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1)丨基于双碳目标的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公园为例

徐昉,李明慧等 园林杂志 2024-04-20

基于双碳目标的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公园为例

Strategies of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based on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A Case Study of Haidian Park in Beijing

徐昉*  李明慧  施以  李倞

徐昉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德国吉森大学生态学博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专委会青年委员,研究方向为生态规划与低碳景观

李明慧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施以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3-01期P34-40.

·全文引文格式徐昉,李明慧,施以,李倞.基于双碳目标的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公园为例[J].园林,2023,40(01):34-40.

摘要:伴随“双碳”目标的提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聚焦园林植物群落对碳排放的减源和增汇功能,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现有研究进行整合分析,梳理并提出植物景观营建模式三个层次的建议,包括:(1)微观上关注植物选择,提出关于植物材料年龄、植物种类选择的建议;(2)中观上围绕园林植物群落配置、立体绿化、水体固碳,探讨如何减排增汇;(3)宏观上关注如何从规划角度考虑公园绿地和周边绿地的联系,增强城市碳汇功能。实地调研北京海淀公园典型植物景观,分析讨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植物景观设计建议,为建立多维度且适用于我国华北地区公园的低碳植物景观营造模式提供参考和支撑。

关键词:植物景观;风景园林;碳中和;树种选择;植物群落配置;城市绿地


1 双碳目标下的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

1.1 植物个体选择方面

1.1.1 选用高碳汇乡土树种,合理搭配外来树种

合理使用高碳汇乡土树种不仅可以营造出特色植物群落景观,而且可以减少建设和运营成本、减排增汇,达到美学和生态功能的平衡。


1.1.2 考虑植物体生命周期,优选较强碳汇阶段

在进行植物选择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处于较强碳汇阶段的苗木进行种植。


1.2 植物组团配置方面

1.2.1 选择高碳汇能力植被覆盖类型,打造复层植物群落

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平均固碳量有很大差别(表1),乔灌复层和落叶常绿混交林的搭配组合对增加碳汇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不同密度[1]的植物群落也会使城市绿地的碳汇能力有所区别,应选择合理密度进行栽植,并及时进行养护管理。

表1 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单位绿地面积净日固碳量[2]


1.2.2 鼓励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结合

       在用地较为紧凑,公园绿地面积受限时可以考虑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从“减源”和“增汇”两方面助力碳中和。


1.2.3 打造湿地植物生长格局,促进水体碳储存

       建议在有水体处适度扩大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种植面积,打造从沉水植物到湿生植物的全序列或部分序列的植物生长格局[3]


1.3 整合公园植物景观,完善城市绿网构建

基于遥感技术的北京城市绿地碳储量估算[4],绘制的碳密度空间分布图(图1)显示,大面积的公园绿地与区域绿地构成了集中的碳库。植物景观不仅在树种选择和群落搭配上可以呼应,同时相互补充不同的增汇手段,也可以串联不同用地间的低碳空间,多种类型绿地集中分布,形成城市绿地碳储集中区和“城市碳库”。

图1 海淀区五环内城市绿地碳密度分布[4]


   2 北京市海淀公园植物景观营建

2.1 研究区概况

海淀公园建于2003年,位于北京西北四环的万泉河桥畔,与皇家园林颐和园相邻,占地面积34hm2,是北京海淀区重要的综合性公园(图2),前身为畅春园,为北京市三山五园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淀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总体上较为成功,园内基调树种和大部分骨干树种均为北京市乡土树种,仅在有特定景观需求的地方栽植外来树种,且栽植面积不大,并与其他乡土树种组合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但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图2   海淀公园平面图


2.2 现状问题

公园大部分景区景点及周边绿地群落大多以乔草结构为主(图3),复层结构缺失。园内雨水花园(图4)数量较少,且一部分水生植物通过在水中摆放盆栽的方式对植物进行展示,不利于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园内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使用较少,缺少绿色屋顶和立面的绿化(图5)。整体海淀公园中绿地相对面积较小且破碎化比较严重。

图3 中心草坪

图4 雨水花园

图5 园内“未来空间”


2.3 植物景观营造策略建议

2.3.1 增加部分绿地植物复层结构

海淀公园中现有植被组成以乡土植物(图6)为主,在海淀区生境中可以形成稳定的群落(表2)。且采集和运输成本较低,在运输和养护两个方面都减少了碳消耗。

图6 海淀公园乡土树种种植范围示意图


表2 海淀公园双碳园林植物名单[5]

对于入口草坪景观周边的绿地,可以增加灌木层的覆盖面积,打造复层植物群落。同时提高植物景观碳汇和土壤碳收集能力 [6],达到提升绿地碳汇效益的效果。

对于较为缺乏灌木层而乔木长势良好的区域,建议选择较为耐荫灌木进行补植;对于乔木较为缺乏的区域,则可适当补植高碳汇乔木,同时注意和所处景观及下层植被生态习性相适应。


2.3.2 优化滨水植物种植

       对于园内人工湿地区域则建议用湿生木本植物替换现水边不耐水湿的木本植物[7],并适当增加耐污及净化能力均较高的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


2.3.3 增加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

建议考虑在园内挡土墙处及“未来空间”处增加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


2.3.4 整合园内部分破碎绿地,发挥碳汇节点作用

建议整合海淀公园内西南部较为破碎化的绿地,通过降低部分园路级别,设置汀步的方式连接场地,加以种植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使之成为更完整的、碳汇效益较高的公园绿地,使其能与周边绿地更好的相互作用(图7)。

图7 海淀公园及其周边绿地网络[8]


   3 结语    

本文从三个层次提出较为细致的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并结合海淀公园现状,从“双碳”目标角度提出植物景观营造建议。碳中和理念的深入研究将为新时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提供更科学、精细的营建指南,为城市园林绿地的低碳建设提供数据参考和支持,助力推动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依兰, 王洪成.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固碳效益核算及其优化探讨[J]. 景观设计, 2019, (3): 36-43.

[2] 郭新想, 吴珍珍, 何华. 居住区绿化种植方式的固碳能力研究[C]//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北京: 《城市发展研究》编辑部, 2010: 256-258.

[3] 夏丽芝. 人工湿地景观营造初探[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4] 殷炜达, 苏俊伊, 许卓亚, 等.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绿地碳储量估算应用[J]. 风景园林, 2022, 29(5): 24-30.

[5] 陈自新, 苏雪痕, 刘少宗, 等.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2)[J]. 中国园林, 1998, (02): 49-52.

[6] 童家靖, 黄伟, 黎秀琼, 等. 我国园林绿地的碳汇研究进展[J]. 热带生物学报, 2018, 9(1): 117-122.

[7] 梁廷永,  姚霞珍. 北京海淀公园景观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_梁廷永[J]. 中国林副特产, 2019, (1): 55-59.

[8] 夏成钢, 王智, 端木歧. 海淀公园规划设计说明[C]//北京园林学会规划设计专业赴韩作品参展与考察专辑-北京园林论文集. 北京: 《北京园林》编辑部, 2003: 67-74.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舒婷婷              微信排版丨戴嘉旻              文章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1)丨风景园林碳汇能力建设的基本逻辑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1)丨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1)丨风景园林科技创新支撑碳汇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1)丨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探索:国际经验与前沿技术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1)丨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绿色空间韧性—减碳—增汇协同范式与设计策略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2.12)丨谈自然保护地与城市景观有机更新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2.12)丨自然保护地理论与实践 丨景观治理与有机更新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2.12)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的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问题区划解决策略《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2.12)丨基于适宜性分析的生态—文化复合型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研究——以云南普洱为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2.12)丨城乡融合治理下基于有机更新的上海奉贤新城绿环规划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2.11)丨为城市市井生活设计小微公共空间《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2.11)丨城市更新与小微公共空间设计治理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2.11)丨“1+N+∞”的北京老城微花园绿色微更新途径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2.11)丨基于小微公共空间的社区生活圈治理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2.11)丨可持续导向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策略研究——以广州初心田园为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2.11)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社区花园设计方法探析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2.11)丨咸阳市小西湖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认知与游憩偏好研究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信箱:LA899@vip.163.com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