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客家人的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会是什么样

汜水禾 我们的河 2022-04-02

添加关注,请点击以上蓝字:我们的河,一个专注于河流历史、地理的微信公众号



客家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尤其是海外华人的奋斗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客家菜、客家人大会、客家文化乃至客家人曾经生息过的山乡、丘陵梯田,都越来越多吸引着人们的兴趣点。


如果客家人的发源地,今天的客家之乡,以及几百年来客家人曾经生活的过往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的话,会是怎么样?


客家国的疆域与起源


客家人不是一个民族。无疑是南迁的汉族人不假。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明清两代逐步从江西南部,跨越南岭,南迁到南岭两侧,以及远达珠江西江、东江和北江等各个支流的南迁汉族人的一支。


为什么把时间轴定义为明清两代。是因为中原汉族人的南迁,早在秦汉、三国、两晋末年,以及两宋时期,每个中原战乱,南北交兵、割据的年代,汉族人都会南迁,在客家人到来之前,珠江三角洲、乃至福建沿海,已经有了早在秦汉两晋、唐末中原南迁的汉族人。而客家人,这个客字的来历,便相对于先入为主的早期历史阶段来此的汉人(主)。


而在客家人来到之后,主客间在珠江三角洲西岸的五邑地区,乃至闽粤交界地区,上百年为争取土地和生存权的残酷斗争,这是后话。


客家人这个特殊族群的产生,源于中原汉族移民在不断南迁过程中的撞球效应。


发源于南岭,一路北上的赣江其河谷枝杈在西侧的罗霄山、东侧的武夷山之间,分布江西全境,最后在鄱阳湖九江口汇入长江。正是这条赣江河谷及其沿线平原,成为了中国历代中原移民南迁的主要通道。


但是,与广西、湖南之间的灵渠通道不同的是,江西和广东之间的南岭大庾岭段在唐代中期之前一直不是坦途。在明清之前,历代的江西赣江水系的移民往往止于南岭。


明清两代,随着大量的北方移民进一步沿着赣江河谷逆流而上并翻越南岭,进入广东境内的北江、东江流域,乃至土地肥沃,农耕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后来者,这一新移民开始与原有的“主人”就土地和水源的争夺开始产生深刻矛盾。


如果客家是一个国家,其主干的五个州分别是:南岭东部北侧的江西赣州、福建长汀(汀州),以及南岭南坡的广东梅州、惠州(包括今天的河源、深圳等粤东南沿海地区)和韶关(韶州)。


面积跨越三个省、三条水系:北流的赣江、东南流的梅江(汀江)以及珠江的北江、东江。


客家人正是在明代中期,起于赣州,然后跨越南岭,沿着梅江、东江、北江一路抵达珠江三角洲,以及广东沿海。


客家人的迁移史


然后,新移民(客)与原住民(主)间在珠江三角洲等传统农业地区的争夺在明清两代,一直存在,且在清代中期矛盾愈积愈烈,甚至形成了需要清廷政府出面弹压的岭南五邑地区的经年械斗。


无奈之下,客家人开始进一步迁移。大致的路线有三:


一、北返。珠江三角洲虽然富饶,但面对原住民的反抗,客家人无奈之下一部分开始北返到南岭两侧,赣粤闽三省交界地带。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江西赣州依然是一个客家人聚集较多的人口大市。


明代中期,王阳明赣南平乱,所平的便主要是客家人的反抗。直到今天,湘赣交界,南岭北坡、罗霄山东坡的大量梯田便是明清两代客家人迁移到此之后,向天向山要田求生存的结果。


南岭南北两侧,北江河谷(韶关)、东江河谷(河源)和赣江上游,相比赣江中下游(吉安盆地)、珠江三角洲,自然土地贫瘠,生活不易,这也练就了客人家百年来坚韧、勤俭的性格特征。


二、东迁。相比珠江三角洲的肥沃,粤东莲花山系,东江上游,以及粤东海陆丰沿海,大惠州(包括今天北至河源,南至海陆丰、深圳)地区自古贫瘠多山,少田。而这里也成为客家人直到今天的主要定居点。深圳的圳,这个字便是客家人常用的称谓水田间水沟的古汉语常用词。


天上雷公,天下海陆丰,粤东地区直到今天依然有着客家人不驯的性格特征。


三、沿西江干流、支流进入广西。西江水道自古连接起两广。一支客家人开始沿着西江水道,上溯进入广西境内,成为广西大瑶山、断藤峡下的烧炭工人、码头工人。走的更远的甚至抵达到西江上游的田阳地区(今天左右江百色)。


后世,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主要将领里,便有大量的广西中部西江沿岸的客家人参与其中。


四、四川、台湾和海外东南亚。


客家人的先民是中原南迁的汉人。自古崇尚农业农耕。无论走到哪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平原从事农业生产。和中国大山里的少数民族的擅长梭镖渔猎不同,尤其当南岭和珠江上游的河谷不足以生产出农业物产填饱肚子时,尤其是兵荒马乱,砍柴、烧炭和做商路、水路上的苦力也不可得时,只能进一步迁移。


随着明末的湖广填川四川,赣南的客家人也随着江西流入湖南、四川的迁移大军,进入到了四川盆地。朱德元帅是川北仪陇县的客家人,便是当年客家人辗转迁入四川的一支。


朱德元帅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中,字里行间,依然能展现客家人的性格特征。


赣闽粤三省交界,梅江(汀江、韩江)的汀州、漳州和梅州的客家人则随着闽南人一起,在明清两代迁移到台湾,开垦宝岛。


台湾的开垦史,不仅伴随着漳、泉闽南人之间,以及与潮汕人的械斗史,客家人也参与其中。直到今天台湾岛客家人在台湾省政坛依然是一支相对独立于蓝绿之间的独立力量。


和岭南五邑人厌倦械斗,为了讨生活迁移海外、东南亚一样,赣粤闽交界的客家人同样,在明清两代大批去海外。


更有一种说法认为,太平天国末期,一支客家人为主的太平军余部被卖猪仔流落南美,甚至在智利与秘鲁的战争中立功获得土地和自由,演绎了一段海外奇闻。


其实,无论是岭南五邑地区的械斗,还是闽粤间漳州的族群之争,不仅为当地人民和客家人留下了无尽的苦难,也留下了今天被称作世界遗产的建筑遗迹:漳州的土楼和开平等地的碉楼。


在中国近代史中从没缺席的客家人


与中国的诸多少数民族不同,甚至与世界上有着明显民族认同感标识的犹太人、吉普赛人、哥萨克人不同,中国客家人作为汉族人,几百年来,其族群认同感完全靠一代代口耳相传。没有自己的文字,各地客家人的方言也有所不同,但客家人的自我认同意识却从出生便代代血脉相传,并引以自豪。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中国汉族族群发展中的奇迹。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客家人也从未缺席。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尤其以闽粤赣三省交界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基本就是建立在传统的客家人地区。


且不说元帅级别的叶帅、朱老总,以及国民党阵营的悍将薛岳(韶关人)等人。


赣南出身的红小鬼,后来成为将军的,随便抓出来一个都几乎是客家人。


红军序列中,毛主席最为信任的双一(红一方面军一军团)阵营中,仅仅后来成为林彪四大金刚中的海军司令吴法宪、总后勤部长邱会作均是赣南客家人。


毛主席当年秋收起义后选择带领队伍上井冈山,便是看重了王佐、袁文才两位当时在此的农民反抗武装的地势山头险要。王和袁便都是当地客家人。


王和袁后来被当做土匪错杀,背后固然有当时左倾之风气的原因,但背后也有着赣南当地党组织中土客籍之间的矛盾原因。


在国民党阵营中,张发奎、罗卓英、黄百韬等但凡是广东籍贯人士,几乎都是客家人。


而广东惠州、海陆丰等粤东客家地区,早在孙中山先生早年领导惠州起义时便是中国革命的火种地区。孙先生在辛亥武昌首义成功之前的,若干场起义中,粤东惠州占了三场之多。


在甲午战争后,台湾日占时期前后的抗日运动中,以及东南亚华人建立的兰芳国等一系列民族斗争运动中都有浓墨的客家人的身影。


自然,这一切这也和客家人敢于反抗,吃苦耐劳的斗争意识,反抗精神有关系。

第一时间阅读更多本公众号每期更新内容,请长按以上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公众号:我们的河(或IP:womendehe,可微信输入搜索添加。)


相关阅读:

两广地区今年的洪水泥石流为什么这么多

如何正确分辨广东人和广西人

灯下暗,广东缘何也有这么多贫困县

你知道么,一半的广西人一直在说广东话

翻转高雄,你怎么能不知道韩国瑜背后的台湾眷村

你连土楼的历史都不知道,还谈什么收复台湾?

客家四州为什么是梅惠赣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