,是为了热闹,聚气才驱邪,现在的电音三太子,也是一个逻辑,只不过外观与时俱进了而已——你是不是对所谓'神性'有某种观感上的执着?你受象牙塔影响太大了,跟不上在地文化的野性。”

“……”

“这场活动的傩面和整套行头,是公馆专程向一位叫陈轩荣的手艺人定制的。他就是一个闽人;他喜欢街头文化,但懂得节制在规制系统中。这一点,他就和我们请来的电音三太子很像,跟得上潮流腔调,又有正规神位。”


陈轩荣《G2.0.1.9 False Faces》250 * 250 cm 布面丙烯 2024


………………………………


面具十六🎃
陈农


你和老冯随着人流流动,大约半个下午,仪式才终于结束。才喘口气,老冯突然掏出一个京剧假面:

“来,入个梦吧。你那已经是自己人了,应该了解一下,伴随着公馆崛起、周边诸多新事物涌入以前,本地生活在古早前的旧风貌。”

……原来这就是从前……房子是矮的,时间是慢的,人是悠然的……等一下,场景为什么是北方的?北方有那么多氤氲水气吗?

“这个入梦假面的手艺人,叫陈农,他喜欢表现异乡的场景,但总也带着闽地的气息。”

“这里的水气好大,难怪交感神巫会在这里有那么大能量。公馆的面具,就是吸收掉了这股巫境之力,才会诞生的吧?”


陈农《面具,白洋淀》50 * 60 cm 手刷银盐 2008


陈农《面具,胡同》50 * 60 cm 手刷银盐 2008


老冯突然用很诡异的眼神默默看着我。

我心里咯噔。

他掏出一个假面人偶:“好啦,其实我一早就知道,你是哪来、干嘛的,不过没关系……你就继续穿越吧……这一回,你不会再回到公馆了。”

我……来不及了……


………………………………


面具十七🎃

张巍



“哦,士兵,你醒啦。我是张巍,是发明你这款假面人偶的人。”

“……”

“勇敢的士兵,你别看这里掺杂了许多华人脸,但这是个西式的反乌托邦世界。现在,你该履行你的职责了。不是,你不用上战场。用血肉竞争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你要做的是宣传工作。表演你健美的新世界身姿,到学校、到儿童、到新人中去,表演'我们'的故事。为了'美妙新世界'!”

完犊子了。


张巍《人偶档案-出厂设置  Puppet Archive-Factory Settings》图片输出 尺寸可变 2019


张巍《人偶档案-测试  Puppet Archive--Testing》 图片输出 尺寸可变 2019


张巍《人偶档案-小剧场  Puppet Archive--Small Theater》图片输出 尺寸可变 2020


张巍《人偶档案-士兵  Puppet Archive--Warrior》图片输出 尺寸可变 2019




………………………………




象外近期文章


宋琨|图集。
宝丽来。
5/5“系统癖”是恶龙?“反系统”的少年也是“系统癖”啊……
4/5执拗的“保守”,比刻意的“创新”更能开出新气象?
3/5别怀疑。人人都有学院病
2/5啊!应试美学……
1/5艺术中的“学院派”;这词咋就被污名化了?
张仁杰:对宏大叙事开一个严肃认真的玩笑。
我的生活看上去就像个哑巴,但我的画面看上去声音很大。




把艺术拉出圈外

你还可以在微博找到我们
@象外的象外

投稿邮箱
263419055@qq.com


在售好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象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