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高义泰做学徒

城市采秘团 城市秘密 2023-08-08

点击城市秘密关注,为你用解密的方式读懂城市

▲门一开,点击图片👆,高义泰的世界扑面而来。




全文6018字,阅读约8分钟

《城市秘密》作者:小满

感谢 邱佑如 接受采访

感谢 许高渝 提供顾问

投稿邮箱:12758711@qq.com



高半城,曾经高家产业有多雄厚?除了经营着杭城最大的布店和最大的锡箔作坊,还有1500亩的龙井茶园,经营着狮峰茶庄。1905年,高义泰布庄开设在中河上的水漾桥西(因为水漾桥是很多进城农民香客泊船之处,绍兴来的高氏家族做生意先瞄准了这些父老乡亲),后来因火灾迁到羊坝头后又自建了当时这一带的第一高楼。有多骄傲呢,你看他连当时的广告上都必须写上“自建四层洋楼”。


▲20世纪30年代高义泰绸缎呢绒哔叽洋货布庄的包装广告  图自杭州档案



到1931年时,当时杭州有布庄53家,其中羊坝头的高义泰布庄最大,光店员就有100多名,另有20名学徒,年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16万。想做他家学徒都不容易,别人家布庄学满三年就能毕业,他家需要五年。连“看”都是门技术活,顾客在面前一站,三围数据已经在心里门儿清,大脑和计算机一样马上“吧哒”“吧哒”算出要用多少布料了。店里时不时还要进行员工摸底考试,一分钟之内必须完成量布、裁布,还得用牛皮纸卷起来包装好才算过关。现在的打工人听得已经瑟瑟发抖,感谢领导手下留情,只想躺平任嘲。


▲1937年高义泰刊登的广告  图自杭州档案


有这样的磨练,很多店员即使离开了高义泰依然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比如有店员出身的后被武汉老字号悦新昌绸缎局聘请成为了经理,也有曾是店内副经理的后来成为了杭州布业同业公会会长。“城秘”也找到了曾在高义泰当过学徒与店员的老人,听听他们当年在高义泰是怎么做生意的,当年的生意经放在现在,很多方面一点也不过时,甚至今不如昔。


 



▲点击收听91岁的高义泰店员邱佑如的开场白



1946年,很久没有返乡的邱达卿回到绍兴。


前几年兵荒马乱,作为高义泰布庄的经理,邱达卿带着存货和现金内迁,辗转于金华、丽水艰难营业,如今抗战胜利,他总算长出一口气。年前,高义泰在旧址恢复营业,虽说百废待兴,为了维持业务,位于羊坝头的四层大屋的后进典押给了杭州土产联营公司,一些老厂房也转押给了华欧糖厂。好在“高义泰”这块招牌还在,公司骨干尚得保全,料想东山再起便在眼前。


▲旧时羊坝头路口的高义泰布店,店门口非常热闹。


这次回乡祭祖,见到邱家人丁倒是兴旺,看来打仗归打仗,中国人生孩子却一点都不马虎,“失地存人,人地皆存”,邱达卿想,中国人多,无论如何是不会垮的,嗯,生意也是做不完的。
 
那一年,邱佑如16岁,刚刚赁了三亩地准备做农民,晚上被支派去给堂叔邱达卿打水洗脚。邱达卿借着油灯,看这个孩子双眼明亮,站姿挺拔,举手投足蛮是大方,心念一动,说到:“阿贰,想不想跟小爹去杭州学生意?”

邱佑如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好不响,回身和父母商量。他排行老二,下面还有四五个弟妹,那么多嘴巴要吃饭,邱佑如三年级便辍学帮家里干活,只是从未出过绍兴,也不知道“学生意”到底是什么东西,不敢轻易应承。家里大人倒是高兴,“跟着小爹,总归比去地里做生活要出息”。
 
次日,邱达卿便返回杭州,留给邱佑如纸条一张,写着高义泰在羊坝头的地址。邱佑如于是辞别父母,背着一个包袱卷,乘小火轮至南星桥码头,一路上都是药材和山货商人,大都望仙桥一带行止,邱佑如与他们告别,经望仙桥直街入鼓楼城门。

▲民国初期的南星桥码头,1864年,胡雪岩在南星桥三廊庙建了个“义渡码头”,不收钱。1928年,码头改建后,改名为“浙江第一码头”。摄影@黄笃初  供图@章胜贤
 
正是清晨开市时分,打铜巷里的店面刚刚下了门板,已经有小工“叮叮咚咚”开始錾刻,再往里走,方裕和南北货店、宓大昌烟店的伙计也支出招牌,准备营业,沿街还有卖天竺筷、竹网篮、木鱼手杖等小玩意的小摊贩吃着烧饼油条。

邱佑如身处其中,不由觉得又新鲜又惶恐。经过保佑坊到羊坝头,太阳高悬,街面益发热闹,幌子招牌层层叠叠,王星记扇庄、状元馆面店、高广泰铜锡店……门面越来越豪华阔气,黄包车拉着衣着华丽的男男女女穿梭其间,铃音不断,人声鼎沸。

▲1917-1919年左右的御街保佑坊一带,大约是羊坝头至清真寺这一段,当时这里是杭州最热闹的商街。摄影@西德尼·戴维·甘博 / 图自《西湖百象——美国传教士甘博民国初年拍摄的杭州老照片》沈弘著

高义泰是一幢两开间的四层洋房,矗立在羊坝头正中。邱佑如在门外踌躇,他的身影投映在明亮的落地玻璃上。只见店里的生意已经开始,伙计一手擎着量尺,一手飞快地甩着布匹,响亮地喊出尺寸价格,柜台和账房之间用滑轮飞旋着票据,发出动人的“嗡嗡”声响。

▲1929年杭州地图上高义泰、方正大、万源三家大店位置


等到中午,邱佑如趁人少的时候将纸条递到柜上,伙计接过来向楼上走去,不一会儿,下来一位陈先生,是高义泰的头柜。高义泰的职工分为头柜、二柜、三柜、伙计和学徒,前面三位类似干部,是领导层:三柜主管布匹业务,比如龙头细布、各种平纹斜纹布料,可以做鞋面、衬里、被套、褥面等物;二柜主管绸缎、丝棉和进口呢子面料,就比较高档了;头柜则负责整体业务,也就是大掌柜,总账、银钱和票据,都在他一人手里。

▲场景示意图  插画©️城市秘密 青征鱼

以上三个岗位,被称为先生。伙计和学徒,大致上就是普通员工和实习生,高义泰学徒本来要五年,经过抗战,时局艰难,也改了规矩,三年满师,就可以拿足额的薪水了。
 
当然,这个时候邱佑如并不知道这些,他犹豫的是,应该鞠躬呢,还是按照老家的规矩,干脆一个头磕下去。
 
陈先生是个胖胖的中年人,戴着瓜皮帽子和一副圆圆的眼镜,话语里有一点点外地口音,“相貌蛮好。”他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这是邱老板借给你的,我给你做一套衣裳,剩下的你去洗个澡理个发。”
 
后市街有裁缝,给邱佑如量了身,陈先生从柜台里取了一匹线哔叽,一边甩着布,一边嘱咐:“放一点,还会长。”

邱佑如在厨房帮了两天工,等到新衣服做好,领了一块毛巾和肥皂,去清泰池洗了澡理了发。那天打烊后,陈先生领他到一楼的穿衣镜前,取出一盒凡士林,教他把头发向后梳整齐,用同色的布条在脚踝处打了个绑腿:“诺,蛮好。以后在店面里,就要格个样子。”

 ▲场景示意图  插画©️城市秘密 青征鱼


这天的夜饭,陈先生难得留在店里吃,不仅是他,连陈师母和两个孩子都在,和邱佑如同期的学徒还有两人。陈先生让三个小伙子跪下磕头:“今天开始,我是你们的师父,我的两个孩子就是你们的兄弟姐妹,你们彼此就兄妹称呼。”
 
“你们来学生意,能不能成,看造化,多多用心,小心谨慎,”他吸了口烟:“来,吃饭。”
 
那天晚上菜蔬蛮好,邱佑如埋头只顾吃,十人一桌鱼圆席,算是迎客饭。平日里的伙食也不错,六人一桌四菜一汤,逢初一十五加肉一碗;初伏这天吃火腿冬瓜,另外节日,先生们还可以喝点酒。



按照老规矩,学徒是不能独立上柜的。学徒干点什么呢?后厨帮帮忙,打扫卫生,给休息的客人泡茶点烟,逢客人需要量体裁衣,去到后市街叫裁缝……反正都是些杂活儿。

▲羊坝头原方正大茶庄和高义泰绸布庄因新建“西湖大道” 全部被拆除,仅存原“高义泰”南隔壁的“万源绸庄”的一块门面了,旧时“方正大茶庄”与“高义泰”仅隔了一条弄堂(平津桥)。   摄影@章胜贤
 

对于邱佑如来说,要紧的是,先把杭州话学好,人看着蛮漂亮,一口绍兴腔总归不行,然后要练练字,学算数,打算盘倒是不用,但是心算快的话,显得人机灵,单子还没有到账房,伙计就能报出价格,也让顾客有斟酌的余地。最要紧,是熟悉产品。

 

高义泰出售的商品以品种规格丰富而闻名,商品主要分为三类:布、绸缎和呢绒哔叽。布匹种类可分粗细两种,细货指其质地细腻,如标布、本色洋布、染色布等,来源多为日、英、美、德、法等国家,由上海各洋行经理。当时中国虽有细布出产,但在市场上比较罕见。粗布指其质地粗糙,如本色粗布、爱国布、厂布及各色粗斜纹等。其来源为平湖、松江、上海、无锡、南通、天津、汉口等织布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花旗粗布曾垄断中国市场,后国内有识之士倡议工业救国,国内各厂产量增加,因此布庄所销布匹,中国货日益增多。
 
浙江以杭缎、线春闻名全国,杭纺、铁机缎等也是名产,占营业的两成左右;呢绒哔叽来源以英、美、德、法等国为多。1931年后,上海唯一、胜达、先达等厂所制的骆驼绒等,足与洋货媲美。民国时期还盛行阴丹士林布,因为颜色鲜艳而为学生所喜爱。高义泰既销国产布,也销洋布呢绒,并由江干和拱宸桥转销运河一带。

▲旧时阴丹士林布的广告,放到现在也不落时。

 
 一楼陈列绸缎丝棉和一些棉布辅料,秋冬季会上架各种进口呢子和皮货。一楼有大厅,摆着八张靠背椅,四张茶几,都是红木家具,供客人等候时休息,也有大户身份尊贵,就在此饮茶吸烟,等着伙计把布样送来;二楼陈列各式布匹,四围开窗,白天采光很好,不用点灯也很亮堂。


 ▲场景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高义泰丝绸世界  插画©️城市秘密 青征鱼
 
邱佑如做了学徒后,逢到轮值,晚上便睡在一楼大厅里,一来防盗,二来有些先生晚上要出去看戏吃酒耍子儿,学徒便要为他们开门,直到所有人都回来了,才能落闸睡觉。
 
邱佑如用个蜡烛头照明,趴在柜台上练习书法和算术,灯影昏昏沉沉,有些倦意了,便在店里踱步,用手指把一匹匹的布料来回抚摸过来,口中念念有词,报出相应的名称、价格、门幅和产地。陈列时,布匹边只有一个价签,其他信息都要靠伙计记在脑子里。在黑暗中,邱佑如靠触觉进入了绸布的世界,把它们的手感、密度、重量一点点地记下,并在心里默念先生们做生意时的话术,想象着如何把产品推销出去。直到门外喧哗,先生们从大世界看戏回来,看见柜台上的元书纸上写着:上海幸花呢绒厂、天祥驼绒厂。“小鬼头介用功,蛮好蛮好。”先生面色酡红,嘻嘻哈哈地打水洗漱去了。

▲场景示意图  插画©️城市秘密 青征鱼

 
次日开市,先生们一扫昨夜醉态,一个个精神抖擞,洁白的衬里从长衫的袖口翻出来,有些讲究的,把绸面缝在棉布长衫的里子,风吹或走动的时候翻出绸里子,叫做“雅”。
 
邱佑如奔走在客人之间,端茶递水,口袋里装了一包洋火。一看见客人掏出烟来,便要适时划出火柴为之点上,动作要舒展自然,既不可大大咧咧,也不能畏畏缩缩,服务完成便退下一旁。陈先生有时候会塞一包香烟给他,见到吸烟的熟客主动敬一支。邱佑如偶尔也陪客人吸烟,陈先生看到不以为忤,做伙计要头脑活络,太过老实迂腐也不行,只不过等邱佑如吸烟上瘾之后,陈先生也不再塞香烟给他了。

这批学徒中,邱佑如是最早独立上柜的。一天打烊后,陈先生说:“来,试试他的生意。”于是将量尺交他手里,报出所需货色的品种数量,请他模拟量布裁剪,口唱价格折扣,手写单账,最后打包捆扎,送客出门。邱佑如做得妥当,并无纰漏,各色布匹捆扎得也漂亮,四四方方,大小一致。只是在问道成衣尺寸时,回答迟疑,顿时面红耳赤,不知道如何是好。

▲民国时期高义泰布庄的发票  供图@章胜贤

陈先生笑笑:“不碍事,人家都说布店伙计能见体放布,其实是外行的话语,男女身材总有定规,你再记住大小几个尺寸便可,无须紧张。”
 
学徒上柜,便在月规钱之外,有“柜川”收入。在抗战之前,高义泰的薪资在同行中首屈一指,总账和经理月入30元,干部20元左右,伙计10元,每年计15薪。要想增加收入,需“树上开花”,个人的成交金额之中,提取千分之八,是为“柜川”,也就是回扣。柜川之中,7成归个人,3成归管理人员,比如货房、出纳等人,因大家都做出贡献,在激励个人的同时,也以示公平。
 
另有“圈儿”,作为推销滞纳品和积压品的奖励。在这些产品的价签上会印一两个圈儿,作为暗记,这些产品的扣点更高,个人所得也就更丰。


▲点击收听91岁的高义泰店员邱佑如的生意经



邱佑如上柜之后,才算真正接触到生意的门径。为了多拿“柜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和套路,这些东西,先生是不会讲的。邱佑如开始不知,总觉得自己的回头客不多,直到有一次顾客当面暗示:“这块布料怕是缩水厉害。”邱佑如会意,每尺便放了一寸,才知道师兄们放尺的翻花手段,不光是为了好看,熟客之中,放那么一寸两寸都是常事,先生们也心知肚明,不会深究。

邱佑如手上本来就灵活,知道其中奥妙之后,豁然开朗,有些紧俏货色,店里不允许放尺,但机灵的伙计在手中仍有尺寸伸缩,甚至在顾客看起来是放了尺,实际上并没有。
 
有一天陈先生跟他说:“以前我们下乡收绸,看货揉散复尺,大家都以扔尺为能事,手快者,能在人家眼皮底下扔小一分,7丈绸布,见尺为6丈,这种技术为小道,不要沉溺于其中。”
 
邱佑如悚然,从此不敢在尺寸上猫腻。那个时候的生意,虽然没有明文的规定,但大家都遵守一定的规矩和尺寸。学生意,学的就是这里头的定规和分寸。
 
高义泰创业伊始,不仅在报纸上大篇幅地登印广告,最早的掌柜陈印山还带领职员到杭州四乡及邻县广贴开张招纸。店里的先生伙计都要去江干、湖墅等码头的茶坊、酒肆,装作顾客品茗、喝酒,在相互交谈中,把高义泰招纸包的蓝布和夏布摊在桌上,介绍质量如何好,价格怎样便宜,做生意怎么和气。

▲民国时《浙民日报》、《徽州日报》与上刊登的“高义泰绸缎布庄”的广告  供图@章胜贤


有时还要扮成过路客人到渡船上、烧香船上,向周围乘客作宣传,以现身说法,实物对比,颇收成效。在每年秋季大减价时期,高义泰的减价招贴,不仅用的纸张大而好,印刷精,字句明,而且招贴的面特别广,远至金华、义乌、绍兴,近至萧山、富阳、余杭及杭州的四乡,不惜多花人力、财力。

不仅如此,高义泰经常派几名成衣老司务(为顾客特约加工成衣)到元泰、元利、开泰等布庄门买叫口货、热门货,并通过各种关系,探明各店的业务趋势,改进本店的供应品种,调整价格,采取相应措施。

到邱达卿的年代,“高义泰”已成为金字招牌,推广上不需要花费如此气力,但是很多老规矩还是保留下来。

 ▲场景示意图  插画©️城市秘密 青征鱼

邱佑如因为形象好,手脚快,心思活络,很快聚拢了不少熟客。大户人家每逢年节总要订购一批布料制作新衣或翻新床上用品,这些客户不仅仅是杭州城里人,也有很多附近农村的乡绅人家,派管家前来采购。邱佑如幼居乡间,同他们颇有天谈,说说笑笑之中,双手不停,货色也就置办停当。除去主人家的货品,邱佑如会推荐一些价廉物美的“圈儿”货色,用员工折扣卖给前来采办的管家,以此笼络顾客。

到中午时分,按照高义泰的规矩,布店招待一顿午饭,通常在新民园菜馆招待一顿便饭。邱佑如同席,张罗点菜,俨然一副主人派头。虽然说他如果不吃这顿饭,可以到柜上支取菜金一角钱,但陈先生嘱咐过:“小的地方不要省,要去大处挣。”
 
邱佑如记牢了,自己把自己当伙计,人家也把你当伙计,自己有当老板的样子,人家也自然认为你是老板。

▲西湖大道上的高义泰旧址  摄影@章胜贤
 
遇到某些大客户,在城内采办物资较多,次日才能回乡的,邱佑如晚上会带他们去附近的书场听书看戏,有时也会叉几圈麻将。深夜回到店里,轮值的学徒给他开门,只不过就是两三年时间,眼力好,手脚勤,脑子活络,这个绍兴乡下的小伙子,身上已经是先生的派头了。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中,这些客人为邱佑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意。当然,高义泰的招牌和货色是主要方面,当年做衣做被,也算是家庭里的大事情,一旦买来的布匹有瑕疵,比如短少尺寸、缩水过多、染色不牢等情况发生,直接影响下一道工序,所以即便是普通人家,也不敢买走街串巷的零头碎布,生怕贪小便宜吃大亏。有店面,信誉好的商家才是放心的选择。
 
所以在保佑坊至羊坝头一带,尽管集中了高义泰布庄、久大布庄、大罗新绸庄、万源绸庄等十几家布匹丝绸商行,各家生意都颇为兴隆,而高义泰则是其中翘楚。究其原因,跟高义泰对于先生伙计的用人调教也大有关系。
▲中山中路212号(老门牌330号)的万源绸缎局  摄影@子夷

当年邱达卿一眼看到乡下阿贰是个做生意的材料,就胜在外形出众。高义泰的学徒伙计,皆选身材长大、站姿挺拔,容貌端正的,因为店内女客居多,相貌清秀,讲话漂亮的小伙子就颇得顾客青睐,这个行当,除了店面,也看人面。
 
而下放给店员的自由裁量之权,虽无明文规定,但看个人能否灵活运用,一切以为店铺创收为前提。所以客户在这里感到的尊重与客气,成为他们回去的谈资,而这种口碑,又成为了最好的品牌宣传。
 
很快,邱佑如的“柜川”便高过了工资本身,加上大小公记:木箱、包布、剪剩零料、布匹开稍时裁去的机头布等等物资,分批卖掉之后记在公账上,年底全体职员平均分配;还有伏天的西瓜费、介绍中西成衣的回扣等等,年底可以攒下一大笔钱汇去绍兴老家。
 
尽管头一天来到高义泰,邱佑如就暗下决心,要像“小爹”那样当上经理掌柜,不过形势变幻,非人能预料。新中国成立之后没几年,邱佑如调入中城区工商业公会任职,离开高义泰的时候,也就是个伙计。而高义泰也在艰难地度过了6个年头之后,已经收支倒挂,以4层楼全部店屋与生财等以私股61122元,进入公私合营。1966年,高义泰改名为时新布店。直至1984年,重又恢复“高义泰”的招牌。

▲迁往中山中路、高银巷口的“高义泰布店”  供图@章胜贤

“反右”时,邱佑如被逐出机关,下放到橡胶厂当工人,不过,生意人的脑子还在,慢慢成为了橡胶厂第一任的外贸部经理,生意做得也是风生水起。后来落实政策,让他回机关,他不肯。这些就是后话了。






图中女子服饰由高义泰丝绸提供,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高义泰精美服饰。


参考资料:

[1]《杭州高义泰布庄简史》原载《文史资料》,作者:董涤尘

[2]《民国时期杭州》

[3]《杭州工商史料选》




    往期精选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

杭州四大名门望族:百年尘埃中的光芒

山水宣言:富阳,春的故乡



《城市秘密》本期创作团队
设计:徐世明
插画:青征鱼
摄影:子夷
编辑:大倾城、尤可


城秘不想告别你们,所以抓个重点
我们最希望你能分享如果你能有话说请留言顺手就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