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科技

其他

丁薛祥出席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时强调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智慧和力量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北京出席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这是丁薛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科学家精神展厅参观。新华社记者
5月26日 下午 9:46
其他

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项目评审专家应是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客观公正的高水平专家,原则上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选取,并实行回避制度。通过事前诚信审查、事中提醒监督、事后抽查评价等方式,从严管理和使用评审专家。第十七条
4月22日 下午 9:13
其他

加强科技创新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访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深化了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怎样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如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科技创新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三要素”的改造,从本质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能级跃升记者:如何理解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阴和俊: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三要素”的改造,增强劳动者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丰富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创造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拓展生产新边界,塑造发展新动能,从本质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能级跃升。科技创新能够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锻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随着科技创新带来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升级、拓展,新型劳动者需要具备更多专业知识、掌握先进设备以适应新型生产模式。同时,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5G通信、智能网联、无人工厂、智慧港口等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消除或弱化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生产环境。科技创新能够极大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类别,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广阔空间。一方面,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元宇宙、脑机接口、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拓展了生产新边界,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力。另一方面,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对象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够催生劳动资料革新升级,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孕育出一大批具有更高科技属性的新型劳动资料,推动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不断提高,生产过程向平台化、网络化、协作化转变。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形态重塑升级,推动生产力不断进步。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记者: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阴和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立足当下,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问题;面向未来,着力加速未来科技突破、构筑未来产业先发优势,下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先手棋”。一是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趋势研判。密切关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先进能源等科技前沿突破方向和最新趋势,强化对科技变革性、苗头性态势分析,研判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技术和技术群。持续开展常态化技术预测,针对重点前沿领域和未来竞争热点开展动态监测,加强多元布局和并行推进。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加快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优势,集成各方面创新资源,开展“大兵团”作战,加快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三是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快研发攻关。从国家紧迫需求出发,举全国之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突破基本原理、基础软硬件、基础材料等瓶颈制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四是加快实施引领未来的重大科技项目。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需求,凝练部署一批能够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大力发展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突出前沿技术交叉融合,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记者:如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阴和俊: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转化成为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和发展。科技部将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各环节,依托我国广阔市场空间和丰富场景优势,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二是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大需求,强化系统观念,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谋划、一体设计,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协调推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试点示范,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三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两大需求为牵引,坚持支撑科技攻关和服务实体经济同步推进,综合运用信贷、基金、债券以及科技保险等金融手段,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灵活充足的资金供给,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记者:如何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阴和俊:改革的过程就是生产关系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通过改革形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是释放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的有效手段。下一步,按照党中央部署,科技部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是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统筹健全科技政策体系,针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博弈必争领域强化精准政策支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健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完善新技术研发应用的法律制度,优化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土壤。(来源:人民日报
3月31日 下午 6:03
其他

科技部等印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自然科学基金委2023年5月8日(此件主动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科技部关于公布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公布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通知国科发才〔2023〕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室),中央军委科技委综合局,各有关单位: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荐工作得到了各地方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共收到推荐作品484部(套)。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评选出《“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等100部(套)优秀科普作品(名单见附件)。现将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向全社会推荐阅读,并颁发荣誉证书。附件: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科技部2023年3月13日(此件主动公开)附件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序号作品名称作者出版社推荐单位1《“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8册)张藜、任福军主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儿童过敏公开课》向莉
2023年4月4日
其他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审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深入推进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南平)培训基地建设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科技部党组关于加强科技特派员知识技能培训要求,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农村中心”)狠抓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能力素质培训,构建形成以“软课题、课程库、师资库、教材库、培训基地、培训班”为核心的“六位一体”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工作体系。2022年3月,农村中心联合福建省科技厅、南平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全国首个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为培训工作提供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支撑保障。3月21日至2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南平两周年之际,农村中心主任邓小明带队调研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南平)培训基地建设情况,深入燕子窠生态茶园、仁山村桔柚产业带等现场教学点考察,并出席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培训班结班式。一年来,在福建省科技厅、南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下,农村中心坚持“上下联动、同题共答、共同谋划、成果共享”原则,充分发挥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和先行先试优势,依托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学院深入推进培训基地建设。中共南平市委党校(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学院)、南平市科技局作为具体承建单位,以市委党校新校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培训设施环境,建设核心师资队伍,开发优质培训资源,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一批科技特派员现场教学点,成功承办全国茶产业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班、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培训班等20多场培训任务,为持续提升科技特派员能力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撑。调研期间,农村中心副主任张松梅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培训班开班式上宣布了首批认定的10个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南平)培训基地现场教学点名单。邓小明在结班式总结讲话中表示,农村中心将坚持姓“农”为农,不忘初心,踔厉奋发,与福建省科技厅、南平市委市政府加强合作,以举办本次科技特派团团长培训班为新起点,持续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研究,丰富培训资源,提升专业能力,把培训基地打造成“全国科技特派员之家”,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科技部农村中心)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西丽湖论坛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主题论坛顺利举办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科技专员人才队伍,有效支撑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24日,由科技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科技部人才中心、深圳市科创委承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协办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主题论坛在深圳举办。作为西丽湖论坛特设的平行论坛之一,本次论坛聚焦“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突出“融合·创新·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科技管理人员,以及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家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二级巡视员赵慧君、科技部人才中心主任徐晧庆、深圳市科创委副主任黎慧来出席活动并致辞。科技部人才中心四级职员、领导班子成员徐辉主持论坛。赵慧君指出,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科技部落实中央部署,启动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和湖北专项,专项行动实施近三年来,取得显著成效,打造了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新载体,探索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路径,构建了人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机制。下一步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将与人才中心一起,认真吸纳各方意见建议,深入总结经验,加强央地工作协同,强化政策集成创新,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科技专员人才队伍,构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徐晧庆表示,近年来人才中心秉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理念,扎实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搭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开展百校百院选派科技专员服务万企行动,实施科技创新CEO特训营“1+N”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进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深度融入经济产业。未来将加强与各个示范基地的合作,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和相关活动,提高科技专员挖掘、凝练和解决企业技术需求的能力,探索构建面向全国的科技专员信息服务平台,推动落实新时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本次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主题报告、经验分享、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搭建多样化的学习与交流平台,确保取得实效。绵阳市、湖北省科技厅、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的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围绕绵阳“最强大脑”科技助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湖北专项、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精准特派”新模式进行主题报告。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的参会代表介绍了各自单位在构建科创生态、激发人才活力提高转化绩效、探索原创性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管理创新和政策探索。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清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的4位国家高层次科技人才分别就各自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案例分享。在分组研讨环节,参会人员围绕“如何建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言献策,碰撞思想火花。论坛还安排了参会人员赴鹏城实验室、深圳先进院进行现场调研。本次论坛是在全国层面第一次举办的以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为主题的大型交流活动。参会人员在活动期间全心投入,认真聆听,热烈讨论,普遍认为此次活动很有针对性,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共商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共议了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共享了产学研融合创新的最新成果,对于新时代赋予科技创新的新指示新要求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来源:科技部人才中心)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点燃中国的人造太阳”核聚变能源科普系列活动在北京启幕

2023年3月23日,由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办的首期“点燃中国的人造太阳”核聚变能源科普系列活动在北京一零一中举办。该活动旨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重要指示,深入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精神,宣传中国核聚变事业发展成就,普及核聚变科技知识,向青少年介绍我国参与ITER国际大科学计划采购包执行取得的重大进展,激发青年学生群体的科技热情与爱国情怀。本次活动吸引了北京一零一中三百余名同学现场参加,另外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成员校以及贵州、四川、内蒙等地对口帮扶学校师生通过线上直播远程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开始前,来自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几位科普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了等离子体光剑实验、干冰科学秀实验以及EAST-VR实验,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了EAST大科学装置的基本原理,激发了同学们对核聚变的浓厚兴趣。科技部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孙玉明致辞表示,我国核聚变领域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非常有必要向公众开展核聚变技术科普。核聚变中心主任罗德隆为同学们分享了ITER计划及我国核聚变能进展概况。同学们认真听讲,踊跃提问,并与参加活动的核聚变领域专家们积极交流,气氛热烈。核聚变中心向北京一零一中学捐赠了ITER装置模型、实验教具以支持校方日常的自然科学教学,并赠送了《托起明天的太阳》《人造太阳》等科普读物,让关于可控核聚变的科普知识惠及更多同学。活动中,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副司长李勇提出倡议,由核聚变中心和校方共同发起“拥抱人造太阳,畅享未来生活”优秀作品征集大赛启动仪式,以增进广大青少年对于核聚变能源的了解,激发其浓厚兴趣,增强科普宣传的长尾效应。(来源: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

(来源:求是网)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吴朝晖副部长赴广东省调研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3月21日至22日,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朝晖带队赴广州、深圳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创新功能区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建设情况,并与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同志等座谈。调研组参观了广州国际生物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创新功能区,听取了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在完善技术体系布局、组织科研攻关、构建创新网络、开展成果转化等方面最新进展的介绍,调研了广东粤港澳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引聚高端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情况,并与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交流企业优化研发布局、加快自主创新等工作。吴朝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推进工作的根本遵循,新形势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既要在国家战略科技任务中勇挑重担,也要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支撑赋能作用。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的核心引擎。要提升面向区域创新的技术体系建设水平,促进创新生态与营商环境同步优化,为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集聚、优化配置提供保障。要强化区域创新重大平台的基础支撑能力,在功能定位、协同联动上持续开展体制机制探索,为推动形成高质量科技供给、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科技部成果与区域司、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政府、深圳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来源:科技部成果与区域司)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中方代表团赴罗马参加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SKAO)理事会第八次会议

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是国际天文界计划建造并运行50年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阵列射电望远镜。2023年3月14—15日,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SKAO)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理事会中方投票代表、国家遥感中心(SKA中国办公室)赵静主任率团赴罗马参会。来自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意大利、荷兰、葡萄牙、瑞士、德国、法国、加拿大和西班牙等16个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代表以及SKAO国际组织的相关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2021年SKAO政府间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以来,中方首次线下参加理事会会议。会议对SKA项目进展、国际治理、政策制度、工程建设和科学运行等多项议题进行了讨论磋商。出访参会期间,中方代表团与SKAO总干事、理事会主席等多名高级管理人员、主要成员国代表和国际SKA科学团队成员等进行了多次双多边交流,就有关事宜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共识和成效。(来源:国家遥感中心)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中国—黑山科技合作委员会第四届例会成功举行

2023年3月24日,中国—黑山科技合作委员会第四届例会以视频方式在北京和波德戈里察举行。会议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孙键和黑山科学与技术发展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斯米尔娅·卡日奇·武亚契奇作为委员会双方主席共同主持。会议通报了中黑两国最新科技政策、科技规划以及科技发展现状,回顾了第三届例会议定书项目执行情况,探讨了未来双边科技合作优先方向等议题。孙键表示,中方视黑山为重要的国际科技合作伙伴,相信本届例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双边科技合作健康发展,共同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武亚契奇表示,黑中科技合作进展顺利,黑方对此表示满意,期待在科研人员往来、项目实施等领域继续扩大互利合作。会议决定,委员会第五届例会将于2025年在波德戈里察举行。(来源: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2023年3月2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优化完善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审议“三农”重点任务工作方案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21世纪中心参加第七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论坛

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交流分享国内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领域最新进展,3月17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论坛。本届论坛以“CCUS低碳向未来”为主题,由联盟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协办,科技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能源局给予大力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李金发,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出席论坛并致辞。受主办方邀请,21世纪中心主任黄晶、副主任陈其针,以及社会处和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的有关同志参加了本届论坛。黄晶围绕“碳中和目标下CCUS问题的讨论”作主题报告。他认为,作为一项关键的减缓气候变化技术,在不可能完全放弃化石能源的条件下,CCUS是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必要技术手段,是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托底保障。当前阶段全球CCUS区域发展不均、行业成熟度参差不齐,其减排潜力有待释放,总体捕集能力相比全球温控2℃目标需求仍差距巨大。我国CCUS技术发展面临技术需求紧迫、市场机制缺失、政策激励不足三大挑战,未来需要强化研发、降低成本、刺激需求,促进技术、市场、政策三大要素深度融合,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陈其针参与了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围绕“双碳”目标下的能源企业绿色转型之路进行研讨。他表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我国的能源系统、工业流程,以及负排放技术体系的构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对CCUS技术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作为实现化石能源近零排放的唯一技术选择,钢铁、水泥等工业部门的深度脱碳方案,CCUS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技术保障。论坛期间,21世纪中心发布了《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研究报告。本报告由21世纪中心和国际能源署可持续发展技术展望局联合牵头,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魏一鸣教授担任领衔专家,组织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报告分析了氢能与CCUS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机遇,评价了不同制氢路线的经济性和生命周期排放,提出了未来CCUS与氢能发展的相关建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和来自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国际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海油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国内国际机构的20余名院士、30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并围绕国内国际CCUS产业化进展与前景、煤基能源清洁低碳化变革、能源企业绿色转型路径、CCUS产业集群建设、二氧化碳捕集与运输技术发展、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来源: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如何打通堵点,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眼下,各部门各机构正加快梳理有效经验、探索深化改革,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目前,科技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加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登记表》,已汇交近2万项成果;已支持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3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12家,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12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420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45家,有效促进了技术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型研发机构共计2412家,研发经费650.02亿元,在职人员22.18万人;截至2022年底,全国科技创业孵化载体总数超过1.5万家。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二级巡视员陈宏生介绍,科技部将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和建设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为重点,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质量,增强企业成果转化能力,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下一步,将持续开展各级财政资金支持设立的科技项目成果汇交,陆续筛选出其中的优秀成果推向市场;持续完善技术转移体系,鼓励各地方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动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争取到“十四五”末建设100家,基本覆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大力支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概念中心、中试基地等,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改革是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尽快形成我国科技创新优势的战略关键。”哈尔滨工业大学商学院院长马涛说,新型举国体制必然耦合超大规模市场,探索完善中国式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机制,规划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路径,将牵引全球科技创新的竞争格局变动,加快推动中国产业创新从跟跑到领跑。拓宽成果转化融资渠道2014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正式启动,高效带动及引导地方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向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聚集。截至去年底,转化基金共批复设立36支子基金,总规模达624.30亿元。子基金累计投资了359.55亿元,带动社会同步投资1097.04亿元,投资了616家企业,转化科技成果974项。有效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渠道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堵点。从供给侧看,满足市场需求、适合转化的高质量成果源头供给不足。从转化链条看,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现行国有资产管理要求与科技成果转化不适应。从服务体系看,成果产出到产业化的中间过程存在薄弱环节,专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从需求侧看,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柳景青表示,职务科技成果具备国资属性,成果转化要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目前,成果转化前的国资单列改革部分高校已做试点,但试点期结束后相关工作延续有待明确,转化后又存在保值增值压力,影响高校创新主体的成果转化积极性。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渠道,需针对堵点深化改革。陈宏生表示,下一步,一是做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品牌,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金融机构等高效对接。进一步激发科技型企业股权交易的活跃程度,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二是健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体系,加强与地方政府成果转化基金的协同联动,创新转化基金管理方式,强化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发挥科技型企业引领作用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企业有许多切身感受。百度智能云工作人员调研时发现,实体企业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遇到三大痛点:一是技术门槛高,企业开发人工智能应用难;二是企业场景多,往往需要定制化的智能解决方案,但定制成本高;三是实体企业一般需先算清投入产出账,才有意愿加大相关投入。为此,百度智能云采取“云智一体、深入产业”战略,通过提供通用化的产品和服务,降低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获取门槛。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介绍,百度智能云在苏州建设了长三角首个“AI+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基于AI大底座、开物等平台型产品帮助长三角地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创新。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主任刘群彦认为,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的主体,但高校和企业之间存在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必须打破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壁垒。他表示,要鼓励上市公司把融资和硬科技紧密结合,减轻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压力并增强其创新发展动力。目前,我国共有11家企业牵头组建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依托科技型企业,共组建了17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8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宏生介绍,加强系统设计,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当前的重要工作。今年1月份,科技部联合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十四五”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规划》,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形成更加高效的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去年8月份,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聚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提出近2年内可推进的10项重点举措,引导支持各类企业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创新不问出身,无论企业大小,都应在创新过程中享受权利、机会以及规则的公平。”陈宏生说,科技部将进一步强化服务支撑,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创新的政策环境。(来源:经济日报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王志刚部长会见巴西驻华大使高望

2023年3月23日,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会见了巴西驻华大使高望(Marcos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创新引领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9396米!这是不久前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刷新的亚洲最深水平井纪录,标志着塔里木油田迈入9000米级特深油气勘探开发新阶段。615公里!这是日前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实现的光纤量子信息传输距离,为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量子网络奠定基础。400颗!随着天绘六号A/B星近日成功发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迄今已研制并成功发射如此数量的航天器,中国航天值得期待……3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摄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普京在乔治大厅为习近平举行隆重欢迎仪式。这是两国元首紧紧握手,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十年前习主席在俄罗斯首提的这一理念,有哪些深远意义

3月20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访国就是俄罗斯。那次出访期间,习主席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来,习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点击“学习卡”了解↓(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近日从科技部火炬中心获悉,截至2023年2月,全国共有创新型产业集群193家。其中,近150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位于122家国家高新区内,占比近八成。集群产业覆盖了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点燃创新驱动引擎,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正全力“开跑”。当前,全国各地加码发力,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千亿元级、万亿元级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呈加速崛起之势。“自2011年科技部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工程建设以来,经过10多年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各地出台政策产业集群建设提速当前,各地纷纷加码发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关键领域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例如,苏州市出台了《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30年,该市汽车产业总规模超万亿元,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汽车产业创新集群。无锡市发布了《关于构建“465”现代产业,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政策举措,提出做大做强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4个地标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等6个优势产业集群。按照《实施意见》,到2025年,以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服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总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成为无锡市又一个万亿元级产业。位于昆山高新区的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园去年7月底,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3项政策措施,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其中,《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重点支持化学创新药,包括细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在内的高端生物制品、全新结果蛋白及多肽药物生物酶技术等领域;对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产品和平台项目,在资金扶持、用地用房、人才奖励、注册审批、政府服务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支持落地深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支持落地深圳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给予最高1500万元支持。位于泰州医药高新区的中国医药城医疗器械集聚区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集群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彰显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集群发展重“量”更要重“质”。必须把质量作为产业集群建设的重中之重,汇聚各方资源,更好发挥产业集群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效配合和协同创新,可以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对有效配置创新资源、打造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产业集群要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不局限于“一城一业”,而是要巩固主导产业优势,借外力延长板补短板,推动产业在城市之间横向联动、竞合共生。以高新区为依托坚持高原筑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177家国家高新区和23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落实“又高又新”要求,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国家高新区高端产业正在持续壮大。比如,北京中关村ICT产业规模占全国17%,长三角36个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全国一半,珠三角自创区催生了先进材料等一批万亿元级产业集群。位于无锡高新区的无锡传感网创新园以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例,截至2022年,该产业集群总产业规模达1352亿元,约占全国1/9,成为国内首个完整覆盖集成电路产业研发、制造、封测、设计、装备、应用和服务等环节的集群,产业规模在全国高新区中仅次于上海张江,位列全国第二。目前,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已拥有华润微电子、芯朋微电子、新洁能、先导智能、微导纳米等上市企业8家,形成了上市企业发展矩阵。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建立“JITRI-小天鹅”“JITRI-中感微”“JITRI-德科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打造了华进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MEMS先进感知研发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激活了企业互联竞合效应。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联盟,推进补链强链能力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彰显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和竞争潜力。经过多年深耕,苏州工业园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和创新能力保持高速成长态势,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11个产业园区中稳居第一方阵。目前,该园区已集聚各类生物医药企业超2200家,产业产值超1300亿元;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顶尖人才数量、近3年新获批一类新药临床批件数量、现有发酵罐总容量、近3年企业融资总额等5项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持续领跑全国。在新药研发领域,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累计一类新药临床批件超过500张,已上市新药22个,纳入国家医保17款;在医疗器械领域,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超1300张,累计24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其中13个已获批上市销售;在生物技术及新型疗法领域,已集聚超100家相关企业,细胞治疗、生物芯片、基因测序与合成等前沿领域形成一定规模和技术领先优势,位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苏州工业园区通过科技领军人才计划,聚集了中外院士团队20个、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93位、各级领军人才超1000名,顶尖人才数占全国同类人才的比重达25%以上。各级各类生物医药创新人才总量已超过5万人,呈现进一步加速集聚态势。襄阳高新区航空航天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数量已接近湖北省“半壁江山”。2022年,襄阳高新区以航宇公司、超卓航空为龙头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发展迅速,100余家企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规模以上企业22家,实现营业收入305.44亿元。航宇火箭橇轨试验基地、高速风洞实验室、航泰动力国家级计量中心和国家级复合材料检测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均拥有突破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成果,航空航天企业技术水平在细分行业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产业链上游,襄阳航空航天研发制造业在湖北省处于领先地位,具备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配件及子系统的制造和维修以及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制造能力;在产业链中游,襄阳有轻型无人机、特种飞行器、电动无人机及新型载人热气球产品等;在产业链下游,襄阳已开展民航飞行员培训及商用飞行驾照培训等业务。位于安阳高新区的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安阳高新区先进钢铁材料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明显,安钢集团冷轧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已经建成的1550冷轧薄板生产线,改造为兼容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生产线,为国内首创。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新技术、新钢种、新装备,填补了我国细直径高强钢筋领域的一项空白,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强高延性钢筋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生产销售专业厂家,成为该项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领跑者。产业集群要重“质”避免“集而不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2022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能力,仍有不小差距,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能力欠缺、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效率不足等问题;产业集群仍然存在同质化、“集而不群”等现象,科技、金融、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难以有效协同作用于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从抓产业、抓经济的角度做优做实区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孵化培育未来产业,部分地方管理部门仍未破题。”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例如,对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内涵的认识还不深入,产业思维意识不强,缺乏从产业链创新链角度对本地区主导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同时,尚存在集群产业未纳入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对创新型产业集群不重视的情况,造成集群发展定位不清晰,未出台瞄准集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和促进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此外,新型创新主体的建设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总量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东北、西部地区,集群规模和整体发展水平仍然滞后,领军企业联合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仍需加强,更加有力的支持政策和举措急需出台。世界领先产业集群建设有待进一步发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仅有20家。其中,深圳高新区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最大,工业总产值为9630.1亿元,居第二位的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为4295.4亿元,培育技术领先、产业链完整、有规模效益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仍需努力。统筹谋划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式和路径之一。“做大做强做优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通过创新要素集聚,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位于佛山高新区的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要按照‘总量合理增长、质量有效提升’的原则,牢牢把握‘高’‘新’发展定位,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针对不同产业特色、规模等对集群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提质增效。”该负责人说。例如,对产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对产业规模中等、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成为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挥主导产业战略性引领作用,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引导提升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探索培育1-2个未来产业集群,遴选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领域有一定研究基础和产业发展条件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行先试,稳中求进。同时,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要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在一起,政府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上下功夫,其他方面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竞争的力量和创新的力量。“此外,科技领军企业是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关键。在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好科技领军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扎实抓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该负责人表示,要开拓出符合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规律、能有效应对风险和创新不确定性的现代金融工具。同时,要进行动态评价,进一步提高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来源:中国高新技术导报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签署新一期合作协议

Institute,以下简称PMI)在北京签署新一期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合作框架下继续共同推动PMI认证项目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发展。基金会主任刘东金与PMI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皮尔·乐蒙(Pierre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刚刚抵达莫斯科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开创事业新局不久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计划于今年6月返回地面,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据悉,2023年中国航天工程计划实施近70次发射任务,开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发展新征程。航天探索永无止境,奏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强音,也彰显出科教兴国战略积厚成势的雄浑力量。中国综合实力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从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为一个单独部分进行具体部署,对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等都具有深远影响。科教兴国的根本在人才,人才培养归根结底要靠教育。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其中,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国际社会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每年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广大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回看过去一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科技成就硕果累累。回看过去十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研发人员总量跃居世界首位,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的重要因素。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三者协同配合、系统集成,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相互关系,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今天,科教兴国战略给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奋斗健儿在干事创业中抢抓机遇,有志之士在广阔舞台上大展作为,定能不断谱写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全球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源自“中国造”

近日,全球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反应堆技术—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标准编号为ISO4233:2023)正式发布。该标准所涉技术成果是在科技部主管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以下简称“ITER计划”)专项屏蔽包层模块合同项目支持下,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牵头国内多家单位历时数年联合攻关取得。此项标准填补了核聚变领域ISO标准空白的同时,进一步彰显我国在国际核聚变领域的创新能力与实力。大型高温热氦检漏设备核聚变装置运行时,因其真空室内涉核部件将承受上亿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和聚变强中子辐照,故ITER组织对真空室内承压部件的真空密封性能提出极高要求(漏率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专项科普 | 面对病毒来袭,我们都有哪些武器?

(来源: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制作:果壳)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新华社特稿|习近平:众望所归引领中国新征程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 第 20 号

《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催告书》送达十个工作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非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的,执法职能部门报科技部负责人批准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五十九条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2023年全国两会巡礼

新时代新征程,江山壮丽,气象万千。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3月4日至13日,5000多名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奏响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时代乐章。春潮澎湃起,扬帆正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号召——“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鼓足干劲、勇毅前行,凝聚起磅礴力量,必将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标定方位共赴征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共同行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进发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历史性时刻——2023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最全!李强总理记者会文字实录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刚刚举行了闭幕会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强和各位副总理与大家见面,并请李总理回答大家的提问。有请李总理。国务院总理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这次大会选举我继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习近平说,这是我第三次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人民利益为准绳,恪尽职守,竭诚奉献,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习近平说,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也经历过许多磨难。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列强欺凌、四分五裂、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之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紧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百年奋斗,洗雪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说,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习近平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习近平说,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习近平说,我们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习近平说,我们要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推进强国建设,离不开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活动,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习近平说,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习近平说,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推进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习近平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要只争朝夕,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来源:新华社微博)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3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8日
其他

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的这三项工作,总书记持续推动落实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进行部署。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同代表委员谈到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总书记对这三方面工作指引更加清晰、部署不断深化。——先看科技。今年全国两会开幕以来,两次到团组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总书记都强调了科技的重要性。在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看望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提出“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无不凸显总书记对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一系列重要活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不断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将科技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并列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政策”,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位势和作用更加突出。今年1月底,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强调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明确科技政策重点,到强调解决“卡脖子”问题,再到部署加强基础研究……紧锣密鼓的安排、持续深入的要求,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性、重要性不言而喻。3月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亮相,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还披露,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一系列密集部署透露出一个深意:“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再看人才。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同返乡创业的“80后”魏巧代表亲切交流,调研思考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成为新市民,另一方面农村对人才需求很大。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这方面国家要有一些导向,有一些政策支持。”总书记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在总书记心中,人才从来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同实现“中国梦”息息相关。近段时间以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在中央党校强调,“抓好人才队伍这个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持续释放加强人才工作的信号。遵循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一系列具体部署,吸引着各方面优秀人才投身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必要条件。——有关教育。在江苏代表团,听完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代表关于加强基层教育的汇报,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基础教育,承担着非常光荣艰巨的历史任务”“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着眼为民族复兴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在2月21日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将教育与科技、人才的关系进一步紧密关联。去年12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向社会公布,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2023年,教育部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强调在高等教育方面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等,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新的重要进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正蹄疾步稳、有序推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从习近平总书记近段时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不难看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他心目中沉甸甸的分量,党的二十大的部署正在加快推进落实。(来源:新华社)
2023年3月8日
其他

专项科普 | 从“水够喝”到“水好喝”,自来水经历了什么?

(来源: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制作:果壳)
2023年3月8日
其他

致敬每一个闪光的她

“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有无数的女性正在奋力拼搏,努力追梦。”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致敬每一个闪光的她。(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2023年3月8日
其他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2023年3月7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2023年3月8日
其他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等在主席台就座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在主席台就座栗战书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2023年3月7日
其他

奋进在不可逆转的复兴进程上——从全国两会看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

2023年的春天,意义格外不同——走过新时代十年非凡历程,我国发展站上新的更高起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新的关键一程。东风浩荡,梦想催征。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共话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共同展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光明前景,不断汇聚乘势而上、迎风破浪的信心和力量。夯实迈向现代化强国之基3月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灯光璀璨。热烈掌声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场,在主席台就座。在此开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殊为不易的成绩,展现出中国号巨轮的底气和实力,更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新时代十年变革造就的中国发展奇迹。这是中国经济实力历史性跃升的十年——近期热播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宇宙级”施工中,国产工程机械成为“特殊演员”。这是2019年4月4日在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拍摄的调试中的起重机(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7日
其他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 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参加看望和讨论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6日
其他

习近平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3月6日
其他

直击关切,通达民心——全国两会“三大通道”观察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直通民心、开放透明的窗口,今年的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以现场采访方式进行,吸引会内外广泛关注。——这里讲述着代表委员履职尽责、催人奋进的故事。“之所以大家喜欢把中国女足称为‘铿锵玫瑰’,主要体现在关键时候能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永不言弃、永不放弃的精神。其实在祖国的各行各业、各个集体中都有这样的精神,它会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主教练水庆霞在“代表通道”上的发言让很多人深有感触。安徽省阜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贾亮代表就是其中之一。“从一名企业学徒工,成长为一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十多年来,我深刻体会身处这样的好时代,只要敢拼敢干,每人都享有通过奋斗拼搏出彩的机会。”他说。“三大通道”是反映民意、汇聚力量的大舞台,每一位讲述者都在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中努力拼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力。在通道上,海军辽宁舰某中队少校政治教导员朱悦萌代表把青春和梦想融入祖国的航母事业,讲述了一代代航母人接续奋斗的故事;在通道上,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增海代表见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跃升发展,提出大国重器要勇于担当、顶天立地;在通道上,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委员感叹助听辅助和信息无障碍环境得到极大发展,“被光照耀的”她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积极参与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为社会作出贡献……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委员说:“我们要认真履职尽责,既要关注‘国之大者’,也要聚焦‘民之关切’,广泛汇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这里传递出直击热点、回应关切的声音。在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进一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如何在服务和保障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守好生态环境底线?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的3名部门“掌门人”亮相首场“部长通道”,直面关切、现场应答,与现场媒体畅谈了50多分钟。“推进产融结合,鼓励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当日在“部长通道”上承诺,今年工信部将支持各地加大制造业发展,为稳增长多作贡献。听到这一消息,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长吴平十分振奋。“充足资金支持,对于我们成长中的装备制造企业意义重大,既能帮助我们国内项目及时上马、扩充产能,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也能支持我们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球国际装备制造竞争中增强实力。”“不管是国有、民营企业,还是大中小微企业,只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来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科技部都会全力支持。”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这样说,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代表那里产生了共鸣。徐冠巨说:“我们切入新能源这个赛道,就要去突破‘卡脖子’问题,瞄准全球领先核心技术。民营企业要在科技创新上发力,重视对未来的投入,不断提升企业国内外影响力。”“十年实践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来自甘肃陇南的张柯兵代表对此感同身受。“陇南地区就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路子,做足特色山地农业和文旅康养产业两篇大文章,将‘沉睡’的‘绿水青山’逐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这里向世界展现出民主透明、开放自信的中国。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阿赛是第一次参加中国两会报道,通道上的热烈气氛让他颇为兴奋。“让我们能更清晰地聆听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声音。”阿赛说,在今年这个节点召开的中国两会将释放大量重要信息,不仅对中国未来发展十分重要,也对全球复苏和稳定意义重大。阿赛的所见所感,正是中国两会开放透明的一个缩影。作为报名采访两会近3000名中外记者的一员,泰国《经理人报》记者郑权之带来不少报道主题,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和与世界的互动成为他的关注之一。“无论是屏对屏,还是面对面,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中国开放自信的形象。”聆听了“部长通道”权威声音的郑权之说,三位部长都释放了很多新信息,让世界看到未来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决心和行动。(来源:新华社
2023年3月6日
其他

专项科普 | 第三代核电如何为核电站穿上安全铠甲?

(来源: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制作:果壳)
2023年3月6日
其他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地方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和中央深改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部署,推进地方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23年2月22日,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在京召开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地方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论证会,为完善试点地方方案提供意见建议。相关领域专家、试点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介绍了试点工作背景、地方试点主要任务、地方方案论证重点、论证工作要求等。上海市、山东省、湖北省、四川省、深圳市、南京市6个试点地方依次介绍了本地方科技人才评价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试点方案的有关考虑。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人事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大学、科技部人才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对地方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进行逐一论证。专家一致认为,6个试点地方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精神,落实科技部等八部门《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部署,紧密结合地方发展定位战略、区域科教资源禀赋等,选择具有代表性试点单位,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地方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试点方案任务重点突出、改革力度大、举措扎实,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专家组从处理好落实《试点方案》总体要求和体现地方特色的关系、注重从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双向发力推进改革、细化实化试点组织实施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为试点地方进一步完善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供参考借鉴。(来源: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
2023年3月6日
其他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等在主席台就座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习近平栗战书汪洋李强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3月6日
其他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5日
其他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 王志刚部长回应关切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开幕会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接受采访。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出席活动,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采访活动图文实录(部分):主持人:
2023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