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岳史评 || 王建宏:孤独充实、励志的留学生活——读拜根兴教授《负笈海东:韩国留学日记》有感

唐潮杂志
2024-09-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問學求真 Author 王建宏

孤独充实、励志的留学生活

——读拜根兴教授《负笈海东:韩国留学日记》有感

王建宏


拜根兴教授是海内外知名的隋唐东亚史研究专家,在古代中韩关系史暨唐朝与新罗关系研究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中国—朝鲜•韩国古代史研究的杰出学者。在拜教授的花甲之年,他的《负笈海东:韩国留学日记》(以下简称《日记》)近期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无论是对于他个人,还是中韩史学界来说,都是一件可喜可贺且富有意义的事情。

20世纪末,中韩建交不过数年,中国人对韩国的了解还极为有限,赴韩留学的学者主要限于东北地域及东部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而地处西部内陆的西安,与韩国的交流远非今日的规模和频度,赴韩留学者更是凤毛麟角。作为在陕西师范大学成长起来的隋唐史研究学者,拜根兴教授是目前所知陕西地区首位赴韩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学者。

史家往往有记录的意识和习惯,而撰写日记是一个人的心灵独白,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作者的心境和当时所处的环境。从古代异域僧侣求法巡礼之记录,使者出使的报告,周边政权到中原王朝朝贡出现的“朝天录”“燕行录”“漂海录”,到近代国人前往日本或欧洲留学的“鲁迅日记”“胡适留学日记”等数量庞大的私人记录,均成为学界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及不同地域间人文交流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而这部《日记》却是独一无二的。尽管近代以来曾有梁启超、陈独秀、黄炎培、金毓黻等学者留下了不少有关朝鲜半岛的著述,也有中韩建交之后在韩旅行、从教者等撰写、记录的文字,但多为短期停留或间接“修饰加工”后的作品,而非长时段数年间的切身体验之作。《日记》收录了拜根兴教授1998年5月26日至2002年8月27日四年多留韩期间完整的学习、生活、学术考察经历和感想,兼具“实录”性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而且作者是以成熟的隋唐史专家身份赴韩攻读博士学位,频繁与韩国史学界众多知名学者交往,对韩国各地的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学术样态的考察着墨甚详。特别是十余篇跟随指导教授团队考察韩国古都庆州、扶余等地的考察记,成为这部《日记》最具学术性的文字。作者对考察中涉及的诸多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精深独到的见解,堪称一部汇聚思想火花与学术精华,通俗易懂的中韩学术交流史。因此,该书的公开出版,不仅对于了解中韩关系,尤其是新世纪之交的中韩人文交流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掌握这一时期陕西与韩国学术交往状况,乃至中韩整体学术交流史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近三十年前网络、交通不够通畅的年代,出国留学好比将自己置身于一座“孤岛”,尤其是对于已经成家立业,离开熟悉的环境,远赴一个异国的中年学者来说,不仅要克服语言、生活习惯的差异,还要面临抛家舍业、繁重学习的压力,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拜教授敢于走出这一步,着实令人钦佩。“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日记》中,思乡恋家之情常有表露:“晚上做梦梦见妻儿,醒来竟是梦,颇为惆怅”(1999.12.03);“拿着儿子的照片看,心里苦戚戚的”(2000.09.12中秋假期);“红叶夹在书中,给妻寄去”(2000.10.28)。而在返回韩国离别之际,“几次亲吻儿子,与妻话别,妻已眼泪盈眶”(1999.08.18)。这些思念牵挂、离别情动的文字,读来令人凄然动容。我相信,每一个孤身在外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产生共鸣。

尽管留学生活困难重重,思乡心切,但在日记中作者并没有抱怨和气馁,而是以昂扬的斗志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新的一年开始了,本年度应再写3-4篇论文,学好韩国语,将涉及的史书过一遍。”(2000.01.01)看到此,读者自然会明白“一个优秀的学者是怎样炼成的”,才能体会这位“真正要拿学位”(2002.08.16)的学者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尽管“看书、写论文、学韩语”是作者的日常,但他仍然保持着观球赛、踢足球、追剧、上网等广泛的业余兴趣,为“贫寒枯燥,让人揪心的留学生活”(2001.05.10)增添了不少乐趣。通读全书,其中“励志”的色彩非常浓厚,读后使人深切感受到拜教授的留学生活“孤独而充实”。

一个人的成功来源于自身的辛勤和努力,但也离不开机遇的垂青和“贵人”的襄助。《日记》中除对家人的思念、愧疚之外,几乎每一页都有对韩国师友、同学,国内同事帮助的感激之情的表露。“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这应是这部《日记》中的又一大特点。例如对韩国导师朱甫暾教授,对三次邀约共度春节的金善昱教授,对日常提供诸多帮助的尹在硕、任大熙、李玠奭、朴汉济、高明士等教授,韩国的同门师兄弟同行,还有国内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作者均在不同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感谢和感恩。有关这一点,在《日记》“跋”“后记”中也可清晰看到。

《日记》还关注到如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大洪水,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国庆五十年阅兵,朝韩友好互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如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使馆,作者提到“看报纸,心里颇多愤怒不平”。对于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作者写道:“气势恢宏,在座的中国留学生无不欢欣鼓舞”。《日记》中还提及刚到韩国一个月的留学生在聚餐时,极为认真地说到她思念祖国(中国),“具体谈起国内每天早上司空见惯的油条、豆浆,以及各种好吃的东西”,如此,作者“才真正知道祖国是留学在外者心中各种东西的综合体,其并不抽象,而且十分具体”(2002.08.18),这种说法很令人信服。或许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越是身在国外,越能体会何为爱国”。有关此类文字,即对国家家乡的思念依恋,在《日记》中比比皆是。

作为赴韩留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后辈,我对这部《日记》的问世是充满期待的。两年前,拜教授受邀到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做学术讲座,期间他曾提及整理出版留学日记之事。当时我脑海里产生了两种想法:一是日记是一个人的心灵独白,公开个人日记需要极大的勇气,拜老师愿意公开自己的留学日记,那需要多大的胸襟和气魄!二是我也很想知道“一个优秀的学者是怎样炼成”的,并以此为镜,检视反思自己的留学生活。如今祈盼成真,承蒙拜老师惠赐佳作,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全书,历历往事不断浮现在脑海,掩卷而思,我不禁提笔谈到了以上自己的感想,并与读者们共享。

作者:王建宏,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2010年8月至2016年2月曾在韩国建国大学留学,

主攻韩国近现代史。


往期推荐:


西岳史评 || 拜根兴:朴现圭著《中韩金石文献研究》序言

西岳史学 || 拜根兴、阳运驰:论唐与新罗的相互认识及其特征

西岳史评 || 拜根興、王冉:植田喜兵成智《新羅∙唐關係與百濟∙高句麗遺民》評介

西岳史著 || 沙武田新著《粟特人与敦煌莫高窟营建》出版

西岳史家 || 石晓军教授论著目录


图文来源/“問學求真”

责任编辑/刘笑甫

审核/冯立君、胡耀飞、王子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唐潮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