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荔湾艺境︱《@泮塘时光 每日动作》二高表演身体训练回顾

知艺文化
2024-09-02


“荔湾艺境”是由广州市荔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州市荔湾区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协办知艺文化策划承办的艺术项目。


荔湾是广州的文化原乡,也是粤港澳三地乃至整个大湾区共享的文化共同体。“荔湾艺境”邀请不同媒介的艺术家参与创作,从荔湾所代表的传统和当代的价值交融出发,挖掘和展现荔湾于传统当中蕴含的活力,特别强调走入社区和公众参与。


《@泮塘时光 每日动作》作为《荔湾艺境》的项目之一,聚焦对流动中的乡愁的探讨,通过带领观众对舞蹈动作的探索、口述过去的个人故事等方式,重新唤起儿时家的记忆或日常生活的“每日动作”。






“荔湾艺境”聚焦在“乡愁”的探讨表达,而现代舞舞者、编舞何其沃近期作品也关注中国社会中不断迁徙的新城市移民、流动的人文景观以及错置的人造景观。于是,“荔湾艺境”邀请何其沃及其团队“二高表演”的另外两位艺术家张典凌、刘卿羽,共同发起巡游式现代舞工作坊及展示项目《@泮塘时光 每日动作》。


《每日动作》 ©古天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泮塘时光 每日动作》项目包括征集观众报名线上会议交流身体训练工作坊泮塘实地踩点公开巡游表演五个阶段。我们希望通过观众参与者对各自乡愁的回忆和描述,在荔湾找到归属感和情感共鸣。从个人化的体认出发,编织一段独属于每个人的“泮塘时光”。


泮塘风貌 

©广州泮塘传统历史文化

©广州荔湾发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通过第一阶段为期一周的征集观众报名,总计有32组观众填写了报名问卷,涵盖的年龄从7岁到52岁,亲密关系包括夫妻、父女、父子、母女、母子、姐妹、同学、同事、闺蜜,职业包括大学生、公务员、建筑师、大学老师、工程师、NGO社工等等。


线上腾讯会议截屏


我们从中挑选出了十组,在线上会议中与艺术家互相交流,不同的组别之间相互熟悉。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艺术家对所有参与组别展开身体训练。在二高表演的排练厅,在艺术家的引导、鼓励和启发下,每个人逐渐打开身体的敏感度,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肢体默契。通过语言分享每个人的乡愁记忆,转而再抛弃语言,尝试凭借肢体进行观察与交流,找回那些被自己遗忘的细节,重新还原最真实的“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熟悉自己的身体

打开身体的敏感度

让身体回到最自然和最放松的状态

找到与同伴最默契的频率





每位参与者都随身带来

一件最能关联乡愁的物件

用语言分享与之相关的各自的记忆



——一位从小在荔湾长大的学建筑的女孩,现在也仍然将建筑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荔湾。她对荔湾的乡愁,用自己身上衣服的颜色来形容。


——她用图纸画出在荔湾生活的轨迹:出生,读书,结婚,生子。几乎所有重要的生命时刻,都能在荔湾勾勒出一张生命地图。


——人生第一张去深圳的边防证证件照,凝结了父亲带自己出游的儿时难忘的快乐。如今父亲年事已高,想要偿还父爱的心情更加迫切。

 

——妹妹小时候最爱捻自己的头发,在睡梦中被妹妹拔头发的针刺样疼痛,成了姐妹之间最深刻的记忆。

 

——孩子的出生,带给母亲的不仅有新生命成长的喜悦,也有自我重新调试中遇到的困惑、低谷。自己创作的首饰作品,就记载了这些复杂的生命经历。




分组讨论和观察交流

将语言所诉说的乡愁记忆

梳理成为场景、身体表达、音乐等

所有可能性





抛弃语言

尝试通过肢体抽象表达乡愁记忆

找回那些被自己遗忘的细节

重新还原最真实的“我”



注:《每日动作》项目于2015年由时代美术馆社区艺术节与二高表演共同发起,关注私密/开放空间中日常生活的身体动作、身体操演及表演。该项目曾开展于上海明当代美术馆、深圳华美术馆、澳门诗篇舞集等艺术机构及公共空间,成为一系列不断在地创作或在地发生的项目。




关于泮塘五约


泮塘五约地处荔湾区中山八路以南、泮塘路以西。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集中体现了岭南老城民居街巷和市井传统风貌,至今仍保存完整清代肌理格局,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类型包括宗祠、庙宇、门楼、书社、传统竹筒屋民居等。


片区由纵横交错的街巷组成。主街一共为三条,包括片区新街、片区直街和片区外街,其余的则为各个小巷。小巷整体尺度宜人,空间亲切。在泮塘的更新改造过程中,现存的麻石街巷得到了修护,链接村落的街巷也被打通,使社区空间格局得以延续和发展,保留了社区肌理记忆。



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 报名征集

10月9日-10月20日


填写报名表,工作人员根据报名表的填写内容筛选报名者,电话邀请报名者参与。



第二阶段 线上交流

10月20日(周三)


通过轻松的线上聊天(腾讯会议平台),艺术家与报名者之间相互熟悉,了解每一位/组报名者的背景和故事。 


第三阶段 身体训练

10月23日(周六)

活动地点:二高表演排练厅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每日行为的重新构建,抛弃语言,转而尝试通过肢体进行观察与交流,在二高表演的排练厅逐渐打开身体的敏感度,找回那些被自己遗忘的细节,重新还原最真实的“我”。



第四阶段 寻找乡愁

10月30日(周六)

活动地点:广州市荔湾区泮塘五约街区


在泮塘实地交流,寻找“家的感觉”以及“儿时的记忆”,在艺术家的指导下进行创作。



第五阶段 巡游演出

11月6日(周六)

活动地点:广州市荔湾区泮塘五约街区


与艺术家一起进行公开表演。


*活动时间作为参考,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关于艺术家



二高


舞者,编舞及导演

二高表演艺术总监


广东阳江人,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2021年获全额奖学金研修新加坡[CP]3当代表演艺术评论。2007年创立二高表演,其作品一直坚持以身体做为审视焦点和主要介质,以多元的创作方式,荒诞且严肃地阐释中国社会和文化中身份等诸多现象。近期作品关注中国社会中不断迁徙的新城市移民、流动的人文景观以及错置的人造景观。2019年获选瑞士文化基金会驻地艺术家,2020年获选日本AIT、广东时代美术馆及Bethel House联合驻地艺术家。代表作有《恭喜发财》系列、《来来舞厅》、《这是一个鸡场》、《超级紧》、《每日动作》等。




张典凌


舞者,编舞及教师

二高表演驻团编舞


10岁开始于上海远东芭蕾接受古典芭蕾训练,随后毕业于重庆大学现代舞专业,之后游学法国一年,近期完成新加坡[CP]3当代表演艺术评论研修课程。芭蕾的古典美学与系统秩序影响着她对身体与舞蹈的理解,尤其是运动中的身体逻辑。同时,她试图通过身体的舞蹈创作,再现中国社会宏观语境下的微观家庭关系及成员的个体生活经验,引发出日常生活的想象与共鸣。近期研究及实践为如何将“芭蕾的古典美学与系统秩序影响下的运动中的身体逻辑”通过平面绘图、声音、物件等综合工具将其可视化,同时在少儿与成人教学实践及创作实践中反复验证。主要作品有《桂花园新村》、《怎么回成都》、《无聊的发生》、《不上下》。




刘卿羽


舞者,编舞及教师

二高表演驻团编舞


出生于重庆,常居广州。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舞蹈艺术编舞硕士课程及四川音乐学院舞蹈本科课程。刘卿羽于2009-2017年在广东现代舞团担任全职舞者。2017年成为独立艺术家、自由舞者。2018—2020年,进入香港演艺学院,修读艺术硕士学位,主修编舞方向,并获香港演艺学院友谊社奖学金。2021年,正式加入二高表演。近年来,她的兴趣转向编舞研究,开始聚焦个体成长经历,用身体回应关于「自我与自身」的思考。舞蹈和创作于她来说,充满幻想力、原初动力;同时,她认为作为创作者需要保持独立及理性思考,反观人生处境。创作作品包括《动》、《这是一个游泳场》、《全民K舞》、《不被流行》、《一个人的卡拉OK》,以及联合创作作品《水果、水果》。




策划机构


知艺文化


知艺文化是一家聚焦于艺术公共推广、传播与美育的专业机构,创建团队来自艺术界与媒体界等文化领域,具有专业资深的艺术从业经验。其工作方式从研究出发,关注艺术与城市和生活的共生关系,探索艺术与人链接的各种可能。通过聚集和营造各种平台式艺术交流活动,强调突出艺术的公共性、参与性和在地性。知艺文化将艺术视为认识自我与世界的途径,最终达至塑造个人精神世界、培养感知能力与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下划粗线标题


编辑撰文 | 杨青

编辑审校 | 青洛

排版设计 |王德发


往期回顾






荔湾艺境 |《@泮塘时光 每日动作》观众表演者招募






广州太古汇十周年系列活动 | “此刻,心象的咏叹”公共活动日程






【10.22开幕】广州太古汇十周年系列活动 | 此刻,心象的咏叹 — 知艺策展项目


将知艺设为“星标” 或 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让知艺陪你艺起成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艺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