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柯平丨李泽厚独特的世界图像

王柯平 密涅瓦Minerva 2022-10-27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密涅瓦Minerva”。“密涅瓦”品牌书系着重于对人的本质及人生存世界的反思,提倡一种激情与理性交融,哲学与人文并重的阅读旨趣。联系邮箱:minerva2019@sina.com


李泽厚独特的世界图像

王柯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
本文节选自《李泽厚与儒学哲学》


统观李泽厚的著述,其哲学探究涉猎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杜威、皮亚杰、弗洛伊德、尼采、马克斯·韦伯、海德格尔、哈耶克、罗尔斯、中国儒学、道教、禅宗佛教、后现代主义等众多思想。李泽厚从实用理性角度出发,着力重思和挑选了相关理论来构建自己的思想结构。在其行文过程中,他主要依靠批判性反思和转化性创造两种手法,而这两种手法又融汇着跨文化研究和重构性动机。

在2003年的自传中, 李泽厚列举了自己提出的一些主要思想,指出其认同德勒兹(G. Deleuze)的观点,即哲学就是构造概念以思考世界。他自己列举的这份清单并不完整,但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他所构造的概念,诸如“自然的人化”“积淀”“文化心理结构”“人的自然化”“实用理性”“乐感文化”“情本体”“度作为第一范畴”等,达14种之多。我们在此可以给这份清单补充一些关键概念,如“主体性”“工具本体”“心理本体”“审美形而上学”和“历史本体论”等,借此勾勒其关于“人活着”和人之成人的哲学素描。李泽厚总结自己最能引起共鸣的思想成果时,依据的就是这幅素描。诚如他所宣称的那样,他自己旨在“为思考世界和中国从哲学上提供视角,并希望历史如此久远、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中国,在‘转化性的文化创造’中找到自己的现代性。”

在笔者看来,李泽厚的哲学素描简要地突出了其独特的世界图像。他描绘世界图像是根据概念性的指南,而非具体的细节。这正符合他的一个偏好,即偏好对核心观点进行“宏大叙事”,而不是基于精细证据的“琐细的专业化”。值得一提的是,尼采也对过度专业化发出过警示,因为过度专业化会带来不良后果——很可能会把一门专业知识当作目的而非手段。在这一点上,李泽厚与尼采所见略同,因为两人都是特立独行的思想家,而非某一狭窄领域里自以为是的专家。实际上,李泽厚本人一再激励他的读者反复思考其所言所著。鉴于这一点,他更像一位思想助产婆,而非信息传递者。他多次指出,当今无论何种信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库轻易获得。这几乎让博闻强记的功夫失去了以往的用武之地。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中国好几代有志于美学或哲学研究的学者而言,李泽厚都扮演着精神导师和灵感来源的角色,从而把他们从僵化思想和惰性思维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

总之,李泽厚穷尽毕生精力与时间,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现实问题寻找可能的对策。步入晚年后,他常常谈及为全人类工作的使命感。在笔者看来,他的世界图像在某种程度上堪比爱因斯坦的世界图像。说来也巧,我们发现李泽厚特意引用过爱因斯坦这样一段话:
 

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个人都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里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这是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称赞的世界图像,该演讲是他在1918年庆祝普朗克(Max Plank)六十寿辰的宴会上发表的。李泽厚对此非常认同,他先是将这段话放在了《历史本体论》的扉页,随后又在正文中再次引用,以支持或强化自己的论证。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样一幅世界图像指向了一种积极的动机,有别于叔本华的消极动机,后者主张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勾画这幅图像,是为了远离日常生活,因为生活中满是烦人的粗俗和无望的沉寂,也是为了摆脱反复无常的欲望对个人的束缚。这一图像的妙用,就“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静的生活,在那里,透过清寂而纯洁的空气,人们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

我们从爱因斯坦的话可以看到,他的世界图像之所以具有某种典范意义,是因为它建议物理学家“必须满足于描述我们的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企图以理论物理学家所要求的精密性和逻辑完备性来重现一切比较复杂的事件,并非人类智力所能及。高度的纯粹性、明晰性和确定性,会以牺牲完整性为代价”。

依据爱因斯坦这幅世界图像的主要特征,李泽厚似乎在追求他自己的目标。他描绘了一幅类似的世界图像,一方面使其尽量适合人类的需要,另一方面想要确立自己“情感生活的支点”。据此,他突破了中国图像“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担负起提供“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的使命。这一使命感反映出他在美国定居二十余年所扩充的国际视野或全球意识。进入古稀之年后,他一再宣告自己在为全人类工作。他所展现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方式,无不印证着其世界图像所蕴含的“简化的和易领悟的”特征。

李泽厚所提供的这一世界图像,从自然法的观点看,凸显了他对人之成人的可能性的持续专注。不过,这种自然法是一种全新的自然法,因为它以实用为导向。传统上,道德性的自然法主要等同于人性和自由意志。但在李泽厚看来,自然法本身具有一种文化特性。于是,他将人性与人文联系起来,认为人性不单是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相反,他把人性的培养,看作是在人类实践和历史进步动态过程中通过人文发展人性能力的结果。如此一来,就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多元主义背景下人类大脑的功能和进化。因为,自从历史上出现跨文化互动以来,整个人类不再生活在一座孤岛上,而是生活在一个地球村。这一事实必然会影响人类大脑的成长,人类大脑总是与人性能力和人性息息相关。在当今阶段,我们从脑科学的发展中看到,双螺旋现象的发现在这方面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证明。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领域会有更多的发现,到时我们将能破解这个未知之秘。笔者对此非常期待,尽管这绝非易事。

击下方书影即可购买


李泽厚与儒学哲学

安乐哲  贾晋华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8月


往期回顾
李泽厚丨答高更三问——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
江怡丨冬天是属于维特根斯坦的
小威廉·休厄尔丨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何以可能?
《奢侈与资本主义》:一本充满大胆与趣味的书
阿多诺:何谓“本真性的行话”?
张一兵丨两个小故事与解读拉康
张一兵丨我喜欢的波兰尼
当我们都在说“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影响”时,什么才是结构?
谢永康:经验的客观内涵——阿多诺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阐释
周靖|如何成为一名反表征论的实在论者?——经由语用中介的表达论策略
人是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维特根斯坦哲思对谈
生活是一块大花毯——维特根斯坦与现代心理学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密涅瓦Minerv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