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科学技艺|孙虎:基于互动理论的山水社区景观设计实践——以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为例

孙虎 社区花园
2024-09-04

作者:孙虎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兼职教授,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1    研究背景

传统的居住区景观空间设计普遍流于形式,忽略人与景观之间的交流,成为华而不实的空间,具体表现为:第一,长期以来除儿童活动场所、观景平台、休闲场所和健身场所外,居住区中没有更多的景观功能空间;第二,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过于追求视觉冲击而忽略其他感官感受。景观空间僵化、使用率低,居住区中空荡荡的活动场地随处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区景观已不局限于对美观和生态的重视,渐渐注重自身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希望与景观空间有更多的互动。综上所述,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已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针对当代居住区景观空间缺乏居民参与互动的问题,本次设计提出以“山水体验”作为蓝本,以行山涉水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作为对应的策略,以山水社区作为设计理念的方案实践。综合考虑景观空间的功能性和体验性,活化居住区景观,提高景观空间的使用率,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构成人与景观空间、人与人的良性互动关系。基于此,本文以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为例,以互动理论为基础,探索如何以山水社区为理念,通过设计有效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增强空间感受氛围,提高居民在景观空间中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2 山水社区

2.1 以互动性为理论框架

互动理论是山水社区的理论基础。字面意思来看,“互”是指交替、相互,“动”则指使起作用或变化。互动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意思,确切地说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构成互动关系的过程,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区分。互动关系是多层次的,既有外在形式上的交流,又有文化、生态等内在层面上的影响和延续。互动类型按照互动的结果,可以划分为良性互动和非良性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若发生互动的双方可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双赢的互动效果,称之为良性互动;相反,若在互动过程中对互动双方存在相互阻碍,有害于对方发展,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称之为非良性互动。


山水社区旨在将互动理论引入社区景观设计,以促成人与景观空间的良性互动,是互动理论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居民在景观空间中游走,两者接触、交替,通过参与和相互作用,居民与景观形成互动关系。人作为感受景观空间的主体,置身于客体景观空间内部的互动与交流,很难从宏观角度或单纯的形式感、功能性上体会空间景观的独特美感。因此山水社区致力于构建以多层次互动为基础,使居民能参与到景观空间中去,享受到功能与美感的景观空间。


2.2 以创造活动为营造目标

2.21 促使活动发生和丰富感官体验是提出山水社区的目的

山水社区的营造目的在于促使居民在景观空间中有更多活动发生。山水社区功能多元、特色鲜明的空间高效地打造出场所感,创造更多活动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居民对空间环境产生认同与共鸣,让社区保持长久的生命活力。山水社区建立“可亲、可乐、可感”的居住区景观,使居住区真正容纳居民生活,成为居民的身体和精神的理想家园。通过活动的发生,山水社区实现人与景观互动,进而实现人与人的互动。


2.2.2    丰富感官体验

山水社区的营造目的在于丰富居民的感官体验。“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有87%是通过眼睛捕获的,并且75%~90%的人体活动是由视觉引起的。视觉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最重要的方式,但是人的视、听、嗅、味、肤觉是一个协同作业的整体,它们相互协调运作,能获得更为完善的信息,并转换为知觉进行存储。当景观空间可以尽可能地满足居民各个感官的体验,人的感官体验得到丰富,居民在空间中才可以获得参与感和归属感。通过丰富的感官体验,山水社区实现人与景观互动,进而实现人与人的互动。


2.3 以多维体验为营造内涵

空间体验、生态体验、艺术体验是山水社区的内核。本文提及的山水,尤指人在自然中行山涉水时的体验感。郭熙曾在《林泉高致》中说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人身处自然,行山涉水,通过在山水中行、望、游、居等多角度的参与,体验山水中的景色、气味、声音、触感等,人与环境实现了全方位的良性互动。


空间体验突出居住区场地中的立体空间设计,意在打破单调,充分表现场地的自然式结构,即山 水的层次感。解析平整的场地,以山水的高低错落结构进行重构,营造丰富的山水立体空间,使人获得在山水中游走的体验感。生态体验突出居住区中的自然式种植方式,意在营造自然式景观,充分表现自然野趣,即原生态野外山水自然环境的趣味性。摒弃传统居住区的规则式种植方式,采用自然式种植,营造自然的山水生态空间,使人获得身处自然山水的体验感。艺术体验突出居住区参与方式和感官体验的多元,意在赋予场地艺术内涵,充分表现山水精神,即山水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诗词歌赋和山水画作中。它让居住区一改过去乏味而单一的景观功能,创造性地在居住区景观内设置艺术廊道,营造富有氛围的山水艺术空间,使人获得在山水空间中享受艺术的体验感。

3  实践案例——珠海新光御景山

3.1 项目概况

珠海新光御景山是一个居住小区,其景观设计是山水社区的实践。山水社区通过空间体验、生态体验、艺术体验,实现人与景观的良性互动,从而解决景观空间僵化、使用率低的问题。


项目位于珠海吉大景山路中段(图1),整个项目占地约4万㎡,总建筑面积约16万㎡,由1座奢华精品酒店及5栋高层建筑组成,建筑整体色调素雅,总体而言,基地内有较好的景观资源。但是建筑群的排布呈现围合式的中庭排布,其导致景观空间层次较为单一,视线也较为狭隘。本项目的设计内容包含景观概念方案(图2)至施工图设计。设计年份为2007年,建设周期为2008—2010年。项目建成距今已有近 10 年的时间,经过多年的生长,绿树已然成荫,和场地空间完全融合。虽没有开盘时的精心维护,但是景观环境优雅舒适,与居民的生活悄然融为一体,整个景观空间,因居民的喜爱与积极参与而变得生机盎然。


     图1 项目区位图  

图2 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景观总平面图


3.2 设计思路

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是山水社区的实践。以互动理论为基础,提出山水社区的理念,以促使活动 发生和丰富感官体验为设计目标,分别应对只注重视觉体验、功能单一且乏味这两个问题,最终形成以四大分区和空中栈道为核心的方案,形成改善空间僵化、使用率低问题的实践(图3)。

 

图3 设计构思框架图

 

本次设计尝试将公园搬进住宅小区,把向往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带进城央的高层住宅之中,创造一种自由的、个性的公园式居住感受。郁郁葱葱的树林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将喧闹的城市与静谧的居家环境悄然隔离(图4)。场地的划分以功能为基础,形成数个分区,各个分区有着结构上的联系,以达到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图4 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航拍实景图


功能分区以四大区域(花海区、泳池区、草坪区、森林区)和空中栈道为核心。其中森林区漫布于 整个场地;花海区、泳池区、草坪区这三个区域皆以圆的形态呈现(图5);空中栈道以曲线为形态(图6)。圆和曲线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有着几何交错互动,设计以圆的块面感强化节点空间,通过入口广场与线形栈道的有机组合,使空间收放有序,丰富景观的变化;结合竖向造景,尽可能地营造出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空间关系,为景观空间增加竖向环境特色。


图5 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功能分区图


图6 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场地结构图

3.3 空间体验

以行山涉水的游走方式为原型,空中栈道形成了立体的动线空间。空中栈道近5m高,既是人行的动线,也是观景的廊道。以景观栈道为纽带,串联主要的景观空间——森林区、草坪区、花海区、泳池区,强化自然的动线,将组团活动空间有机分割并穿插,模糊了原有的景观秩序,赋予新的语言。这为人与景观互动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性。


空中栈道(图7)挑战了传统的走廊,注重人与空间的互动体验,以其独特的蜿蜒形式和最佳的空间效用创造独特的立体空间体验。走上景观栈道,由低及高,人仿佛行走于山野之中,从高处看花、看水、看草、看树,仿佛在山中漫游,以游走的角度参与到景观空间中。栈道之上,人行于树间,叶叶沾衣;栈道之下,可坐、可行、可游、可观,或三人成群畅谈人生,或两人执棋博弈,或一人静坐独乐乐。除此以外,对材料和细节的斟酌,对光影的操控,丰富了空中栈道线性以外的层次感。  

图7 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空中栈道实景图

 

3.4 生态体验

以在山水自然环境中的体验感为原型,四大分区的设计从大自然中提取了森林、湖泊、草地与花 海四个要素以承载项目中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而构成了整个项目的空间布局。这种多元的生态体验促使人参与到景观空间中,加强了人与景观在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的互动。


3.4.1    森林区(图8)以树木联系整个场地

森林区的树木种植不成行列式,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的野趣之美。树木配置以孤立树、树丛、树 林为主,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树来划分和营造空间,打造城市中的森林空间。居民通过在森林区慢走、倾诉、休息等活动,感受树木的气味和阴凉带来的舒适感。

 

图8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森林区实景图

 

3.4.2    泳池区(图9)塑造的是一个放松身心、无忧无虑的场所

泳池区满足人们亲水的偏好:水环带来了清脆的水声,结合风过树梢的声音,给人一种沉静、沉淀灵魂之感;现代时尚折线形的水池、丰富的植物运用、特色喷水雕塑等的设计激活了整个泳池环境的现代艺术感 ;首创采用的五级高差泳池让空间产生丰富的变化,使人体验不同的景观情绪;泳池水景边分布着休闲椅、平台、水吧亭和花草树木,吐水小品则是泳池水元素的延伸,居民通过在泳池区游泳、嬉戏、休闲等活动感受水体的清凉、通透。

 

图9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泳池区实景图

 

3.4.3    草坪区(图10)以草为灵魂

阳光洒落在草坪上,绿色娇翠欲滴,目之所及都是浓郁的绿,清新的鲜草气息给人沉淀的感受。原生自然的旺盛活跃,人们的安宁自得,绿草茵茵的草坪上,孩子们天马行空,成人们闲话家常、快活自在、悠然自得。在草坪上,人们依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各种交往活动,在活动中,草地的颜色、气味、触感会让人与景观空间的互动交流更具趣味性。居民通过在草坪区静坐、奔跑、游戏等活动感受草地的翠绿、柔软和清新。

 

图10 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草坪区实景图

 

3.4.4    花海区(图11)以花朵贯穿整个区

花的柔性与浪漫描绘了大自然的时间效果。道路、廊架、鲜花等硬景和软景的结合,恰如其分地划分和围合了各个功能区间,使得场地的体块既有一定的疏离,又互相渗透。休闲广场和入户花园平台为居民提供了很好的互动空间,穿越木平台眺望林木景观,可闲谈于花海间。居民通过在花海区漫步、闲谈等活动感受鲜花的灿烂和芬芳。


图11 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花海区实景图


3.5 艺术体验

活动的发生既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又在无形间实现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在风景视线最佳的一端,栈道的一部分空间被设计为艺术廊道,成为居民展示艺术作品和表演的平台。


活动的发生使空间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 “有活动发生是因为有活动发生”。这意味着,空间场所之所以会发生活动是因为活动发生的场地符合大众需要。展示平台(图12)既是步行通道,同时又可以作为展演空间使用,此处提供了可进行简便展览和表演的设施供居民使用,鼓励居民展示绘画和书法作品,在展示的同时增进与邻居间的交流,以及人与展品、设施、景观环境等客体之间的互动,以营造社区热爱分享、热爱艺术的浪漫氛围。


 图12 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空中栈道展示区实景图


凯文·林奇(KevinLynch)指出:“场所应该有明确的感知特性:可被认知、可记忆、生动、引人注意。”艺术廊道进一步强化了空中栈道景观空间中的场所感和互动性,丰富了互动的形式和内容,也 实现了艺术体验,完成情感上的自我互动。


《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及:“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与住房设计必须反映这一现实。”居住区的景观建设应为居民的人际交往以及居民与环境的互动提供更舒适和便捷的平台。功能多元、参与形式丰富的独特景观空间给人带来充满趣味的体验,能与之保持良性互动的景观既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参与和情感交往的心理需求。只有居民参与到居住区景观的互动中去,才能最大限度地感知并体验到景观环境带来的舒适度。本文以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为例,以互动理论为基础,提出山水社区的理念,针对现存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普遍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设计目标,包括促使活动发生和丰富感官体验。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个性鲜明的森林、草坪、花海、泳池、栈道通过山水社区实现空间体验、生态体验、艺术体验,给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场所,满足其不同的使用需求,实现景观空间中人与人、人与环境多种层次的互动交流,提高居民在景观空间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原文出处
刘悦来,魏闽 等. 社区花园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21.

相关阅读
论文·科学技艺|老旧小区更新中的社区花园实践—— 以北京“加气厂小区·幸福花园”为例论文·科学技艺|立体花园——高密度居住环境背景下 立体绿化在社区花园中的应用
论文·科学技艺|上海社区花园参与式空间微更新微治理策略探索
论文·科学技艺|后疫情时代城市社区花园发展对策
论文·科学技艺|从空间营造到社区营造——上海社区花园系列空间微更新微治理实验
论文·科学技艺|高密度中心城区社区花园实践探索—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
论文·科学技艺|从可食景观到活力社区——四叶草堂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实践

▽ 复制下方邮箱发送邮件 ▽加入社区花园与营造共创小组
研究进展 学习讨论 资讯同步 共创合作
带你进入共创社群
独家咨询 前沿知识早知道!
邮箱:communitygarden@163.com

编辑 / 宋孟霖审稿 / 谢宛芸
▽ 点击下方链接关注更精彩!

共创小组成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区花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