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不要忽视那些看不见的感受

值班编辑妍叔 Local本地
2024-09-07
《郑州乐与路》©yizhao
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贾樟柯


yizhao
郑州市民、书籍爱好者


Local本地: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yizhao:我叫yizhao,今年六月刚毕业于天津城建大学。我是一位普通的郑州市民,一位独立音乐以及艺术书籍爱好者,具备的无用技能是以前能够背诵圆周率后一百位,现在只能背五十位左右。


yizhao其实是我的名字,姓后面的两个字“燚钊”,因为“燚”不太好认,从小到大被人无数次念错,有念“焱钊”的,有念“剡钊”的,甚至最近还有人念成“炎利”的,所以我觉得直接拿拼音当名字比较好。朋友们也会叫我“大钊、阿钊、大刀”,这些都可以,总之不太喜欢被人叫错名字。


Local本地:再请介绍下着陆房间LandingRoom+吧。


yizhao:着陆房间LandingRoom+本身的定义来自于:“英文中有个词组叫 ‘see land’,原意为望见大陆,援引为看见希望。”2018-2020年,小团体在天津的某个空间里悄悄生长,小组成员慢慢相熟。小组的名称来源于我们在这个房间共同的学习目标,故寓意为“着陆”(Landingroom+)。

我们的作品多是以自发性项目为主,一切开始于一个议题的探讨。这个议题会不同于我们对商业的理解,更多是围绕“自我”、“社会中的某个事件”、“哲学的相关思考”。我们会通过头脑风暴和大量调研,实验性质地去思考和陈述问题,并不断探索视觉传达在社会话题中的意义。


从我自己对着陆房间的理解来说,Landingroom+就是我们的学习小组,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的小组具体有多少人,哈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学习和成长。我个人认为“着陆房间”是小组成员去认识世界的窗口,我们透过“这个窗口”去挖掘思想、摸索自己的道路,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着陆”。

 

基本上我们是疫情后才组织起来的,今年有参加过北京2021野生艺术节 、天津SecondArtPlan 、北京做书图书市集和郑州2021串门儿艺术节。





参加艺术节 ©着陆房间LandingRoom+

大多数作品都是每个人独立完成的,然后汇聚到“landingroom+”这个媒介,大家一起来发声。不过我们有在尝试做两本独立杂志,第一本是“拥挤的一天”,印刷的第一版售卖后反响不是很理想,所以决定对印刷及装订方式再做完善;第二本“城市遗民”已经初步排版完成,还在做最后的文字与设计校对。


Local本地:可以介绍一下着陆房间LandingRoom+的作品吗?

yizhao:说说《折叠实验》、《光影之间》、《异类思域》这几本Zine吧。《折叠实验》是一本关于生活节点的记录,小票所处的时间段是作者小小的人生片段,但这段时间她却发现了许多事情被折叠后的真实。她探索和平面化小票折叠后的不同视觉,折叠的缝隙,撕扯的裂缝,揉成的轮廓,都可能是生活中我们忽视的地方,可能是一个物体、一个事件、一个人。通过不断组合并模糊其客观性,在这主观的探索中,混乱与叠加的图形就如同生活中忙乱秩序背后的状态,这些情绪支配着我们,来回循环。




《折叠实验》©着陆房间LandingRoom+

《光影之间》是一本手工zine,摄影图片全部是用手机镜头拍摄的,记录生活中的光和影。从日出到傍晚,这些在角落或者建筑物上偶然发现的光影对于作者来说就像生活中的惊喜。


我们都深陷于科技带来的极致体验,当人们匆忙的脚步稍稍停顿在风轻刷过地面的树影中时,那片刻的恍惚是灵魂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那片刻的宁静是愉悦心情的前奏。无形的自然力量让人们得以感受到这斑斓世界。




《光影之间》©着陆房间LandingRoom+
《异类思域》以半手工制作,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探索人们精神世界的一些状态:灼烧来体现狂躁症的强烈情绪;切割的镂空体现每一个选择;被强行缩小的方框中,图像被一个一个的叠加在一起又可以被分开,体现选择恐惧症的人在面临选择时的纠结情绪。这本zine可以被看作是作者试图与那些情绪的一次对话,希望这些对话可以予你宽慰。它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请不要忽视那些看不见的感受,它们也同样值得被认真的对待。



异类思域》©着陆房间LandingRoom+
Local本地:着陆房间的slogan是“以设计作为方法去表达我们的声音”,与你所学的专业有关吗?


yizhao:我大学学习的是视觉传达专业,因为我对其他的设计专业不能算得上熟知,所以我只能凭自己的理解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来看待“设计”。

 

我认为“设计”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思考。设计师与美工的区别在于,传统基础的美工会被人工智能代替,但设计师是无法被替代的。我认为设计服务于特定的语言、信息、环境,存在于一定的规范之中,但不仅限于在设计领域本身内进行。这需要我们在做设计时从不同的领域获取知识为支撑,比如看一些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的书积累知识,去听音乐或看些电影,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中获取灵感。



我曾看到过一句话,“‘略有所知’是一个创作者应具备的品质”,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在“略有所知”的基础上,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观察生活,提出思考,这样才能使整个设计的思维逻辑形成闭环。一味埋头苦干,局限于设计本身做出来的设计会显得枯燥乏味。对于设计而言,“视觉”是我们在学习中去掌握的基础,是语言,在经过无数的调研与试错之后,最终“视觉”依附于某一媒介来传达设计的目的。

 

我相信大多数优秀的设计是希望观者通过“视觉”看到设计背后要传达的内容,而非仅仅“视觉”本身(并不是说“视觉”不重要)。


“以设计作为方法去表达我们的声音” 

©着陆房间LandingRoom+

Local本地:如果只用一分钟来介绍你的作品《郑州路与乐》,你会如何讲述?

 

yizhao:这是一本关于郑州的书,记录了近两年来郑州市社区、街道、市民文化的一些变化。贾樟柯有句话说“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以前我总是主观的用“文化沙漠”、“千城一面”的词语给郑州打上标签,但这样是不负责任且没有任何意义的。


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有个计划”,认识了在给这座城市增添不一样色彩的朋友们,我才开始去凝视养育我的城市,这座城市其实比我想象的要“好”,这种“好”源于这座城市中“质朴”的人和事。我希望每个生活在郑州的人们都可以从书中、从生活中得到一点思辨。






Local本地:在你的架构中,“路”有几种含义?

 

yizhao:最初在构思的时候我想到了三种层面:字面意思的道路、市民的生活理想、这座城市的发展。路是城市的基本架构,是我们日常生活社交的场所,也是我们与城市对话的桥梁。但其实关于“路”的含义还可以有很多,每当我想到这个字的时候脑子里显现的第一个画面会是一条有着纵深感的永远向前的梯形,邻边的不是风景不是建筑,就只是黑色,所以我觉得怎么理解“路”都行。




Local本地:当初为何想要制作这样一本以“路”为出发点,探讨郑州城市社区、街道、市民文化的内容读物?


yizhao:我觉得很多设计师对一些较为宏大的命题都会拥有浓厚的兴趣,我也是这样子的。城市命题最初我想做的是与“地域歧视”相关的内容,但这太笼统了,我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然后又想了其他方向的,但都感觉浮在表面。

 

直到去年八月份的一个闲散清晨,我无意中朝着市里的道路指示牌(简称路牌)发了会呆,突发奇想能不能从“路”的字面意思出发,把路牌作为切入点往下延展一下。城市里的路牌非常有意思,每个城市的路牌是不尽相同的,它们兼备了共性与个性。郑州东西走向的路牌是蓝色的,南北走向的是绿色的,牌子与杆子的连接点是郑州的独特符号——商城纹样。当时我就想,这么棒的东西,尺寸也这么特殊,能不能作为书籍的封面和尺寸?然后就沿着这样的思路不断思考,摸索出了书籍的内容。



Local本地:你是如何接触到独立出版以及ZINE文化的?


yizhao:我最开始接触独立出版物是2018、2019年的时候,我同学在天津的inside艺术书店实习,那是我第一次去艺术书店,之后我还去了北京abC艺术书展,各种类型的独立出版物直戳我的天灵盖,它们多样的内容大大拓宽了艺术与书籍之间的边界。相较于传统出版,创作者在独立出版物中得到的自由度更高。独立出版物降低了做书的门槛,我觉得这对于纸媒日趋衰落的今天是件好事。


不需要强硬地向读者灌输有用的知识,独立出版物更靠近艺术,这使得它们天生就具备小众、有趣、能带给读者思辨的属性,它们不需具备绝对的权威性。每个人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是不同的,读者获得思考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辨析衍生出属于自己的全新观点。我觉得“思辨”是创作者选择媒介来实现想法的重要因素。


《郑州乐与路》海报 ©yizhao

Local本地:你是从哪些途径实现对城市变化的关注的?


yizhao:最主要的是对生活的观察,当很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对身边的一切信息要素都变得非常敏感。河南民生频道有两档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大参考》和《小莉帮忙》,这是我每次回到郑州能够最快了解到城市变化的节目,每天晚饭点都会和家人一块看。





《郑州乐与路》 ©yizhao

就拿“公园”的话题来说,其实最初没有方向,想着拿郑州周边建的新公园和市内的老公园做新旧对比,但我自己都感觉比较无聊,更别说给别人看了。之后通过《大参考》了解到人民公园的游乐设施要拆除,我就开始对这个单一地方展开了调研,看一些和风景园林相关的论文,了解公园的属性,也经常在公园里休憩,将思考与实际感受对照


关于公园的所有观点都是我自己的主观感受,但因为人民公园是伴随一代又一代郑州市民成长的地方,这些思考就加深了我与城市之间的情感,而且读者也可以从书籍脱离出来,自己去实际触摸和感受文字中描绘的事物。



了解一座城市不妨先从公园开始 ©yizhao

Local本地:说说《郑州乐与路》中“乐”的部分吧。


yizhao:我感觉城市慢慢成为了堆积压力的地方,这使得市民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关系逐渐变得疏远。城市规划课总是讲到现如今中国的城市逐渐趋于“千城一面”,我却从来没有听到如何实际有效地去改变这一现状。我学的专业主要是视觉传达,那我以建筑之外的内容为侧重点去理解这一现状,我会认为城市无法传递“快乐”的根本问题在于城与乡、城与城之间的流动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新与老”的市民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渐缺失了城市认同感。当身体逐渐“失重”的时候,双脚切切实实踩在地面上会令人安心。


以前有一部电影叫《北京乐(yue)与路》,它讲述了二零零几年北京摇滚乐队的生活状况。那我就想我能不能借用这个名字来命名我的书,《郑州乐与路》是记录郑州的城市现状




Local本地:疫情期间留在郑州家中的这段时间里,你最大的收获是?


yizhao: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拥有了真实的生活参与感。学生时期我基本上都在寄宿学校,一或两个星期回家睡一觉,想着可算是出来了,想将被禁锢的情绪发泄于电脑游戏里,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身边的其他事物,对金钱、未来和生活都没有概念。


疫情待在家的大半年里,我感受到生活的琐碎,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原来是这么的有趣。相较于毕业后的那种彷徨感,当时对于我来说,社会更多带给我的是一些兴奋感,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生活。

 

Local本地:最后再祝贺你本科毕业!关于未来,有什么打算呢?


yizhao:未来研究生的学习方向我想继续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但会偏向传统平面,想去学习一些传统书籍装帧相关的内容。接下来的项目会做和我喜欢的音乐相关的书籍,但定义就会和《郑州乐与路》完全不同,可能会更偏重字体设计一些。可能会是精装书。



*本文内容来自受访者,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号。

↓Local本地小商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Local本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