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进展 | 2021年首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

TJLA 同济风景园林 2023-09-07





缘起 /

2021年首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目前已经进入可持续运维的阶段。11月6号上午,导师团以及参赛小组代表、居民朋友们一起现场踏勘了各组同学的作品;下午公共导师团老师们以及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园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代表参与了各参赛团队的阶段性成果分享交流会。


本次评审会首先是主办单位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章明教授进行开场致辞,章老师充分肯定了社区花园的价值。参赛团队汇报之后,中央美术学院侯晓蕾老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董芦笛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余洋老师、华南师范大学王芹老师、华南农业大学李自若老师和笛东研究院上海研究一部总经理林沛毅博士分别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 踏勘路线图

▲ 导师团、参赛学员和居民在“逢春园”相遇

▲ 阶段性成果分享交流会


01

活动介绍

为了更好地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园林师在社区”以及“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倡议,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协同全国风景园林院校和《中国园林》《风景园林》杂志社联合举办2021年首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的活动。本次活动连结了本硕博在校学生、在职设计师、居民、企业等多元的社会力量,从方案、营建到运维的过程中,鼓励多方参与,引导和培育居民自组织机制,共商、共建、共享家门口的社区花园。


02

活动概况

▲ 最新进展


自9月9号起,2021年首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启动预报名,全国共计362位学生(包括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居民、在职设计师、工程师等完成了预报名。截至2021年11月12日,本次活动共有34支参赛队伍完成了营建。选址分布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的三林苑、凌兆五村、翠竹苑、凌兆四村、凌兆十五村、凌兆十村和杉林新月七个居民区。本次活动的参赛团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进一步推动了跨地区、多学校、融学科的综合交流与实践。参赛团队分别分布于华东、华北、华中、华南与西南地区的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北京、西安、新乡、哈尔滨、天津、长沙、武汉、福州、广州、成都和重庆等15座城市的30所学校。在专业学科上,联结了风景园林、生态学、建筑学、城乡规划、社会工作等12个专业,为不同领域的参赛者们提供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也让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们在这里相遇,彼此连接,留下故事、感动和回忆。


03

参赛团队自治与陪伴式赋能

从社区自治到本次活动的自治,组委会根据参赛团队的意愿成立了自治小组,一起讨论活动的相关安排等。结合参赛者的自主提议和组委会的统筹安排,本次活动已经成功举办4次共建花园分享会、超过10余场晚间答疑和多次现场技术支持。全过程和参赛团队保持着充分而紧密的沟通、交流与讨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4

部分方案展示


NO.1

精灵花园

所在居民区:三林苑

小组成员名单:李帅;吕婉玥;高文琳;邓佳楠;赵茜瑶;方濒曦;孙凡;马杨昀玥;陈颖


方案介绍:

该组选择的场地在三林苑98号楼旁的公共绿地。在众多居民与设计师们的共同探讨下,最终商定以“精灵花园”作为设计主题,旨在利用楼房与公共绿地之间的过渡区域中选择合适的场地,为居民们提供一处既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又可观可赏可游,兼具同周围的小动物等“精灵”和谐共处的花园。该组采用废物变宝的思路完成室外景观的设计;植物方面,选用本土的、利于维护的、多颜色、驱蚊的植物搭配,形成入口展示;同时,增设太阳能灯光与彩绘墙体,与社区居民共建兼具观赏与休憩功能的温馨场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导师点评:

精灵花园提到了对猫的关心,以及引导大家去关注入户空间。整个过程的公众参与度和完成度都很高,亲子互动的版块也是值得在后续的维护运营上学习的。此外,营建过程中要考虑到植物配置的可持续性,便于后期维护。在种植营造上和居民建立共识,在种植的过程中与居民互动。


—— 华南农业大学 李自若老师


NO.2

西西花园

所在居民区:三林苑

小组成员名单:张浩斌、汪屿晞、姜凯雯、魏苒、张静、李佳慧、刘湜睿、梁媛、赵子淑


方案介绍:

西西花园是以解决场地存在的问题、满足居民的诉求、改善社区关系为目的共建。核心在于引导居民参与、居民设计、居民共建、居民治理、居民共享的理念,在美化社区环境的同时,以西西花园为载体凝聚社区关系。


西西花园主体占地22平米、立面11平米、地绘32平米。功能分为:色彩花境:多采用易过冬的观叶植物和色彩花卉、减少了草本植物的使用。驱蚊花境:采用香草植物、通过不同种类叶片的颜色和形状,在满足驱蚊的同时塑造景观。废弃物种植池:通过彩绘居民的废弃物改造种植池,废物再利用的同时增加里空间的围合感。沙滩乐园:双人铁艺秋千、可玩性很高的黄色洗米石。雨水花园:下挖土层、通过鹅卵石垫层加以耐涝植物、在解决场地排水问题的同时保持植物层次性。卡通墙绘:发动居民一起绘画、提升场地的氛围感、使得花园未来的迭代有多种可能。乐动地图:通过地面铺装彩绘小朋友喜欢的游戏,连接整个场地的功能,让花园充满活力。共建纪念墙:展示居民手作的废弃物装置、和居民一起共建花园的精彩时刻,可以促进社区共建花园氛围的形成。


西西花园建造完成后,在地的居民可以持续性的对花园进行养护和迭代。有适合小朋友的自然教育植物插牌活动、墙绘地绘活动。也有适合居民的植物养护工作坊、厨余堆肥工作坊、手作废弃物装置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导师点评:

西西花园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法,调研深入,充分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共建故事令人感动。该组详细地记录了与居民共同成长的过程,除了物理空间的营建,精神和情感空间的营建也是设计的一部分。


——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余洋老师


西西花园抓住了关键问题,居民才是共商、共建、共治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团队很好地调动了居民的力量,引导居民生发场所认同感,并自发参与,甚至愿意给予资金的支持。


—— 华南师范大学 王芹老师



NO.3

模法花园

所在居民区:三林苑

小组成员名单:江美仪;潘晓溪;高宇童;彭佩琳;刘佳;邓娜;孙丽


方案介绍:

该方案位于三林苑01号花园,靠近南大门,取名“模法乐园”。方案设计定位为“三林苑名片”,“模块共建地”和“趣味小乐园”。设计通过墙体“三林”字样和场地美化的方式打造三林苑南大门名片。营建居民使用同一规格塑料箱,通过搭建、组装等创意手法共建空间,激发场地活力。场地内的植物选用可供观察比较、花草游戏和品尝食用的品种,搭配卡通小品增添场地乐趣。设计希望能满足居民需求,建成优美童趣,共同参与和增强联系的花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导师点评:

模法乐园的优点是构思巧妙,多方共创,旧物再生,未来的兔子项目,非常具有亮点。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是材料如何在保证低造价的同时更具有可持续性,如何用模块来连接更多的可能性。


——中央美术学院 侯晓蕾老师


社区花园的建设反映出大家的智慧,如社区居民和同学如何连结,花园和社区如何营造和维护,人在场所中如何感知花园。社区花园很好地将花园和人的归属感连结在一起,社区花园也因而具有了生命力。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董芦笛老师


5分钟的汇报时间考察的是参赛者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展示更为丰富的信息。设计师在社区营造和花园设计中应合理地对居民进行引导,而非处处依照居民的想法。建议先找到社区的意见领袖,并由此展开工作坊和意见征询会等,会在一定的时间里面获得更多的信息。


—— 笛东研究院上海研究一部总经理 

院长助理  林沛毅博士



05

营建故事会


NO.1

精灵花园

所在居民区:三林苑

小组成员名单:李帅;吕婉玥;高文琳;邓佳楠;赵茜瑶;方濒曦;孙凡;马杨昀玥;陈颖


“我们小组的地块紧邻社区98单元居民楼,在营建过程中得到了本单元各位居民的鼎力支持,其中退休居民楼组长马老师就是一位令我们所有人印象深刻的共建居民。


马老师今年六十多岁,年轻时做过下乡知青,由此养成了干脆利落、任劳任怨的做事风格。听闻我们的花园开始实地营建,马老师的身影几乎每一天都出现在营建现场,手上一件事刚刚忙完就问大家她还可以做些什么,不论除草翻地还是种花培土,动作都干练娴熟,让我们一群年轻人心中暗暗钦佩。


马老师说营建的过程虽然辛苦劳累,但希望通过这样的点滴努力,让每一位邻居回家时都能欣赏到家门口的美丽花园,让自己的社区重焕生机。营建完成后马老师不仅组织本单元的居民轮流给植物浇水养护,还主动搬来自家的植物栽植到花园当中,相信未来精灵花园在我们和居民的共同呵护下一定会愈发美好。”




NO.2

合家欢

所在居民区:翠竹苑

小组成员名单:瞿佳骅;汪琼;蔡依雯;罗庆庆;范甜甜;李思怡;李慧敏;刘伟


“还记得决定换场地的那天,我们刚接触到36号楼的居民,他们对于我们的到来并没有很欣喜,尤其是有堆物习惯的奶奶更是觉得我们的到来会破坏原有的场地平衡。


但就在逐步落地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居民的帮助,听到的最多的话语就是‘你们那么辛苦啊,抓紧回家吃饭了’。有几次做到了晚上七点左右,有一位居民姜爸爸刚接孩子回到家,询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在我们肯定后,就从家里拿来探照灯,帮助我们将灯串挂在树上。


这是一次我们共同的探险,姜爸爸在树上耐心地将灯串解开、缠绕,树下的我们为他举灯、照明,探险的结果是为居民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探险的过程是与居民相互产生联结。”




NO.3

香传

所在居民区:凌兆五村

小组成员名单:林珈亦;樊榕;谢飞;华巾帼;单娟;张湉;张双羽;吴朝曦


“很难得有这样一次宝贵的经历可以深入社区,了解社区花园的真正魅力,就是因为有‘社区’二字的出现,使它赋予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不可遇见性,居民和设计者两个特殊的群体连接,碰撞出的火花是宝贵的,惊喜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和不同的居民沟通内在需求,通过现象连了解本质问题,最后到措施的推敲,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建造的过程也不同于常规的建造模式,材料的选育也更加充满挑战,比如旧物改造利用,旧爱新欢理念,种子漂流瓶等等,方式多元化,注定了建造后呈现的效果是惊喜的。我们的作品因为有了人群的加入,回忆(旧物)的加入,每天的营建过程都充满期待,作为设计者的我们,是无法预期到的,比如:每天早八晚六的能工巧匠们,他们的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放大去学习的,跟年长的伯伯们沟通,不管是时代的经历还是生活的技能,都对年轻设计者的我们醍醐灌顶,比如建造方案因时间资金人力能不可抗力因素被调整,居民阿姨伯伯们帮我们集思广益的应急预案1.2.3.4...,才有了现在我们花园木材的收集(公园不要的长椅为原料、居民家中囤放的竹竿等)、施工工具的漂流(不把建造费用浪费在买工具上)、每个人都是植物搭配师(实现居民对植物更替方式的满意)等等,感动太多,收获太多…如果说社区花园是一个开盲盒的过程,那这个过程对于我们组来说是开到了隐藏。”




NO.4

迎客花园

所在居民区:三林苑

小组成员名单:谢宛芸;兰雪静;叶蓥蓥;王志茹;孟钰;左佑;陈思佳;张馨月;沈志伟


“在这次营建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几乎从未有过营建经验的我们,加上只有四个女生能够参与到建造当中,对于几天的‘工程活动’都心存顾虑;但是很快,这种顾虑就被充实与幸福感所替代。


搬砖人的幸福来得很简单。从我们第一天拿起铲子开始,一切突然变得越来越顺利,拿起大铁铲往土里使劲的那一刻起,生活的压力和日常的繁琐被抛到脑后,只剩下对于当日施工目标完成的执着。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未曾想到的困难,但是同时也遇到了更多热心帮助我们的居民。记得第一天,居民沈哥没时间前来帮忙,就为我们买来了奶茶;看到我们浇筑水泥人手不足,有一位小哥就停下车帮助我们;有一位奶奶听说我们需要用水,就热心的带我们寻找水龙头,还急着要从家里把水管接出来;92号的爷爷,下楼看到我们在种植花草,转身又上楼拿来盆和桶帮忙一起浇灌;还有路过小花园对我们的成果赞不绝口,直言希望我们能多来教教大家怎么种植、养护花草树木的阿姨 。


看到居民们真心喜欢我们的成果,看到我们的设计真正在为大家做出改变作出贡献,想必这就是参与到这个竞赛当中最值得的回忆。这次营建最终能够完成,离不开三林苑小区居民们本身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感谢姚静晶姐和共建居民沈志伟大哥。”




NO.5

复愈花园

所在居民区:三林苑

小组成员名单:何彦;吴绯阳;王伊儿;李增玥;赵程扬;陈羽心;刘玮清;谢淄红;陈婕


“最印象深刻和感动的事情是,我们和三林苑的居民们最后变成了亲人。


国庆期间,第二次去三林苑调研,遇到了在那里活动和健身的居民。她们很热情的来问我们是不是来设计花园的,还闲聊了很久。我不是上海本地人,但可能因为同为长三角吴语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她们和我可以用彼此的家乡话交流。这很快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此外,有好几次,因为小区有门禁系统,我们被困在外面进不来。路过的居民看见了也会很亲切的为我们开门,说‘你们也是来做社区花园的吧?’那种瞬间,就特别具有归属感和身份认同。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但大家都是三林苑的一份子,胜似亲人。


特别感激和喜欢与我们合作组队的居民陈姐姐,她不仅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做客,还给我们做饭做菜吃。姐姐在菜里面加了碎姜,在米饭里加了椰子油,这些特色和贴心的细节值得我记忆很久。她还养了一只很乖的橘猫,我们都和它成了好朋友。另外,其他居民在营建过程中也帮助我们很多。除了主要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支持的两位叔叔和一位宝妈,还有一位神秘的老爷爷。他好像是附近的居民,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会教我们怎么牢固,怎么放置等等,然后围观一会儿又悄悄走了。


三林苑社区花园营建过程中,太多的小细节值得记忆,也太多的小细节来不及去记录。感激遇见大家。”




NO.6

星星的诗

所在居民区:三林苑

小组成员名单:秦祯研;吕惠如;卢一苇;卢意;桑鹃;陈阳;龚艺婷;王俊洁;陈海燕


“如果一味追求都市潮流、标新立异,可能会破坏时光的沉淀,让老住户失去那份‘怀旧’;如果一味追求‘做旧’和简易微小,或许会失去老上海的精致味道,甚至显得有些‘小气’(很多居民反映)。所以最终决定了我们星星的诗采用红砖绿叶的复古小资基调,再用色彩丰富的草花和格调相近的灯具加以点缀,最后铺设白色和灰色石子增加了一份禅意,整体打造出一个浪漫诗意的空间。在改造条件有限的社区花园里,废物利用才是‘性价比’最高的玩法。如果能够利用社区本身所能用到的一切物品包括被丢掉淘汰的东西,变普通物品为精巧艺术,既推动了低门槛环境优化理念,又不失雅趣和乐趣。我们花园的很多材料构成都属于这个社区本身,保留了场所的记忆感,也就形成了一个叙事性空间。


星星的诗是一个带着很多故事的花园,每个人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只是由于经历世俗的打磨,我们逐渐忘却了内心那颗属于自己的星星。但是当无论老少一起肆意挥毫、吟诗作画又或者是夜晚驻足在这一方星星小天地时,那颗向往诗和远方的心被唤醒了。


星星的诗,在天上,是夜幕与恒星的交织,在地上,是灵感与劳动,时间与空间的诠释。”




NO.7

蜂巢花园

所在居民区:凌兆四村

小组成员名单:陆亦炜;潘沈涵;周马悦;杨艺玮;王梓言;潘春晓;黄星宇;吴浩天;傅蓉;马丽敏


“营建第三天,我们团队组织居民参与种植,其中有两位居民特别积极,韩爷爷带领着大家一起翻土,上百颗植物一个下午就全部种到土里了,就在此时,遇到了一个大问题,植物种下去之后,需立马浇水,可是我们花园边上没有出水口,如果要一桶一桶浇的话,就太费时间,这时,家住的最近的刘奶奶就说‘从我家接水吧,需要一根管子’我们就在门口的五金店采购了一根30米长的管子,随后,我们团队进入柳奶奶的厨房开始接管子,但由于管子太细,龙头太粗,套不进去,于是刘奶奶提出用热胀冷缩的办法把管子放在开水里泡大,再剪几个口子套在龙头上,用铁丝扎紧,就这样一个简易的浇水系统就做好了,随后,大家都到小花园里,一边浇水,一边欣赏,一边交流沉浸在欢声笑语中。15分钟后,大部分的植物都受到了浇灌,于是我们准备去关水龙头,一打开刘奶奶的厨房,突然,一大片水从厨房里漫了出来,在场的各位都懵了,我们二话不说,赶紧拿出拖把,水桶,刮铲,开始抢险救灾,原来是因为水管比较长,水积压在水管里面压力较大,导致出水口铁丝断裂,水管炸开,把刘奶奶的家弄得水漫金山,后来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排水清理,终于把刘奶奶的家恢复原样,我们再三表示歉意,刘奶奶却,微笑着说没关系,大家都是在为社区做贡献,我们被刘奶奶的言语所感动,在收工后我们留下了一颗最好看的龙胆花,送给了刘奶奶。”




NO.8

逢春园

所在居民区:三林苑

小组成员名单:王雨婷;刘辛迪;朱晓宇;吴伊凡;田嫚;何佩璇;汤晓悦;张久丽


“为什么你们会来到三林苑做完这件事情呢?你们的动力是什么?”对接居民久丽姐姐的老公问道。我们的动力是什么呢?在比赛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想过放弃,放弃了就没有那么多烦心事了。最后坚持下来的原因或许是不想辜负组员们一起的努力,或许是不想辜负指导老师的指导与付出,但更不想辜负的是我们那个花园小群里对我们报有极大期待的居民们。在初期实地调研时,上海的同学们就有提到居民们对这块场地很失望,他们不相信有人会来改变它。脏、乱、差是他们对这块场地的固有印象。而我们,想改变这个固有印象。


于是我们就来了,从武汉来了,赶着周末的空隙,风风火火的从武汉奔向上海。第一次来到三林苑看到这块场地时,我觉得这下完了。场地的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土壤板结且潮湿,里面全是各种垃圾和玻璃石子等。而这,是居民们已经帮我们清理过一边场地后的样子。原本的计划安排在看到场地的一瞬间全部被打乱了,我们几个女生拿起来铲子,开始加油干。


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很多的小故事。有居民群里志愿来帮助我们的大山叔叔。一整天下来,帮助我们清理场地,铲树根,锯木条;还有路过场地看到我们在翻土,上前帮忙的大爷。他告诉我们他是一个老兵,曾经也是十几二十岁的年纪就加入到军队中去,他说他那个时候应该比我们这个年纪还小,也是像这样翻过土,平过地。他教我们怎样用铲子才好把土翻起来,一边翻一边讲述着他年轻时候的故事;还有一位穿着黄色套装的阿姨,我们准备好的植物第一天没时间种,又不好直接放到室外,正当我们想办法的时候,一个阿姨走过来好奇的问在这块整理好的土地,不知道是怎么说起的那片植物,我们询问了阿姨是否住在场地附近,阿姨很热情的告诉我们她家就在附近,并且正好一楼有一间杂物间空着可以让我们放植物。我们都没有想到这个事情很简单的就解决了,阿姨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她说:“我明天早上就在旁边居委会大草坪那里晨练,我还穿这件衣服。”


场地附近来来往往的还有很多居民,有好奇的小朋友,有路过询问的阿姨叔叔们,有前来提出建议的,有为我们担心的,有前来鼓励的,也有路过看一眼的。但在我这段很短时间的营建过程中,我感受到的善意太多太多。来之前我曾担心会有居民的反对和不理解,但是我看到的几乎都是鼓励与支持。很庆幸,我们坚持下来了。




NO.9

遇见花园

所在居民区:三林苑

小组成员名单:朱杨湘茹;陈韵如;冯玥扬;马蕊;汪皖渝;张可


“由于我们的场地就处于居民服务中心旁,人流量很大,当我们第一次到场地进行调研的时候,就有很多居民向我们反映现在居委会里面的活动室不能开放给大家使用了,大家需要一个一起坐着交流、喝喝茶、下下棋并且能躲雨的空间。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们不能仅仅设计一个花境式的花园,比起观赏性我们更需要强调的是它的实用性,使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于是我们的设计重点是想要围绕场地里废弃的石桌石凳为大家搭建一个雨棚,这听上去似乎容易但实际进行起来比想象中困难许多,首先雨棚的构架太重,我们组的成员都是女生,根本搬不动,多亏了郑叔和田沐子爸爸的帮助才搭起了框架,在浇筑底座的水泥时,我们也感到十分手足无措,是周围热心的大爷们帮忙,教我们和水泥,帮我们铺顶棚,我们才能将雨棚搭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收获到了很多未曾有过的经验,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在这里特别谢谢郑叔为我们四处找人帮忙。


当花园大致完工,我们在打扫石桌石凳的时候,旁边的爷爷笑着说:‘不用打扫地这么仔细啊小姑娘们,这个凳子每天有人坐着用着自然就干净啦,大家会给它磨得光亮光亮的’,郑叔也在一旁高兴地说:‘太好啦太好啦,我们以后可以在这里躲躲雨,我晚点就找朋友一起来喝两杯了’。我感到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使用它了,我们通过这个小小的花园真的实现了合众为一,也让这个公共空间变得更加美好了。”




NO.10

栖云间

所在居民区:凌兆十村

小组成员名单:徐雁南、郭子卿、黄青清、顾欣怡、陈亦扬、陈晓龙、唐卓然、苏佳


“有一位唐叔叔非常喜欢园林,他有一个自己建造的小园子,看到我们这些同学们在小区里刚开始营建找不到方向时,主动站出来帮助我们,前期我们有些石料还没有到,叔叔主动去他的园子里等各种地方替我们找来了青石板,树皮等让我们先用上。后来我们当天的营建完成后,叔叔在晚上利用自己的时间去替我们的花园进行美化,唐叔叔是南工大毕业的,叔叔提供了“栖云间”许多材料,像石块、木材、瓦片和汀步,在营建方面我们没有考虑到透水等方面的因素,叔叔也都帮我们一一指出了。”




NO.11

茶杯花园

所在居民区:翠竹苑

小组成员名单:杨才华;彭赞;豆可欣;胡墨涵;张若彤;黄瑞琦;练则可;沈子涵


“在第二次营建的时候,我们去到现场发现我们上次建造的部分东西被拆除,我们很沮丧,有几个叔叔阿姨就一直安慰我们,帮助我们重新修改方案;由于修改了方案花费了我们很多时间,我们的营造进程很慢,幸运的是我们获得了许多人的帮助——居民们和我们一起挖地,旁边小组的小伙伴们也帮我们翻新凳子,让我们能较快的推进建造;甚至居民们和我们种花一直到晚上七点多,当我们建完准备回去的时候,居民们给我们送来了香喷喷的饭,和我们一起在场地吃晚饭、聊天,那一刻我们感觉到了家的感觉,居民们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我们真的十分感动。

很庆幸我们能有这次机会参与到社区花园的建造活动当中,认识这群可爱热心的居民和小伙伴。感恩相遇,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社区变得越来越好。”




NO.12

西西花园

所在居民区:三林苑

小组成员名单:张浩斌、汪屿晞、姜凯雯、魏苒、张静、李佳慧、刘湜睿、梁媛、赵子淑


“营建初始,考虑到周边居民的诉求,我们与居民共同铺设了水泥砖路,经过居民观察,发现砖头有开裂现象,就担心耐久性不高。团队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思考解决办法时,居民认可了团队为社区做出的是实事,是好事,自发准备了水泥、黄沙、砾石等施工材料,提出要将路面改为水泥路,还自费找到了社区中居住的泥瓦工人协助营建。铺路结束水泥未干时,设计团队提议可以通过小动物踩脚印的方式增加地面的艺术性和趣味性。面对团队的这一想法,居民随即说道‘找什么小动物呀,你们设计师就是最有资格留下印记的人’。当我们正在难为情、忸怩推诿的时候,居民立即端来了准备好的洗脚水说‘放心踩吧,洗脚水都给你们准备好了,还是热的!’至此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记,也为之感动。整个过程我们感受到居民的热情和参与共建的决心,居民自发营建的事迹本足以动人,邀请留下脚印的话语和行动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居民的真切与认可,或许这就是此次融入社区实地营造的魅力与收获吧。”




06

未来计划(至12月初)

目前,本次活动已经进入到2021年首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的运维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评分将占到参赛团队最后总分的40%,也是本次活动主办方最为看重的环节,即社区花园的可持续运营和维护。该阶段鼓励参与者和身边的人、事、物产生更多的连接;引导和培育居民的自组织体系等,确保社区花园在参赛团队退出以后,还有真实的“人”和“生活”以及“活着的”花园,继续发酵以社区花园为切入点的共商、共议、共享、共同维护的社区文化。


2021年首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的活动,从方案设计到营建到运维,一直会持续到12月初,欢迎关心社区的朋友们加入我们。


07

总结与展望

社区花园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实践,社区花园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小小的空间联系了人与自然,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抵御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与现实问题,体现出未来社区治理的理念,其带来的的理念与思考,非常有价值。希望未来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社区花园的共建中来。


——同济大学建组与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 章明老师


在本次活动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收获了跟学生、邻里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关系。过去可能只是对自己家的事比较关心,虽然说每天路过门口前的那块小绿地,看到有很多垃圾,但是也觉得这个事情跟我没有关系。没想到通过这个活动,把原本那么脏乱差的一块地改造的这么好,这是完全没想到的,就觉得像是经历了一场魔法一样。所以特别感谢刘老师团队,感谢四叶草堂,感谢街道举办的这个活动,还有各位老师们和同学们,你们辛苦了。


—— 三林苑居民 久丽


这次活动联结了不同地区的同学们,我觉得在一起交流一起共建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我们企业的设计团队中,也是由各个地区的设计师构成的,在通过磨合与交流之后,彼此都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区文化等有所感悟。可能是因为时间有限,有些小组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展示出来;在活动上我也特别希望能够除了学生、设计师之外有不同类型与职业的人参与进来,比如爱好者等,提高受众面。


 —— 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景观事业一部技术总监兼二所所长 贺晓波


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参与到这么好的活动中来,感谢主办方发起的这次活动,感谢各位专家和同学们。我觉得感触非常深,同学们用自己的真诚点燃社区的活力,正在经历着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责任承担者的这种转变,这个活动是大家从学校课堂教育到真正的社会实践,项目实践的一次宝贵的经历。


—— 苏州园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设计师

同济大学园科生态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 刘婷






- End -




相关推文链接:

报名| 风景园林师在社区 共建共享人民城市——2021年首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

共建花园分享会回顾 | 2021年首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系列分享会01

共建花园分享会回顾 | 2021年首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系列分享会02

共建花园分享会回顾 | 2021年首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系列分享会03



指导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 

共同协办:《中国园林》杂志社、《风景园林》杂志社、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以上排序不分先后,以学校/单位首字母拼音为序)

承办单位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技术优化重点实验室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

四叶草堂

赞助单位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园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戴女士

联系方式(微信同号)18721991390

(添加时备注: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姓名,请工作时间联系 9:00-17:30)


2021年11月12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