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镇子的人,都来了

Local本地 Local本地
2024-09-07

Localand·城厢会客馆 ©Local本地



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城厢人?


2021年4月30日,一个以“地方记忆+”为主线的文化复合空间—— “Localand·城厢会客馆”在成都平原上的城厢古镇开门迎客,同期开放七个“地方记忆+”系列展览,日均参观人数超3000人次,原住民观众占了绝大多数。


城厢,位于成都青白江区,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但是像这样的展馆和这样的展览,却是城厢历史上的第一次。五一假期,城厢人在茶余饭后最好的去处,就是刚刚试开放的Localand·城厢会客馆,转一转,看一看,聊一聊,是看展,也是借此和亲朋好友相聚。



与城厢人一起

书写城厢历史


Local本地团队创建Localand·城厢会客馆之初,就把“在地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原则。Localand·城厢会客馆的开幕系列展,是我们与所有城厢原住民一起共同书写在地记忆。从原住民观众的热情与专注可以看出,每一个城厢人都对这块土地充满感情,不仅想了解过去发生过什么,存在过什么,更想探究城厢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我们为每个展览准备了四川话版和普通话版的语音介绍


此次展览的合作方来自不同城市及不同领域的机构:庇护所、读库、MUJI BOOKS、中国摄影、城市中国、HOMELAND家园、无像、文景、三明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

点击图片,了解展览介绍


城厢之美,古已有之。流传至今的金堂八景:净土晨钟、文澜秋月、宝塔临江、云顶晴岚、韩滩春涨、金船舣峡、圣灯朝佛、白马涌泉,前三景就在城厢。为了回应城厢传统,我们邀请了艺术家小民老二,以年轻的艺术语言,重新解读八景,解读城厢。


城厢记忆馆以“回望中的注视——千年古镇,百年城厢”为主题,通过口述、文字、影像、实物等多种方式,记录城厢的人物故事,展现丰富的民间记忆。
 
我们邀请到城厢当地著名的收藏家李瑞奎先生担任联合策展人,展品中包含他三十多年来收藏的大量有关当地的历史物件和文史档案。

观众们在观看李瑞奎先生的藏品 ©Local本地


城厢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肖天恩先生专门为本次展览制作了板凳龙模型,相传起源于唐代的板凳龙,是当地非常重要的民间文化活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时,普天同庆,各家各户要张灯结彩,于是城厢镇居民便把板凳拿到街上耍以示庆贺,从此城厢镇便出现了耍板凳龙的习俗。城厢板凳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独凳龙,耍的时候讲究协调配合,每年的春节或者是其他重大节日,板凳龙都是不能缺席的角色。

肖天恩老先生手工制作的板凳龙 ©Local本地


一位小朋友和他笔下的“板凳龙” ©Local本地

流沙河,中国著名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城厢是他的家乡,他的生活与创作都在这里。1974 年的秋天,流沙河在城厢槐树街老家,写下了著名诗篇《贝壳》。

《贝壳》_光装置 ©Local本地


曾经沧海的你
留下一只空壳
海云给你奇异的纹理
海月给你莹莹的珠光

放在耳边
我听见汹涌的波涛
放在枕边
我梦见自由的碧海

——《贝壳》 流沙河(1931 - 2019)

纪录片《民间戏班》,讲述了一个四处漂泊的传统民间川剧戏班的故事。

纪录片《民间戏班》_赵刚导演作品 ©Local本地


纪录片《民间戏班》剧照 ©赵刚

与坐有关的物
每一个家的故事

一个地方的历史,是每一个人的历史,也是每一个家的历史。“市井生活系列:与坐有关的物”展览,关注寻常物品与每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每一把椅子,不仅蕴含着来自民间的智慧与设计,也代表着与物件们相关的个人、集体的故事。


小板凳背后的本地人

和本地故事


展览现场,我们也收到了城厢本地人沈先生捐赠的小木凳,和它的故事

“我们家在农村,以前住的是土砖房,条件不好,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父母为了攒钱修房子也不舍得买家具。外公是老一批四川化工厂的木工,记忆中的家具都是外公做的,包括 1990 年修那个房子的时候,为了省钱,窗户、门、家具都是外公包了的。


这个板凳从我小时候记忆就是这个样子,这也是外公亲手做的,用的是他工作地方淘汰掉的边角料,但是质量很好。我妈经常坐在凳子上洗菜,烧火什么的。后来父母出去打工挣钱修房子,我妈还是舍不得扔。


我有两个舅舅,我妈是外公唯一的女儿,对她是满满的父爱,有什么好吃的都是会先想到我们。外公 2019 年去世,我妈可伤心了。这个板凳有一份对外公的思念,希望她和外公的父女记忆可以保存在这里。”


这是“爸爸的爸爸的城市”


城厢一位年轻观众的留言


无论是近百岁的老人家,还是被抱在怀里的小朋友,这是几代人都可以一同看的展览。


与城厢人一起探讨

参与未来


家乡未来可以成为什么样子?在Localand·城厢会客馆,我们通过建筑、阅读、研学三个单元,尝试与当地人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一些可能的参与方式。

在庇护所(THE SHELTER)空间,展览“返田归土:建筑师在乡村”,从建筑实践的角度来探讨作为社会设计的乡村(镇)建设的努力。第一季展览介绍了三位建筑师——何崴(三文建筑)、梁井宇(场域建筑)和孟凡浩(line+建筑事务所),以及他们如何深入乡村、探索变动环境之中的新形式与新思考。


观众们在仔细观看《返田归土》展 ©Local本地


在展览“城与乡,在地书写的可能”中,我们联合了包括中国摄影、城市中国、HOMELAND家园、无像、文景、三明治在内的国内6家知名出版机构,一起呈现关于脚下的土地、生活的城市的文字表达。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记录下来的城市与乡村的变化、不同地区的独特风貌、某些地方的不为人所知的有趣细节,以及生活在当地的人们的内心世界。


在展览现场,我们也特别准备了留言区。关于城厢,关于自己的家乡,看看他们怎么说。



要好看

还要好吃、好玩儿!


Localand·城厢会客馆,还集合了东湖味道、霁在大好食光、原岩咖啡、茶趣、本地学堂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场景空间,适合在这里慢慢消磨一段悠闲时光。

东湖味道 ©Local本地


东湖味道 ©Local本地


茶趣 ©Local本地


原岩咖啡 ©Local本地


霁在·大好食光 ©Local本地


Localand城厢会客馆 ©Local本地


寻找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

城厢模式


在城厢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将这里的地方记忆、社区文化、生活方式,进行整理与记录,以“地方记忆+”为主线建立这样一个新的文化艺术空间,只是我们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共同研究、导入资源、参与建设,以我们自己的方式进行具体实践,与各方参与者一起,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寻找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城厢模式

在成都,Local本地团队仍将继续专注于如何激活被遗忘的社区/沉寂多年的厂区/逐渐空心化的村镇,因此, Localand城厢会客馆,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艺术公共空间,也是Local本地在成都参与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联结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合作伙伴分享各自研究与实践成果的窗口。期待更多的朋友参与及关注。




城厢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古镇,建于公元 553 年南朝时间的西魏,直到 1950 年金堂县迁址赵镇,已有 1600 年建制史和 1400 余年的县治史。城厢传承了宋代龟背制格局,拥有 6 处省级文保单位,64 处人文院落,保存了 4 街 32 巷的老城肌理,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成都唯一传承千年县治格局的古镇。

城厢古镇航拍 ,2021年 ©Local本地


文庙、武庙、绣川书院、寿佛寺、护城河、九思巷、营房巷、坚强巷、上寿巷、奎阁巷,这些千百年未有改变的街巷肌理,给城厢留下了难以复制的历史文化底色,在成都乃至四川的古镇中独具一格。古镇护城河内 0.64 平方公里的范围里有北宋的营城格局、明代的觉皇殿佛像、清代的绣川书院、民国的院落建筑,也有“三线”建设时期留下的工业厂房。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元素融于一体,给成都遗留下一个非常罕见的、浓缩了当代中国城乡变迁轨迹的典型样本。这里是成都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交汇点。

城厢西街 ©孙大路




展览

回望中的注视:千年古镇,百年城厢
城厢印迹展——天府之美,美在城厢
城与乡,在地书写的可能
市井生活系列:与坐有关的物
MUJI BOOKS:人与物
返田归土:建筑师在乡村
琢磨器物——坐具设计展

主办

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员会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

承办

成都市青白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人民政府
中交环投(成都)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成都成厢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Local本地

联合呈现


鸣谢



时间

2021 年 4 月 30 日起
每日 10:00 - 20:00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城埝街 59 号
Localand·城厢会客馆


↓Local本地小商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Local本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