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永久保持”是华文教育的坚定目标

王汉卫、白娟 语言服务
2024-09-04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交织在一起,和谐共生。这是现代文明的图景,更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深入开展祖语保持研究,做好祖语传承,对于保持语言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郭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

王汉卫    白    娟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23年12月出版


当当购书链接


京东购书链接



王汉卫,博士,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二语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字教学、华文水平测试。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白娟,博士,北京华文学院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研究中心讲师,《世界华文教育》编辑。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华文教育等。



汉卫、白娟所著《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即将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早在申请出版基金之前,汉卫就打招呼说,出版的时候让我给这本书写几句话。我当即就答应了。


多年来,我对写序一直有恐惧感。一是写序得花很长时间看全书,而现在能坐下来认真看完一本书真的很难;二是写序总得有一些评论,现在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太快,觉得很多东西自己已经跟不上,内容不容易把握,难免露怯。汉卫之事我之所以爽快应承下来,出于多个原因。第一,用“祖语”翻译“heritage language”并赋予“祖辈语言”的含义,是我提议并通过我们团队一次次讨论后逐步清晰化、系统化的;第二,华二代的祖语保持也是我们推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设想的子课题之一。我们动动嘴,汉卫们跑断了腿。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经常天马行空,口无遮拦,有什么想法随时脱口而出,不少只是随便说说。汉卫则是个行动派,责任心极强,有股子犟劲。这些年来,他一心沉到华语传承事业中,连同华文水平测试工程,主持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是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用他的话说,从我鼓动他做华文水平测试开始,是我这个始作俑者,把他拉上了“贼船”。十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坚持在这片领域耕耘,成果不断,令人欣喜。但看到他终日拖着疲惫的身体奔波操劳,我也经常有些不忍。本书的另一作者白娟,是我曾经的同事。她一直关注海外的语言教育,特别是家庭华文教育;她还是《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积极参与者,为绿皮书的编写默默地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是个做事认真、不计名利的人。这里介绍一下作者,因为在我看来,写序介绍成果本身固然重要,介绍成果背后的作者也同样重要。


祖语保持是个世界性难题。历史上不同时期走到世界各地的中国话,绝大多数已是作为祖语来传承的。以世界各地的华二代为对象,开展祖语保持研究,其学术和应用价值显而易见。《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展示了不同国家华二代祖语保持的现状、各方为祖语保持进行的教材编写研究、华文水平测试研究的重要成果。海外华人祖语传承的基本经验是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多样化发展。作者选取了15个国家,这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华人移民的历史、背景、分布等方面各有其特点。以这些国家的华人新移民及华二代作为调研对象,分国别开展研究,反映出作者对海外华人社会的实际情况非常熟悉,真实再现了海外华人社会的多样性。作者不仅重视国别选择方面的代表性,也重视探讨问题角度的多样性;不仅分析华二代在祖语保持方面的现状,还探讨了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进而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语言文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对华语作为祖语保持状况的认识,给在当今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祖语文化、保护祖语资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祖语保持和祖语传承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近年来,我开始从祖语传承的角度看祖语保持问题,我们的研究团队也逐步从华文教育转向华语传承。在我构想的华语传承话语体系中,就涵盖了祖语保持。因此,本书提到的很多问题我都有同感。例如“永久传承”、从战略的角度“支持祖语学校”、重新审视华文教育的目标、重视华文水平测试的推广等。推动祖语传承是为了祖语的保持,而祖语保持的状况可以反映各种传承努力的实际成效。多方事实证明,祖语传承过程中想要完全保持祖语状态几乎绝无可能。华二代的语言生活状态和语言元素发生变化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祖语保持中看到的某些“语言磨损”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祖语传承主动应变的结果,是一代代华人语言文化植根于当地社会的必要手段,是祖语新陈代谢的表现。


我非常赞赏作者的专业精神。书中既有祖语保持理论的探讨,更有为祖语保持所做的种种努力的探讨。纵观全书,可以看到作者理论认识的深入,框架设计的精心细致。书中的观点我并非都认同,但我赞赏他们的探索精神,赞赏他们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赞赏他们为海外华语保持所做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开创性建树,必然会对未来的华语传承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它提示我们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从实际出发传承中华语言文化,向世界分享中华语言文明,积极开展理论创新,推进研究领域突破。毫无疑问,《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进行的尝试是成功的。


我也非常赞赏作者的研究方法。作者通过深入调查和访谈,获得了翔实的一手资料。课题组分别对华二代、华二代的家长及华校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根据对象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访谈提纲。对华二代的访谈集中在其学习祖语的经历、语言态度、对其语言水平的评估等;对家长的访谈聚焦于家长的教育和成长背景、家庭社交网络、家庭语言政策、家庭发展规划等;而对华校教师的访谈则聚焦于华校的学生构成、课程设置、文化活动、语言评估、 困难等。如此细致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不能不让人信服。教材编写的梳理,华文水平测试的设计到实测,既促进了祖语保持研究的理论建设,也从实践层面对华语传承研究进行了拓展。


我还要特别赞赏该书的文风。书中结构清晰,行文干净利落,语言朴实易懂,值得称道。良好的文风本来是语言学术著作的本分,现在还得专门作为特色提出,实在是因为近年来论著可读性越来越差,好像只有别人看不懂才是有学问。在当今这种语境下,这部著作无疑给人带来一些欣喜。


总起来说,《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是一部好书。它的出版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将会引发更多关于华二代祖语保持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交织在一起,和谐共生。这是现代文明的图景,更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深入开展祖语保持研究,做好祖语传承,对于保持语言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会在广大读者之前,先读此书,获益多多,正可谓先睹为快。感谢汉卫和白娟。


是为序。


郭熙

2023年10月3日



前    言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由来已久,中国是一个移民输出大国,但因为中国从来不是殖民主义者,所以,中国移民的后裔,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祖语保持的问题。


祖语保持虽不是中国移民单独面对的问题,却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移民群体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过去的几百年,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又基于新增移民的巨大数量和更加广泛、分散的分布,以及二语教学理论对祖语保持的干扰,这个问题在今日尤其突出。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


继承语/传承语的概念译自英语heritage language,本书表述为“祖语”,大体属于异名同指,主要考虑汉语字词的精确性,突出着眼点的不同——“继承语”的着眼点是“继承”、是当事个人;“传承语”是双着眼点,有“传”有“承”;“祖语”的着眼点是宗脉、是族群。


华语文是中文在海外的传承和发展。虽然华文这个概念及其教学实践由来已久,但华文作为祖语继承的相关研究一直比较小众,在“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界的关注程度不高,本书因此也得以有幸成为“蓝海”中的一朵浪花。


近几十年来的移民潮,给华语祖语研究带来的新现象是大量“华二代”的出现。在长期的华文教学与研究中,我们慢慢认识到,“代系”而非“地域”是祖语保持最为关键的因素。华二代是祖语保持的关键代系,而直接以华二代为目标的研究并没有成为华文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点。


研究的背景如上所述,目的则是通过华二代研究,尝试为华二代祖语保持——进而为华文教育、为国际中文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描写是研究的起点,我们不揣简陋,更力图通过本研究,特别是抓住“华二代”这个点,在教学及教材理念、测试把关、政策建言多方面发力,以确使真的有一点贡献。


按照上述思路,本书分四个部分:华二代祖语保持国别研究、华二代祖语保持教材研究、华二代祖语保持测试研究、研究结论和建议。简述如下:


1.华二代祖语保持国别研究


本部分具体涉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西语美洲、日本,共七个新移民较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具体调查华二代及其家长、教师的祖语观,以及他们在祖语保持上的态度、实践和效果。本部分还以专门章节调查了老移民数量最多的印尼新生代的祖语保持情况,以资对比。


2.华二代祖语保持教材研究


本部分分三条线展开研究:


一是华文教材的国别使用,范围涉及亚、欧、非、北美、南美、大洋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主要现用教材的考察,我们选择了《中文》《汉语》《马立平中文》《欢乐伙伴》,前二者是中国面向海外华文教育界免费提供的主干教材,后二者分别是在美国和新加坡有影响力的华文教材。


三是在现有华文祖语教材、汉语二语教材,以及现在和历史上的汉语母语教材的基础上,向海外华文教育界人士抛出了本研究团队的华文祖语教材理念,果如所料,也令人欣慰,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3.华二代祖语保持测试研究


本书研发了以华二代为第一目标人群的华文能力标准化考试系统:华文水平测试。


汉语是世界上第一语言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种,也是作为“非第一语言”教学发展最迅速、重要性直逼英语(我们深信将来会超过英语)的语种。华人也是世界上第一大并且还在继续增长的以合法方式移民的群体,而汉语“非第一语言”的测试,直至目前仍只可说处于起步阶段——一个重要指标是:仅有一个汉语水平考试(HSK)系列得到政府认可。


“考试是指挥棒”,学术层面,考试的背后是学理、是标准、是教学、是目标。“起步阶段”的现实,其深刻学术背景是“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的简单二值区分和定性,是“祖语”理论及实践未能深入、广泛地影响汉语教学界乃至华文教育界。


“华文祖语传承”跟“汉语二语传播”在教学对象、内容、目标、方法方面,在能力标准与测试评估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本研究开发的华文水平测试,以标准化考试理论为指导,从对象调研入手,从标准、大纲、样卷研发,到试测、调整、再测、再改、再测反复打磨,以服务华文教育为宗旨。


4.研究结论和建议


本部分呈现了本研究的倾向性认识,为华二代祖语永久保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获得了一些不见得很成熟的观点,愿跟诸位读者简要分享如下,以尽前言之本分:


1. 华二代是海外华文教育和华文祖语保持的关键代系


华二代是华文祖语保持的起点,是华文祖语保持的典型代系、关键代系。二代祖语不保,其后代系的华文“祖语教学”,基本上就只能转型为“二语教学”,这是令人扼腕的质的转变。今天的华文教育界尚未明确重点代系人群,未紧紧抓住“华二代”这个代系的“牛鼻子”,这是当前的大问题。


2.“永久保持”必须是华文教育明确而坚定的目标


“永久保持”谈何容易,甚至似乎呓语,但在华二代、华三代转移广泛存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东南亚某些华人社会多代之后仍能保持祖语的现象,这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至少肯定了一个事实——祖语保持的实际情况和可能是无限多样的——由此也可以推导出一个符合逻辑的基本判断:永久保持也是可能的。


“华文祖语永久保持”必须作为华文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坚定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华文教育才能成其为国家民族的一项事业,否则,华文教育也就只能被二语的潮流裹挟,失去目标。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方向,多半会成为眼前的、周末的、可多可少甚至可有可无的,事业意义、学术意义上的华文祖语传承也就成为空谈。


3.家庭祖语环境是华文教育的压舱石


家庭祖语环境是华文教育的压舱石,不能笼统地说海外华文教育是海外华人的中文教育,家庭中文祖语环境是华文教育的核心因素,是华文祖语保持的关键,有没有一定程度上的家庭祖语环境,是华文教育跟非华文教育的分野。


这一点,理论上并不难理解,但在实践上,国际中文教学界、华文教育界都没有高度重视,没有以其指导和分流中文二语、祖语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能力测评。


4. 祖(籍)国认同是祖语保持最大的内在动力


鉴于我国目前的国籍和绿卡政策,在此问题上,教育界目前难能有所作为。双国籍的讨论和踌躇已久,我们关注的是个人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平衡,是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语言是最大的软实力,海外华人的祖语保持是我国软实力的世界投放,是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的结合点。恰当的绿卡和国籍政策,也可以高效引导移民的移出流向和聚居倾向。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审慎尝试制定相关顶层政策,为海外华人的祖语保持注入内在动力。否则,根断了,寻根何益?


5.“华文祖语传承教育”的学科问题亟待解决


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是华文教育界的常谈。教师问题在海外尤其突出,特别是老华人社会,真正合格的、专业的教师十分缺乏,华文教育举步维艰。教师匮乏的根源若想得到根本解决,还得回到国内,回到学术,并最终回到政府层面的举措。


本研究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但作为学科名称,认识上似有不足。“对外”“国际”是以“内外”为着眼点的,这样的名称,从学科的层面即已经模糊了“华文祖语传承”跟“汉语二语传播”的巨大差异,在几十年来的教学实践上,“二语”凌驾于“祖语”之上,是有目共睹的基本事实。


为解决华文教育的师资问题,亟须提升和彰显“华文祖语传承教育”的学科地位,使其与“汉语二语传播教育”肩并肩、手拉手。政府层面,也宜加强“华文祖语传承”的师资培养和外派。


6.呼唤真正的华文教材出炉


学科顶层设计的问题,进一步带来的是教材、教法的问题。调查显示,今日之所谓“华文教材”,在基本的底层设计、教学理论上,严重受“二语”理论的影响,跟汉语二语教材没有本质区别。由此带来的是华文教材不好用,华文教学质量堪忧,这一点,在我们的调查访谈中一再呈现。


本研究在华文教材上的基本观点如下:


“听说”主要是家庭的事,华文教材和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读写”,识字量的迅速发展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然而,现有的所谓“华文教材”都并不如此(我们有研究数据支撑这个“都”字)。识字量的教学设计发展缓慢,不能满足随年龄增长的认知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自主阅读的需要,这样的底层设计几乎注定了华文教学的大面积失败。


华文教材是为实现祖语保持而设计的教材,再不能在汉语二语教学的底层理论上编写、修订,而应借鉴传统蒙学的做法,把迅速解决识字量、迅速提升自主阅读能力放在首位。“集中识字”是基本原则,至于如何集中识字,这是下位的、方法上的问题。


以“读写为重、读写领先”的华文教学基本格局,决定了华文教材编写基本思路应该是:以字为本,融字、词、句、篇、语言、文学、文化为一体。调查显示,该思路得到了海外华文教师相当广泛和积极的认可。


7.华文教育必须有自己的专属考试


以群体论,海外华人跟非华人在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学习目的,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中文水平等许多方面都是异质的群体。


HSK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测试,尽管有它的少年版YCT,但总体上不关联每一个年龄段的汉语母语者。HSK这样设计当然是对的,因为它评价的是一般汉语二语者的能力,不可能也不应该以年龄为汉语二语能力划定标准——而祖语传承却迥然不同。


传承必须紧密结合成长的阶段,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例如6岁应该达到什么水平,8岁应该达到什么水平……18岁应该达到什么水平,这是传承必须明确的目标,18岁高兴了,才开始尝试学习华文,就谈不上传承了。而传播则不同,18岁还是80岁学习中文,那是学习者的自由,而不是“族群”的目标——世界上除了华族,永远也不会有第二个以祖语“中文/华文/汉语”为标记的族群。


海外华侨华人有6 000多万之众,并且在继续增长。从社会学、人口学的角度,从政治、统战的高度,华文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就更加不容忽视。它一头连着学科、理论、教材、教法等汉语教学的体系,一头连着海外华人社会的祖语保持,是大国崛起、是全球华人资源统筹的重要举措——这也决定了华文水平测试(HC)专属考试的特质,决定了它必须诞生也必将长大的前景。


方便读者迅速把握全书,以上碎语为前言。水平有限,诸多不足是肯定的,恳请读者赐正,也请读者海涵,相信未来的学界,华二代祖语保持这个课题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问世。抛砖引玉,用在本书上,再恰当不过了。


王汉卫

2022年8月15日


注:摘自本书的序和前言,了解更多内容请翻阅本书。


本书导读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立项号:16AYY005)结项成果。本书出版获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本书围绕“华二代祖语保持”的命题,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调查研究了世界主要华人移民国家和地区的华二代祖语教学、保持情况及其所使用的教材,深入探讨剖析其中的语言规划、语言形态、语言实践、语言政策以及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价值观念、族群文化认同、华文水平测试等,开发出以标准化考试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华文教育为宗旨的华文水平测试系统,形成一套完备的测试理论体系,为促进海外华文教育的保持发展,有效提升华裔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乃至进一步传播传承中华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华二代祖语保持国别研究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综述
第一节 海外华人语言转用状况研究
第二节 家庭语言状况代系特点研究
第三节 影响华二代祖语保持的因素研究
第四节 华二代祖语习得研究
第五节 华二代祖语学习的动机和态度研究
第六节 小 结

第三章 美国华人新移民家庭语言政策探析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节 访谈分析
第五节 结 论

第四章 英国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节 访谈分析
第五节 反思与对策

第五章 澳大利亚方言背景华二代祖语学习与认同研究
第一节 引 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讨 论
第四节 结 论
第五节 建 议

第六章 新加坡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新移民家长的华语使用情况及原因
第四节 华二代与新加坡本土孩子的华语使用对比
第五节 华二代华文水平调查
第六节 对策与结论

第七章 意大利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问卷分析与讨论
第四节 意大利华二代祖语保持访谈
第五节 结 论

第八章 西语美洲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节 访谈分析
第五节 结 论

第九章 日本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第四节 日本华二代祖语保持的建议与对策
第十章 印尼新生代华裔祖语保持研究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问卷分析与讨论
第四节 访谈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结 论

第二部分 华二代祖语保持的教材研究
第十一章 华文教材的宏观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二节 亚洲华文教材调查
第三节 欧洲华文教材调查
第四节 北美洲华文教材调查
第五节 南美洲华文教材调查
第六节 非洲华文教材调查
第七节 大洋洲华文教材调查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华文教材的微观考察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材结构描写
第三节 拼音教学描写
第四节 汉字教学描写
第五节 词汇教学描写
第六节 语法教学描写
第七节 文化教学描写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华文教材新理念及调查
第一节 为祖语保持的华文教材新理念
第二节 新理念华文教材问卷的设计和调查
第三节 关于“华文教学性质”的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节 关于“语文教学特点”的调查结果分析
第五节 关于“新华文教材理念”的调查结果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华二代祖语保持的测试研究

第十四章 华文水平测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华测的基本对象等核心问题
第二节 华测的起点、过程、终点暨华测的纵向结构
第三节 听、说、读、写的关系暨华测的横向结构

第十五章 华测读写听说能力标准
第一节 国内外的语言能力标准以及教学标准
第二节 华测能力标准的理论指导和总体框架
第三节 读写听说能力标准初定

第十六章 华测系列“大纲”的研制
第一节 华测汉字等级大纲的研制
第二节 华测词汇等级大纲的研制
第三节 华测语法等级大纲的研制
第四节 华测文化等级大纲的研制

第十七章 语言测试的两个核心题型批判及华测题型研制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节 重新认识“多项选择”
第二节 重新认识作文
第三节 华测题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十八章 华测阅读试卷的设计
第一节 关于宏观结构的讨论
第二节 关于微观题型的讨论
第三节 华二代与非华二代华测阅读测试数据对比

第十九章 华测写作试卷的设计
第一节 关于宏观结构的讨论
第二节 关于微观题型的讨论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二十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性认识
第二节 尝试性建议

附 录
附录一 华裔语言保持状况调查(通用卷)
附录二 华人家庭语言保持状况调查(家长卷)
附录三 华校教师、管理者问卷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 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六 华校管理者、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七 澳大利亚方言背景华二代祖语学习与认同研究调查材料附录八 新加坡华人家长对孩子学习华文的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九 新加坡华一代家长对孩子学习华文的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十 华测海外需求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 记

如果您有语言学领域研究成果

或语言类教材书稿

欢迎添加黄编辑微信洽谈出版

著作及教材出版


推荐阅读


1

国家出版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荐书丨吴礼权《政治修辞学》:从语言表达的视角剖析政治修辞现象

喜讯|《汉语名词铺排史》荣获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我社图书第二次获此殊荣

荐书丨吴礼权《汉语名词铺排史》:汉语修辞学的前沿成果(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

荐书 | 马庆株:语言学研究只有痴迷于斯才能不以为苦 | 《汉语名词铺排史》序

荐书丨张玉金《出土战国文献动词研究》:古汉语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

荐书 | 曹炜《汉语虚词史研究》:全面梳理汉语虚词发展演变史

荐书 | 范莉:语法、语义与语用的习得:基于论元结构与量化逻辑的研究


2

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丨何自然、陈新仁等《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国内外第一本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专著(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 | 李占喜《语用翻译探索》:基于语用学理论的翻译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 | 江晓红:英汉指称转喻意义建构的认知语用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 | 景晓平:语用学视角下的新闻转述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 | 李娟:特称描述语理解机制的语用学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 | 邓兆红:委婉语解读的社会—认知语用学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 | 吴珏:新闻标题的主观性:语用身份论视角(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 | 袁周敏《基于商业咨询顾问话语实践的身份建构研究》:基于会话过程研究身份建构的专著(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 | 郑庆君,向琼,张春燕:汉语新媒体语篇的互文性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 | 钱永红:欺诈性广告中模糊话语的批评语用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 | 张立茵:语用身份论视角下的学术引用行为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荐书 | 钱永红:身份建构与关系管理:网络互动话语的批评语用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3

语言服务书系


荐书 | 张玉金《出土先秦文献虚词发展研究》:从历时角度研究出土先秦文献中的虚词系统发展(语言服务书系·出土文献研究)

荐书 | 张玉金主编《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第三辑)》(语言服务书系·出土文献研究)

荐书 | 禤健聪主编,马喆副主编:语言生态与语言服务(屈哨兵总序)

荐书 | 刘华 等著:东南亚华人社区华语生活状况研究(语言服务书系·语言生活研究)

荐书 | 陈旸:《论语》英译研究的功能语篇分析途径(语言服务书系 · 翻译研究)

荐书 | 陈毅平:《红楼梦》称呼语翻译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翻译研究)

荐书 | 任龙波:认知语义学:静态事件的概念化和类型(语言服务书系·认知语言学研究)

荐书 | 黄海翔:《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翻译研究)

荐书 | 石进芳: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性词义习得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二语习得研究)

荐书 | 庞雅:海南闽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方言研究)

荐书 | 李艳娇:基于语料库的日常会话评价功能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话语研究)

荐书 | 张权:网络环境下英语规则化趋势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语言教学研究)

荐书 | 尉万传:言语幽默的语用认知探究(语言服务书系 · 语用学研究)

荐书 | 朱城:《汉语大字典》释义的准确性问题(语言服务书系 · 辞书研究)

荐书 | 乔倓:现代汉语常用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现代汉语研究) 

荐书 | 张蕾、胡文婷主编:学术英语综合读写教程(语言服务书系 · 语言教育)

荐书 | 如何在英语公众演讲中讲好中国故事?(语言服务书系·语言教育)

荐书 | 李金妹:因果关系事件语义学:事件融合视角(语言服务书系 · 认知语言学研究)

荐书 | 杨春耘主编:临床医学汉语会话教程(语言服务书系 · 国际中文教育)


4

文化外译、华文教育及其他


重磅 | “中华文化外译书系·汉字中国”出版,助力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荐书 | 郭熙、邵宜总主编:新丝路华文系列教材(初级+中级+高级)

荐书|董洪杰总主编:“丝路汉语系列教材”首批图书出版

荐书 | 如何向歪果仁推荐好看又经典的中国电影?

荐书 | “一带一路”沿线国职业汉语系列培训教材

荐书 | 陆道夫主编: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教程(第三版)

推荐 | 名句中国:吴礼权教授为你解读经典名句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荐 | 中文表达技巧丛书:吴礼权教授教你如何把话说好

荐书 | 蔡丽《华文趣味教学法》: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实践指南

荐书 | 蔡丽《华文趣味教学理论与实践》:提高华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指南

荐书 | 刘华、苏宝华《汉语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汉语教与学的现代教育技能实践指南

荐书 | 刘慧:现代汉语评价系统研究

荐书 |《世界华人弟子规》:以当代话语和时代精神生动解读中华传统文化

荐书 | 张金桥、李计伟、祝晓宏:华语传承、认同及测试研究

荐书 | 欧阳东峰:冲突与调谐:李提摩太《西游记》英译本研究

荐书 | 汉语写作有“速”成宝典吗?还真有!(内附干货)

荐书 | 《客家话概说》告诉你,古色古香的客家话词汇怎么写

荐书 | 安华林、刘娅琼等编著:汉语学习词典多维研究(海雅文丛)

重磅 | 当“上古音”遇上“王力语言学奖”


5

语言学著作精选


盘点 | 暨南大学出版社2023年度语言学图书精选

盘点 | 暨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度语言学图书精选

盘点 | 暨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度语言类著作精选

盘点 | 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度十大语言学好书

荐书 | 暨南大学出版社:语言学联合书单2019年度书单

年度精选丨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度语言学精品图书

荐书 | 暨南大学出版社语言学经典书单

宅家福利 | 暨南大学出版社语言学电子书免费读


6

其他


干货 | 从零开始:语言学入门书目推荐

干货 | 4.23世界读书日献礼:陈新仁教授推荐给大家的语用学阅读书目

干货 | 开学季,15套对外汉语教材,推荐给刚当汉语老师的你

汇总 | 语言学联合书单往期书单

书单 | 2021语言学百大好书榜出炉!

干货 | 10本简单易读的入门英文原著(附下载链接)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20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ID: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语服君

微信号:yuyanfuwu2023

点击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语言学好书


今天有“在看”我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服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