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Robotaxi的终极形态是百花齐放还是寡头垄断?

圆周智行 圆周智行 2023-01-05


Robotaxi市场正在不断传来利好消息。


北京率先允许“主驾驶无安全员、副驾驶有安全员”的Robotaxi商业化运营;


上海正式落地全国首个关于智能网联车辆的立法;


深圳则率先提出“允许车辆无安全员”,企业可以进行远程监控;


广州则尝试将Robotaxi与网约车、出租车纳入统一管理。

……


所有行业在爆发前期,都是百家争鸣的景象,电商、团购、打车、外卖……莫不如是,然而最终却只剩下几个寡头分享蛋糕。


随着Robotaxi商业化逐渐落地,一个问题引起了业内热议:Robotaxi的终极形态是百花齐放还是寡头垄断?


对此,我们梳理了Robotaxi市场的相关资料,并且咨询了业内专家及企业人员,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Robotaxi市场玩家多,玩法多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Robotaxi市场的玩家和玩法。


目前,Robotaxi市场玩家大概可以分为几类。


初创型科技企业:小马智行,元戎启行,文远知行,AutoX等;


互联网巨头:百度、滴滴等;


OEM厂商,这其中又包含了几种形态,他们或投资,或提供车辆,以辅助者的角色存在。也有主机厂自己唱主角,比如小鹏、特斯拉等,它们以智能驾驶领域强大的积累来反哺Robotaxi市场,通过构建强大的生态来参与市场竞争。


Robotaxi玩家在市场的参与模式主要有2种:


1、单打独斗派。


代表企业:百度、AutoX。


这些企业在自动驾驶软件、车辆采购、运营等方面都自己干。这样的优势是能够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后期能够独享利润。缺点是成本太高,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更高。


2、“自动驾驶科技公司+OEM+出行平台”的合作模式。


代表企业:元戎启行+吉利+曹操;Momenta+上汽+享道;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广汽+如祺;智行者+一汽/东风/长安+T3。


也就是业内俗称的“铁三角”。它的好处是三方共担风险,每一方都负责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效率更高,能够更快的推进市场。缺点是不同公司的技术,理念、长板都存在差异,三方需要不断磨合。


从《圆周智行》采访的多家企业和业内人士的表达来看,大家都或多或少表达出对市场多企业,多形态发展的看好。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市场很大,一家企业吃不下。其中,有以下几点比较明显的市场自然呈现出的案例。


“铁三角”有助于Robotaxi行业多元化发展


《圆周智行》采访的企业中,无人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行者认为,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的细分场景,应该基于底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行商业化终局假设。


对此,智行者将无人驾驶每个商业化落地场景都拆成一个三角形的组成——从运营端到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到主机厂,以此来形成无人驾驶商业化场景落地的闭环。


元戎启行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们认为,Robotaxi 是一个由“自动驾驶科技公司+OEM厂商+出行平台”共同构成的超级市场。对技术解决方案商来说,这样能够实现其轻资产运营,借助整车厂的自动驾驶平台及整车设计、制造能力,不论是量产速度,还是制造成本,都会比向外部第三方采购更有优势。


而在车辆管理方面,Robotaxi企业投放的车辆越多,管理难度越大。在数据处理,系统调度等方面,资金和人力投入都非常巨大。如果这部分事情让出行平台来做,自动驾驶技术方案提供商会轻松很多。


“目前我们在合作中投入的成本并不多,主要是前期的技术适配和后期配合运营方面的投入。”


元戎启行工作人员介绍,在三方的合作中,彼此都没有太多的成本投入压力,曹操出行提供车辆(实际还是吉利的车)及运营平台,他们提供自动驾驶技术,三方共同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以上观点认可了“铁三角”模式的合理性。


不仅如此,在流量积累上,出行平台也能给到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很好地帮助。如果没有出行平台的流量支持,Robotaxi企业在后续的数据积累上会非常缓慢,进而影响软件算法迭代的质量和速度,接下来是Corner case场景下的安全问题。最终就是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信任危机。


“铁三角”模式其实表达了整个行业多企业多形态发展的趋势。那也就意味着,Robotaxi本身就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完全吃透的市场。


区域差异化让Robotaxi市场拥有更多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企业在出行市场加速快跑,各地政府也不想放弃这款大蛋糕。在政策倾向上,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布局。


文首提到,各地政府都在相继加码Robotaxi市场。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30+城市出台了智能网联相关政策。更有甚者,北广深等不少城市还推出了巨大的补贴政策来扶持Robotaxi产业落地。


除了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不少地方车企还亲自下场。比如享道和上汽的捆绑,如祺和广汽的捆绑,曹操和吉利的捆绑,T3刚出来的时候,更是各种光环加身,“一汽+长安+东风”直接给它贴上了国家队的标签。他们背后都有地方政府支持。


有业内人士坦言,Robotaxi和城市出租车在管理模式上殊途同归,比如上文提到的广州的案例。这使得国企背景的出行平台在地方容易拿到更多资源,比如运营牌照,车辆投放等。而非国企或者是外地企业相对没那么轻松。


此外,地域多元化也给企业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针对Robotaxi的软件优化,有投资人士提到了一个地域的专属性问题。比如北京地区的出租车司机习惯了北京的路况,跑到重庆来,可能未必开的那么顺溜。自动驾驶本质上是对人的学习,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其实很大,比如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非常严重,而华南地区夏季萤火虫特别多,华中早晚的雾气又很重。这些地方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都是Corner case的场景。不同的数据“喂养”出来的系统也有差异。


地域的差异化让本土作战,在本地测试,搜集数据,训练算法的企业更有优势,而它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竞争力和商业模式中。


地域的多元化,差异性,也在指引Robotaxi产业向着多企业、多形态的方向发展。


OEM厂商带来Robotaxi市场新玩法


“铁三角”们还在间艰难的探索Robotaxi的商业化之路,OEM厂商们却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拍马杀到。


目前,已经明确将投入Robotaxi领域的OEM厂商包括小鹏和特斯拉。


今年2月,小鹏汽车成立了广州鹏煦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被外界认为是布局Robotaxi的信号。


2021年3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曾表示,小鹏汽车将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Robotaxi业务,并将首先在广州试运行,在运行之初车辆将会先使用XPILOT3.5系统并逐渐过渡到XPILOT4.0系统。


最终的商业模式上,小鹏希望以硬件+软件的模式打包卖给出行公司,由出行公司采购自己的整车硬件和软件。


特斯拉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2022 年 4 月,特斯拉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中,CEO埃隆马斯克确认特斯拉将生产一款Robotaxi车型,并且将采用无方向盘或踏板的设计,预计会在 2024 年实现量产。


特斯拉在 2019 年的自动驾驶日中提到,车主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车加入到 Robotaxi 中,特斯拉会从每个订单中抽取大概 25% 至 30% 的分成。


利用自身的资源体系,OEM厂商在Robotaxi中拥有更多自建生态的能力。


一位自动驾驶投行从业者表示,“不同于铁三角相互捆绑的关系,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头部OEM厂商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基础设施,用户积累和数据收集能力,最终可能会利用自有生态,玩出一些新花样。”


以小鹏、特斯拉等企业来看。它们在Robotaxi上有3点比较明显的优势:


1、拥有庞大的数据收集能力,能够更好地“喂养”软件系统。


2、在车辆成本上,OEM厂商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自产Robotaxi能够很好的控制成本。比如特斯拉完全自研自产一款Robotaxi车型,通过规模效应,能够极大的降低Robotaxi的生产成本。


3、在流量入口上,OEM厂商用庞大的线下基础设施,如销售中心,体验中心,充电网络,以及线上的用户社群,自有APP流量入口,这些都可以持续的作为引流入口。


这些优势让OEM厂商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拥有更多主动性。比如在车辆端,它可以将已销售的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车型加入派单行列;在用户端,每次使用OEM厂商的Robotaxi可以获得积分,累计积分可以用来在购买该厂商车型时做一些资源兑换。


事实上,已经有企业在做这样的探索。在与如祺出行的合作中,文远知行执行总监董方亮就曾表示,如祺出行可以采取混合派单的形式,把无人驾驶车带到成熟出行市场里面。


用发展的眼光看,没有企业能一直垄断市场


对于市场的终极形态,智行者表达了一个观点: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他们认为,市场在任何时期,都需要领头羊企业来推动行业进步。如果行业在技术推动阶段,可能是技术方案解决商在主导,而效率体验阶段,可能是出行平台在主导。如果有企业领先或者垄断也只是特定时间段内的垄断,把时间线拉长,不可能有企业永远独享市场。



一位智能科技领域的投资人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不必着急这么早下结论。随着Robotaxi的普及,会不断有新的模式诞生,比如Robotaxi有属于自己的停车位,用户可以手机自助下单,平台就近派单;或者Robotaxi像城市出租车一样,空着的时候到处闲逛,用户招手即可使用。这样就能降低对平台的流量依赖。


《圆周智行》总结了出行市场的轨迹发现,市场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


国内城市出行市场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以前,由各地出租车和黑车司机组成的本地军团,基本是各自为政。


第二阶段,2010年至2015年。市场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标志性事件是2010年国内第一款打车软件易到诞生,比如今一统江湖的滴滴还早了两年。再后来,就开启了各种打车软件军阀混战的情况,2015年,滴滴合并快滴,随后又兼并Uber中国,宣告在出行市场一统江湖。


第三阶段,2015年开始,OEM厂商亲自进场,曹操专车,T3出行,如祺出行,享道出行等拥有OEM背景的打车平台相继涌现,高德、美团等拥有大流量的互联网平台又趁机搅局。一直到今天,市场仍处于多平台混战阶段。


随着Robotaxi的到来,城市出行市场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当年,滴滴最如日中天的时候尚且没有坐稳江山。如今,需要这么多生产要素来构建行业生态的Robotaxi能够被几个寡头垄断吗?


综上,《圆周智行》总结了几个Robotaxi市场格局可能的设想:


1、美团,滴滴,高德作为一个超级流量入口,提供Robotaxi的打车服务。


事实上,市场已经在向这样的趋势进化。比如高德地图已经与AutoX、文远知行等多家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公司展开合作。


2、各大出行平台拥有Robotaxi的打车流量入口,比如如祺出行、T3、曹操出行等。通过“铁三角”,这个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3、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公司均有自己独立的官方APP作为流量入口。


这一点,也是目前大部分自动驾驶技术方案提供商在做的事情,比如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百度Apollo、AutoX都有自己的打车入口。


4、地方Robotaxi企业在地方市场拥有更多主动权,比如广州的Robotaxi全部采用文远知行或者小马智行的Robotaxi方案;北京的Robotaxi全部使用百度Apollo,苏州的Robotaxi全部采用Momenta的方案。参照现在自动驾驶企业,



推荐阅读:


《圆周智行》Robotaxi系列报道第二篇:《Robotaxi与人力出租车司机是共存还是替代关系?》正在筹划中,现征集所有出行平台,Robotaxi公司,OEM厂商的优秀意见,共同为行业发声,欢迎交流。


添加作者微信,进行业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