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百科词条(稿)】认知音系学

刘正光 汪鹏 今日语言学 2021-04-27


认知音系学

英文条头:Cognitive Phonology

学科主编:刘丹青

分支学科:功能—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分支主编:张伯江   副主编:金立鑫 束定芳

认知语法的组成部分,采用认知语言学的范式研究人类语言的语音模式。音系被视作带体验性质的人类行为的结果,有功能、认知、羡余等特性,而非纯形式的、任意的、无羡余的范畴计算系统。认知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言语行为中的音系使用,如音系范畴的存储、感知和产出等,而非理想状态下的说话人—听话人的音系能力,力图通过音系之外的因素来解释支配音系的规律,借此揭示一般认知能力对于包括音系在内的语言机制的制约。在研究中,形式与功能并重,既重视音系结构的功能也强调功能对音系结构的促进作用。认知音系学否认音系知识具有先天性,认为区别特征、音位、音节等各种音系范畴是“浮现”的,是认知机制和语言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否认音系和句法、语义的模块性,把它们看成关联交织的网络;否认“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对立,主张语言能力很大程度源于语言使用。除认知因素外,认知音系学还非常重视影响音系知识形成的语言使用因素,如频率。它否认音系和语音的对立,认为二者间无明确界限;音系受语音机制驱动,音位变体和中和等典型的音系现象,不仅存在语音动因,还具有变异性和渐变性等特点。


认知音系学要求音系归纳满足“心理现实性”(psychological reality),即用具有独立动因的认知范畴和认知机制描写和解释音系现象,这使得它的分析模式与当前最主要的音系学理论——生成音系学——存在诸多区别。首先,它否认后者关于音位是区别特征的集合、音位无理论地位的假设,回归B.库尔德内(Baudouin de Courtenay,波兰, 1845~1929)、E.萨丕尔(Edward Sapir,美国,1884~1939)等人关于音位是语音的心理印象的假设,恢复音位的理论地位。与之相应的是,结构主义音位学时期的语素音位—音位—音位变体三层面表达模式也得以恢复。其次,否认抽象的和不完全赋值的语素音位表达,代之以大脑存储的、具体的发音样例。最后,取消由底层到表层的有序规则推导以及中间表达层面,通过范畴化、图式化、伸延等认知机制建立和实现三个表达层面间的关联。


参考书目:

Bybee,J. 2001. Phonology and Language U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koff, G. 1993. Cognitive phonology. In J. Goldsmith (ed.). The Last Phonological Rul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17-145.

Nathan, G. S. 2007. Phonology. In D. Geeraerts & H. Cuyckens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11-631.

Nesset, T. 2008. Abstract Phonology in a Concrete Model: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he Morphology-Phonology Interface.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Taylor, J. R. 2002. Cognitive Gramma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älimaa-Blum, R. 2005. Cognitive Phonology in Construction Grammar: Analytic Tool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编写者:刘正光 汪鹏)

相关阅读


【大百科词条(稿)】目标域

【大百科词条(稿)】意象图式

【大百科词条(稿)】认知语言学

【大百科词条(稿)】原型理论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