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作 | 人人可以在家进行艺术生产

706广州 夹山改梁艺术小组 2021-09-26
4月11日晚,应706邀请,欧飞鸿和陈逸飞在微信群里分享了《刺纸》和“家游”的创作过程和理念。以下内容由主办方根据当天群里的语音和资料整理,分享给大家。
 

飞鸿:
大家晚上好,我係欧飞鸿。今晚我和逸飞分享《刺纸》和“家游”这两个项目,希望大家可以度过一个好玩的晚上。我们是第一次做直播,虽然说也一把年纪了,但还是有点紧张。如果效果不太好,希望多多包涵。

沙龙海报,设计by陈逸飞


逸飞:
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过我们的海报了,海报上面描绘的内容就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场景:前面是我在操作木版印刷机,并印刷《刺纸》的版画封面,后面是欧飞鸿在梯子上面画他的家壁画。
 

《刺纸》两期和号外一期的“全家福”
 
逸飞:
我现在先讲一下《刺纸》。《刺纸》最初是扉美术馆的“第一回 无界建筑季:建筑,或者建筑”这个展览的一个项目,它是投放在一栋商业大厦公共厕所的一本专属读物,目前以月刊与双月刊之间的频率更新,每期封面会由不同的艺术家用木刻版画印制,内页则由家庭打印机完成。每期的稿件征集和排版形式会因为主题而改变。
 
飞鸿:
我可以说一下《刺纸》的第一期,也是它的成因。刚才逸飞已经介绍了,它源于我参与美术馆的一个展览。扉美术馆的这个展览比较特殊,策展人是李巨川老师,这个展览不局限在美术馆里面,而是一整栋大厦,因为这个大厦的老板同时是这个美术馆的老板。我的方案是做一本杂志,投放挂在每一层的男女厕所里面。大厦各层出租给了各种公司,会有很多白领在里面上班,每天上厕所时就会看到这本杂志,还可以投稿。
 

《刺纸》第一期在亿达大厦厕所的展示效果
 
飞鸿:
我原来设想的方案是做一本有点捣蛋的杂志。什么意思呢?就是它不是很nice的。无论是在上班的缝隙偷懒或者是急着上厕所,白领去上厕所肯定会刷手机,如果有一本杂志在那里头的话,ta可能会去翻,翻开后很快会发现我们这种杂志有强烈的阅读障碍。
 
大家翻起杂志,会发现完全读不懂,里面乱糟糟的。因为人习惯想要抓住一个事情存在的意义,如果有东西抓不住,就会感到沮丧,或者非常想要弄懂。我觉得人应该多少会有这种一个心理。我的目的就是想让他们感觉,为什么会有一本杂志在里头,却又抓不住这里面的东西。可能ta会很烦恼,不断地搞这个杂志,忘了拉屎,忘了去玩手机,忘了回去上班。
 

第一期《刺纸》木刻封面的制作过程和完成图

飞鸿和逸飞会一次印刷多张封面,并晾晒于飞鸿家的书架上
 
逸飞:
我们看到这个照片,可以发现在卷纸旁边有一个投稿箱,这个投稿箱就是开放给这栋楼的上班族的。他们可以在投稿箱上面拿到便利贴和笔,也可以扫上面的二维码,加欧飞鸿的微信来投稿。我们会把这些投稿整理出来,放在我们下一期的杂志里面。

 在卷纸旁边有一个投稿箱
 
对上面这一部分的Q&A:
 
热心网友A:
白领们看后的反应?
飞鸿:

《第一回无界建筑季活动招募 | 像木村拓哉那样去玩厕所涂鸦》这里面有一个比较好玩的视频,木村拓哉演了一个下班小伙子在厕所里面遇到各种涂鸦,很惨的一种感觉。那栋大厦有一个美术馆,但是在那里上班、可能从来都不会去地下的美术馆看过一次展览的上班族,如果突然遭遇到一本奇怪的杂志,我不知道ta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我喜欢制造这么一个奇怪的情景遭遇。

 
热心网友B
如果拉屎的人看了杂志反应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比如他不烦躁,觉得很好看,看完了也没有想去美术馆看看。
逸飞:
其实我们本来一开始就没有设定看的人是什么样的反应,所以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热心网友C
内容不可阅读是什么意思呢?因为看到墙面涂鸦有写“职场吐槽办公八卦”,所以是没有文本并且图像也是没有意指的吗?
飞鸿:
待会儿我们会有一个很短的视频发上来,就是关于三期杂志排版在视觉上的区别。

 三期杂志排版视觉的差异对比

热心网友D
新春特别版那一期感觉是“很可”阅读的。
逸飞:
这个区别我们在后面会解说到。
 
热心网友E
所以这个对观者想表达什么呢,会引发他们什么思考?
 
热心网友F
在厕所里的杂志都是空的吗?
飞:
杂志都是完整的。我们的征集不是仅依赖于大厦内的厕所投稿,更多的内容来自我们的朋友。
 
热心网友E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件作品呈现的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
飞鸿:
当一件作品不是在美术馆或者展览空间里面做展示,而是进入一个公共空间,例如办公楼层的厕所,它会面临相对复杂的情况,我们应该都很难做一个所谓何为最好的状态的设想。当然我在提交这个方案的时候,做过一些非常飘的、很“飞”的设想,我待会可以把这个文本发上来给大家看。事实上,目前在中国,或者说全球的整个氛围都重新走向保守,不是一个很开放或者很包容的社会氛围,所以像我们这个《刺纸》项目很快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一直遭到租户公司的投诉,并且在第二期上架几天后,便紧急下架了。
 
逸飞:
我们收到的第一批反馈,就是办公室职员的投稿,里面大概有这样几种内容:一种是觉得我们在搞什么鬼;也有说觉得挺好的,想参与;然后也有发表自己对上班工作意见的;最多的是骂我们这个杂志。
 
飞鸿:
因为我们这期的主题是家作,就是在家里面做东西、做作品,所以关于美术馆这个部分的内容到此,往下我们进入第二阶段,关于如何在家里面做杂志这个板块。

逸飞: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刺纸》编辑部的工作,也正好可以回应前面有朋友问到的,如果说杂志收到的投稿不够怎么办。一开始的投稿,我们有一个要求是他们必须要找到一个异性跟ta搭伴合伙来给我们投稿。制作完成后,我们会编辑公众号推文进行售卖,推文一般发布于“夹山改梁艺术小组”和“广东黄”。
 
飞鸿:
编辑部的工作,它开始的一部分跟美术馆相关,而且我们会借用美术馆的资源。就像我刚才发送了一个链接,会发起涂鸦和在城市里面搜厕所就这么奇怪的一种活动。我规划了一个路线,找到一些很好玩很奇怪的公共厕所,然后和招募到朋友们一起去看这些公共厕所,甚至有很多朋友也在厕所里面参与涂鸦,反正整个过程会很好玩。

第一期搜厕路线

我们通过搜厕所和美术馆的平台发起招募之后,就邀请参与游玩活动的朋友成为投稿的作者。然后建了一个作者群,目前作者群里面有70人。我们会收集投稿、排版,一般杂志有的步骤都会有。杂志封面我们都是用版画制作的,然后用家庭打印机打印,用订书机装订。我们强调手工制作。

杂志做完之后,会在平台上推送售卖。例如逸飞是夹山改梁的成员,他们有一个公众号做了很久,有相当一部分受众。我有一个叫“广东黄”的公众号,也会做推送。我们会强调售卖的分成比例,这是非常重要的。

公众号“夹山改梁艺术小组”
“夹山改梁”来源于河南装修土话,指的是将两个房间打通变成一个大房间。夹山改梁是开放的,是关于行动与连接的。

公众号“广东黄”


分成合理、财务的透明是关联到杂志日常是否可以良好运转的。以第一期和第二期《刺纸》的分成比例为例:20%是微店平台收入,微店要做推广。40%是属于《刺纸》编辑部日常运转经费,编辑部要打印的各种耗材。还有40%是编辑人员的酬劳。
 

三期《刺纸》的售价


逸飞:
我们编辑部对作者的稿件是零审查的。
 
飞鸿:
作者投稿满三期,我们会送一本杂志作为回馈。比较特别的是《号外》专刊,也就是《刘胜的故事》这期分成的比例。因为我们以刘胜的朋友圈作为核心内容,所以刘胜会分到80%的售卖经费,《刺纸》编辑部是20%。这期我们大概卖出了20多本,总收入是4000多块,然后我们给刘胜分成了3000多元。

(逸飞biubiubiu地分享了《刺纸》的往期出街推送)

《刺纸》| 一本厕所必备读物

《刺纸》| 2020年一月刊发布

《刺纸》| 号外:刘胜的故事


逸飞:
接下来我来讲一下《刺纸》第一、二期跟《号外》最主要的区别。因为第一、二期是跟美术馆的项目有关,所以会跟厕所的关系会更大一点。那《号外》这期是因为正好这段时间赶上了新冠肺炎的爆发,大家都只能宅在家里,我们也失去了日常玩乐轻松愉快的心情,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改变编辑的方向。正好有一次我们在打边炉的时候,我给飞鸿他们介绍了我在朋友圈发现的快递员刘胜,我们(参与打边炉的四人)觉得他的朋友圈内容很有意思,都是在描述他生活中的日常点滴。
 
在跟左牵羊、覃岛还有飞鸿的聊天中,我们确定了新的一期《刺纸》就是以刘胜的故事为主题,然后我们找作者合作,一起完成内容。

《号外·刘胜的故事》这期的大部分内容我们直接取自刘胜的朋友圈,根据朋友圈发表的时间顺序排版,另外一部分是我们邀请几个朋友用刘胜的故事进行自己的创作,然后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因为这个主题需要可阅读性,所以我们这一期的制作就跟前面的装订方法以及排版方法都不一样。
 
鸿:
可能也有些朋友问,我们做《刺纸》是为了什么,好像也不怎么赚钱。它原来起源于一个展览,但是后来我们做着做着发现,在家里,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化的生产和手工制作这种过程是非常好玩的、有激发力的。它也是创作或者产生艺术的一个时刻,而不是非要去美术馆或者展览系统里面展出才算是一个艺术的时刻。艺术时刻是可以融化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

第二个,我们通过杂志,对外会连接新的和旧的朋友。

再接着就是我们也摸索到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一条生产链条(的方法)。通过杂志,对外有一个互助关系和相互激发的关系。
 
逸飞:
除了人人都可以画画跟直接表达,以及人人可以在家进行艺术生产,同时人人都可以在家做展览。
 
飞鸿:
关于我们如何在家里制作注重手工过程但又反精美化的杂志,具体是怎么样的,待会儿我们在直播当中会有一个呈现。

这个是我去年发起“家游”的一个短片。当时候在我们的公众号推送,但是大概在两个星期之内就被下架,看不了了。现在做了一个临时链接,大家可以抓紧时间看。(视频文件的网盘链接会放在评论区)

我简单说一下,为何要做“家游”这个项目。我个人对于作品的生产和实践,基本上是游离在艺术系统也就是美术馆或者画廊之外的。我一般会做几个类型,第一个是在公共空间里面进行各种涂鸦。当然这个涂鸦不是那种很漂亮、唯美的流行涂鸦,而是一种烂涂鸦,这种类型的代表项目是《夜巡》
 
这一类的作品可能会比较重口味,如果朋友觉得不适或者说不习惯,觉得恶心,我先在这里抱歉。这个阶段就是乱涂乱画,如果有哪位朋友批评我破坏公共环境,我也会承认的。
 
第二个类型就是在废墟里面画壁画。
 
第三类就是在住所里面画壁画,这都是我自发、自我实践的项目,不是因为一些美术馆、画廊、藏家或资本家提供报酬而做的。可能大家根据这三类会发现我这两年做项目作品的一个变化是,在公共空间选择层面我是不断地往后退、往后缩的。这跟整体环境的收紧是直接关联的,同时也跟我探索艺术生产与空间的关系相关,家、临时住所是否可以与美术馆一样成为一个艺术在场的载体呢?壁画是我进行实践的一个媒介。
 
所谓在住所内画壁画就是比如我现在在做的“家游”这个项目,这个项目还没有在我的公众号上面发布。待会儿我们直播的时候会看到。
 
我们在家做这种项目,最想分享的是什么呢?不是这些画有多棒,杂志做得有多酷,这个固然追求。我们想分享的是,这是个人人都可以自由画画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画画或者其他手段不断进行自我表达,只要我们意识到这点。
 
所谓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其实也不是太新鲜的事情。但是现在我们想着重强调的不是做艺术家,而是人人都可以画画,人人都可以做木刻,人人都可以使用便宜的家庭打印机做印刷物。当我们在internet上曾经很便捷地拥有的表达与交流权被不断的封锁与扼杀后,可以通过手工作品延展、拓宽我们的表达与传播的媒介。
 
逸飞:
我分享一下我之前在北京的出租屋里面租住的时候,跟室友方政一起策划的夹山改梁第二期的展览。这个展览是在我们的60平不到的两室一厅里面布置的,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有在德国的朋友寄过来的作品,总共有30个艺术家、40件作品在里面展示,同时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照常在这个出租屋里面进行,观众可以通过微信预约来我们家里看展、聊天、一起吃饭。

文字整理:婷婷
校对:飞鸿、逸飞、婷婷

 
推荐阅读

《第一回无界建筑季活动招募 | 像木村拓哉那样去玩厕所涂鸦》

《刺纸》| 一本厕所必备读物

《刺纸》| 2020年一月刊发布

《刺纸》| 号外:刘胜的故事

夜巡&刷屁股蛋

入废墟| 1:清理激越

入废墟|2:“平克共和国”遗址&上海碳素厂

入废墟3|在荆州

项目预告|家游:天眼墙

夹山改梁|汇总






关注绘画、雕塑、新媒体艺术、教育、文学和建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