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博文:不是奇观,依旧迷人。

阿改 象外
2024-08-30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范博文  梦与魇-树洞 37x26cm 纸上炭笔 2023






铅笔画、炭笔画、单色油墨画……我超爱这些


它们让我想到远古初民在洞穴的岩壁上涂抹,一个略微坚硬的东西触碰另一个坚硬的东西,摩擦,彼此对抗,光滑处平滑,粗粝处遇阻,一笔中就可以有千变万化的感受。


换而言之,最简单的材料,最基础的技法,最普遍的形式,如素描、手稿、单色印刷,其实可以还原最微妙细腻的艺术互动。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认为,上述艺术类型被轻视乃至忽略过久的原因。


范博文的作品,一再印证我的想法:如此简单,却可以如此丰富


所谓简单,是他所绘的无非是肖像或者并不复杂的场景,但丰富自然蕴含其中。除了材料带来的“颗粒感”(顺便一说,现在好多企业管理者也喜欢用“颗粒度”这个词),另一值得指出的,显然是艺术家本身的敏感和对敏感的控制。



少年的烦恼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即便是单幅作品,你也能从中看到某种剧情感——一段正在上演的剧情,一个承上启下的伏笔,或一种悬念和留白。


如同电影的剧照,我揣度这与他本科就读插画专业有关系:插画、漫画,与电影行业里采用分镜(storyboard)进行拍摄前准备本是异曲同工。



小偷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而研究生期间专攻版画,则为范博文的创作开启了另一个纬度,尤其是当他开始数量不少的独幅版画的创作时。


所谓独幅版画,顾名思义,就是摒除了版画的复制性/复数性,先以油墨在铜板或亚克力板等承印基板上进行创作,再经过版画机的压力一次转印而成。可以说,它兼具了绘画与印刷的双重属性,而油墨本身的粘性和流动性又给成品带来了一定的偶然性,由此制造了许多意外的、迷人的微妙效果。



奶奶的星星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回到范博文的作品——我总觉得不需要有过多的说明或阐述(对其他视觉艺术作品,我也越来越倾向于这种态度),它们并没有什么不好懂的地方,在艺术史上也可以看到其他的实践者;它们的局部常有不同的情绪“刺点”,无论是忧惧、诙谐、嘲讽或故作姿态,总体上还是一目了然,而且充满了表现主义的张力;即便它们在表达上模糊的地方,也并不会造成阅读的障碍,反而增加了观看的吸引力:


正是那些暧昧不清,把一个艺术家敏感的心呈奉出来了


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问答,有许多问题他已经表述得很清楚,大家也应该能从回答中感受到艺术家的严谨和理性,这,显然也是范博文的另一面。









范博文

201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插画专业

2022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版画专业




象外 x 范博文




〇 :你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F  :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〇 :记忆犹新的小时二三事。


 F :大概是两三岁的时候,和一个亲戚在街上,亲戚去买东西,让我在路边等一等,然后过来一个看着有点衣衫褴褛的人,拉着我就走,拉扯了可能有1分多钟亲戚才看见,后来那人就跑了。我经常想,要是当时那个人捂着我的嘴,抱着我跑了,我还能逃回来吗?



〇 :学画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经历吗?


 F :没什么特别的事,只记得报名学画是因为当时晚自习教室很吵闹,学画可以不上晚自习,一个人画画有利身心健康



〇 :南艺插画专业是第一志愿吗?后来研究生为什么又继续读了版画?


 F :是第一志愿,当时是想当漫画家的,学了一段时间发现画漫画太辛苦了,确实不适合我。读版画是因为本科时有版画系的同学,很早就接触了铜版画,被版画的质感所吸引,加上插画专业有一部分版画课程,了解到插画与版画在历史上天然就关系密切,所以一直很关注,后来读版画也是想深入研究版画的多样性。



〇 :读插画对后来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F :读插画对我影响还挺大的。一是认识了当时的老师,他当时创办了一本叫《Special Comic》的独立漫画杂志,认识很多与大众认知中很不一样的漫画家,也集结了像烟囱、温凌、小龙花等现在很活跃的艺术家,在当时很大程度扩展了我对艺术的认知;二是插画对叙事性的强调,导致叙事与否成了我创作一直会思考的问题



〇 :本科毕业到上研究生,中间有几年在做什么?


 F :本科毕业后先是去做了纹身师,后来又在一家版画发行公司做了几年技师,从那时起就接触了很多版画的版种技法。印画的时候一天大概要印100张左右,如果是丝网印可能更多,导致我在上版画系时,对技法的追求一定程度上应激了。



〇 :你在简介中说,“工作真的很可怕,目前在家躺平画画”,听起来很有故事的样子。


 F :故事倒没啥,我说的工作其实指的是上班。我在每个地方每个岗位工作时,几乎都有那种把工作精力全都放在给同事下套、让别人出洋相,或者小群体孤立其他同事上面的人,也有可能是我不太爱社交吧,和周围人聊的时候得到的反馈都说挺常见的,上过班的可能都懂吧哈哈!



刹那 12x15cm 铜版 2016



牺牲 12x15cm 铜版 2016



受胎告知 12x15cm 铜版 2016



〇 :2016年的几张铜版画,似乎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或者说,有宗教意涵的指向,用的是蚕和蝉的意象?


 F :当时没特别思考过宗教主题,但2016年是在版画公司上班最忙的时候,一方面接触到了大量国内外版画家的作品,亟欲提升自己,每天只能抽出一两个小时画画创作,非常焦虑,也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走,有点作茧自缚的意思,可能潜意识会用宗教性来回避不知道画什么的状态



风之祭司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〇 :2019年的纸上岩彩作品,所画的场景有室内,有户外,有独自一人的,也有看上去是跟朋友在一起的,总之给了我一种自传色彩,能否说说?


 F :有几张确实来自和朋友的出行。当时回了一趟老家,和几个同学去郊外踏青,但在我老家甘肃,城市周围都是荒漠,所以只是在沙漠里踏沙



借火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几个同学都不是学艺术的,都各自工作组织家庭,因为平时也没什么娱乐,出来一趟也挺难得的。那时候我和他们在一起觉得自己已经偏离了所谓正常生活,但到了沙漠,当我们垒起石头生起火,大家都察觉到了日常生活的异样(哪怕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按部就班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去沙漠成了一场现代人祈祷神灵的祭祀典礼,反而那时候觉得我和几个同学有某种精神上的联系。



点燃鞭炮的孩子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〇 :研究生阶段之后,你做了很多独幅铜版作品,能否介绍一下这种技法,以及你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


 F :独幅版画,可以引用画家德加的描述:由油墨和印刷完成的绘画。它和其他版画的区别是没有复数性,每次用油墨画在铜板或亚克力板等承印基底上,经过版画机的压力转印而成,且只能印一次。


对我来说,独幅版画能做到纸面和布面直接绘画无法模拟的效果,可以使用各种意想不到的物品刮擦油墨,从而形成各式各样的肌理,而油墨比其他颜料更具可塑性,极大丰富了创作的自由度,油墨和板面摩擦形成的阻力有种操作上的愉悦,这个说起来就比较主观了。



望春风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另外让我持续创作独幅版画的理由是,对复数性版画的疑问。学校会强调版画的定义:你这个创作是什么版种,有没有复数性印痕等等,在我看来这些和创作本身没什么关系,除非是用了复数性这一概念做作品,否则复数就是一种传播和营销行为(纯粹个人观点)


还有就是我之前工作已经印了太多画了,版画的反复印刷对于我来说就是重复劳动,我充当的只是人肉印刷机的角色。


独幅版画制版时间短也是我选择的原因之一。虽然其他技法也有各自独特的质感,比如我很喜欢铜版美柔汀(mezzotint)的效果,但是做一张差不多40*50cm的画,仅仅制版可能就要一周左右,刻画、调整、试印总共加起来也得大半个月了,目前的心态还做不到这样的节奏。致敬美柔汀版画家们!



幼儿园 37x26cm 纸上炭笔 2023



〇 :2023年的作品,无论是独幅铜版画还是纸上炭笔,或是其他的纸本,整体氛围是比较统一的,你在这个阶段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F :这个阶段回到了整天画画的状态,主要是想探索绘画本体的问题,会刻意削弱主题。前面讲到叙事对我深刻的影响,明确的主题可能会让我主动思考如何形成画面叙事的逻辑,一旦逻辑成立,叙事将作为结果呈现,有点像看图说话。不过,完全回避叙事我觉得是不太现实的,抽象画也有叙事,只是还在寻找平衡。目前我还是倾向于将重点放在绘画材料工具上,直接传递情绪



低语者 37x26cm 纸上炭笔 2023



〇 :“梦与魇”系列里,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吗?


 F :我不太会直接描绘梦境,有些隐喻或者非日常符号表现在画面上又成了另一种看图说话,最终沦为呈现“奇观”。之所以叫梦与魇,是源自我偶尔会出现的精神状态,比如我独处的时候,在想一件事或者做一件什么事,忽然一下子跳脱出自己,用第三视角审视周围,逻辑上都是清晰的,但情绪心态完全被剪短了,我好像不再是我了,很难形容的卡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感觉,那个瞬间我会非常害怕。这种情况偶有发生,但是印象深刻。在心理学上类似的解释好像是叫“解离”,这个系列也是试图还原这种状态



肖像-1 32x27cm 纸上炭笔+色粉 2023



〇 :你的绘画灵感从哪里来?


 F :我画画比较依赖直觉。周围发生和经历的人和事会对我有刺激,沿着自身情绪的线索往下延申,内核还是自我和他者的关系,之前学到一个词“肉身体验”,觉得还挺合适的,身体、记忆、情感是一体的,需要有很细微的体会


灵感的话,大多是看一些艺术作品吧。绘画已经很少看了,除去技术上的喜欢以外很少能有打动我的作品了,古典绘画会看一些,肖像画和风景,五代和北宋的山水会看,能看很久,我觉得那些作品是还原一个“用眼睛观察身边事物”作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时代,经历时间的洗礼后将“观察”归还给我们,现在我们已经没有这种能力了。


另外会看一些摄影,比如新地形摄影、杜塞尔多夫学派冷面摄影这些,贝歇夫妇那种建筑拍的感觉也很古典,但是会让人感到社会对人的异化。最喜欢的是石内都,她拍母亲遗物和广岛受害者遗物的作品隔着屏幕都能感到震撼。



假面之舞 37x26cm 纸上炭笔 2023



〇 :你觉得自己的绘画吸引人的点是什么?


 F :不确定是不是,我现在可能会老老实实画一幅画,以前总是想解决技法和形式上的问题,后来觉得根本不是问题,心里对画面的预设少了,更关注材料本身和我之间的关系我希望呈现出的是一种“朴素”的绘画



〇 :文学和诗歌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F :诗歌有点难读,尤其现代诗,可能还有外文诗翻译原因,总是读不下去。但是有一次我听廖伟棠用粤语读周梦蝶的《善哉十行》,第一次感觉诗真的是要读出来的,而且文字和语言的错位会产生新的意义和美感。


文学比较有印象的可能是日本文学吧,夏目漱石、樋口一叶、芥川龙之介等人那个年代的作品,对我不一定有影响但我挺喜欢的一个现象是,日本作家经常会在作品中留白,一件事情戛然而止,下一个章节去讲另一件事,但这两件事之间留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空隙,语焉不详。或者直接让第一视角的叙述者说假话,真相靠读者猜。像是在眼前蒙了块布,真与假暧昧不清,我喜欢这种很“虚”的东西,未知混沌



肖像系列 21x21cm 炭精棒 2023-2024



〇 :最近在思考的问题,不管是否关于艺术。


 F :我前段时间在玩一个游戏叫“幻兽帕鲁”,里面可以养宠物、盖房子,或者养宠物给我盖房子。连着好几天除了吃饭睡觉都沉浸在游戏中,然后唯一的社交是给另外一个我没见过的网友展示我在游戏里盖的房子。


这个事情后来我想了挺久,是不是不喜欢社交的人都面临这样的生活?其实所谓“御宅亚文化”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但当我真实经历后才后知后觉,就是我们的情感连接竟然是靠虚拟形象来维持,那么身体还重要吗?那把范围缩小到艺术、绘画,一手信息全消失的话,绘画还能不能抵达真实?或者真实还重要吗



〇 :你的家乡在哪里?现在对它是什么感觉?


 F :家乡在甘肃武威,比通常意义上的县城稍微大一点。现在的城市体量比我以前生活的时候大了三倍吧。到现在为止,几乎有我生活记忆的所有场景,都已经翻新或者拆除,我把他想象成当代忒修斯之船,在物理层面,我的家乡几乎不存在了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说故乡消失,就是孙子辈的年轻人,回家乡的唯一理由就是还有坚守在那里的爷爷奶奶,当爷爷奶奶辈去世后,家乡就没有回去的意义了。我尝试唤起一些感觉,但没有参照物了,很困难。



范博文在工作室



〇 :平时的生活状态如何?除了艺术,有什么兴趣爱好?


 F :现在白天会去工作室画画,不画画也待着到晚上,困了才回家睡觉。休息的时候会看看电影看看书,打游戏,如果路途比较方便会去徒步爬山,在南京的时候紫金山都快被我爬烂了,比较向往户外。



〇 :描述一个你的好朋友,以及ta对你的影响。


 F :那就说我的朋友冰瑾吧,他是我高中同学,咋描述呢?男的,已婚。我目前的工作室也是他分享给我用的,是我现在能持续创作的基本条件,感谢老哥。他也一直画画,所以影响就是互相缓解拖延症吧,懒的时候看他在画,我就挣扎一下也去画画了。还有就是可以一起打游戏挺方便。



〇 :你觉得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F :对世界充满好奇地生活着



〇 :对当下的社会氛围有何感受?你希望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


 F :没法说,懂的人都懂。希望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认可的生活,且被他人尊重。



〇 :如果变得很有钱你会做什么?


 F :去爬所有能徒步的山。换个大一点儿的工作室和冰瑾老哥打游戏。



〇 :最近在看的书/电影。


 F :《凡人修仙传》动画版。书,在看漫画家柘植义春的游记《贫困旅行记》。



〇 :最近做过的一个梦。


 F :我把一个不认识的人割喉了。(这能发吗?)



肖像系列 21x21cm 炭精棒 2023-2024









更多作品


👇




肖像系列
21x21cm 炭精棒 2023-2024





































































肖像系列




肖像-2 32x27cm 纸上炭笔+色粉 2023





肖像-4 32x27cm 纸上炭笔+色粉 2023






肖像-5 39x27cm 纸上炭笔+色粉 2023






肖像-7 32.5x27cm 纸上炭笔+炭精棒 2023






肖像-8 32.5x27cm 纸上炭笔+炭精棒 2023






肖像-9 54x39cm 纸上炭笔+色粉 2023






肖像-10 54x39cm 纸上炭笔+色粉 2023






肖像-11 54x39cm 纸上炭笔+色粉 2023






肖像-12 54x39cm 纸上炭笔+色粉 2023






肖像-13 54x39cm 纸上炭笔+色粉 2023






肖像-14 39x27cm 纸上炭笔+炭精棒 2023







梦与魇系列

纸上炭笔 39x27cm 2023




百合 39x27cm 纸上炭笔 2023






不知所措 39x27cm 纸上炭笔 2023





晨间魅影 39x27cm 纸上炭笔 2023







环形 39x27cm 纸上炭笔 2023






惊梦 39x27cm 纸上炭笔 2023






林中路 32.5x27cm 纸上炭笔 2023






暮秋 39x27cm 纸上炭笔 2023





沙发上的猫 39x27cm 纸上炭笔 2023





野花 39x27cm 纸上炭笔 2023





城市写生系列

纸上炭笔 37x26cm 2023




















独幅版画





吹口哨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恶作剧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放弃思考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花的影子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回头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即将融化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假装深刻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快乐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梦的痛觉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秘密基地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棉花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凝视-1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凝视-2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凝视-3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凝视-4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山顶的房子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吻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夜里的背影 31x23cm 独幅铜版画 2021






放烟花 30x22cm 独幅铜版画 2023






花的肖像-1 30x22cm 独幅铜版画 2023







花的肖像-2 30x22cm 独幅铜版画 2023






花的肖像-2 30x22cm 独幅铜版画 2023





纸上颜彩





夜里的背影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采蜜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冬日的光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对话-1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气候实验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河流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镜子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画旁边的植物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灼烧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巨人的陨落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Friedrich之墓 19x28cm 纸上颜彩 2019











象外近期文章


声音尘封在古舟里,“颜色”大喘着出走了
杨俐:看见。
世情“已经”这样,你却向春风说希望……
张正:反「正」。
绘画怎么养生?吃驴蹄啊,驴踹你一脸!
王希民。





把艺术拉出圈外

你还可以在微博找到我们
@象外的象外

投稿邮箱
263419055@qq.com


在售好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象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