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 | 到底是“一摊水”还是“一滩水”?

语言服务
2024-09-0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文字周报 Author 陈昌来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作者简介

陈昌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关于“一滩水”还是“一摊水”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认为只能用“一摊水”,而不能用“一滩水”,原因就在于“滩”不能做量词。近日因为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中有“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一滩水”能不能说又引起了争论。“一滩水”还是“一摊水”,关键在于“滩”和“摊”的用法,以及它们能不能与“水”搭配。


先说说“摊”。“摊”是个多义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列有7个义项,明确标记为“量”(量词)的有2个义项。一是“用于摊开的糊状物”,如“一摊血/鲜血/脓血”“一摊稀泥”“一摊稀饭”等,这里的“血/鲜血/脓血、稀泥、稀饭”等都是糊状物。糊状物是一种不像液体那样可以快速流动,也不像固体那样不能流动,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黏稠状态,典型糊状物如糨糊、稀饭、稀泥,糊状物有形但形状不稳定。二是相当于“摊子”,作为量词的“摊子”用于事物,如“一摊(摊子)事儿”“一大摊(摊子)杂事”等。“摊”作为量词还有别的用法,如用于概量,相当于“堆”,“一摊水果、一摊烂菜、一摊豆子、一摊狗屎、一摊灰烬、一摊意见”等。从《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及举例来看,“摊”作为量词倒是不能用于纯粹的液体“水”,更不能用作“一摊无形的水”。但“摊”能不能作为量词用于纯粹液体的“水”呢?《新华大字典》说“摊”可以“用于摊开的液体或糊状物”,如“一摊水、一摊鲜血、一摊稀泥”。可见“一摊水”也可以说,实际语料中也不乏用例。如:


(1)“当我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时,全身像被雨淋了似的,汗水顺着裤脚往下淌,地上汪了一摊水。”李凯军赛后回忆说。(《人民日报》2003年01月13日)


(2)红线说:“大人久经沙场,听见人马进寨就知道田承嗣来了,这大概不会有错。田老头不来还不好办,既来了,明天就要他把寨子交还,不然让他烂成一摊水。”(王小波《黑铁时代》)


(3)我说:往前走,往前走!前边是下雨积起的一摊水,他要从水滩边绕,我一脚踹在他的腿弯,五富跌坐在了水滩里,水溅了一脸。(贾平凹《高兴》)



再说说“滩”。“滩”能不能用作量词呢?“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河、湖、海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泛指河、湖、海边比岸低的地方,如河滩、海滩、滩地、盐滩等;二是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如险滩。就“滩”的第二个义项来看,“滩”中有水,水中多石,水流很急,故曰激流险滩。“滩”中有“水”而成“水滩”,名词“滩”可借用为量词而成为“一滩水”。我们认为“一滩水”的“滩”就是借用“滩”的第二个义项,即借用名词“滩”为量词而成为“一滩水”。“滩”作为量词的用法在诸多字典、词典中多未收录,如《现代汉语词典》就没有把“滩”标记为量词。不过,《汉语大词典》中说“滩”可用于在平面上成滩的东西,举例为杨朔的《乱人坑》“正干着活,忽然就得了血伤寒,鼻子流出一大滩血”。可见,“滩”用作量词早已有之。名词借为量词用,在汉语中是常见的用法。从实际语料来看,“一滩水”的用法也很常见,如:


(4)不知怎么,这个婴儿被他自己流出的眼泪腐蚀了。先被腐蚀的当然是他的眼睛,他的脸,于是他的脸变得非常狰狞可怖。最后,他终于化成了一滩水。(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5)为了证实这就是充满甲烷的冰晶体,一位科学家从这种冰块上取下一小块,用火柴点燃:冰雪般的东西开始燃烧,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直至冰块变成了一滩水。(《人民日报》2000年08月18日)


(6)夏天,烈日当空,偌大的广场像一个大蒸笼,身穿柔姿纱、短裙短裤的游人尚汗流浃背,而国旗哨兵为了防止汗迹湿透外装影响哨兵的庄严美,在凡尔丁套服内再加穿线衣裤和衬衣,脚上还得捂上一双皮鞋,两小时站下来,汗水浸透了内衣,回到班里一拧,“哗——”就是一滩水。(《人民日报》1990年09月26日)



从作文材料“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和作文题“我也是个取水人”来看,在“这滩水”“一滩无形的水”中“取水”,给人感觉是要在急流险滩中“取水”,倒也可以认为是大有深意的。


不过,“摊”和“滩”现代汉语中读音相通,字形相近,均为形声字,声旁一样,唯形旁不同,从词源、词义、用法上看,两者确有不同,但用作量词时,两者时有交叉,“一tanX”时常混用,尤其用在液体、糊状物前,如“一摊/滩血”“一摊/滩鲜血”“一摊/滩血块”“一摊/滩脓血”“一摊/滩泥”“一摊/滩烂泥”“一摊/滩稀泥”“一摊/滩油渍”“一摊/滩鼻涕”等等。这是不是可以说作为量词的“摊”和“滩”的区别正在逐步中和呢?语言是变化的,变化的语言是活的语言,“变化”正是语言生命力的体现。

编读互动:

您想看对哪些语言现象的解读?

扫码填写下方问卷告诉我们,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公开征稿或约稿。



本问卷长期有效,可在后台菜单栏中点击“选题建议”随时投递~
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本文来源:语言文字周报


拓展阅读


在2013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语文信箱栏目中,有读者提问:

我在读报时,有时候看到“一摊水”的写法,有时候又看到“一滩水”的写法,请问哪种写法妥当?谢谢! 河南读者 季中原

当时的《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回复了读者提问,他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摊”有量词用法,“滩”没有量词用法,因此,宜写“一摊水”,不宜写“一滩水”。

虽然从工具书规定的角度来说,一般认定规范的写法是“一摊水”,而不应该写作“一滩水”,而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多“一滩水”这样的用法,甚至权威媒体也这样用。这又是为何呢?细究原因有二。一、语言使用的习惯。二、名词活用作量词。

关于“一滩水”还是“一摊水”哪一个用法更准确,还存在着争议,存在着工具书的规定与实际使用状况相冲突的情形。从现行规定角度来说,当然是“一摊水”要比“一滩水”更规范,但未来如何,就不一定了。毕竟,工具书是记录总结语言现象的,我觉得一旦“一滩水”这个用法日渐增多起来,说不定哪一天这个用法在工具书中就转正了,甚至代替“一摊水”这样的用法也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来源:水寒说语文


科普

科普 | 男导师的妻子叫“师母”,那么女导师的丈夫怎么称呼?科普 | 为什么可以说“我爸爸”“我妈妈”,却不能说“我狗”?科普 | “爸爸”称谓的演变史:不是每一个父亲都叫“爸爸”
科普 | 为什么世界大多数语言“妈妈”的发音都差不多?
科普 | 为什么大人和儿童交流总是喜欢叠词词?
科普 | “躺平”是什么梗?如何看待年轻人“躺平”的现象?科普 | 语言学专业学生心碎的十六个瞬间科普 | 语言学专业学生的25种“怪癖”,哪一个戳中了你?科普 | 25个让你意想不到的语言小知识科普 | 语言学家达成一致意见的83个问题
科普 | 只有语言学内行人才能看懂的11张图科普 | 如何向理工科男朋友介绍语言学专业是干啥的?科普 | 凡尔赛一下语言学那些“不明觉厉”的用处科普 | 招牌背后的语言学:为什么你会被招牌吸引?科普 | 如何用语言学知识分析“小偷偷偷偷东西”并对下联?网友的答案秀出了天际!科普 | 粤方言的“嘉禾望岗”为什么好听?
科普 | 最适合唱歌的语言是哪种?
科普 | 为什么很多人发完语音后要再听一遍?
科普 | “好哒”“好滴”,是礼貌还是“文字讨好”?
科普 | 费翔的“商务殷语”火了!这门魔性的语言是啥原理?
科普 | 最近经常刷到的“猫meme”究竟是什么梗?
科普 | “偷感很重”是什么梗?用英语怎么说?
科普 | “拿来吧你”是什么梗?让我们用语言学知识分析一下
科普 | 最近刷屏的“显眼包”是什么梗?可不是eye pack哦!

科普 | “确诊式”文学是什么梗?网友:正式被确诊为浣碧

科普 | “尔滨”是什么梗?“哈尔滨”原本是什么意思?
科普 | “南方小土豆”是什么梗?是歧视、自嘲还是爱称?
科普 | “小砂糖橘”是什么梗,用英语怎么说?

科普 | “普通话羞耻症”是什么梗?

科普 | 到底能不能互祝“端午节快乐”?

科普 | “i人”“e人”“j人”“p人”分别是什么梗?
科普 | 飑线过境,一秒入夜!飑线究竟是啥,怎么读?
科普 | 语言学家解读《繁花》腔调:三代上海话“同中有异”
科普 | 北京野生动物园的声明为啥火了?我们用语言学知识分析一下

科普 | 思聪真的是舔狗吗?让我们用语言学分析一下

科普 | 潮流语言的终级迷惑:“yyds”为什么从去年火到今年?科普 | 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就是学语文的?语言学有何用武之地?科普 | 语言学等于学语言吗?为什么要学语言学?科普 | 为什么有的人更擅长学习多种语言?科普 | 为什么很多人总把“然后然后”挂在嘴边?
科普 | 语言学是一门科学吗?科普 | 为什么要学语言学?科普 | 如何阅读语言学论文?科普 | Hilpert: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学?科普 |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全览科普 | 汉语在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亲戚”?科普 | 哪种语言最难学?外媒做了个排名,高居榜首的是……

科普 | 为什么微信语音里自己的声音很难听?

科普 | 为什么其他国家大多用拼音文字而非方块字?

科普 | 为什么可以“水一篇论文”,而不能“菜一篇论文”?

科普 |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微信聊天时不爱用标点符号?

科普 | 为什么现在管谁都叫“老师”?

科普 |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在聊天时加上空括号?

科普 | “-”“‒”“—”“——”“~”有哪些隐含区别?

科普 | 电影《周处除三害》中的“处”怎么读?

科普 | “牛轧糖”的“轧”到底读“gᔓzhá”还是“yà”?科普 | “年前冷静期”是什么梗?科普 | 冲上热搜!“大学生德华”是什么梗?
科普 | 热搜新梗“为i做e”“遇e则i”是什么意思?科普 | 不再emo!这届年轻人的新情绪emoha又是什么梗?
科普 | 大脑为什么要删除你两岁前的记忆?
科普 | 可以说“感谢聆听”“谢谢欣赏”吗?
科普 | 微信聊天要打句号吗?
科普 | 嗯?“嗯”的拼音竟然不是“en”?!科普 | “怂”不读“sóng”,“认怂”写错了?正确的读音和写法是啥?
科普 | 为什么是“冻成了狗”,而不是“冻成了猫”?
科普 | 想要表达真正开心地笑,得用几个“哈”?科普 | 我们分析了3447个地铁站,发现了中国城市地名的秘密科普 | 除了“六安”,还有哪些一读就错的地名?科普 | “街”:我国最奇特的一个字,3000年间都是一个读音科普 | 中国古代才女班昭的尊称“曹大家”,你真的会读吗?科普 | 中国最难懂的十大方言排行,有你的家乡话吗?科普 | 中国最难读的地名在哪里?
科普 | 全国各地普通话标准程度排行榜,你的家乡属于第几档?科普 | 汉字到底有多少个?科普 | 为什么有些语言这么难学?科学家发现关键基因科普 | 儿童语言中的可爱语法科普 | 婴儿是天才的语言学习者科普 | 语言学家的迷惑例句:关于性别问题的严肃讨论科普 | 语言进化编年史:我们的语言如何进化,将来如何发展?科普 | 脑洞大开!古汉语原来是这样发音的科普 | 惨绿少年、酒店猛狗……这些“令人喷饭”的词,居然都是成语科普 | 万万没想到,这些词居然来自方言科普 | 《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爆火!剧名为何这样翻译?科普 |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A爆了!这里的“A”是什么意思?科普 | 《红楼梦》中的生僻字词,你认识几个?科普 | 写公文时,为什么要用仿宋GB2312字体?科普 | 为什么一看书就想睡觉,小视频却越刷越清醒?科普 | “仚屳屲冚”竟然是一个成语,它是什么意思呢?科普 | 我们好不容易记住的字,为啥就不那么念了?科普 | 东北话的传染性到底有多强?
科普 |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有看字幕的习惯?
科普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张嘴就词穷?
科普 | 能不能别写那么多“进行”?
科普 | 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中国红”,竟有这么多浪漫的名字!
科普 | 原来,“年”的别称有这么多!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20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ID: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语服君

微信号:yuyanfuwu2023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科普趣文


今天有“在看”我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服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