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岳史评 || 臧振:《草木子衿》序

唐潮杂志
2024-09-14

《草木子衿》序

开场白

人生在世,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我觉得:一是活得明白,二是活成人样。

想活得明白,首先要学历史,略知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有点难,因为史家追求真相,而有人却想掩盖真相;中学教材只能介绍梗概,中学教师就有条件明辨是非,释疑解惑。

所谓活成人样,就是不同于禽兽,不同于牲畜,也不同于宠物,是能够说人话的人。“人话”的基本要求是合逻辑,讲真话,那最高的境界是诗歌。

序言

历史课本很枯燥,不能满足我们的兴趣爱好。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词,让我们发现古人语言表达的高雅和优美。

 如果能有一本书,把生动的历史、生活的现实与优美的诗歌糅合在一起,用诗歌解说疑惑,表达愿望,读这种书就是一种享受。

记得有一位音乐学院的教师问我,你们历史老师能不能用诗的语言讲历史?我说很难。我老实说由于蹉跎岁月太多,自己就做不到。能够享受诗歌音韵的美好和内蕴的丰富,这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完整的培养教育才能获得。

癸卯季春,望雪斋主根存同学邀我到他“寒舍”品茶。茶是平常茶,水是普通水,言谈间他摊出近日所作的诗词。吟诵那些清波荡漾的诗句,既在讲历史,又表达自己鲜明的爱憎、美好的愿望,这令我陶醉;我感觉这样讲历史正是自己想做而做不到的;自己得到了一个知己,忘年的知己。

五十多年前,1970年,奇特的命运把我从大城市送到离张根存家乡不远的山沟,那里的山沟,主流叫“葭芦水”,或许就是《诗经·秦风》里说的“蒹葭苍苍”的地方;我流落的地名分别叫“黑水坑”“通秦寨”“金明寺”。在山民眼里,集市上出现了一个南蛮,穷书生,苦行僧,那正是鄙人。俺与“信天游”中的哥哥一样,与乡亲们一道“战天斗地”“学大寨”。不同的是,我曾在“煌煌上庠”接受过“德赛二先生”熏陶,同时也领教了丑恶的所谓“探索”对自己精神乃至灵魂的折磨。如今能在山沟里静思“上庠”中积累的疑问,在窑洞倾听家长诉说悲苦,在山梁上聆听“信天游”。正是在这里,我才开始读懂历史。

“信天游”声动幽谷,响遏行云,道出了山民们对于“活成人样”的渴望。有时候,我想呐喊;偶尔,我想哭。 

“诗与远方”可以概括我在黄土高原上盘桓游荡的十年,我是幸运的。

根存请我为他的诗稿《草木子衿》作《序》,我没有以不懂诗词格律为由推辞,因为我了解这个从陇东高原负笈长安的学生。

2005年夏天,毕业离校时,根存携女友来向我道别。问到他考研的情况,他说,考了四百多分,实际是那届考生中的最高分。但是他不打算读研了。

 “为什么?”    “家里经济困难,父母兄弟很辛苦,我得赶紧挣钱。”

“那你为什么又要考研?”

 “已经报了名,又改变了主意。姑且考一下,了解自己的状态。”

“考得那么好,又不读了,导师会很生气的!”  

 “是啊,很艰难的抉择。对不起导师。”

“下一步到哪去?” 

“她老家在秦巴山区,也需要她赶紧挣钱。她已经签到东莞,我签到珠海。” 

信天游启发了我,我真想爬上山圪梁梁放开嗓子喊两声:“哥哥已乘在了妹心间,咋能让妹妹再等三年!”希望他的导师能听见,能原谅他。

隔着秦岭,他们相约终身。越过五岭,他们相呴(xu音许)以湿,相敬如宾。我认为,这就是活成了人样。

为他的放弃读研,为他俩南下之前来跟我道别时忘记合影留念,我曾经十分遗憾。十八年之后,读着他的诗稿《草木子衿》,我为他的活得明白由衷赞叹。

“草木子衿”四字意味隽永。我想借此机会多说几句。

白居易出道的第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的主题,是赞扬最接地气的小草具有最为顽强的生命力。白乐天的伟大,就在于他的心始终向着小草,为卑微鸣不平,为痛苦呻吟。 

孔子说:“草上之风必偃”。草毕竟柔弱,“随风倒”是难免的。草民的命运,往往取决于风向。孔子寄希望于有“德”的“君子”。所谓君子,就是心地善良,能够“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先生。先生有责任,扶着小草站立起来;如果有条件,就让他们长成大树。

不知起于何时,社会上流行一句“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愚以为:自己得到尊重,也尊重他人,这就是“活成了人样”。人人平等待我,我亦尊重人人,这是我的理想。同时我发誓,自己绝不做“人上人”,也不培养“人上人”。“人上人”的欲望,是当今社会的万恶之源。

鄙人做教师,至今有半个多世纪了。每年一茬新生进校,我都有“春风吹又生”的感觉。新生啊,总会有那么些可造就为栋梁的大材,也有可雕镂为艺术品的“怪才”,也有暂时看不明用途,但总归是他们父母的希望所在。不论如何,我绝不希望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堕落为“人上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从字面看,大多数人容易断言这是一首情诗;在人世间,似乎只有对情人,才可能有这样的缠绵牵挂;包括南宋大儒朱熹在《诗集传》中,也认此诗为“淫奔之诗”;更不用说近代一些文人,不了解《诗经》产生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尚,也不顾历代文人的常识,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而要“就诗论诗”,“青青子衿”就这样被他们说成了“情人”。

秦始皇焚书之后,在西汉初年儒生毛亨、毛苌整理的《诗经》(学术界简称《毛诗》)中,《子衿》“小序”说:“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子衿”指的是学生;《郑风·子衿》,表达的是教育荒废的年代,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爱。

《毛诗》历两千年不衰是有道理的。《郑风》产生的时间是西周末年厉王暴政、“国人暴动”、“周召共和”之后,郑桓公帅族人由华山北麓移民到河南新郑;不久又有西周灭亡,平王东迁洛邑。此即“小序”所谓“乱世”。郑国系王室近亲,十分重视教育,一定会“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意”(《孟子·梁惠王上》)。西周“礼制”十分严格,车马衣饰都有细致规定。“青衿”,青色衣领交于前胸,是专为“学子之所服”。庠序之中,根本没有女性,“情人”从何谈起?

讲一个故事:在《诗集传》中弃《毛诗》“小序”不用的大儒朱熹,在他的《白鹿洞赋》中,有“广青衿之疑问”,“乐菁菁之长育”句,说师生在白鹿洞书院答疑解惑,以培养学生成长为乐。弟子质疑:你不是说“小序”不可信吗?怎么还以“青衿”指代学生?朱子答曰:“旧说亦不可废。”(清初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卷10《菁菁者莪》)实际上朱子对《诗序》是有废有从。原则便是他的“理学”。一遇到 “情诗”,不细审此“情”非彼“情”,率然断为“淫诗”,误导后人,危害匪浅。

由西汉至明清,两千年间,文人墨客凡用“青衿”,皆指倾心育才,美教化、正风俗,或求贤若渴,无一例谈情说爱。将“青衿”解为“情人”,岂不滑天下之大稽!       好啦,现在可以阅读正文了。《读书咏史篇》:睥睨千古,信手拈来。《为师阅世篇》:最难得,雪斋清欢。《揽物述怀篇》:观瀑秦岭,品茗小楼。《乡思亲情篇》:陇上雨人,原是柔弱小草。

结束语

读懂了历史,才能活得明白;有诗歌相伴,生命更加精彩。

感谢命运,让我读懂了历史;感谢信天游,让我拥有了“诗与远方”;感谢《草木子衿》,让我坚信,未来一定更好。

是为序。

戈辰  癸卯立秋 零丁洋西岸 

戈辰:本名臧振,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蒙昧中的智慧》、《中国古玉文化》、《古史考论》、《戈辰随笔》等,主编《十三经辞典》之《尚书卷》。

《草木子衿——望雪斋诗词集》,作者张根存,哈尔滨出版社出版。该序正式出版时略有删改。

往期推荐:


西岳史风 || 保广平:师大有个老顽童——臧振老师印象

西岳史评 || 王建宏:孤独充实、励志的留学生活——读拜根兴教授《负笈海东:韩国留学日记》有感

西岳史著 || 沙武田新著《粟特人与敦煌莫高窟营建》出版

西岳史家 || 石晓军教授论著目录

西岳史著 || 韩中义等译费耐生《中亚古代史》出版


图文来源/“戈辰随笔”

责任编辑/杨迦馨

审核/冯立君、胡耀飞、王子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唐潮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