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松蔚:不要逼着自己在计划里死磕

此念 此念 2024-04-30

▲ 图片来源:Seula Yi

导读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但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意义。


一些事情会被我们划分成无意义的,甚至是自责的、堕落的、羞愧的,我们就在心里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干”。


这时,我们应该反过来问自己:对我来说,什么是有意义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能不能够感知到当下,我们跟世界或某些特定的人是有联系的?我们现在做的这件事情,对于别人或这个世界,是否会带来一点点不一样?



cinian




李松蔚

心理咨询师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




01

为什么我们会遭遇“意义危机”?

▲  图片来源:illustrator_ 225

 毛诗篇时间是人为定义出来的,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一样。从生命和时间这个角度,李老师怎么看新年?


李松蔚:大家做2023年总结和2024年计划的劲头没有往年足,因为身边很多人都有一种被辜负的感觉。


以前我们很努力、很辛苦的忙碌一整年,做总结的时候还故意谦虚说,今年没有达到预期,增长的不够多、不够快。


我们好像默认了一种增长:今年就应该比前一年更好,明年应该比今年做的更好。大家心里有非常高的期待,所以总认为现在还不够好。


这其实是一种“学霸的虚伪”,认为自己其实已经做了很多,但还不够,明年再努力。


近几年环境变得更复杂,2023年逐步恢复,重新建立信心,找自己的节奏……千丝万缕的原因导致大家在2023年遇到了比往年更多的挑战。


面对更多挑战,一些人就会遭遇“意义危机”,他突然发现自己今年没有过去那么有成就,没有达到给自己设定的期待或增长的幅度,甚至可能只在很困难的状态里维持,重新在大环境的变动中寻找自己的方向。


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不知道该如何看待自己2023年付出的这些时间。


其实,现在遭遇的“意义危机”,不是真正意义上他2023年过得好或不好,而是在想象中,他被时间或世界“落下了”。


他曾经认为自己有的那些进步和增长,那些自我超越,在2023年没有做到的时候,就不确定自己的意义从哪里来了。


这个问题我们迟早要面对,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增长。


我们过去享受了很多年默认的增长状态,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了。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也不常出现。


我们要看到更广阔的、更真实的世界,这里有起起落落,有高速的时候,也有缓慢的时候,甚至可能还有原地踏步,或重新寻找自己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们抛开成功、成就、总结、业绩这些听起来非常光鲜的东西之后,什么是我真正需要的,能让我在年底感觉到安心的东西?


 毛诗篇很多焦虑来自于期待,我期待生活越来越好,工作越来越好,工资越来越高,但可能不同年龄段,生命中会遇到不同的挑战。


李松蔚: 焦虑来自于期待,人在多年进化中形成一种本领——预测未来。


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发现,大家的困惑和痛苦是因为我们对时间的感知经常是混乱的,比如我刚刚吃饱喝足了,这个假期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做,很舒服,但我心里坐不住。


因为此刻的难受,预测今天什么都没做,这个假期可能效率不如自己期待的那么高,未来该怎么办?有没有可能我现在无所事事的状态,预示着我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颓废,一事无成?


这个想法比我此刻的处境更让人感到不舒服。


随着人越来越有智慧,文明越来越发达,这是人必然的代价,因为我们就没法再让自己只局限在当下的一亩三分地,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把目光放在一年、五年和十年以后,哪怕未来我们没有办法真的预测,但是仍然忍不住在心里,认为这些都是问题。


 毛诗篇2024年您有什么计划吗?


李松蔚:2024年,我最重要的一个计划就是,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如果2024年我什么都没做,这是有可能的。如果我做了一件事情,比如我写了一篇文章,我上了一个博客,录了一个节目,接下来还要去做一个课,我要保证这件事是为我来做的。


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自己2024年不要活得太累,可以有多一点的时间陪家人,可以好好玩。


我2023年可能还是想要好好努力把一些事情给做好,包括完成别人的期待,还有一些时间是在为要求、为外界的目标而活,我希望我2024年可以活得更自在一些。


▲ 点击观看【此念读书】视频号




02

如何才能感知到内心的意义感?

▲  图片来源:hyun mi

 毛诗篇现在生活节奏很快,是不是真让我们什么都不干就抓狂了?


李松蔚:从某种角度上我们放松不下来,是不是也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当你说什么都不干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默认真的什么都不干,可能是躺在那里睡觉。


但其实真正什么都不干很难,不用说三天,保持一天专注地坐在那里,让自己的思维处在相对比较缓慢的节奏就很难。


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真的有人连续三天什么都不干,所谓的“什么都不干”,其实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跟家人和孩子聊天,出门散步,看电视,刷手机等,而不是真的什么都没做。


“什么都不干”的真实含义是,我无法感知到自己此刻在做的事情有意义。因为我们在心里已经划分了,有些事情有意义,比如孩子就是学习、写作业,大人就是工作、赚钱。


有些事情相对意义没有那么大,但是我们基本上还是认为它可能偏正向,比如看书、看电影。但看短视频,大家就认为是在用一种很碎片化的方式去消磨时间。


人们在心里给不同的事情排序、贴标签,这些标签不是这些事情生来就有,而是我们在心里人为划分的。它的本质不是这件事情的问题,而是我们划分这件事情的方式有问题。


我们把一些事情划分成无意义的,甚至是自责的、堕落的、羞愧的,我们就在心里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干”。这时,其实我们应该反过来问自己:对我来说什么有意义?意义是什么?


 毛诗篇我们都说想做一个有意义的人,怎么才能有意义?


李松蔚:这个问题之所以特别飘渺,是因为我们总在问别人,这时意义感是由外界赋予的。


形势一片大好,一切都在高速增长的时候,增长就是意义,那时有很多的数据定义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它连接了外界给我的一些评价,可能是荣誉、名声或别人对我的仰慕。


但是因为曾经被赋予的那些“有意义”的标签,我们的距离变得有一点远了。


比如很多人说,我今天看不到有什么非做不可的工作。有的人想的再长远一点,说我现在如果不好好学一门技能,再过几年会不会被AI给取代了,会不会我现在做的事情没有意义?


当意义由外界赋予的时候,我在心里已经开始打一个问号了,这时更本质的问题是:我能不能感知到当下,我跟世界或某些特定的人是有联系的?我现在做的这件事,对于别人或这个世界,是否会带来一点点的不一样?

 

我能认知或感知到这个“不一样”是新的东西,就是我内心的意义感,能感知到的前提是,我必须先放下外界的评价。


否则我因为纠结,没办法平心静气的去感知。比如我放假三天在家里浇花,或者跟我家猫在一起腻半小时,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


你要把外界的评价放下,才能感觉到你以一种让自己很充实或很愉悦的方式度了半个小时。它的意义,是由内心赋予的。


我们今天在聊意义的时候,聊的不完全是一种概念和知识,更多的是在聊内心的一种感受。

 

我一般用来帮助来访者那句话叫做“怎么都可以”,这句话听起来是特别像一句废话,但是它就是在应对这样的一种处境。


真实包含了所有的一切,当然也就应该包含了错误。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对的,当你发现自己在思考的时候,你就把思考先放一放,想做点什么就去做。


哪怕你做的东西是做了一会儿就没兴趣的,做的过程中,你也自然会发现自己的感受,慢慢沉淀到某些点上,对你重要的那些东西是不会被掩盖的,你就去做就好了。


所以,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就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你思绪飘荡,关注路上的人或风景建筑,当你沉浸在游荡过程中的时候,灵感就冒出来了。


这可能是我们今天想要去做计划或者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学习的一种方法。


你不要逼着自己在计划里死磕,你也逼不动,但你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你仍然可以做一些有意思的事,先让自己安住在这里,过得开心一点。


‍▲ 点击观看【此念读书】视频号‍




03

你正做的这件事情同时也在想着,

就会感到幸福

▲  图片来源:illustrator_ 225

李松蔚:“预期”换一个心理学的名词是“框架”,你在什么样的框架下去理解这件事情。


心理学有大量的实验,当年卡尼曼做的“前景理论”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思维实验:一个加油站推出了鼓励刷卡的收费政策,本来一升有多少钱,但如果你用刷信用卡的方式,他们最后给你返钱,这是一种框架。


加油站现在不鼓励用现金,如果你用现金支付,一升油是多少钱你就得多交多少钱,这是另外一种框架。


消费者对一模一样的两种定价方式的反应截然相反,不是因为价格本身,而是因为你不同的表述方式,设定了完全不一样的框架。


一种框架是你获得了一些好处,另外的框架变成了你接受惩罚。虽然本质上是同样一件事情,但是消费者就会想,我为什么要接受惩罚?


我们怎么样重新看待时间,怎么样重新建构意义,本质上是做同样的事情,赋予不一样的思考和理解,带来更多的建设性,而不是觉得自己在浪费和堕落。


 毛诗篇“活在当下”,像是我在过程中去体悟,去主动拥抱可能性,再做下一步计划,而不是我在年初就把明年的计划做好。


李松蔚:过去的大背景下,人们要么非常担心未来,总是操心很多没有发生甚至可能也不会发生的事情,要么追忆过去,痛苦自己没有办法留住一些很怀念的事情,这就没有把太多的注意力和感受,放在我此刻在做的事情上。


十几年前《Science》杂志有一篇论文,标题叫《A wo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游移不定的心是一颗不幸福的心》,游移不定的时候你是不幸福的。


作者做了一个实验,他找了很多的被试者,给他们手机上装一个提醒的软件,不定时的给他们发送提醒,让他们收到提醒就停下来,立即报告两件事:第一,你此刻在做什么?想什么?第二,你现在感觉到的幸福程度是多少?打多少分?


因为完全随机,所以会收到大量数据:被试者有的在上课,有的在工作,有的在睡觉……总之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他们分析了评分,最后发现一个很显著的规律或趋势:如果被试者在那一刻做的事情,跟他头脑中正在想的事情一致,他的评分就高。就是禅师讲的,吃饭就是在吃饭,睡觉就是在睡觉。


你做的这件事情,同时也是在想的这件事情,你就容易感到幸福;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想的是其他的事,你就会感到焦虑和困扰。


在我看来幸福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你要能感觉到自己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决定自己想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自主性,有的时候体现在不做什么上。是不是所有事都是别人给我安排好的,或者我非做不可的?


青春期的孩子,你让他做什么他就不做的那一刻,其实是在这个事情里去练习、去实验,我可不可以拒绝?我可不可以有自己的安排?


幸福需要有这样的空间,如果你觉得自己每一刻都被鞭子抽着,你必须得去做点儿事,你肯定不幸福。


新年这几天,我们多多少少都是有自主性的,这个自主性不但体现在我们可以有空闲的时间。如果你在未来这几天你做了什么事儿,你在心里想我做的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有点虚度了?


你轻轻的把这个想法推开,告诉自己:我辛苦了一年,堕落几天怎么了?什么都不做怎么了?我允许自己在一段时间里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甚至做无意义的事。


第二个维度是,我做的事情,多多少少能够带来一些回报。这些回报不是量化的我要增长,我要多少数据。


比如我画成了一幅画,这幅画我看着很高兴,这时幸福是我的创造。


本来房间里边一团乱,我慢慢地收拾房间,我把衣服都叠好,看到这个整齐的房间我知道,我又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点点的秩序,把一些无序的东西变得有序了。


第三个维度是利他,对你身边的人,你要很清楚的感觉到,我做的这件事情他喜欢,对他来说有好处、有意义,我为他做了一些事,我感觉到很幸福。




04

让自己舒服是一种能力

▲  图片来源:illustrator_ 225

 毛诗篇很多人不太习惯接受事情的发展跟自己想的不一样,达不到目标不那么容易放下或接纳,这时我们怎么去调整心态?


李松蔚:我先说特别实际特别小的一件事:让自己吃点东西,在生理层面上或基础的需求上多得到一点满足。


过去可能你吃一顿饭需要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你现在可以细嚼慢咽,花四十分钟、一个小时去好好吃一顿饭,吃完饭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你可以在车上再抽根烟、喝杯茶,跟家人聊聊天,先让自己从生理层面上感觉到被好好对待。


一个人明明在道理上也知道,很多事就是做不到,他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管多想做也做不到,不接受也不行。这时我们就要区分一下,此刻你的“不开心”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此刻的“不开心”,不是因为你真的遇到了困境,而是你把自己放在了未来几个月和几年以后,想象那样的状态时,预知了那份痛苦,并放在现在对此刻形成压迫。而这些压迫其实毫无意义,因为它并不有助于解决当下这个问题。


这时你要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不再能让自己去采取行动了,因为没有任何行动可以采取,这件事情现在得搁置。

 

我现在的目的就变成了,我要让自己在暂时没有办法可做的时间里感觉更好一些,这时就需要用一些简单粗暴的生理手段,让自己重新感觉到,我在活着。


 毛诗篇每个人都有情绪很大的时候,或者被某些事情卡住出不来了,这时如果我能让自己放松一点,照顾好自己,也许我再重新回来,看待这个事情的视角或态度也会更积极一点,更有创造力,看到这个事情的别的面相。


李松蔚:起码我现在过的是好的。


我认为所谓“很大的问题”,本身并没有在当下这一刻直接摧毁和威胁我的生活,它需要我们长期地、持续地为这个东西付出努力。在当下这一刻,我仍然可以让自己舒服的待着。


我们过去也是奋斗过的一代人,总认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不能太舒服了,否则将来肯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就是在前面等着。这个想法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也会时不时的给我们带来一些恐惧。


 毛诗篇现在很流行“松弛感”。


李松蔚:很多人认为舒服就是躺平,其实躺平并不舒服。躺平是在那个地方什么也不做,哪怕百爪挠心我也不做,而舒服其实是舒服的做事情。


比如文章,我写一段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画画,我画此刻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看书,我去看看能让自己感觉到很有收获的看法或者感悟。这些既舒服,同时也是你在做事情。


很多人以为没有目标就代表着躺平,其实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舒服不代表这个人断电了,什么也不做。一个人突然什么都不做了,那代表这段时间他真的太累了,他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休息,充电,他只要充好了电,睡一天,第二天也会想起来做点事,因为一直睡着就变成受刑了。


躺平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动作,这个动作是在向你的老板或这个世界表达强烈的意志:我不高兴。


你们好东西没有给到位,所以我现在就什么也不做,我就是要给你们难堪。


但我们真的放松下来的时候,连躺平都不想做的那么刻意,它会变成一种自我关怀。其实你是可以去做一些事情的,只是它不是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一板一眼的由KPI或者计划来框架好。


▲ 点击观看【此念读书】视频号



- END -


💗💗💗


作为父母


我们应如何从家庭系统的角度

分析孩子情绪背后的根源?


我们如何根据孩子与家庭的不同周期,

去满足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


我们该如何在教育中放手、留白

给孩子留出自由生长的天地?


我们该如何审视自己的过去

不让原生家庭的问题于代际中重复?


此念论坛邀请四位心理学专家

李松蔚、孟馥、贺岭峰、黄仕明


聚焦孩子的厌学、焦虑、抑郁等问题

通过为期两日的论坛,一同深入了解:


在青少年的厌学情绪高发的如今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理解、应对、支持?


此念论坛,邀请了李松蔚、孟馥、贺岭峰、黄仕明老师从多元化视角解读孩子厌学和情绪问题背后的真相,课程为视频录播课,有效期为一年。


▲ 点击图片 即可下单

《5%的改变》


【此念】赠书福利


 你2024年最大的目标是什么?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李松蔚新书

《5%的改变》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3年2月29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生命·成长》第四季 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

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

最新《生命·成长》第四季 完整版纪录片

出品 | 此念

编辑 | 美君

排版 | 小战士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35岁的女程序员,不想再当工具人


以30岁的状态,活到150岁  | 《少生病的老年》


沈家宏:什么样的养育方式,孩子会成功且幸福?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