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响 | 《瀛台梦》:中华时局,愈出愈奇

G 古务运动
2024-08-30


从中国浩如烟海的
杂剧、传奇及民间吟唱中,
打捞沉音。
让远人之歌哭,
回响于当下。



本期介绍作品:《瀛台梦》
曲目:《上小楼》



震旦民报社《瀛台梦传奇》


《瀛台梦传奇》

民国 蔡寄鸥著

无搬演


《瀛台梦》是一部民国时事剧,三十二出。整个剧本,自段祺瑞封闭《大汉报》,逮捕主编胡石庵起;到袁世凯恢复帝制,蔡锷、李烈钧起兵,袁世凯忧惧而死;再到张勋复辟,黎元洪解散国会为止。对于这样的帝制与复辟轮番上阵,“皇帝梦做过两顿黄粱”的剧情,作者本人的评论是:


你看这中华时局,愈出愈奇……

俺这两只冷眼,也落得袖手旁观。

《瀛台梦 · 破题》)

 

此剧编剧手法并非顶级,曲子也或直接套用《长生殿》、《牡丹亭》。只是诸多历史人物,粉墨登场,看他们夫子自道,别有趣味。第九出《筹安》,发生在袁氏恢复帝制前夜,大人物们一时登场,最为热闹。先是袁氏(花脸),对事成与否心怀疑虑,他唱道:

出对子】

吾将老矣。

镜里徘徊两鬓催。

凄凉身后自思维。

好好江山让与谁?

专制又重提,我心如醉。


时任参谋总长的段祺瑞(净角),紧随而上,见面就给袁氏磕一个。一边磕,一边想到日后的荣华富贵,颇为自得:

【醉太平】

齐整整步丹墀,得意这遭儿。

光灼灼上林花满枝。

烟袅袅御炉香满衣。

威烈烈天威颜咫尺。

羞答答俯伏在金階地。

战兢兢稽首山呼万岁词。

臣不胜感激涕零惶恐待命之至。

 

筹安会的总策划杨度(丑角),则一方面从救国方法上论证应该恢复帝制,一方面给袁氏带来无数民间的劝进函电,足见民气可用:

 

【驻马听】

恨革命男儿,错定下共和政体。

只落得党争激烈,百姓流离,山河破碎。

怅挥戈返日终无计,便击筑高歌只自悲。

试听里巷歌词,一声声念着真明皇帝。

 

没什么实权的黎元洪,心中虽不赞成,也无能为,只好自叹:

 

【赏宫花】

俺年老无为,便死去也休悲。

怎肯晚年失节,被旁人笑讥?

他那里万里江山容易改。

俺这里匹夫秉性最难移。

 

当然,事情的结局我们都熟悉。第十三出《削号》,袁氏面对全国义军四起,深感大势已去,以下是他伤感自白。

【上小楼】皇圖萬里,曇花一現。古今來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那像我八十二天的洪憲?史冊流傳,還逃不得大書特書的一個篡。


千秋南董,系诸伶口


我们现在把戏曲,看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的意思大家都明白:这件事基本到此为止。做一点可爱周边,拍几张戏服写真,往流行歌曲里加两句戏腔,这些都是标准的分遗产动作,远不是起死回生的操作。

 

我们看戏曲还活灵活现的时候。

当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某兵部尚书(有可能是张缙彦)迎风而降,到了清朝,继续混到大官。有一次他在西湖上摆宴,召戏班子表演,演的正是“闯贼破都城故事”。不想演到李自成进京,台上一位演员,执手板,匍匐在路边,自呼:臣兵部尚书某迎接圣驾。场面一度很尴尬。

词人陈维崧,根据这件事,写了一首《贺新郎》,后来收录到《湖海楼词集》。他这么评论道:

谁信道,千秋南董,系诸伶口?

 

《湖海楼词集 · 贺新郎 · 岭对离宫绣》


现在大家不怎么提了。实际上,从明朝中晚期到清初,中国戏剧最发达的时候,出现了大批的时事剧非常有名的,比如反对严嵩的《鸣凤记》、《飞丸记》;反对阉党的《磨忠记》、《清忠谱》;关于市民运动的《万民安》;关于农民起义的《铁冠图》,我们知道名字的,起码有四五十种。

这些戏剧,生动活泼,轰动一时,很多是当时人写当时事。

 

作为时事剧的开山之作,《鸣凤记》就有个著名的段子:

据传,《鸣凤记》是王世贞的门人所作,其中《法场》一折还是王世贞自己写的。此剧对严嵩父子大加鞭笞。可剧本完成之时,严氏并未倒台。王不但安排演员演出,还请县令一起看。县令看到一半,就尬住了,慌忙要走。这时王世贞才拿出朝廷邸报,告诉他,别紧张,老严家刚倒台了。(焦循《剧说》)


读书坊刊本《鸣凤记》


进入清朝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时事剧没那么多。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甚至以往的时事剧,在禁毁盛世中也逐渐散佚。孔尚任的《桃花扇》,和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作品,算是难得的光亮,不过也只能写写不远的前朝。


到了清末,时事动荡,文网渐弛,时事剧重新登场。甲午战争、太平天国,都成了戏曲中表现的时代事件。继而严复、梁启超提出小说戏曲开化民众的想法。梁任公还亲自下场,写了《劫灰梦》、《新罗马》、《侠情记》这样的传奇剧本(都没写完,意思意思,任公很忙)

这些时事剧,多数连载于报章,也有搬演于台上,题材之广,影响之大,盛况空前。

比如,关于:

女权的《同情梦》、《女中华》、《广东新女儿》、《松陵新女儿》;

秋瑾殉难的《六月霜》、《轩亭冤》;

戊戌变法的《血花飞》、《维新梦》、《党人碑》;

鸦片及鸦片战争的《招隐居》、《阿芙蓉》;

庚子事变及义和团的《武陵春》、《蜀鹃啼》、《梧桐泪》;

苏报案的《革命军》;

争夺矿权、路权的《后怀沙》;

辛亥革命的《金刚石》、《松坡楼》、《翩鸿记》;

反俄运动的《非熊梦》、《新上海》;

中法战争的《行军乐》、《越南亡国惨》;

反美华工禁约的《海侨春》;

甚至这些剧选题范围不惟中国,针对国际时事还有:

《瓜种兰因》(波兰与土耳其战争);

《亡国恨》(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学海潮》(古巴反西班牙学生事件);

等等。《近代戏剧的传承与开拓》田根胜)


现在看来,即使这些剧作都算一时急就章,艺术性较弱。但我们看舞台之上,程砚秋在军阀混战之际,演《春闺梦》,寄托“可怜无定河边骨”的反战悲思;在政府横征暴敛之际,演《荒山泪》,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控诉……直到今天,所有人也还是得承认,即使“非物质文化”已经成为“遗产”,这也该是遗产中里最闪闪发光的遗产

 


【一幕又添一幕】


《瀛台梦》的写作环境,也差不多。蔡寄鸥曾经自己说过,他写作《新空城计传奇》的时候,“居于黎元洪势力之下,而能痛诋黎元洪”;写作《坠楼花传奇》(即《瀛台梦》)的时候,“居于北洋军阀势力之下,而能痛诋北洋军”,言语间颇为自豪。

 

《瀛台梦》不只是敷演了一些历史大事,更记录了很多“小事”。比如故事的开篇,就是段祺瑞为巴结袁克定,准备献上怡园名伶王克琴。对于这种政坛秽闻,胡石庵主持的《大汉报》,立即予以曝光。于是《大汉报》被封,胡则以“泄露军机,鼓吹乱党”的罪名入狱。

 

胡石庵、王克琴等均为历史上久已湮灭的人物。但如果你学习新闻史,《大汉报》作为第一革命报刊,威名赫赫。胡石庵这种狠角色,即使狱中也没服过软(早在《大清报律》颁布的时候,胡就做过漫画《第十九层割舌地狱之惨状》,称:我这舌头拼着你割了吧)1916 年《大汉报》复刊,蔡寄鸥的《瀛台梦传奇》随后在报上刊行连载。《续编》又加入冯国璋与段祺瑞勾心斗角、直皖战争、曹锟贿选等等情节。1932年9月,震旦民报社出了单行本,大为畅销。


《大汉报》及胡石庵《为全鄂人民致袁世凯书》

                                                              

胡于1926年早早逝去,蔡则经历了抗战、汪伪、内战、新中国,虽然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政治表现,但似乎内心一直对那段武汉风云念念不忘。


回到《瀛台梦》。

第三十二出《馀韵》。

化身为漱石道人的作者,感叹道:


……虽则昆曲已废,广陵散非复人间,而据事直书,成为一部稗官小说,也可作为豆棚瓜架酒后茶余之谈助。

……帝制与复辟,都是做梦一般。这部传奇的命名,正用得着瀛台梦三字。


然后他“放歌”道:

 

【摸鱼儿】

二十载江湖落拓,书剑一肩来去。

桑田沧海悲无限,阅尽兴亡几许。

繁华处。

空剩取青青十里随堤柳。

水田渔樵,梨园子弟,旧话已尘土。

 

瀛台梦。

一幕又添一幕,都道江山有主。

渔阳鼙鼓催人急,惊破霓裳歌舞。

伤心处。

偏不许温柔乡里人住,浮生若梦。

叹梦去无踪,梦来无迹。

尽是痴心人语。





文字 I 编辑 I 视觉

为 古务运动发展小组 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内容

回响 | 《化人游》:鲸腹中的幻境

回响 | 《双忠记》:却将贱妾来烹宰

回响 | 《蕉鹿梦》:大梦好几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古务运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