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未能善用AI的企业将面临衰退

老李 琢磨事 2023-11-06

    我们有两种与企业相关的工具:一种与生产力相关,一种与生产关系相关。生产力相关工具通常简单明了,比如Office,chatGPT,钉钉、企业微信等,使用成本不高。生产关系工具则复杂的多,它重塑企业的运转模式,而运转模式事实上战略执行的核心环节,所以说生产关系工具首先是一种影响战略的思想,其次才是工具,这就是过去说:上ERP找死的根本原因。AI带来的机遇在前者容易理解,但最大影响却在后者。

    真想把这种影响弄清楚,则需要回到起点。

    什么是企业?

    把人聚在一起就是组织,可能正式,可能不正式。

    组织的动力源不一样。暴力、欲望、理念、临时目的都可以驱动组织,但这导致组织在运动过程中表现有差异。

    组织的文化不一样。按一般本能构造的文化、按比较纯洁理念构造的文化都可能,但不管怎么构造都会有阴阳两面。文化不一样场域就不一样。

    组织的形式不一样,可能是金字塔严格层级,也可以是松散组织。一个极端是纯洁意识的三体人,一个极端则是人人如龙。

    这些差异最终导致组织强度也不一样。面对外部压力的时候,刚性,柔性,刚柔并济,敏捷、迟缓等表现上有差异。

    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下,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生命周期,有成住坏空。意义的反面,比如腐败会持续扩大,最终让组织进入组织无意识。先是变成存粹的力量躯壳,然后就是崩溃。

    企业是组织的一种,以欲望为驱动力。利是生命线,所以第一性是数字理性。(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总说如果就剩一个指标那会选ROE)

    但由于没法强制每个个体,利要向义均衡。否则组织力量的形成会有问题,最终价值体系形成马斯洛类套叠。但如果按生存环境严苛拉开不同档次,并且逐渐减去企业上附加的各种因素,就会还原出利是最基础内核。

    就像生命如果做减法,那也会减到食物和水。所以每个组织都是变形虫,坚守到那个形状要回到意义,如果意义卡不住那也可能无底线。

    生存之必须通常不一定是意义之所在,这就导致综合判断选择。而综合后,想定的意义与现实的分离就会导致意义虚化,相当于实际无底线还唱高调。

    欲望可以是驱动力,文化也可以是驱动力,两者在综合后也可以互相替代。阿米巴只在日本成功折射的是方法的文化相关性。强文化一定程度可以对冲掉利益切割上的矛盾。

    大多的企业基于欲望驱动,但到一定程度需要完成生存层级的进化。

    而“利”之所以存在在于企业自身的运转效率高于价格机制导致的效率(科斯)。

    什么是战略?

    使命愿景价值观定义意义,这种意义要在摆脱企业无意识后才能体现出来。就是找商机交付、赚钱其实就是企业无意识状态。这类企业本质差不多,碰见啥事解决啥事。

    后面是想贯彻某种秩序意志,希望脱离企业无意识状态。

    战略是在特定环境约束下,让企业存续并实现意义的具体思路和路线。要拉通内外的同时体现组织的数字理性的基础思路(比如ROE怎么才能好?)。意义,力量,方式,方向,短期,长期在这里要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你到底要干啥,想怎么干,和别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这时候能干,为什么你能干都综合起来才是战略。怎么干里面至少要考虑组织结构适配、管理控制适配、文化适配,前两者影响资源分配和反馈,后者影响大家共通的认识。更关键的是战略不管是自发还是自上而下的意图,都要是一个有机整体。战略要可执行就要超越单独模块,而不能是孤立的。历史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持久战都是战略,背后都是深刻洞察。(这个成功比率事实上很低,10%左右,也就意味着大多战略其实悬空)

    战略产生选择效率,运营产生执行效率,两者叠加才是最终效率。

    战略是企业家的核心职责。顺应必然性,创造偶然性。最终创造生存条件和意义。

    什么是ERP,数字化和A.I.?

    分工起于工作的复杂度,但连接才能形成集体的力量。人的连接方式里无形的是文化,有形的是制度,更有形的就是工具。

    企业的整体性体要想体现出来,各部分必须要连接才能创造价值。而ERP实际上就是这种整体性和连接的实现。

    更具体一步,ERP过去实现以订单,流程为中心,让企业的活动形成一种交叉的流转秩序。这个流转秩序要能抽象企业的典型活动。让这种流转秩序能够支持很多企业,就需要非常高的抽象能力。单有能力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抽丝剥茧。而显然的连接范围越大,ERP这类系统的价值就越大,但同时副作用也就越大。你可以加持钢铁侠的铠甲,但如果你身体比较脆,那没等飞起来,就被压死了。

    数字化可以有无限联想空间,但核心就在于对基础活动进行精确数字表示。在上古时代,ERP的数据都是手录入的,但数字化可以走的比这个更远。借助AIOT可以更低的成本让更多的企业活动数字化,然后就可以像开发APP那样,更快速的形成反馈。这就是经常说的一切活动在线,数字驱动决策。

    数字化和ERP的关系在于数字化需要一个类似ERP的角色,但不是现在的ERP,很多人用下代ERP来说这事,但核心是这俩不是一个东西,捏在一起,估计够呛。基于敏捷的整体性和基于CMMI的整体性能一样么?下图是陈果同学画的一张图,如果ERP变成这样,那其实就不是原来的那个ERP了。

    说个程序员的黑话,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能放一起么?也许能放,但实在不是一个东西。

    A.I.的影响则不管自底向上还是自顶向下都会体现出来。自顶向下的终极状态就是漫威里面克里人的终极智慧(彻底碳奸),自底向上的终极状态就是大白,现在可以对应到各种数字人。但其实需要充分数字化。

    ERP,数字化和A.I.首先是战略问题

    战略要求一种整体性的协调,而ERP等生产关系工具是企业整体性的实现,所以就注定他们的宽严尺度、敏捷还是稳重的尺度、支出的成本多少等最终只能从战略思考的结果输入。

    这直接导致这类生产关系工具的使用是一个养鱼的活,你要是不管他,时间一长它肯定就挂了。

    养很容易费劲且养不好,但不养还不行,因为不养就没法面对过了这个槛的竞争。

    整体性问题但一旦升级上去,就会导致本质差异。(海湾战争体现的是整体性代差的后果)。

    但这条路过去解决的很不好。

    如果把个人思考的偶然性输入到生产关系中来,那就注定是一个双输的过程。这很可能是过去SaaS跑不起来的核心原因之一:没有相对统一的思想怎么会有比较统一的工具,而没有比较统一的工具,又怎么可能有真正的SaaS模式。这也许可以排在私有部署之上构成SaaS的癌症性问题。

    不是说生产关系工具不要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至少应该在方法的方法上得到统一,否则就只会有生产力工具或者外包的模式,而不会有真正的SaaS模式。而假如这种基础战略思考背后的元方法无法达成统一,那么事实上整体性问题就不太可能解决,潜在意味着无法升级。这会在人效上表现的非常明显。Midjourney打了个样,人效平均每人每年差不多1千万美金。

    小结

    也就是说真要善用A.I.来解决生产关系,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要回到起点开始,摆脱企业无意识状态。而一旦应用A.I.解决了某些整体性问题,那就会导致性质上的本质差异,相当于两个不同时代的物种在竞争。黄仁勋说的更加直白:AI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反应敏捷的企业将利用AI技术提升竞争力,而未能善用AI的企业将面临衰退。


文化是集体记忆的强化,AI改变记忆本身

GPT等崛起后,AI会怎么冲击企业的运作

组织强度

寻找义利的均衡点: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