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UOSHUI分享会·视频回放|知识生产的诸路径:从互联网到出版

实验式ARTEDU 活水 HUOSHUI
2024-09-07



春熙、李鑫、徐旷之分享会
视频回放第一部分 00:43:26


春熙、李鑫、徐旷之分享会
视频回放第一部分 00:52:29




春熙、李鑫、徐旷之分享会
视频回放第一部分 00:39:31




分享嘉宾简介


春熙

高校摄影专业教师,微信公众号春熙照相馆主理人。



社交媒体时代的摄影知识: 此次分享将围绕微信公众号“春熙照相馆”的实践,讨论摄影知识的分享与传播。主要内容包括:1.微信公众“平台”。2.摄影专业的“兴趣”。3.年轻的摄影“社群”。4.基于社交媒体的摄影知识。





李鑫

摄影自媒体“影艺家”主理人、译者、出版人。



摄影理论知识的生产:阅读、翻译与出版: 我在微信公众号“影艺家”的介绍页面处总结了四大内容板块,也是摄影知识的四类生产路径:1.文献译介,2.图书资讯,3.摄影教育,4.摄影创作。

熟悉的读者知道,译介始终是“影艺家”坚持的核心内容:从早年的编译到译介经典文章,再到如今摄影图书的系统化、规模化翻译。 此次线上分享会,我会从“阅读”“翻译”“出版”三个切面来总结“影艺家”过往数年的工作,以下是主要分享内容。 

(1)摄影理论自学指南:常用的文献检索与下载网站

(2)摄影书出版指南:正规无门,就独立?

(3)我的“引路人”:约翰·萨考斯基

(4)我与罗伯特·弗兰克:摄影知识付费的开始

(5)《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

(6)南艺翻译小组:一种尝试

(7)“今年要翻译的35本摄影图书”:一个目标

(8)《十月》摄影理论文集:一次出版

(9)为什么摄影研究/写作愈加重要?




徐旷之

写作者,“空白艺论Ⅱ”主理人。



从批评到批评史: 我从2013年开始打理“空白艺论”公众号,那时候很理想,也很简单,希望慢慢搭建一个可以汇聚“直言”的小平台,当时通过公号也确实结识了一些天南海北的朋友。但艺术圈的生态和批评的困境最终让我深感疲惫。经过一段时间的停摆与思考之后,从2019年,公号开始转向艺术批评史方向。从批评到批评史,也许是一种退却,但对我来说,在今天或许只有回溯历史,才能抵抗当代的无效生产,才能让文字停留的时间再长一点点。




学术观察员简介

李佳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写作者,译者


李佳在艺术行业有十余年工作经验,曾任泰康空间高级策展人(2015-2020),佩斯北京画廊副总监(2012-2015)等。李佳曾策划/联合策划有群展、个展二十余场,包括“汲物之思”、“故乡:海波和他的北方”、“饥饿地理”、“替代空间的替代生命”、“制性造别”、“漂流”、“日光亭项目2016/2017”等。她于2017年获第一届Hyundai Blue Prize创意能量奖,于2021年获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奖助。


李佳是《艺术论坛》、《LEAP艺术界》和《燃点》杂志等国内外艺术刊物的长期撰稿人,艺术评论亦发表《艺术论坛》、《亚太艺术杂志》、《Flash Art》,《YISHU》等国际刊物。




项目召集人简介

张云峰

艺术家,教师
2011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早期创作多和个人经历及边疆历史文化有关。自2015年,他和搭档李海光开始合作《运动场》等系列创作。2018年开始独立创作,其中部分作品参杂着个人情感的转化,材料上多使用感光相纸进行创作。




- End -

活水HUOSHUI分享会往季回放视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活水 HUOSHUI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