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城市角落遇见彩虹

值班编辑十一 Local本地
2024-09-07

街头涂鸦占据公共空间,呈现涂鸦客对社会的双重挑战,他们非经许可挪用公共空间,更要挑战社会禁忌与主流文化霸权。从纽约、费城、巴西到欧洲各国,涂鸦的功能从原本的划分地盘、挑战社会规范、争取弱势族群发声空间,逐渐进入设计、媒体、电影、音乐、舞蹈、服饰等领域,发展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运动,创造出国际性的新文化。

——《涂鸦鬼飞踢》


艺术不光停留在固定的场馆,也以开放的形式散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对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改造,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地区内人们的文化观念与审美意识。当创作走上街头,将会产生怎样有趣的反应?


Raet是一名现居广州的涂鸦艺术创作者,善于观察城市空间的隐秘角落,发掘和表达对生活的独特体悟,期望与城市及生活于此的人们建立更深的联系。他曾在28楼的天台写下彩虹色的希望热线,也为宿舍阿姨的废品回收车装饰打扮。2020年Raet和Bottle Dream联合发起“彩虹培养皿计划”,“用彩虹作为共享城市乐趣的暗号,点亮我们的环境,探索城市空间的更多想象力”。



Raet



街头涂鸦艺术创作者,来自广东台山,目前生活在广州



涂鸦创作需要和社会产生联结


Local本地: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街头涂鸦创作的?契机是什么?


Raet:我觉得找到喜欢的东西之前,先要去尝试,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问问自己,从前到现在尝试过的东西里,有什么是一直关注的。大学时我有去咖啡店兼职,还当了外语助教。我发现咖啡拉花也是某种形式的艺术,一般拉花时会有固定的形状,但我会去思考一些不一样的图案。做了助教后,我发现自己喜欢把想法分享给他人,也希望可以帮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成为一个有能量的人。这些可能也是促使我开始涂鸦创作的原因。


我本身不是美术生,但是一直有关注绘画设计等领域。大学时候每年都会有文化艺术节,其中就有涂鸦比赛,那会儿开始接触涂鸦。大二认识到了真正的街头涂鸦人,正式踏入街头涂鸦创作。我们定期会有一些聚会和私下活动,这些也是大家联络的方式。像广州有一个叫“埋堆”的组织,里面都是喜欢玩涂鸦的人,大家会约着一起画画稿子画画墙。每年会有一个大型涂鸦活动叫“Meeting Of Styles”,这是全国涂鸦人的聚会。我当年是关注到这个活动,才知道原来广州有这么多人玩涂鸦,便主动和他们保持联系,之后参加了很多团队组织的活动,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项艺术。此外,通过涂鸦商店也会认识很多圈内人。


印象中好像每个学校的天台都是涂鸦人的宝藏,大学时我常常拿着喷漆到天台上尝试创作,真正接触后对这件事的认知跟以前会有很大的颠覆。相比于画画,涂鸦的边界更加广阔,仿佛整个城市都是你的画布


艺术家Gane,Texas和Disto在新泽西州高速路石柱上的涂鸦

图片来源:Janye West

德国一座谷仓外的涂鸦

图片来源:Daniel Koehler


Local本地:你理解的涂鸦文化是什么样的?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通过推广涂鸦文化想要传达什么?


Raet:涂鸦最开始其实是一种字体艺术,它的英文是“graffiti”,是由意大利文演变而来,其含义是乱写乱画。这个文化兴起的历程和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一开始是Cornbread、TAKI 183等纯签名的人,之后一些人希望把名字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从而发展出了更有厚度有阴影有颜色的字体。


Cornbread的涂鸦作品

《纽约时报》关于TAKI 183的报道


在此之后涂鸦运动经历了“地铁狂潮”。当时美国经济萧条,社会氛围低迷,一些底层人士渴望表达自我展示个性。他们发现地铁就是一块移动的广告牌,在上面涂写后整个地区的人都能看到,于是这项文化运动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直到被涂鸦的列车禁止开出,人们才收手转向建筑墙面。关于涂鸦在美国的发展历史,可以看纪录片《Style Wars》了解。


1970s 纽约地铁车厢

1980s 纽约地铁车厢


涂鸦很有神秘感和探险意味。因为创作的特殊性,我们会选择不太引人注目的时间和地点,比如经常会去一些废弃的楼盘、偏远的小山沟或者人烟稀少的村落,去各种地方探险。不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画是因为那里可能有被曝光举报的危险,无法提供长期安静的创作空间。包容度比较高的城市会提供给创作者一些合法创作的区域,但更多时候是都是一些灰色地带。要找到一些好的地方进行创作,是需要一些途径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虽然会去寻找一些不易发现的角落进行创作,但我觉得涂鸦本身要和城市、和社会以及身边的人产生联结。创作时路人经常会跟作者进行互动,有一次我在小巷子里涂鸦,正是专注的时候,突然有个大叔拍了我的肩膀,我吓了一跳转过身发现他骑着单车看我,之后他弯下腰递给我两串钥匙,说:“小年轻,能不能帮我喷一个钥匙?我这两个颜色一样,现在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我涂漆之后他说了一句“谢谢小帅哥”就离开了,我和他是陌生人,但是他却非常信任我,真的很有意思。



Local本地:平常感兴趣的绘画风格是什么?会关注哪些国内外的创作者?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涂鸦作品?


Raet:我现在距离拥有风格还差得很远,或者说要等它来找我。可能因为我不是美术生,需要尝试补足很多东西,因此平时会关注很多形式的艺术作品,比如插画、雕塑、绘本等。最近比较喜欢的是一位波兰的涂鸦艺术家Sainer,他比较擅长人物角色的设计。印象比较深的还有艺术家JR的作品,他的特点是海报张贴式创作,有一个作品是在屋顶张贴了很多双眼睛的图片,非常打动我。


艺术家JR作品 Women are Heroes

来源:NOWALLY腦無力

JR将焦点对准80岁以上的老人,采访了解他们亲眼目睹的城市变化,并将他们的肖像贴在老旧的墙上。“这些老人是城市活着的记忆,过去每一天都刻在城市的建筑与街道上,也刻在老人们的眉目之间。”

来源:南方周末


此外,我还很喜欢绘本创作者陈志勇。绘本可以把一个故事,用图像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彼此的篇幅平衡得很好,我很喜欢这样的形式。看这些作品时,我会注重其中的故事性,作者想表达的内核能否触动到我,是我比较在意的部分


艺术家陈志勇作品


Local本地:创作灵感一般来源于哪里?


Raet:有些人喜欢逛博物馆,有些人喜欢看大师的作品,我没有特定的灵感获取源,我的方式是感受生活。比如看过的书籍、电影还有广告,路过街头某个角落带来的感受,坐大巴时窗外的风景等等,几乎就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Local本地:为什么想到把希望热线作为涂鸦内容?


Raet:我觉得,人和人之间如果不做些什么,就会越来越陌生。这项计划是今年三四月开始的,当时疫情比较严峻,街道上也比较冷清。那段时间可能很多人都在饱受煎熬,我非常担心他们的心理情况,希望在极端情况发生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我在附近商场、公寓还有医院的天台创作了以希望热线为主题的简单涂鸦,想通过这种方式拉回那些抑郁的朋友,也想告诉大家,如果你的身边也有人陷入这种情绪,请尽力去帮助ta。创作期间还是发生了一起事故,当时我在附近的天台来回奔波,没有来得及在那栋楼做些什么,这种时候就会有一种很无助的感受。


希望热线


Local本地:比较满意之前的哪一个作品?为什么?


Raet:应该是《不为人知的来信》,其实它非常简单,是我在路上发现了一排破旧的废弃信箱,然后在信箱外画了两颗爱心,并写了两封信放在里面。但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把涂鸦跟环境结合起来产生交互,算是一个小的街头装置艺术,对我个人而言意义比较重要。看到这排信箱后,我会想象一个场景:也许在某个战争年代,有一对夫妻彼此非常思念,但很多信都因为战争而遗失了,只有第一封和最后一封辗转抵达这里。这些人物都在时代中消散了,他们的爱情幻化成了一种象征。


我之前一直在做一些字体的创作,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和环境进行互动。今年开始我可能会有意识地避开抽象的字母,转而进行一些比较具象化的表达,比如把艺术创作和城市空间进行结合。这也是我下一个阶段的计划,我给它取名叫“避难所食堂”,“彩虹培养皿”就是这个计划里的第一个实践。


不为人知的来信


Local本地:创作后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评价或反馈?


Raet:我之前给宿舍阿姨的垃圾车进行过一次改造。每天上下学看到阿姨打扫卫生,我都会跟她打招呼,她也会面带笑容回应我。时间长了我们也会换着话题聊,比如问她今天忙不忙呀,之后有什么打算。阿姨说自己能力有限,家里有大有小,现在只能做这些工作,没有其他选择。我就想怎样才能帮到她,让她开心一点,看到她的垃圾车以后,我眼睛就放光了。垃圾车很破,底部已经穿洞了,一看就是用了很多年,我想她每天这么辛苦,还要带着车到处跑,不如就从这个经常陪伴她的物品开始。我去寻求她的同意,阿姨也很有意思,她还跟我支招:“好啊,但是我不知道学校允不允许,如果有人问我我绝对不会说是你画的。”


我当时想,既然是垃圾车,那我就用丰富的颜色把它变得梦幻一些。涂完后阿姨很开心,她后来跟我反馈说其他阿姨看到她的车都在夸,说你的车怎么那么好看呀,很多同学路过还会拍照,我觉得也是给她生活的一个小小惊喜吧。但是好景不长,那个车没过多久就报废了,阿姨换了一台全绿的车。不过结局还是很好的,她开心,周围人也很开心。阿姨之后还经常找我有一些别的互动,比如她儿子作业不会做,她也不会,就会找我帮忙,我帮她后她还会拿一板家里的鸡蛋给我。我经常会想办法和周边的人创造一些联系,有的人你天天都可以看到,但是不交流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宿舍阿姨的彩虹车

“彩虹培养皿计划”


Local本地:介绍一下“彩虹培养皿计划”吧,为什么想要发起这个项目?


Raet:这个项目是我和Bottle Dream联合发起的。当时新冠疫情蔓延,大家都待在家里不能出门,街道上人烟稀少,网络上也弥漫着压抑的情绪。我想趁这个机会,给低迷的社会带来一些色彩斑斓的事物,于是便想到了“彩虹”这个元素。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大街小巷创作了不少彩虹主题的作品,之后我想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分享自己捕捉到的彩虹,就像实验室里的培养皿一样,产生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把一份希望变出更多希望,一直传递下去,所以就有了这个“彩虹培养皿计划”。


“工作外拍的时候在麓湖公园看到的洒水车彩虹,很惊喜的!”

© 铮察记

“有一次演出,看到指挥的铺子被光打出了彩虹的样子”

© 柚子

“生活里的彩虹”

© Meow

“2018年夏天,青海湖边遇见的双彩虹”

© Vava'u

“彩虹培养皿计划”征集投稿


Local本地:涂鸦的场所有废墟、垃圾场,也有废品回收车、店铺推拉门,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Raet:这个其实也要看想要创作什么样的内容题材,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有时候我是先看到好位置,再去想怎样创作更加契合这个环境,比如那个信箱。有时候则是画好稿子以后,再去找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位置。我其实很早以前就注意到垃圾场那里了,当实习生的时候上下班经常经过,我就会顺便构思一下在那里画一个什么样子的涂鸦会比较合适,画彩虹之前一直没舍得下手。彩虹与垃圾场有一种反差,也很契合我想要表达的情感——垃圾多的地方,有时也会闪着光。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我经常会关注城市里一些隐秘的废弃的角落,也希望能够帮别人发声,这些可能都是我创作的初衷



Local本地:这个计划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Raet:创作方面暂时还没有,但是心理层面受到了很多人的鼓舞。能在这个时候让大家开心起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会给我一种力量。


Local本地:疫情期间进行创作,有哪些思考?


Raet:我会重新审视跟自己、跟社会以及跟自然的关系。今年之前我还是很迷茫的,会想是否应该以现在的目标和状态走下去。疫情期间有去听一些前辈的分享,也在不断地思考,我好像和自己进行了一次对话,确定了以后会一直从事涂鸦相关工作的决心。就像《月亮和六便士》一样,我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月亮,也希望可以集中在这一点。


此外 ,我也会思考涂鸦对公共空间的影响。我认为它们更像一种共生的关系,从洞穴时期的壁画到现在的创作,其实艺术都和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只要存在人与社会的互动,艺术创作就不会停止。可能因为没有具备合适的氛围,涂鸦目前还比较小众,但我觉得它对社会的影响可以进行延伸,也会有更多的可能。


涂鸦是很包容的艺术,有非常关切社会的创作者,也有热衷表达自我的人。我认为不是迎合商业就是最好的,相反更有人文关怀的创作者可能更易被受众接受,也更能受到商业品牌的欢迎和青睐,这是一种双赢。比如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他的每一个作品都和现实社会有关系,不但得到圈内人士的认可,也有很多画廊和品牌的邀约。


艺术家班克斯作品 女孩与气球


我会观察自然和艺术的关系,也很喜欢自然主题的艺术活动,比如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艺术家会前往村落进行创作。这个主题也是我今后的目标,我接下来计划就是和大海有关。


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Echigo-Tsumari Art Triennale) 始于2000年,在以冬季大雪和里山文化为特色的新潟举行,每三年举办一次,艺术祭以农田作为舞台,艺术作为桥梁,连接人与自然,试图探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振在现代化过程中日益衰颓老化的农业地区。

来源:澎湃新闻


创作者与城市


Local本地:作为涂鸦师,经常行走在城市中,平常会关注城市的哪些空间?有哪些有趣的路上观察?


Raet:我会寻找一些废弃的建筑物和平时不起眼的角落,还有一些可能会有合作机会的文化创意园。有次进行废墟探险时,在一座废弃建筑物的天台发现了两个蹲厕,它们并列在一个平台上的,四周和彼此之间都是完全没有遮挡物的。我第一眼看到这里,站在那里静静地想象了一下当时这里可能发生的场景,感觉非常神奇。



废墟探险时,最吸引我的不是裸露的结构,而是那些已经荒废的、被植物占领的地方,是建筑与自然共生的过程。比如有次去附近的一个废墟,它之前是一个机电厂,外墙有很多牵牛花,并且蔓延到建筑内部,整个地上都是花,大自然用它的力量重新占据这个空间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探险时我不会破坏自然景观,但是对这里曾经生活的人留下的痕迹还是很好奇的。我记得机电厂的办公室里有散落一些照片,还有二手胶卷相机、手套、工具、药瓶、文件夹等。



在这些地方创作时,会找一些墙体保留完整的墙面进行涂鸦。因为时间长了毛胚受损受潮,很容易掉皮,需要表面光滑干净的墙。一般这种时候都是我一个人进行创作,外面风景很好,有阳光有鸟叫,也没有人打扰,我很享受。



我每年都会有一个翻看相册计划,看看这一年什么东西拍得最多,最后会发现有很多重合的主题。比如第一年会注意街上的光,一些太阳照射到树叶上留下的阴影。第二年会注意公车上地铁上或者其他公共空间里睡觉的人。第三年会关注路上的小孩子,他们的各种姿态,我觉得也很有趣。


倒车镜是我有次去涂鸦的路上在一个加油站发现的。我当时在做一个乡村振兴的项目,去了一个小村庄,路过加油站的时候有辆车开出来,刚开始我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地方,近了我才观察到它的倒车镜竟然是用化妆镜粘上去的。这给我的感觉是,车主不是那种很精致的人,ta也并不想用原本的镜子,而是希望用自己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复活它,想把自己的一部分融入到车里。



可能因为大学时关注字体设计的缘故,在街上我也会留意路边招牌的设计和装饰。我家附近有一个凉茶店,不是那种连锁凉茶店,而是店主把自己家一楼打开,铺了一个小摊子卖凉茶,就在小区里,很有市井气息。它的招牌是手写的,有一种手工的质感,上面写着一句话“百草解千愁”,感觉有种隐藏在江湖深处的韵味。


我经常会乘坐公交,并且不会选择固定的线路和区域,在路上观察是否有适合创作的空间,及时把定位记下来,这是我观察城市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Local本地:涂鸦过后会继续关注这个空间的发展吗?


Raet:当我完成一幅作品后,它就跟我没有关系了。但它会成为社会的一部分,跟整个街道整个环境空间融为一体,持续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们,也会跟许许多多路过这幅作品的人产生联系。我非常好奇作品与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互动,所以也会时不时去瞧一瞧以前画过的作品。有路人和我的作品拍照打卡后通过微博发给我,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后续。

 


Local本地:如何看待你生活的这座城市?它的文化气质是怎样的?对平常的街头涂鸦创作有什么影响?

Raet:我生活在两座城市,一个是广州一个是台山。广州是一个包容性比较强的城市,文化上非常适合艺术创作者获得最新的艺术资源,以及认识各方面的文化从业者。台山是我的家乡,家乡总是最温柔的,这里生活节奏比较慢,东西也很好吃。广州的涂鸦氛围不错,会有一些可供涂鸦的地方,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管得很严,特别是在一级马路的地方,刚画完就会立马被刷掉。台山就不同了,管理和一线城市相比宽松很多,有时画着画还会有人跑来跟你搭讪,比起广州来说创作的自由度会高很多。



Local本地:城市发展过程中最令你惊喜和遗憾的空间分别是哪里?为什么?


Raet:惊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楼越盖越高,装修的电钻声每天都会从四面八方过来。喜的是某些高楼上面会有空中花园,多了一些生命力。遗憾的应该是历史建筑改建翻新吧,还有城市化加速,可供创作的空间越来越少了。


Local本地:怎样理解艺术与城市的关系?涂鸦创作者在其中担任怎样的角色?


Raet:我觉得城市像马戏团团长,艺术就是马戏团成员,只有信任爱护团员并给予适当鼓励刺激的团长,才能带领团员演好一场精彩的马戏。涂鸦创作者就是其中一名成员,也可能是团长身边一只会说好话也说坏话的鹦鹉。



Raet作品概述:

2016-2019年主打字体涂鸦。

2018年4月创作《宿舍阿姨的彩虹车》,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善周围人的心情。

2019年3月第一次将涂鸦与诗句结合,创作《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作品名出自狄兰·托马斯的诗句。4-6月,开始构思沉浸式涂鸦项目“避难所食堂”。7月创作《不为人知的来信》,尝试将涂鸦和装置艺术结合。

2020年2月启动“避难所食堂”项目。2-4月进行“彩虹培养皿计划”,创作《希望热线》《糖渍彩虹涂鸦》《献给自杀者的花》等作品。3月将涂鸦与环境结合,创作《起风了》。7月创作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诺亚方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及受访者。版权归提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号。


注:艺术家陈志勇的作品来源于官网,www.shauntan.net




重要提示

最近有朋友留言说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其实我们每周都有更新,更新速度甚至还有了些许进步。

是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对于没有“星标”Local本地、没有对我们的文章点“在看”、没有与我们留言互动的朋友,系统默认大家不想看到我们的内容,也就不再第一时间进行推送。错过了我们一些内容的朋友,可以翻翻历史记录。

如果想如往常一样看到我们的内容,需要给Local本地“星标”,在文章后点一下“在看”,经常给我们留言。往后的推送就会一直出现在订阅列表里。

希望朋友不要走丢。

↓Local本地小商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Local本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