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读书日,9位作家各荐了一本书 | 草地周刊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每日电讯 2020-10-26


4月23日是第25届世界读书日

这是一个属于读书人的节日

而今年的读书日注定不同寻常

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肆虐

 

诚然,“书中没有解毒药”

读书不能拯救世界

但一本本书、一个个图书馆

记载着一代代人的实践和内心

帮助今天的人理解甚至解决困境

 

今天

《新华每日电讯》邀请多位作家、编剧、媒体人

和您共读一本书

体会读书的“无用之用”

抚慰心灵

 


荐书人:胡紫微|资深媒体人


《中国转向内在 : 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

[美] 刘子健 / 赵冬梅译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02


用来读书的时间越多,用来犯错的时间就越少。

 

可能绝大多数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和人交流会增长见识。其实和绝大多数人交流都是枯燥无味的,而与书交流则不然。我想这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书,可能也比绝大多数人的谈吐要来得宏阔一些。


我认识的读书人不多,但非常幸运,我的父母都爱读书。我觉得读书人和不爱读书人最大的区别是,废话不多。在前几天过生日的时候,我就发愿,希望一生努力,能够成为一个读书人。


我现在手头上读的这本书,叫《中国转向内在》,这是旅美汉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刘子健在上世纪60年代写的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一出版就引发了汉学界,包括后来中国史学界的震动。这本书只讲了一件事,和原来史学界所公认的中国从明朝开始转向内化不同,他认为中国转向内化是从早得多的南宋高宗朝开始的,以及这种内化是如何发生的,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吗?

 

荐书人:韩松|科幻作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法]古斯塔夫·勒庞 / 陈剑译 / 译林出版社 / 2016


今年是一个特别不寻常的读书日,我想很多人都待在家里,不能出去聚餐,也不能看电影。读书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抓紧这个时间读更多的书。

 

我还是想跟大家推荐一本老书《乌合之众》,常读常新。它很精妙地描述了人群怎么从野蛮走向文明,以及人们在群体状态下一种很奇特的心理,对我们理解这个世界还是很有帮助的。

 

荐书人:张丰|作家


《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

[美] 弗朗西斯·福山 / 郭华译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6


对我们读书人来说,今天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世界”“读书”这两个词,我认为都是非常美好的词汇。我们在书里了解到的世界,和在现实中感受到的世界,我认为是同样重要的,甚至书里的世界意义更大。

 

我推荐理想国出品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弗朗西斯·福山。前段时间,武汉方舱医院有一位“读书哥”,在网上非常火。他躺在病床上看着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信任》这本书比《政治秩序的起源》还要好,福山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信任》是他写得最好,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这本书讲不同的国家之间、民众之间,或者民众和政府之间的信任是怎么运行的。前段时间福山接受记者的采访,他有两次谈到疫情,谈到不同国家在疫情中的表现,为什么有的好有的差。他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社会的信任水平和它的运作模式。

 

读了《信任》这本书,就大概能够了解福山这位当今世界上比较重要的政治学者,了解他的理论框架和他分析问题的基点。这本书也是非常好看的,通俗易懂,我最近在好多个场合都给大家推荐了这本书,认为它是2020年最值得读的一本书。

 

荐书人:韩浩月|作家


《道德情操论》

[英]亚当·斯密 / 蒋自强译 / 商务印书馆 / 1997


作为一名读书人以及写作者,我其实也经常面对读不进书的状况。对此我的解决办法是:先读我身边作家朋友们的书,书与人的相互印证,会加深我对他们的了解;二是读畅销书,纯文学也好,商业文学也好,在畅销书里可以体会时代的呼吸;最后是读经典,无论什么时候,经典阅读会让人心平气和。

 

这三个办法有效地帮助我解决了阅读厌倦的问题。此外,读完书之后写一篇书评,在我看来这个阅读过程才是完整的。

 

读书不是为了寻找答案,而是在内心建立一个隐秘的信仰。在一本书中找到绝对正确的答案是不可能的,答案往往藏在许多本书里,而且不是标准答案。但通过长期阅读建立起来的信仰,却能让你的内心永远有一块清净之地。

 

我正在读的一本书是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书里关于自爱,关于同情心、自由、正义感、诚实的劳动,以及符合规则的交换等价值观,让这本出版于200多年前的著作在疫情改变世界的当下,有借鉴意义与思考价值,值得反复阅读。

 

荐书人:袁子弹|编剧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 罗曼·罗兰 / 傅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8


在读书日到来之际,我想通过阅读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分享人生的极深和极广。

 

今天我要推荐给大家的这本书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本小说,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它描述了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传奇而充满励志力量、天才艺术灵感的一生,会让人重新思索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所在。这也是我特别喜欢它的原因。

 

罗曼·罗兰是一位富有激情、充满着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家。包括这本书的翻译作者傅雷先生也是我非常尊重和喜爱的翻译家。这本书不光充满着文字的美感、艺术的灵感,更会让人深入反省——人一生到底应该因为什么而活着。

 

书的结尾一章里,对于人生的思索更是让我久久难忘。我至今都记得傅雷先生翻译版本的最后一章。他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正在渡河,他感觉背上背着一个孩子,越来越重。身旁有无数的人在嘲笑他,说他肯定走不过这一条河流。可是他越走越远、越走越远,终于太阳出来了,清晨来了。他问背上的孩子说,孩子你到底是谁,为什么这样重?孩子回答他说,我就是明天的日子。

 

这样一本书,我觉得是非常适合年轻人去阅读的,能从中学习很多东西,包括友情、事业的追求、家庭的关系,等等。所以非常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来阅读它。

 

荐书人:绿茶|作家、书评人


《三国演义》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多改变。我也是。这段时间一直宅在家中,主要的时间用来读书、画画,和孩子一起看书是疫情期间让我感到特别欣慰的事情。

 

这期间我和我们家7岁的小孩一起读了一套小人书,《三国演义》上海人美版的。这套书我小时候零零散散读过一些,小人书是我们这代人的阅读记忆,也是我的阅读启蒙。那个时候的很多记忆,现在想来都很美好。

 

所以这次跟我们家孩子一起读这套小人书,又有一种新的启示,非常有趣。这其中有几个细节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知道,这套书是很多人集体绘制而成的。所以不同的人在绘制过程中,会带有个人的看法。比如说曹操,不同的绘者会把曹操画出不一样的面貌。有些人把他画得很英雄,有些人把他画得很猥琐,有些人把他画得很狡诈,等等。从这套小人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得出来。在阅读过程中,和孩子一起互动,有一些特别有趣的细节,现在想来也特别欣慰。今天不能展开谈,但我非常推荐这套小人书,可以在疫情期间和你的孩子一起来读。

 

另外,我这段时间主要是在画书房,画不同名家的书房。通过画书房,也是对阅读有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因为书房是每个人家中最私密的地方,但同时也是最开放的地方。它的开放性在于,通过书房我们可以心怀天下,可以看到古往今来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知识,在这里沉淀。但是对于个人而言,书房又是一个最隐秘的角落,我们可以在这里发现不同的趣味,也在这里享受阅读的乐趣。在世界读书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愿意和大家分享这样一种体会。

 


荐书人:吴钩|作家


《宋仁宗:共治时代》

吴钩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0


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就是我自己写的《宋仁宗:共治时代》。今年刚好是仁宗皇帝诞生1010周年的纪念,现在来了解一下宋朝的仁宗皇帝,比较有纪念意义。

 

刚好,最近也有一部电视剧《清平乐》在热播,主角正是宋朝的仁宗皇帝。如果我们在观剧的时候能够读一读宋朝的历史,了解仁宗皇帝的生平,那么观剧的感觉会更加特别。除了观剧,我更推荐大家去读书,包括读讲述宋朝文明的书,讲述其他传统的书都可以。

 

荐书人:梁鸿|作家


《四象:Four Images》

梁鸿 / 花城出版社 / 2020


在任何一个时代,读书都使得我们能够获得一方净土,获得内在和世界交流的方式。我想,读书使人清明,读书也使人更加具有思辨性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在这样一天,我想和大家推荐我的一本新书,叫《四象》。这是我刚刚出版的一本长篇小说,这本小说读起来有一点难度。但是它就像悬疑小说一样,有一个个谜团,能够带你不断地往下读。它是开放式的结尾,大家可以根据我的叙述来拼接整个故事的发展。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高智商的IT精英大学生,因为精神上有点问题,回到家乡。在这里,他遇到三个亡灵,四个“人”一起从乡村到城市,怎样一步步地从普通人、精神分裂症者、亡灵,变成了“上师”。

 

我想在这本书里揭示当代的一种时代精神。我们的时代精神到底来源于哪里?从历史到现在,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地上的人和地下的人,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我想,对于生者而言,我们如何纪念死者,如何思考死者,是特别能够决定我们今天生存世界的面貌的。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时代,都是如此。如何思考那样一个沉默的地下,实际上也是需要我们地上的人来思考的。我希望这样一个“地上的”和“地下的”相互对话的世界,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带来一些阅读的乐趣和思考的可能性。

 

 

荐书人:崔岱远|作家


《果儿小典》

崔岱远 著 / 商务印书馆 / 2019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作品《果儿小典》。这本书跟《新华每日电讯》有着极深的缘分,它的部分章节最早就是在《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上连载的。

 

这本书讲的是水果和干果说不尽的情感和讲不完的故事。我们人类最早就是吃果子的,果子把天地的精华凝练在一起,成为人类最初的口粮之一,伴随着人类走过原始社会,走进农业文明,最终走进今天的信息时代。希望您喜欢《果儿小典》,希望您喜欢《新华每日电讯》。


剪辑:张博令

策划:易艳刚、张博令

监制:姜锦铭

统筹:刘小草、李牧鸣、强晓玲、张典标、王若辰


草地·专栏|这间号称“京城最长”书店,藏着老北京的文化记忆

草地·专栏|以花入馔的古人,如何一口吞下整个春天?

草地·专栏|不独送春更送疫,古人如何送别春天?

草地周刊|为国宝“守门” ,湖北省博物馆“休眠”60多天再出发

草地周刊|回望玉树十年,那城、那人、那树……

草地周刊|“一天不开工,家里一天就没有收入”,城市街头有群临工在盼日出

神州风物|穿越草原时光密林,感知中华文明的叠与融

神州风物|没有春困是一杯春茶解决不了的

神州风物|小城绥芬河为何成了抗疫前线?

神州风物|“烟火”户部巷,苏醒的武汉等您来“过早”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刘小草 | 校对:饶小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