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灯下暗,广东缘何也有这么多贫困县

汜水禾 我们的河 2022-04-02

添加关注,请上戳点击以上蓝字:我们的河,一个专注于河流历史、地理的微信公众号。


广东的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北江和东江客家人地区,以及与广西、湖南交界的瑶族、壮族民族地区。这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最早受益者,40年来一直以富裕地区示人。但事实上,广东省也有着贫困县市。


虽然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里,已经没有了广东省。但是,在广东省扶贫办2017年公布的一份全省2277个相对贫困村的名单里,我们可以看到,广深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外围,沿扇面状,清远、韶关、河源、惠州、梅州和潮汕地区,依然有很多县市在列。


从分布上,广东的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珠江三大支流中的北江和东江流域,南岭南侧,以及呈扇面沿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交界山区。


北江和东江流域客家人地区是最为传统的贫困区


广东最为贫困的韶关、清远和河源、梅州等地级市,均处在北江和东江的支流腹地。这个自有其历史和地理原因。



我们的河在写西江时已经讲过,珠江水系有三,腹地深远,自广西而东的西江;缺乏腹地和农业谷地的北江和东江。


其中,北江发源于湘粤赣交界的南岭,南岭南侧,作为广东北部门户的南雄、韶关市均是在北江支流畔,尤其韶关,城区恰巧处在北江支流武水等交汇处。北江一路南下,经过英德、清远,汇入西江。


不仅因江水短促,缺乏人口和农业腹地,北江流域除了城市节点城市,也几乎没有优质的河谷平原地带,甚至,英德至清远之间,离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富庶平原近在咫尺的地方,北江还被山峦阻隔,形成了清远峡这样的江水险要之地。


从南雄和韶关之下,北江虽然已经能够通航。但相比西江,通航里程不仅短暂,而且中间还因峡谷急流状况而不能保持航运的连贯性。这一点像极了黔川之间的乌江。(参见我们的河系列文章:乌江:从贵州母亲之河到美味之河


东江也一样,发源于赣南,一路接纳支流,南流再东流注入珠江。粤东山地莲花山山系北坡,都属于东江水系。东江除了惠州和河源等城市节点,也很少有富庶平原地区。


南岭盘踞粤湘、粤赣之间,自古是中原阻断岭南地区的天堑。我们的河之前讲过,两广的开发,尤其珠江三角洲的开发,是越过较为平坦的漓水-湘水(灵渠),沿西江(桂江)进入珠江三角洲,然后渐次开发的岭南。


北江(武水)和湘水支流之间,北江和赣南赣水之间的大庾岭之间,直到唐代之前还没有真正形成官道。


大庾岭的打通,赣粤通道的形成,是在唐代。这要感谢韶关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张九龄。张九龄是韶关曲江县人,正是他带领桑梓修通了大庾岭。将北江和赣江水系相连。


但即便如此,粤赣之间的南岭段,依然是南北的阻隔。直到明代中期,王阳明在此平乱,就是一个明证。直到今天,大庾岭(梅岭,韶关南雄-赣州大余县)至漳州-汕头沿海之间,依然没有大型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在此穿越。


东江和北江一样,虽然短暂能通航,但却不能形成强大的商业辐射,以及庞大的人口农业地区作为腹地。这就客观决定了粤北和粤东发展的历史滞后。


如果看人口分布,我们会发现,广东的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北江和东江客家人地区,以及与广西、湖南交界的瑶族、壮族民族地区。


以北江为界,东部和东南部多为客家人贫困地区。西部和西南部多为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


客家人为什么集中在南岭两侧,闽粤赣地区?


从人口分布上,也可以看出,如果以北江为中轴,南岭南侧,粤湘赣交界以南,东部,尤其东江腹地,直至整个粤东,到沿海海陆丰地区。除了潮汕地区,都是客家人传统的分布区。历史上的客家四州:除了江西赣州和福建汀州(龙岩长汀),惠州、梅州,均在东江水系。


今天,客家大市,河源已经从惠州分出。但历史上,北至赣粤交界河源,南至海陆丰沿海,西至珠江口,东至潮汕以及粤闽交界,都是客家人的分布地区。甚至今天的深圳,都是客家人的历史聚集地。深圳名字便是一个具有客家人文化色彩的名字。圳,这个具有古汉语特色的文字,便是客家人使用的。义为水田之间的水沟。


客家人不是一个单独的民族,遍布港澳台,东南亚,全世界几千万的客家人的认同感仅仅在于语言和自我身份认同。据说,南美洲的苏里南共和国由于明清以来客家人的几百年的奋斗,该国已经把客家话定为国语之一。


客家人几乎没有被出现过正式的官方文字中,但客家人中响当当的人物却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波澜壮阔过,我们的河过去写过,太平天国的主力军中客家人占据了中坚力量。


客家人这个名称的来历,义指客人(客籍),当然是与主人的主相对的。据说,是明清时期,珠三角的原住民,广府人(粤语地区更早期的汉族)对北方后来移民的一个称号,客家人名称自此由来。


明清时期,尤其清代中后期,随着北方移民从闽赣地区的南下涌入,珠三角平原地带,以台山四邑为代表,主(土)客间因为生存权之间的械斗不断。最终的结果是,客家人一部分沿西江上游向西,奔广西去了。一部分则北返到东江流域和北江流域,韩江(梅江、汀江)上游,以及南岭两侧,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世代定居于此。


再后来,一部分前往台湾、东南亚,成为台湾和海外客家人。比如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便是梅州客家人。一部分则在湖广填四川时,从江西和湖南进入四川盆地。这便是四川的客家人来源。也正是这个原因,四川人称客家人方言为土广东话。


从现代史上四川仪陇县的朱德元帅,到广东梅县的叶剑英元帅,到今天台湾综艺艺人小钟,都是客家人。


广东北部和东部,东江和北江流域作为贫困地区,自然有其历史地理环境等根源。但客家人累世世代生活于此也是无奈之举。珠三角富庶农业区已经被更早的原住民所占据,客家人只能在南岭两侧,贫瘠山地上讨生活。向天要地,向山要地。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最美的梯田能出现在粤北客家人生活区和瑶族、壮族少数民族生活区的一个原因。(参见我们的河系列文章: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梯田


瑶族、壮族内迁南岭后的填补真空


我们刚才讲了岭南四邑的土客械斗,其实这正是历史人口迁移的撞球效应的结果。岭南四邑在明代中期时,由于处在珠江三角州传统农业区的西南,粤西南山地纵横,依然是瑶族、壮族的世代居住区。但是,随着朝廷对瑶族、壮族少数民族反抗的弹压,使得瑶族、壮族少数民族开始进一步向北、向西内迁到粤桂湘交界的南岭地区,以及粤桂之间的山地。


而新会、台山、鹤山等四邑地区留下的真空地带,便成为汉族农业人口南迁,填补空白的所在。来的早的成了主民,来的晚的便成了客家人(客民),最后双方争夺的结果便是,客人北返,或者继续西迁(广西中部西江流域)。参见我们的河系列文章:你连土楼的历史都不知道,还谈什么收复台湾?


而粤西、粤西北地区的南岭山地正是因为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交通不便而成为直到今天的广东贫困地区。北江西侧,粤湘桂南岭以南,连山、乳源等地,是今天广东最密集的瑶族、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的自治县。


乳源县,名字便是因当地山地、山洞中产钟乳石,世代成为贡品,而得名。钟乳石多产于类似贵州、广西的喀斯特地形,可见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不便。


粤北、粤西以及粤东沿海,珠江三角洲外围呈扇面状的客家人、瑶族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业生产以及交通的不便,不仅带来当地的历史上的积贫积弱,也带来了旧社会盗匪猖獗,社会不安定的渊薮。


客家人分布的粤东沿海,谚语有天上雷公,天下海陆丰之称。自古便是以民风剽悍著称。直到前几年,这里依然是广东缴(制)毒的重地。


农业、商业不发达的另一面,是环境和生态的完好。直到今天,粤北地区依然是中国南方红茶(英德)等特产的农产品优质产地。南岭南峦,靠近北回归线,北江地区、东江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客家人文化、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这些也成为当地发展旅游脱贫的未来依托。


粤北,瑶族、客家人的梯田,尤其是在春秋季节,值得每一位珠三角富裕地区的人们去感受近在咫尺的贫困和生活的艰辛不易。这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将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洗涤。


第一时间阅读更多本公众号每期更新内容,请长按以上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公众号:我们的河(或IP:womendehe,可微信输入搜索添加。)



相关阅读:


潮汕人为什么这么能打和拼?

你知道么,一半的广西人一直在说广东话

广西的沿海为什么就是发展不起来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梯田

广西的河:西江流出来的历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