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爱又恨,一头蒜的餐桌使命

黑麦小面包 三联美食 2022-09-04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在日常中,我们提到蒜,就不由得想起它的“炝锅兄弟”葱和姜,这三位老友在调味炒菜油时不离不弃。』


作者 / 黑麦


餐厅里,一道三杯鸡被服务员端上了桌,朋友们举着筷子纷纷探底,挑拣出鸡块。桌台转了几十圈,酒菜吃得精光,可唯独那砂锅里的大蒜,无人问津。

大蒜,是美食界常被提到的名词。无论配搭红白肉,还是生猛海鲜,炒煎焗啫都少不了它,厨师们经常为它的归类犯难,虽说是种蔬菜,却很少有人把它藏在保鲜柜或是冰箱,它常被当作佐料,被放在调料柜子上。

几年前,还常在北京的面馆、饺子馆里看见整辫子的生蒜,后来蒜都被剁成了蒜末、蒜泥,与辣椒油相伴,餐厅里再也见不到它出土时的样子。爱吃生蒜的人也变少了,那些容得下辣椒辣度的舌头总是抱怨,蒜越来越辣。

图 / pixabay


人们不喜欢蒜的刺激,要算其次,实则是忍不了它的臭。这种风味被科学家定名为烯丙基甲基硫化物,据说它会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中,随着呼吸一点点被稀释。当蒜被烹饪、被加热时,这种活性物质会消失,但即便如此,也鲜有人想要吃一口那颗被榨取干净风味的、软塌塌的蒜。

吃蒜有着漫长的历史。在古巴比伦时期,便有种植大蒜的迹象。据说,由于当时的人对于大蒜甚至有些崇拜,他们还会把蒜汁涂抹在婴儿身上,不是为了腌制,而是为了祈福;成年人会把大蒜挂在脖子上或当作饰品;王室对于这种辛辣更是宠爱有加。

古埃及人认为,大蒜代表力量,代表权力,也能激发性欲。古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推广大蒜防病,当时大蒜甚至还成了参加奥林匹克运动员的“兴奋剂”;古罗马人依靠大蒜征服欧洲,据说是因为恺撒大帝要求士兵在出征前吃一头大蒜。

伴随着种种传说和美名,大蒜流传到了整个地中海地区,被广泛种植,被端上寻常百姓的餐桌。直到今天,在美食之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仍旧可以吃到各类弥漫着蒜香的美食,海鲜饭、意面、海鲜锅、焗蜗牛、烤蘑菇、各类腌橄榄、腌肉中都可以品尝出那种浓郁的风味。

图 / 视觉中国


德国人对大蒜的爱不亚于烤肘子,这种辛辣的味道会出现在他们的一日三餐中。除了做调味品,大蒜酱汁、大蒜蜂蜜、大蒜泡酒都被发明了出来,这源于德国人对“天然抗生素”的推崇。

我喜欢的英国小厨杰米·奥利佛也对大蒜情有独钟,每当牛排出锅时,他都要用切开的蒜瓣涂抹一遍牛肉,并声称“会造成完全不同的口味”。在不少地中海料理中,仍可见到被拦腰截断的整株大蒜出现在盘中,虽是个装饰,却也被厨师们煎烤出金黄的颜色,是它曾经辉煌的证据。

如果你去过法国的朗多克或普罗旺斯就会发现,葡萄酒和含羞草(Mimosa)鸡尾酒并非那里的主角。每到中午,散落在小镇中的餐厅里就会飘出各种诱人的肉香和奶香,当你坐在餐桌前,就会被那些菜的含蒜量所震惊。香草与蛋白质风味由大蒜相连,这种浓浓的乡村味道几乎贯穿着整个法南地区。

图 / Unsplash


有次出差,住在尼斯的酒店,老板从远方邀来退休的米其林二星厨师做客,餐毕,太阳还没落下,马赛鱼汤里的蒜香和当天最后一缕夕阳飘洒在沙滩上,令人难忘。

据说欧洲人对于大蒜认知的升级,发生在“一战”时期。由于严重缺乏药品,协约国的军需部门采购了大量的大蒜压榨成蒜汁,临时替代消毒药水。一直到“二战”时期,苏联军队仍采用这种古老的方法为士兵的皮肉伤杀菌,大蒜汁也由此得名“俄国人的盘尼西林”。

大蒜传入中国,还要归功于张骞。根据张华的《博物志》卷六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胡桃、胡葱、苜蓿、胡荽、葡萄、大蒜等,并引进了栽培技术。

这个最初名叫“胡草”的植物,并不受国人推崇,因为中国自古有烹“薤”的菜谱。“葵韭藿薤葱”中的薤是小蒜,也作野蒜、野韭、藠头或小蒜。《礼记》记载:脂用葱,膏用薤。由此可见,古人烹肉时,已经懂得加入辛辣的调味料了。乐府中有《薤露歌》,曹操写过《薤露行》,足见古人对小蒜的认同。而古籍中却少有提及大蒜的,即便有,也大多与食疗、医治风寒有关。


兰陵县是中国的大蒜之乡。当地人民政府的官网上有这样一段:“据《郯城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神山镇和庄一带,就已形成了大蒜集中产区。由此可知,苍山大蒜起源于西域,并由东汉李恂从中原引于山东兖州,进而推广到苍山,逐步形成蒜区。”

大蒜经由中国继续东传,在9世纪时,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并继续南下。在《源氏物语》中有这样一段:源氏同三位朋友谈天,式部丞讲一才女借口患感冒,服极热的草药,身有恶臭,不便与君接近。怕这草药便是大蒜吧。

日本青森县东南方的八户市,也有“产蒜之乡”的称号,日本八成的大蒜都诞生在这里,游客除了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夹带着蒜片的风味和牛之外,还会品尝到蒜味薯片、蒜味冰淇淋和口香糖。

在日语中,大蒜常被写作“ニンニク”(忍辱),据说来源于佛教对于五辛的禁食,于是这些和尚偷偷品尝,故事流传久了,就被叫成了“忍辱”。在日语中由于它的发音与“人肉”相似,于是偶尔会见到一些小店里标识“人肉”,让中国游客笑掉大牙。

图 / 摄图网


现代黑蒜的发明,据说来自日本,这让大蒜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把普通的大蒜置于高温环境下一个月,蒜肉会产生梅纳反应,黑色的蒜肉多了些甜味,少了些刺激性味道。由于质感颇佳,这样的大蒜常被用于搭配高级食材,如烧烤牛肉,或是下锅煮肉汤。

说回到中国,腊八蒜和糖蒜是我们最常见的食蒜方式,随即也演变成了吃饺子和火锅的固定搭配。但是在日常中,我们提到蒜,就不由得想起它的“炝锅兄弟”葱和姜,这三位老友在调味炒菜油时不离不弃。在锅里倒点油,剥几瓣蒜扔进去,待其变成深色捞出,一头蒜的寿命终结于此。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第17期)

作者档案

黑麦

拉面漂移学说提出者

终身减肥人士

无籽西瓜患者




作者精选



END
本文作:黑麦
     微信编辑:孙孙Boy

微信审核:然宁


三联美食征求读者投稿。

你的家乡有什么美食呢?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舌尖上的最爱,欢迎随时给《三联美食》微信投稿!

原创投稿发至:haochi@lifeweek.com.cn,此邮箱长期开放。

投稿需保证原创,且从未在任何公开平台发表过。请作者保证投稿作品为自己的原创作品,未在任何公众平台(包括个人公众号)发布过。作品(包括图片)不含任何伪造、抄袭、洗稿及其他侵犯他人财产权、肖像权、知识产权问题,不涉及国家机密及他人商业秘密。若作品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作者侵权等事项给本刊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本刊保留向作者依法追偿的权利。

一经投稿,即默认由《三联美食》编辑修改及发送。20日之内未收到回复者,可另投他处。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稿类型+章标题”。

稿件字数2000-3000字为佳。

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真的特别有竞争力!

期待你的文字。





欢迎来到「三联美食」




长按二维码关注



天南海北 一起吃喝


投稿邮箱

haochi@lifeweek.com.c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美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