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艺录 | 将儿童艺术教育作为一场社会雕塑

知艺文化 知艺文化
2024-09-02

知艺文化策划发起的 “教育者沙龙”,意在探讨与“艺术教育”相关的理念、价值观和方法论,每月邀请在艺术教育领域有创见的行动者交流分享。根据每位讲座嘉宾的发言主要内容和核心主旨,持续在“知艺录”栏目中整理发布。


艺术教育在中国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美育”因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百年现代议题”。通过实践经验和观察,艺术家陈洲发现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度下的美育教学存在不足,家庭陪伴和男性角色在育儿中的缺失也成为当下面临的主要教育问题。如何在不违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最大的成长自主权,开发其艺术潜力,是陈洲及其创办的“Hope美术坊”一直以来的探索。


本期教育者沙龙,陈洲从艺术教育和亲子关系两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了对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的孩子进行沟通和教育的方式,指出中国美育现状和商业化运作引发的教育问题及家庭问题,并分析了家庭成员参与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相关推文👉:教育者沙龙VOL.10 | 陈洲:一位父亲的美育日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教育要遵循成长规律


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西方很多研究者通过追踪研究对象的一生,总结出一套儿童成长规律。和其他动物不同,人类有漫长的成长期。有的人成年以后一直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这其实与心理学有关,所以教育需要特别注重对心理的梳理和研究,成长的规律不能违背。


不同年龄段儿童绘画发展过程


孩子的手在子宫内便开始发育,会动,会玩脐带。出生以后,一两岁的孩子在地上爬和捡东西吃,有些家长会把孩子打到不敢吃手,这其实是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的手一定要自己动起来,碰到热的,碰到冷的,碰到水,碰到铁,碰到木头,通过爬行去找感觉方面的自我训练。


我认为家长不用过分管教孩子,做一个“懒妈妈”或“懒爸爸”比较好。我带孩子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在户外随意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双手,学会很多自由活动的动作,了解自我控制的方式,掌握精细动作以及大运动技能。


对于来Hope美术坊上课的孩子,我要求家长不能给孩子喂饭。自己吃饭的孩子,一天手可以动150次,一年下来手部动作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能力,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行为细节当中获得的。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语言、动作都处于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可以拿笔。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到早教班学习画画,发现学了一年只会画圈,这也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孩子要到七八岁时才有基本的认知能力和三维立体感受。有很多家长看到五六岁的孩子画得不好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没有天赋?其实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拥有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人有60%到80%的自我成长空间。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干预性比较强,什么事情都想控制。如果家长总是用语言在指挥孩子的手和大脑,那最终孩子获得的就是家长的手和大脑,而不是自己的。在这种干预下,孩子无法形成独立的自我。家长应该把权力交给孩子,让他们拥有独立的自我、独立的动作、独立的思维方式,通过自己对世界的微观探索和认知来探讨问题。


进入儿童教育行业之后,通过对一些孩子的观察可以发现当中折射出了中国教育体制下的一些不足。举个例子,著名儿童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在中国发行超三千万份,其作者是我在法国留学时所在学校的插画专业老师,他在整个初中阶段以前都没有学过素描,但是他得到过语言方面的训练,他母亲给予的鼓励以及由此培养起来的信心。对孩子的培养应该在不同方面下工夫,而不是直接进行技术性的训练。我们国家很多孩子都在接受这种训练,因此即便很多初中的孩子素描画得非常好,但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消失了。我认为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都不要着急把技术性训练放进去。




语言的涂鸦


三岁到五岁的孩子经历着语言的涂鸦期,他们不可能形成完全的形象认识,只能用他们对世界最朴素的语言描述他们要画的世界。语言的力量很重要,我们实际上是用语言来跟这个世界交流,从而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因此孩子小时候家长如果能够天天陪伴阅读,这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好处。


中国人对文学非常敏感,孩子也会有这种敏感度。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如果家长说话幽默,那孩子也会幽默;如果家长有点诗意,那孩子也会形成富有诗意的语言;如果家长说话尖酸刻薄,孩子也会出现同样口吻。


语言是一个桥梁,也是一种最早的教育手段。要培养拥有人文气息的孩子,首先跨出的第一步就是带领他们进入有趣的故事和富有想象力的空间。语言对孩子来说是自由且重要的,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和行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的语言都会被塑造得方方正正,失去个性。


曾经有一个学生画了一条线问我是什么,我不知道。她说:“这是天空竖起来了。”孩子接着又画了一条横线,并说这是沉睡的大海。我完全被她的意境震惊了,并一直沉浸其中。我认为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想象力,作为老师我想不到这样的语言,但是至少可以尊重她,做一个“不会教的老师”。在孩子画画的时候,作为老师可以尽量离孩子远一点,如果他们确实有问题需要求助老师,我们会先去寻找这背后的原因,然后解决问题。


有的孩子在运动方面有天赋,有的孩子在逻辑方面有天赋,有的孩子在感性的世界、二元思维上有天赋。我以前教过的一名学生,她有一幅画令我印象深刻。孩子说月亮生病了,它枕着一个枕头,一对姐妹来看望它。姐姐带了彩色被子给月亮盖上,妹妹因为伤心,所以她自己就没有了颜色,有一个小月亮推着车来为生病的大月亮打吊针。



这个孩子她也喜欢“玩”书,她说:“我希望长出书的胡子,这样就可以闭着眼睛,闻着书香就把知识学到了。不同的书,胡子会因为内容不同发出不同的气味,高兴的就是甜甜的,伤心的就是酸酸的……”


对孩子来说,“玩”就是游戏,孩子会“玩”不是坏事,相反会玩的孩子才有创意。往往大人们一听到孩子“玩”就皱眉头,其实大可不必,怎样引导孩子去玩也是门学问。会玩和有智慧的玩法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孩子与艺术家有着非常相像的地方,那就是依然保持着“童真”。艺术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以游戏的方式和诙谐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激浪派大师Robert Filliou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让我很感动,并影响了我今日的艺术创作与工作。


“爸爸,为了维持生活你都干了什么?”

“我是发明家。”

“你发明了什么?”

“发明了一种吹灭火柴的新方法。”

“我也是一个发明家,我发明了一种让人头疼的新方法。”


“伯伯,过来跟我玩。”

“对不起,我要工作。”

“但是,你的工作就是玩,不是吗?而我呢,当我玩的时候就是工作。”




中外艺术教育对比


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美术教学成果差别显著。曾经有一位美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专家看到中国孩子的绘画作品之后说:“看欧美国家的儿童画感觉很轻松,觉得画者是在自觉自愿地作画,而看到中国的儿童画感觉很精美、很专业,能看出中国孩子在作画时一定很辛苦!”


在搜索引擎上用中文搜索“儿童画”的结果


我国的教育工作是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的,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意志的培养。而我的教学工作不设固定教材,不根据国家大纲进行,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做教育。


法国的幼小艺术教育由法国教育部负责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各级教育部门只能对艺术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提供指导性意见,对具体教学过程和安排不能进行行政干预。各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有权自主选择合适的教材,艺术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没有任何统一的标准。


在搜索引擎上用法语搜索

“dessins des enfants(儿童画)”的结果


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也体现在法国社会各个方面,每年有超过一半的音乐剧或戏剧观众是青少年,8~12岁儿童在博物馆参观者中的比例接近80%。同时,法国教育部门调动全国各地的资源,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艺术资源。例如,18岁以下青少年均可以免费参观50多家国立博物馆和100多处国家历史古迹。法国各地艺术中心、图书中心中大部分与艺术相关的资料都会向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


在法国如果想从事儿童艺术教育,在相关学校毕业后需要学习两年艺术教育心理学,然后首先去到法国的偏远地区教小学生。只有教学成果优秀,才有机会被调动到更发达的地方。而国内对于少儿教育不够重视,优秀人才全部投放在大学里。我希望中国也可以将高等学府的人才分配到偏远地区,或者小学、初中去教书。大学多以自学为主,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更加重要。




Hope美术坊的艺术教学


在艺术教学中,我的工作室Hope美术坊没有固定教材,教学内容不按照大纲进行,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工作。Hope美术坊的课程体系很丰富,有剧场表演、艺术史介绍、创意摄影课程、亲子课程、手工课程和各类创意绘画课程。教学就像做菜,要用丰富的、好吃的、没吃过的菜来招待孩子,他们才不会感到厌烦。


户外亲子活动


我们曾经在番禺丽江花园做了半年的社区艺术。为了孵化社区一个人迹罕至的角落,我们邀请社区居民、家长、孩子参与进来,在路面进行书写绘画,创作了一条彩色的石子路。如今这条路已经成为小区居民最常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地方之一。



艺术装置课


我们做了许多有关城市拆迁和环境相关的研究,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在中国,特别是像广州这样历史悠久的城市,由于过去“大拆大建”的城市改造使得许多像宗祠这样的传统建筑都被拆掉。在艺术装置课程的建筑模型部分,我让孩子以狗的视角,运用纸箱等综合材料共同搭建社区。


互动装置课


为了给孩子解压,课程设计了一个迷宫游戏。大家排队走迷宫,遇到问题如果能解答,就可以继续往前走;解不出来的孩子可以画张画或者调皮一下才可以往前走。这个游戏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创意绘画课


我们的绘画课程设计与传统的美术教学不一样,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只会画某样东西的孩子,有时也会有抽象创意的表达。曾经有个孩子画了一张画,主题是时间坏了怎么办。时间坏了,有一个时钟漂在大海上,海的波浪推动一下,时钟就动一下。



针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我们也会教明暗关系的表达。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如实的把一件物品画下来了以后,才会具备想象力,这就是目前有些美术教育的误区。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画得像的技术型人才,我们缺的是说“天空竖起来”的孩子。只有先具备了强大的想象能力,思维进一步解放,才能变成更伟大的人类。


我认为中国美育需要达到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具有吸收力的状态,最大限度地获取资讯,让孩子拥有新鲜的思维,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Hope美术坊的其他课程成果




家庭教育

与父亲在教育中的角色


我设计过一个儿童行为研究表,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来判断孩子是由谁陪伴长大的。通过对自闭症孩子进行研究,得出的数据显示90%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在他们一岁前的母乳喂养和三至六岁阶段的亲子陪伴都有所缺失。童年遭遇的创伤,与原生家庭和几代人的关系都有关联。在我其他的研究中也发现,缺少家人或父亲陪伴的女孩往往更喜欢和男老师相处。


儿童行为研究表 ©陈洲


父亲在育儿成长中十分重要,我希望更多父亲能参与到少儿教育当中来。父亲的参与有助锻炼孩子大脑的认知发展,与父亲互动多的孩子往往会更勇于探索,社交互动能力也会更好。父亲与母亲的语调、用语不同,可以刺激孩子学习新的语言词汇及表达方式。这些父亲主动陪伴的正面效果可以持续很久,并能够减少孩子日后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偏差。


2014年女儿出生,我开始用绘画记录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多年来积攒了上千幅漫画成长日志。我喜欢这种表达方式的情感,而且愿意一直画下去,这样的方式让我自己感到快乐。


陈洲用绘画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我给城中村的孩子创作了绘本故事《大豆腐》,故事发生在广州城中村,也是讲中国教育的问题。城中村的孩子没有父母陪伴,只能整天自己玩耍。大豆腐带领他们玩耍,这个豆腐有点像父亲,很有力量,会拔河,会告诉他们一加一等于三。然而孩子的父母却认为大豆腐教坏了孩子,联合起来把它撵走了,但快乐的种子早已被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里。后来城中村里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建立了一个小镇,做了大豆腐的雕塑来怀念它。


绘本《大豆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有很多老师,他们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总有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或者都有空间上的距离。别离总是避免不了,只要曾经种下过美好的种子,总是要发芽的。




分享嘉宾


陈洲


Hope实验美术坊负责人

儿童教育研究者


2001-2007年留学法国,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Hope实验美术坊负责人、儿童教育研究者,至今累计接待儿童心理咨询和艺术教育超过1万个小时,同时也是位独立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出版绘本《父与女的漫画笔记》,举办 “爸爸在这儿——父亲的成长”个人漫画艺术展。


2012年开始接受广东恤孤会邀请,为贫困地区的孩子设计艺术课程和策划公益活动,倡导并致力于把最前沿的美育教育普及到贫困地区。2016年受大艺博之邀策划持续三个月的 「社区艺术项目」;2016年受广东现代舞周邀请策划社区艺术活动;2016年,在琶洲会馆为自闭症儿童策划“星星的孩子”艺术展;2017年陈洲在尚榕美术举办《爸爸在这儿》漫画个展;2017年开始做自闭症儿童的艺术研究。




知艺录以一系列专题文章的书写,关注艺术与城市、生活和人之间所建立的关系,透过不同角度切入的视野和领域,观察艺术如何为世界带来改变,探索艺术与我们链接的每一种可能。



下划粗线标题


 编辑整理 | 王浮生 

              编辑审校 | 青洛、Susan     

排版设计 | 王浮生



🔗往期知艺录:

知艺录 | 兰维:走出馆舍、走向大千世界的新时代博物馆

知艺录 | 黎潇楠: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品牌化之路

知艺录 | 谭金花:“仓东计划”播种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知艺录 | 杨二妈:在当代艺术中学习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知艺录 | 吴超&夏维伦:从全人唤醒实验到建设意识后花园

知艺录 | 冯颖:教育是“引导”与“⾃由”的协调和辩证

知艺录 | 王沁雪:乡村美育课本,生命策展进行时

知艺录 | 时静洁:音乐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知艺录 | 张凯琴:自然艺术作为工作方法



往期回顾


2022教育者沙龙年度计划 | 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探索路径


知艺录 | 在当代艺术中学习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知艺录 | “仓东计划”播种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知艺录 | 兰维:走出馆舍、走向大千世界的新时代博物馆


知艺录 | 黎潇楠: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品牌化之路


将知艺设为“星标” 或 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让知艺陪你艺起成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艺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