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静萍丨旅行,是为了看见历史文化中的价值

李静萍 凝听 2020-10-12


导读

一个家族能够富贵十二代绝对不是单一原因使然。国有国法,家有家训,家训是立业持家的教诲,是对子孙涵养心性立身处世的核心精神!







🔺点击上方音频,听静萍聊“康百万”






李静萍

海峡两岸心理咨询协会亲子教育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心理咨询协会理事,

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亲职团体带领老师,

铭傅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

大同高中生命教育兼任讲师,

内湖社区大学讲师,

亲职教育辅导老师。


一个外冷内热,即使内心起伏也十分理智

拥有包容是非对错的气度

静静的什么事都不做也很有魅力

偶尔耍废、偶尔白目、有点傻气

和她在一起很有爱的感觉

情商高、气质美的女人







古话说:富不过三代,讲的就是守成之难;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个耕读传家,留余治家,经商起家,富贵十二代兴盛四百多年的河洛康家!


对于康家的「富贵」,民间曾称:「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民间盛传当年慈禧逃难期间,康家掌门人连续捐了两次100万白银,这让慈禧十分惊讶,「这个地方还会有百万富翁?」因此「康百万」也由此得到皇封。


2016年八月我来到河南巩义,踏上康百万庄园,眼前的这座庄园雄伟壮阔,巍峨昂扬,气宇非凡,雍容大度,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是见证河洛康家的历史,也是写下自己历史的一刻!


世上富人何其多,但康百万能够富贵十二代令人赞叹敬佩也让我感到好奇,是什么样的原因能够世世代代子孙非富即贵,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一路行进,由外而内,每一处每个角落、每一座厅堂,都让人不禁思考和赞叹,庄园里的建筑「天人合一、师法自然」,遍布庄园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大量的匾额、楹联和碑文,其中不乏「耕读人家」「拜师求读」「立志成才」「功垂桑梓」等具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雕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罚跪石」「拜月石桌」与「留余」家训更令我印象深刻。


康家的院子里有一块罚跪石,用来训诫那些偶有放纵散漫失节的孩子们。就在那块罚跪石上,留存着被人跪过的浅浅的凹痕,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让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犯错,父母亲的管教甚严,罚跪也是其中一种方式,无论是罚跪责打、举手罚跪、算盘罚跪,更夸张的还有酒瓶盖的罚跪!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让我为自己错误的行为反省思考改过。虽然罚跪石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渐地被遗忘淘汰;但是康百万家族重视教育,严格要求子女的背后是蕴藏著有积极意义的。



庄园中还有一座石桌,这石桌可暗藏玄机了!在这拜月桌的底部地上的镜子反射出石案背面还刻着一段发人深醒的文字:「顽然一块石,谁道有精神,岂知经镂刻,还能见天真,刮去垢兮磨其光,棱角铮铮类圭璋……………」康家家族在赏月、祭月、拜月时借这此文来警醒勉励子孙,一个人只有经过坚韧的磨练,时间的淬练才能成为上等的玉器,颇有「不经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和「玉不琢不成器」的异曲同工意涵,若要体现出生命自我的价值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最后要提到康氏家族的「留余」家训!一个家族能够富贵十二代绝对不是单一原因使然。国有国法,家有家训,家训是立业持家的教诲,是对子孙涵养心性立身处世的核心精神!康家便是以「留余」的核心精神作为传家之宝;匾中提到: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造化

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相传第15代传人康应魁在75岁高寿时,大摆寿宴,并且特意瞩咐通知欠债的乡亲们赴宴,大家原以为康家要催缴清账了!万万没想到康应魁让管家拿出欠账簿,宣读借帐人的姓名、借帐的数目和日期,等大家确认之后,康应魁当场烧掉了全部欠帐单。一把火,烧出的是百姓对康应魁的敬重!


他用一把火告诉康家人:钱财乃身外之物,「留余」的思想不可穷尽一切利益归己所有,完全体现出吃亏心、退让心、节俭心、感恩心,保持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谋正当利,适可而止。康家祖上把古人的留余思想,作为自己的家教世代传承。所以留余思想是一种守成的思想;家训本身是一种守成文化;留余亦是守成的精髓。这也是康氏家族辉煌兴盛十二代四百多年的奥秘。康家世世代代以「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的中庸思想体现,对康家的子孙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无论康家子孙为商、为农、为民、为官,其思想、生活和行为已经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至今,对后人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型态,是灵魂的涵养。中庸之道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儒释道皆以「中」为大本,推崇「中以处事」的中庸精神,「留余」实际上就是中庸之道的完整体现!无论在任何关系中,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之道,是因为君子能时时居于中,不过亦无不及。只是,在过与不及的标准该如何衡量捏拿?古人的智慧意涵深远,相形之下反而显得现今世代的人的浅薄与轻狂!今人多半说道,呈现表象,却无精气神要达到古人的知行合一思想,想来,如果要想实践中庸之道,必须具备深刻的文化修养达大音希声之境地了!


旅行,是为了看见历史文化的价值,是为了学习涵养提升成为更好的自己。

界纷扰,守住本心,何其容易!




【相关内容】


压垮大秦帝国的唯一稻草:法家(上)
压垮大秦帝国的唯一稻草:法家(中)
轻率会失去根本, 躁动会失去主宰
用「圆环式的思考」替代「单线式的思考」


长按图片扫码试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