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绒绒,冬天,治愈,暖哄哄

LOOKURATING 看什么策展
2024-09-07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

 依然热爱。


——罗曼·罗兰 



“治愈”源自日文“癒し(iyashi)”一词。上世纪末,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鼎盛时期,“阪神大地震”、“东京地铁沙林毒气”等天灾人祸、恐怖事件让日本陷入世界末日将至的恐慌。摆脱精神重负、抹去心理阴影,成为当时日本国民的集体诉求。


治愈系文化便如潮水一般势不可挡,美食、杂货、玩具及休闲娱乐方式等逐渐以治愈系内核形成了文化产业链。





《圣经》多次出现耶稣基督将人们“治愈”的记载,“治愈”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指宗教活动中使用超自然之力,进行治疗的动作,是一个动词。



Rushton 拉什顿毛绒玩具广告画报,图源网络



在“疫情解封”但又似乎是“疫情刚刚开始”的今天,焦虑、敏感、紧张充斥在无形之中,仿佛空气中到弥漫着危险不安的因素。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群将情感需求投入到一种虚空式的美好之中。毛绒玩偶恰恰能击中这一代年轻人的内心,治愈和陪伴成为了抚慰成年人精神内耗的一剂良药。


它们是否是一个生命体,它们有意识或无意识,有灵魂或无灵魂?似乎这些事完全无关紧要。



毛绒绒的老玩具广告画报,图源网络






最“柔软”的情绪解药



有一个毛绒玩偶或许你不知道它的名字,但你一定在各大社交平台见过它。比如这位网友,从出场那刻就不普通的炸毛企鹅:



“时常反映写作业时的精神状态,我=企鹅”

© 小蹈 via 小红书



1999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 Jellycat 主要开发和制造毛绒玩具,并且拥有世界“最柔软公仔”的称号殊荣。 


Jellycat 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有时可爱,有时古怪,就像 Jellycat 这个名字一样,当“Jelly(果冻)”和“cat(猫)”合在一起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咯咯笑。



“朋友说送我一个Jellycat” © 之桃 via 小红书



Jellycat 的毛绒玩具们几乎有着相同的表情:眼神真诚,嘴角上扬,而且几乎每个系列的玩偶们都有一双小矮人一般的腿。它们好像一个“小人精”,静静地坐在那笑嘻嘻,企图逗乐你。



“Jellycat和它们的老乡” 

© Orangeswallowfish via 小红书



定位为婴儿安抚玩具的 Jellycat,却被成年人玩出了不一样的感觉。不只有小动物,Jellycat 的玩偶系列从蔬菜水果到盆栽花朵,甚至是铅笔、茶壶、云朵、蛋糕甜品,Jellycat 入侵到生活的每个场景。



“Jellycat和它们的老乡” 

© Orangeswallowfish via 小红书



每个系列的玩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个别玩偶有自己的人设和名字。万物皆可 Jellycat,毛绒绒的玩偶充满了可塑性,比如火爆的表情包大户“茄总”。




表情包界风靡一时的“茄总”

下图 © 一只芋圆i  via 小红书



虽然它和大多数 Jellycat 拥有同样的微笑脸,但撩拨毛绒就能划出线条,就此打开了大家的创作通道。在多种情绪下反复横跳,由此成了众多网友的“嘴替”。



网友戏称,逛Jellycat线下店真的有种逛菜市场的感觉,

上图 © JYuuuu via 小红书

左图:“谁的生日礼物能拒绝上海青?!” 

© yeayeea via 小红书

右图:“啊啊啊,早晨装水果到单位发现拿错了”

© 寞默不是寂寞 via 小红书




 进可“八块腹肌”,

 退可躺平养娃...




茄总表情包 © 野生小高 via 小红书



在豆瓣“毛绒玩具也有生命”小组,有4万网友一起“探讨如何科学合理饲养毛绒宝贝,关注毛绒宝贝心理健康”。


他们发帖分享玩偶的午餐、肝学习的深夜、享受泸溪河的下午茶、赏月、逛街、加班…… 当玩偶被“拟人化”,“养娃”成了社交媒体展露自我生活的“替身”。



《关于我和一只名叫谢尔顿虾的故事》

 © Hoqanzh_ via 小红书



心理学家 Donald Winnicott 将毛绒玩具称作“过渡性客体”,成为独生子女童年陪伴的重要成员,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过渡性客体是指那些能够过渡性地承载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的东西。在逐渐意识到自己相对于父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的时候,孩子能用过渡性客体作为桥梁,他们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这个物品上,因此当他们带着过渡性客体的时候,他们就同时保有了自己和父母的联系。


当然,不少小朋友甚至大朋友都喜欢在睡觉时抱着让自己有安全感的物品,可能是毯子可能是毛绒玩具,即使已经又旧又脏也舍不得换新的。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安全毯现象”,是借由这些物品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与慰藉。



皮克雀,日本中古玩具店,图源网络 



虽然玩偶是工业生产线批量化生产的相同品,但是经过每个人“加工”,就拥有了不一样的人设、人格和故事,甚至拥有自己的生活轨迹。


玩具、毛绒玩偶作为一种非必要消耗品,在潜移默化中承载了人们日常陪伴的需求后,便成了情感刚需。



一些日常的DIY研发,网友是懂Jellycat的

上:© 小紫就酱紫 via 小红书

下:© Tsuki via 小红书



一项题为“万物皆可Jellycat”的线上快闪活动中,早餐煎蛋、咖啡杯、蛋糕乃至非具象的天空都成了创作素材,只要贴上表情简笔画,就很“Jellycat”。


似乎 “豆豆眼+围笑曲线” 就是一种精神解药,一眼望去就被治愈了。



图片 © Cynthia via 小红书




 你看那个鲨鱼,

 好像“一条”人啊 



IKEA 与 鲨鱼Blahaj



而宜家IKEA的顶流鲨鱼玩偶布罗艾(Blahaj)也凭借着一张嘴角下耷的“厌世脸”成功出圈。


很多人看到它,仿佛看到对生活和工作厌倦了的自己,网友们便开始拿“社畜梗”幽默地自嘲。



早餐时间看报纸的鲨鱼Blahaj © blahsebastian 


公园野餐后午休的鲨鱼Blahaj © whatever.shark



官网的简介这样说道,“探索海底世界时,如果有这么个身材伟岸的伙伴一直陪在身边,你会很有安全感。蓝色鲨鱼不仅能游得很远,还能潜水到海洋深处,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你的心跳。



房间大扫除的鲨鱼Blahaj © blahajtheshark



鲨鱼Blahaj 对于年轻人而言,已经超越了普通毛绒玩偶的意义,更像是情感投射的媒介。


摆拍鲨鱼、制造梗图,玩偶俨然形成了它的潮流文化圈子,成为年轻人用以抵抗现实焦虑的最温柔的一击。




半夜起来准备夜宵加餐的鲨鱼Blahaj © izoldatikhonovna



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加速,社交网络已经向web3.0 一头猛进。


碎片化、快餐式的虚拟沟通逐渐取代现实生活中深度关系的连接,社会里的个体也在这样的社交结构中成为孤立的原子



老玩具娃娃广告画报,图源网络 



如同靠“丧”出圈的鲨鱼布罗艾一样,我们渴望拥有一件童真而简单的毛绒玩具,带我们逃离成人世界的复杂与无奈。


真诚、温顺、没有攻击性,与其说我们爱的是这些可爱的公仔,不如说我们青睐的是每一只公仔背后的性格和传递的情感。





胶皮脸娃娃,图源网络





倍受宠爱的“喵绒绒”


©Yuko higuchi 



从什么时候开始,猫在人们心中变成可爱、慵懒的形象?


记得从前,奶奶辈的老人养猫是为了让它捕鼠、守护农田,作为“家庭”的一员,猫咪得到的宠爱似乎和看门的小狗无差别。


随着时代变化,“打工喵”最终慢慢成了人们捧在手心里的“喵主子”。“铲屎官”也成为当代年轻人的荣誉身份。





上个世纪初,“皮肤饥渴症”的概念被提出,皮肤饥渴症与强烈的孤独感、亚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紧密的联系,人类需要每天进行皮肤间的接触才可以更好地获得心理发育。


但倾向独立、独居、一人食的当代年轻人,除了出门打工,有多少时间是一个人度过的?


根据民政局的数据调查发现,2021年,目前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单身独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9200万,正呈现迅速正向发展,已达到1亿人口。





或许人人都有皮肤饥渴症,我们的皮肤处于饥渴状态时,心灵也会陷入孤独的困境。


我们不会轻易去接触他人、拥抱别人,因为缺少拥抱,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生命的快乐和忧伤。





毛绒绒的猫主子,天生就有大量柔软的细绒毛、体型又是360度圆润的钝感,这些特点恰好是人们潜意识里安全感、舒适感的触点。


“撸猫”、“吸猫”,甚至是“云吸猫”、看猫咪直播,便会自然地产生神经端的兴奋,增强生活的愉悦感与幸福感。





Netflix纪录片《网红喵星人》中说,互联网是属猫的,任何一个偶像艺人的粉丝都不会有全球猫民的数量多,猫靠刷脸刷成了这个时代的超级顶流。


借用互联网的一句描述:


这个时代,仿佛已经不能没有小猫咪了。



Netflix纪录片《网红喵星人》,图源网络




 养猫不分贵贱,

 而是一种精神陪伴。



对于猫咪,我们似乎有着超越物种的无差别的爱。不管是在朋友圈呼唤收养流浪猫的朋友,还是越来越多的救助组织,流浪猫开始有了新的归宿。


这股“收养”的热潮,正在逐渐淡化了猫的品种及地位阶级区分。



Netflix纪录片《网红喵星人》,图源网络



打开短视频、朋友圈、社交平台,10条更新至少有一半在晒猫。晒自拍、晒旅行、晒游戏战绩,都已经过时了,晒猫才是流量新贵。


愿小猫咪都有幸福的一生,愿真诚的人也能早日遇到自己的小猫咪。



《ねこのピエロ》© Yuko Higuchi






“毛绒绒” 时刻!


《老友记》剧照与复古玩具画报,图源网络



每个人与“毛绒绒”的相处方式大不不相同,被抚慰的治愈瞬间也是千姿百态。我们今天想说的“毛绒绒”时刻,有的可能与玩偶之前近乎亲子、伴侣、密友一般的陪伴,也可能是虚构世界中一个鲜活的“幻想伙伴”、一束暖洋洋的阳光。





最后,我们搜集了30个治愈精神内耗的“毛绒绒”时刻,在寒冷冬日给你添一勺“温暖”:



趴趴狗系列广告画报,图源网络



1. 在家穿着毛绒绒的珊瑚绒材质的家居服,会觉得比穿其他材质的更放松。


而且我最近突然能get居家服的意义,以前爸妈下班回家会马上换上居家服,但我放学回家不会换觉得很麻烦。不过我现在有相同习惯了,就真的会在身理和心理两个维度都放松下来~还蛮神奇的。


2. 穿着毛茸茸家居服抱着毛绒绒的猫,可以开启交互式充电模式。


3. 毛毛(一只加菲猫)他会purr得很大声哈哈哈,这个purr的声音可能频率上能让人也感到放松?可能是有科学依据的。


4. 用脚丫子和手指的两个指头夹住被子角,不停摩擦的时候。


5. 采耳的时候,感受到采耳棒在耳朵里旋转,接触到耳朵的神经 和皮肤,超级放松,以前觉得那种是触感的爽,后来才知道,是听觉的爽感。



少女 ( 和少男?) 小时候谁还没有一个长毛狗,图源网络



6. 浮潜或者游泳的时候,沉入海水中,只听得见自己的喘息声,听说是这样的环境很像在妈妈的子宫里,会有一种熟悉和安全的感受。


7. 小时候学围棋,妈妈就在外面等我下课 久而久之在那里 她学会了织毛衣,兴致正浓的那段时间给我织了一件毛衣,虽然它其貌不扬,算是一件“试验品”,但那是穿过最暖和的毛衣,至今也是 小时候穿感受不深,随着自己长大 妈妈年龄增长,再穿那件“毛茸茸”,感触更深了。       


8. 奶奶一大早炖的南瓜粥!只是南瓜和大米炖烂了,很朴素的食材,但这个是记忆里最好喝的南瓜粥。一定要是要一大口一大口地喝。


9. 有没有人提出过植物治愈的理论?我经常会摸花瓣,那是一种绒绒的,磨砂的质感,还很像摸猫耳朵~


10. 在沙发上四仰八叉的躺着,余光瞥到一直小灰球也就是我们家的猫咪慢慢的蹭过来挨着趴在你旁边一动不动,瞬间被它可爱到!



趴趴狗系列广告画报,图源网络



11. 小时候一直有一个毯子,我们那叫它“嘎嘎”,抱着睡觉会非常有安全感,据说小时候抽走会开始号啕大哭。


12. 下班出地铁站,就问道烤红薯热烘烘的味道。刚从炉子里取出来咬下的第一口,绝了。


13. 上午十点的阳光将一整夜的清冽照亮的时刻,洒满全身的一股暖意。


14. 冬天长辈们身上厚重的貂皮大衣,是眼睛可见的暖和。


15. 在自动洗车间时,坐在车里看车窗被滚轮反复摩擦。



《老友记》快乐养鹅剧照,图源网络



16. 小时候在酒店大堂的自动擦皮鞋机,不管穿没穿皮鞋,一定要把脚伸进去蹭两圈。


17. 洗完澡用干发巾包住滴水的头发。


18. 小时候的夏日,在路边拔下的狗尾巴草和一口气吹散的蒲公英。


19. 吃掉夹满肉松的面包。


20. 下雪天包住整个耳朵的加绒耳套。



趴趴狗系列广告画报,图源网络



21. 盛夏中大汗淋漓后冰啤酒的第一口绵密的泡沫。


22. 吃下一大颗杨梅的口感。


23. 眨眼时,用手指去触碰睫毛,那种和神经触碰的感觉。


24. 在商场活动当人偶,把自己套进去。


25. 躺在沙发上不小心睡着时被盖上的毯子。


26. 打雪仗从地上握住的一把积雪。


27. 躺在操场的草坪上打滚、晒太阳、聊天。


28. 刚从理发店剃完头,在板寸头上摩擦双手,刺刺的扎扎的感觉在这时候莫名在心里觉得很舒适。


29. 穿上雪地靴,吭哧吭哧地踩在雪地里,脆脆的声音,然后在雪地上撒点儿野。


30. 天气特别好的时候,出门透气的时候,抬头看蓝天下的棉花一样的白云。



The Popples滑稽玩偶,图源网络







叮叮!来评论区留言,

分享你的"毛绒绒"瞬间吧~




扫码添加小看,邀请你进入

看什么策展城市青年接头群


我们会在群内分享交流设计、空间、展览、艺术、影像等青年文化相关的内容。在这里你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看什么策展和我们的合作伙伴的相关线上线下活动以及更多艺术文化行业动态,不定期还会有福利哦~


图片及材料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看什么策展 LOOKURATING STUDIO

我们以公共性策展为逻辑,生产创意内容、视觉设计、活动策展、品牌策略,我们探索社会艺术性、城市与人,关注个体的鲜活性与感知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看什么策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