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ONG玩艺儿 | 民国留法女画家:方君璧、潘玉良、唐蕴玉

龙美术馆
2024-10-04


民国初年,一大批中国学子远涉重洋,留法学习绘画艺术,其中包括方君璧、潘玉良、唐蕴玉等女性艺术家。翻阅她们的故事,观看她们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才情出众,且对艺术有执著地追求,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肖像——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11.8-2024.4.21,摄影:shaunley



“肖像——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现场。拍摄剪辑:shaunley




方君璧


方君璧1898年出生于福州一个开明富商家庭,兄弟姐妹11人,她是最小的一位,其兄嫂、姐姐多为同盟会元老,追随孙中山、黄兴等。


其中二姐方君瑛、四嫂曾醒是同盟会暗杀团成员,1909年筹划了暗杀摄政王载沣的行动(失败)。七哥方声洞是同盟会福建支部部长,1911年参与广州起义,壮烈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12年,方君瑛、曾醒、陈璧君、汪精卫(皆为同盟会成员)在黄兴建议下,前往法国留学。当时,年仅14岁的方君璧一同前往,属于20世纪初最早走出国门的女艺术家。


方君璧在回国的轮船上。图片来源网络



据方君璧之子曾仲鲁回忆:“因为得到的官费很优厚,每一份足够两个人用,所以方君瑛就决定带她的妹妹方君璧,曾醒带了儿子方贤俶和弟弟曾仲鸣,陈璧君带了她的弟弟陈昌祖,加上汪精卫,一共八人,于1912年乘船离开中国。那一年,曾仲鸣16岁,方君璧14岁。”(注:1922年曾仲鸣、方君璧完婚,曾仲鸣后来成为汪精卫秘书。)


一行八人来到法国巴黎南部的蒙塔日城,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生活在一起。1914年“一战”爆发,为了避开战火,这个中国大家庭转移到了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一年后,方君璧考上波尔多美术学校,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1920年又考入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成为这所学校第一位中国女留学生。


1924年,方君璧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成为第一位参加此展的中国女画家,作品《吹笛女》和《H小姐的肖像》入选。方君璧也因此被法国艺术界誉为“东方杰出女画家”。


左:方君璧,右:作品《吹笛女》。图片来源网络



留学法国接受了近现代艺术的洗礼后,方君璧试图融合中西绘画:“我是想把西画解剖学、透视学等原理,融合到国画里来,改正国画种种不合科学定律处,能否成功,我亦不计。”


“肖像——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展出了方君璧三幅油画作品,由此可见她在国画、油画之间的融合尝试。


“肖像——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现场,这面展墙呈现了常玉、藤田嗣治、丁衍庸、潘玉良、方君璧的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11.8-2024.4.21,摄影:shaunley



《恂恂》创作于1925年,画了一位席地而坐、头梳小髻、身穿斜襟红色衣袍的小女孩,她身后是一面荷花屏风。方君璧之子曾仲鲁证实,画中女孩为汪精卫四女汪文恂。


方君璧(中国,1898-1986)

《恂恂》

1925年

布面油彩

81×65 厘米



《恂恂》《桃衣少女》都曾在1928年巴黎艺术博览会中受邀展出,后者画一穿桃粉色衣服的少女,侧身回眸坐于大丛菊花前。当年上海《良友画报》对该作予以了大幅报道。蔡元培在为她的画册撰写序言说:“借欧洲写实之手腕,达中国抽象之气韵,一种尝试,显已成功,锲而不舍,前途斐然”。


方君璧(中国,1898-1986)

《桃衣少女》

1926年

布面油彩

114×79 厘米


方君璧(中国,1898-1986)

《徐莹像》

1934年

布面油彩

114.5×76 厘米




潘玉良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扬州,1岁丧父,8岁丧母,14岁被抽大烟的舅舅卖去了芜湖的妓院。


潘玉良流落青楼后有何遭遇,这一段历史已不可考。有学者认为可能只是个粗使丫头,因为“潘玉良长得不算好看,嗓门粗,喜欢给人劝酒划拳,高兴了还能拉上一段二胡,唱上一段戏,但只唱老生”。


潘玉良一生最重要的人,是潘赞化。1913年,18岁的潘玉良在青楼里认识了潘赞化,当时他是芜湖海关监督,两人在芜湖举办婚礼,后来一起搬去了上海。


1959年夏天,潘玉良曾在自己的照片背面题字:“赞兄!你的意中人的心时刻在你身边!”


结识潘赞化后,潘玉良开始了一生的大转折,系统地学习绘画、临摹、写生……因为作品独具一格,得到刘海粟的认可。


1919年,潘玉良被上海美专破格录取,是中国第一批进入美专读书的女学生。学习机会难得但又缺少模特,于是她经常在镜前观察自己的身体并写生。


潘玉良,《窗前自画像》,布面油彩,73x59cm,1945年,安徽省博物院藏,非本次展出作品



1921年,潘玉良考取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成为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之一。


1923年,考入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考入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学习;1926年开始学习雕刻……


1928年,潘玉良第一次回国办画展,引起了很大轰动,参观者络绎不绝,在当时的中国艺术界风头无两。


1937年,潘玉良第二次赴巴黎,之后便旅居海外40年,再也没能离开过。


1950年潘玉良画室聚会,前排右起为苏雪林、方君壁、潘玉良、郭有守。图片来源网络



龙美术馆“肖像”特展展出了两件潘玉良作品。《裸女及面具》创作于1956年,潘玉良用毛笔、水墨在纸上勾勒出两位裸女形象,线条流畅。她将西方素描及雕塑的技巧运用于中国水墨之中,探索纸本水墨画的可能性,创出全新的裸女形象,呈现美妙的立体感与质感。


潘玉良(中国,1895-1977)

《裸女及面具》

1956年

纸本水墨设色

49×64.5 厘米



《月夜琴声》画一位身着中式长衫,怀抱琵琶,于满月夜里拨弹琴弦的女子。女子神情温婉,具有东方古典之美,在人物手部与五官的勾画中,见东方线描的秀雅。


潘玉良(中国,1895-1977)

《月夜琴声》

约1950年代

布面油彩

73×54.5 厘米




唐蕴玉


唐蕴玉与潘玉良交集颇多,并称为中国早期油画的“双玉”女画家,同为民国时期兼具才情与实力的女画家。


1906年唐蕴玉出生于江苏吴江,早年定居上海,1920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女子学校美术科西画专业。1926年,参加上海洋画联合展览会,与刘海粟、李毅士、王济远、倪贻德等共同展出作品。1927年,唐蕴玉陪同柳亚子夫妇前往日本,在日期间向石井柏亭、满谷国四郎学习油画,作品曾入选东京美展。


在东京唐蕴玉有机会观看西方各种画派的作品展,极大地开阔了她的眼界,并促使其计划进一步前往西方实地学习艺术。


在日本唐蕴玉认识了后来的丈夫郑揆一,1930年两人又一起前往巴黎求学。


1930年代初,唐蕴玉在巴黎。图片来源网络



郑揆一曾撰文回忆,两人初到巴黎时,唐蕴玉就对绘画艺术非常渴求,“到巴黎后她每日往罗浮宫临画,午即以面包充饥,晚间去画苑学速写,旋即考入国立巴黎美术学院,在莱勃及沙巴物教授的画室学正统油画……以幸艺术境界。”


唐蕴玉非常勤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其作品曾入选法国国家春季沙龙、秋季沙龙和杜而利沙龙。留法时期的作品注重光影与色彩变化,体现了唐蕴玉更为纯熟的笔触运用和对造型的深度理解。


“肖像”特展展出了两件唐蕴玉作品。《读报》创作于1925年,画中女子临窗读报,曾在1929年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


唐蕴玉(中国,1906-1992)

《读报》

1925年

布面油彩

52x39 厘米



《庭院深深》约作于1930-1940年代,一女子坐在篱笆庭院中,色彩丰富强烈。


唐蕴玉(中国,1906-1992)

《庭院深深》

1930-1940年代

纸本水彩 

90×115 厘米



“肖像——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11.8-2024.4.21,摄影:shaunley




“肖像——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精选了300多件中国及全球艺术家创作的人物肖像题材作品,涵盖19世纪末至今130余年200多位艺术家的创作,以“肖像”为切入点,观众能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流派肖像艺术的表现形式、内涵的差异及演变。

更多作品细节,欢迎前往展厅观看。






“肖像”展览现场视频





// 龙美术馆(西岸馆)正在展出 //



肖像: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

张恩利:表情

瑶池集庆:中国吉祥文化的盛宴

李强:芜

高露迪:覆写

黄宇兴:穹宇之下



门票价格、开馆时间等请点击这里



LONG MUSEUM

热 门 展 览 Current Exhibitio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龙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