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春困是一杯春茶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再来一杯|草地·神州风物

冯源 新华每日电讯 2020-10-26


暮春时节访叶嘉

且将新火试新茶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冯源

 

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淳安千岛湖茶园。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这是清高宗弘历在登基的第十六个年头,南巡杭州,在龙井村边的天竺寺,写下的《观采茶作歌》。

 

虽然是中国有史以来产量最大的诗人,但是就诗品而言,除了皇帝的自我感觉,以及臣子的阿谀奉承之外,没人觉得会有多好。


天目青顶(杭州市临安区茶文化研究会供图)。

 

不过,他巡视龙井时写的一些诗作,倒是很接地气,再现了茶农手工炒制茶叶的细节。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如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金家岭村,聋人茶农马勇是小有名气的带货达人,清明前后,他不是上山采茶,就是上网卖茶。凭着家传的一亩多茶园,最近,马勇每天要做一场直播,采下的茶叶最远销到了白山黑水。

 

马勇跟随父母从小采茶,20岁左右开始学习炒茶,他们家世代以茶为生,但是具体有几世几代,他自己也未必说得上来。

 

西湖龙井。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摄


“从来佳茗似佳人”

 

杭州乃至浙江与茶叶的渊源,可以先从唐宋说起。

 

在这两个朝代,杭州曾先后迎来过两位最负盛名的“市长”——白居易和苏轼。在这里,他们兴利除弊,济世安民,也少不了留下颇多风雅之事,其中的“茶话”就有若干。

 

在杭州北高峰下的韬光寺,烹茗井古迹尚存。据说,它就是白居易与韬光禅师的烹茗之处。白居易曾作诗邀请韬光前来做客,但是被禅师回诗婉拒,于是白刺史登门拜访,随后便结下了诗茶之缘。

 

天台山云雾茶(天台县)。天台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唐代是中国茶叶全面兴盛的重要时期,也是浙江茶叶的大发展时期。唐代全国产茶州郡达78个,其中位于今天浙江域内的就有10个州郡。

 

而到了宋代,浙江名茶进入了重要繁荣时期,产茶州县比唐代又有所扩大,名茶已经达40多品。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西湖西山中的龙井迎来了上任已有一年的杭州太守苏轼。和他的前辈白居易一样,他也去访问了一位高僧——被认为是龙井茶开山祖的辩才和尚。宾主之间相得甚欢,自然又是诗茶之交。


武阳春雨(武义县)。张建成 摄


在杭州,苏轼不但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西湖第一名诗”,也写下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中国最美茶诗”。在诗文中以博喻称雄的东坡,在喻湖喻茶之时,居然不惜重复喻体,以美人比湖山,以佳茗比佳人。这也就无怪乎有后人将其集句成联,悬于茶室之内,令茶客们拍案叫绝了。

 

实事求是地说,“最美茶诗”的诗兴源于闽中茶叶,苏轼还为茶叶写过一篇拟人化的《叶嘉传》。但是在苏轼的80首茶诗中,两浙一路的名茶可谓贡献卓著。在第一次任职杭州结束、调任密州后,东坡登临超然台,就曾填下一阕《望江南》:“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茶、诗、酒,在文豪的心中须臾不可或缺,而茶居首位。谁又能说,不是一缕飘自江南的茶香,让文豪选用了这一词牌呢。

 

淳安千岛湖茶园。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茶,南方之嘉木也”

 

在白居易守杭之前,“茶圣”陆羽已经在相邻杭州的湖州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许多人提到陆羽,都会想到《茶经》中的开篇之语:“茶,南方之嘉木也。”

 

他在湖杭两郡盘桓了近40年,写就了三卷十节七千字的《茶经》。它是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一部茶叶专著,系统总结阐述了唐代及唐以前的茶叶发展历史。

 

也正是陆羽在当地生活期间,湖州治下的长兴县在顾渚山下兴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贡茶作坊。《茶经》云:茶叶的色泽,“紫者上”,外观则是“笋者上”。而顾渚紫笋茶的进贡正始于中唐,直至清初,在当地至今还保留了大量与贡茶有关的摩崖石刻。

 

新昌大佛龙井。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如果继续上溯浙江茶叶的历史,我们可以回到新石器时期。目前从考古资料看,在距今7000-8000年前的萧山跨湖桥遗址,人们就发现了茶籽化石。

 

而根据可考的文字资料,浙江名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晋神话志怪小说集《神异集》中。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茶,遇到了道家人物丹丘子,丹丘子带他到了瀑布山,让他采到了“大茗”。至今,人们在余姚的瀑布山,还能品尝到“瀑布仙茗”,它可能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浙江名茶。

 

在浙江各地茶叶的起源传说中,儒、释、道就是这样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这也是茶文化能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源头活水。在浙江,无论是“洞天福地”,还是佛教名山,当地都少不了名茶出产。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专家告诉记者,浙江北接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属于东南丘陵地带,河流纵横,山岭连绵,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光照较多,雨量丰沛,年气温适中。县与县之间往往方言不同,小气候也不同,而各县间的茶品也有所不同。

 

2019年4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普陀佛茶文化节开幕。郑宝森 摄


“君不可一日无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炎帝神农氏是中国上古的三皇之一,相传他尝百草时,发现了茶叶的神奇功效。

 

到了明代,浙江乃至中国的茶叶又遇到了其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帝王。明太祖朱元璋体恤民力,认为制作团饼茶劳民伤财,下诏改贡散茶。从此,中国人开始撮泡茶叶,而不再像之前那样将茶叶制成团饼,再碾茶末,点茶饮用。而在宋元时期,西湖南北两山诸茶就已经加工成散茶供人饮用,“走在前列”,自然也就脱颖而出。


雪水云绿(桐庐县)。姚福军 摄

 

到了清朝,乾隆是龙井茶最大的拥趸,他六下江南,四到龙井,历次都为“龙井八景”题咏,使龙井茶声名大噪。如前文所述,他对茶艺相当精通。著名茶学专家程启坤就曾特别指出,《观采茶作歌》开头那几句“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其中的“火前”“火后”,就是指寒食节禁火的前后。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享高寿、实际执政最久的皇帝。相传,他在禅位第十五子嘉庆帝时,有大臣为表忠心,曾以“国不可一日无君”相劝,对儿子心中有数的老皇帝哈哈大笑:“君不可一日无茶。”

 

从晚清开始,浙江绿茶大量外销,宁波成为当时国内主要的茶叶出口口岸,这一势头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但随后,无论是内销还是外贸,浙江茶业的发展之势都被日本的侵略打断,历史上留传的极大部分名茶逐渐停产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茶叶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特别是龙井茶,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开化龙顶(开化县)。余问清 摄


“肇锡余以嘉名”

 

改革开放后,通过挖掘、恢复历史名茶和积极创新名茶并举的方针,发挥浙江丘陵地区的小气候优势,名茶犹如雨后春笋般重生。仅收录在相关地方志中的就有41款,创新名茶70款。

 

细品茶名,便觉余香满口,能感受到茶人们的斟酌推敲,不啻父母为子女取名的期许。“皇览揆余之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以山为名。浙江境内的名山,往往也是茶山。莫干山有“莫干黄芽”,天目山有“天目青顶”,雁荡山有“雁荡毛峰”,天台山有“天台山云雾”,而在茶道东传日本的余杭径山,依托“径山茶”的“径山茶宴”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径山茶(杭州市余杭区)。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得水而兴。“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生发出“千岛银珍”“千岛玉叶”两个茶叶品牌。在钱塘江发源地开化县,大龙山龙顶潭滋养出“开化龙顶”。而在余姚,仙人指路而得的“瀑布仙茗”恢复生产也已经有40余年。

 

——云滋雾润。从春至秋,东南季风带来海上的水汽,水汽在丘陵沟壑间抬升,腾云致雨。“云雾不绝,土人多种茶于其上”,便有了“安顶云雾茶”“桂岩雾尖”“磐安云峰”“雪水云绿”“望海云雾”……


安吉白茶(安吉县)。凌霄阳 摄

 

——玉碧银白。“松阳玉峰”“衢州玉露”“仙居碧青”“松阳银猴”“常山银毫”“兰溪银露”“新安江白茶”“安吉白茶”……这些根据外形色泽创制的茶名,令人大有秀色可餐之感。在“两山”理论起源地浙江安吉,安吉白茶不但是扎根当地的富民茶,更是远赴西部的“扶贫茶”。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是冬尽春来,浙江山野之间的宜人景色。而绵延起伏的山岗之上,茶农精心培植的茶树成片成行,犹如碧波翻滚,绿锦铺展,更是以人工之勤,增添造化之美。


雁荡毛峰(乐清县)。林义春 摄

 

目前,浙江11市90县(市、区)中,有10市74县(市、区)产茶,到2019年,全省茶园总面积306万亩,总产量19万吨、总产值225.5亿元,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从春分到谷雨,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向北回归,也正是浙江各地采茶制茶的农忙季节。在60多年前,著名音乐家周大风多次来到茶区采茶炒茶,体验生活。五访梅家坞的周恩来总理还亲自帮他修改了歌词。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哥哥呀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啊东山西山采茶忙……”嘉名有好音,大风谱国风。一曲《采茶舞曲》传唱至今,更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伴奏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一天不开工,家里一天没收入:城市临工在盼日出
西昌森林大火印记:来不及的道别,回不来的兄弟
新政策:进京人员住酒店需提供核酸检测健康证明
瑞幸、爱奇艺、好未来接连“震荡”,有何教训?
农业农村部:狗为伴侣动物,拟被列入禁食名单
电影院等密闭式休闲场所能营业了?国务院这样说
英女王特别演讲:好时光必将回归,胜利属于所有人
速查!你的个税是退还是补?有人一次退税超万元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小草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