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玲,你这次给你妈长脸了

有思想的talk君 一刻talks 2021-04-20
作者 | Talk君
图片均来源于电影《你好,李焕英》



34亿,这是《你好,李焕英》的最新票房数据。


这个厮杀激烈春节档,本以为热点话题会聚焦在《唐探3》与《刺杀小说家》中,但没想到半路“炸”出了一个《李焕英》,当其他电影评分还在6、7分晃荡的时候,《你好,李焕英》已经一骑绝尘,冲上了8分线



一直到今天,与之相关的话题仍挂在微博热搜榜上,目前豆瓣评分维持在8.2,口碑可以说是相当炸裂



而与“李焕英”同样窜上热搜的,还有一个名字——贾玲


不得不说,影片中的卡司阵容十分强大,可见贾玲在娱乐圈的人缘与号召力确实没得说。


但《你好,李焕英》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依赖演员阵容,更是源于故事背后传递出的细腻情感。


影片的前半部分,平均每6分钟一个笑点,作为一部喜剧来说,无疑是成功的。而到了后半段,引用网友的话说就是:“前半程你笑的多开心,后面就让你哭的多伤心”。



这里我们不讨论剧情,如果一定要给这部影片的成功扣上一个“帽子”,我觉得是“真诚”


首先,第一个“真诚”源自贾玲真实情感的抒发,19岁那年,在毫无心理准备情况下,妈妈突然离开了她,此时的贾玲,刚刚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尚未让妈妈看到自己事业有成、生活美满的样子,她心里有太多的不舍和亏欠。


而这些情感,在这部电影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也让观众感受到了贾玲的遗憾与真心。


在采访中她也说道:“真诚”是自己“唯一的套路”,所以在过去这四年,除了固定的综艺主持以外,她推掉了很多其他工作,用大量时间潜心撰写剧本和精心打磨影片。影片在布景、道具物料、形象等细节设计上,还原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记忆画面:国营商店,麻花辫,白衬衫、毛背心等等……


这是第二个“真诚”,是作为导演对电影制作的“真诚”



而就是这些一点一滴的“真诚”,换来了如今影片的巨大成功,你有多少真诚,观众就能感觉到多少。


这虽然只是贾玲的第一部电影,但必须得说,贾玲,你这次真给你妈长脸了


今天talk君想跟大家分享来自一刻talks讲者邓宇的演讲,在他看来,任何影视作品,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真诚不真诚


一刻讲者

邓宇

资深电影人;

曾任上海诺亦腾影视公司副总裁


“所有的电影真正它作为一种商品的属性,它也必须要打动观众才行”

#文字有删减,建议观看视频

大家好,我是一刻talks讲者邓宇。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在这里谈一下我所了解的电影和我在电影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和我的一些感悟。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一个话题叫做电影的体验是什么?


那么我作为一个电影的半道出家者,实际上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电影是怎么回事?到底电影的体验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我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我一直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可能的角度和方向,去给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答案。所以我其实并不是一个电影的美学家,也不是一个理论学家,甚至也不是一个在电影中起主要的创作作用的角色。但是我从我的角度,我对电影有我自己一些的理解。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在想,就是说喜欢电影跟做电影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我在现场的时候才得到答案的。比如说在我第一次到了拍摄现场的时候,我突然间意识到,实际上喜欢电影跟做电影是完全是一回事,作者跟观众完全是一回事。如果你真正来到一个拍摄现场,拿到一个摄影机,让你去摆一个机位,去关照这个对象和世界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变成了一个作者。任何人在压力的强迫下都会采取一个视角,这个视角就是他的作者视角。实际上在这点上,作者跟观众是完全一致的。


现在很多人说电影是个重工业,我又是做电影视效出身的,我觉得最好的起点就是说现在大家说的五毛特效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我想说一句,就是说当一部片子大家对它的评价是采用了五毛特效的时候,多半这部片子本身也不会超过五毛,可能也只有两毛或者是三毛左右。因为刚才的基于我的那个观点,一个作者他必须要去感受,他必须要去感知,我们怎么又可以想象一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作者居然能够接受一个烂片呢?这是完全不合理的。


所以也就是说,在这个前提下,实际上电影只有真诚的电影和不真诚的电影两种,根本就不存在好和不好的电影,或者说是商业不商业的电影。所有的电影真正它作为一种商品的属性,它也必须要打动观众才行。


他必须要通过一些专业的技术,当然如果以技术为目的的时候,作者就脱离了,背离了它的最开始的起点。也就是说他必须尊重自己的内心的意向。这个意向和这个故事所承载的意象是这个影片所有所有的基础,所有的其他的技术,包括视觉特效,还是现场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为这个意象所服务的。


那么我们经常会说电影跟科技的融合会发生什么?实际上这个过程,从电影的诞生的第一天就已经是持续的在进化当中。这些技术实际上并没有脱离开现有的技术体系,他们只是说对于电影这种体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方法。


比如说斯皮尔·伯格导演最新的《Ready Player One》,他里面就用到了大量的游戏的元素和游戏的方法,甚至摄影机的运行方式。你会感觉到很多时候跟游戏里面的这个由计算机算法控制的,Camera的运镜方式非常接近。所以我们看到这种结合是非常的非常的快,也非常的有活力。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人会认为说,如果有这样的技术,是不是有朝一日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演员,然后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一切里面的人的要素,比如说摄影,比如说剪辑,自动剪辑就好了。


我不是认为不可能。但是我认为机器它会产生一种新的趣味,但是它不会取代现有的人的趣味。因为刚才说了,电影这个艺术形式和这个产品,最终来说它植根于什么?在我的逻辑里面,它是源于人的想象和意象,源于作者和观众的关系。只要这两者还存在的情况下,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永远不会被机器所取代


如果你的梦想是在这个时刻考虑成为未来的一个优秀的电影人,需要关注什么呢?我觉得首先需要关注你的内心,关注电影的本体,也就是说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那就应该去在每一个瞬间留意到你的周遭,留意到你身处的时空,留意到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行为,他们的动机,他们的距离,他们的关系,他们的呼吸有多沉重,有多轻快,这些所有是作为一个电影人必须要去观察,必须要去关注的。只有在你平时采用这样的视角去关注的时候,最后你才能够在拍摄的现场,把它在一个更有限的人造的一个设备摄影机里面呈现出来,这是作为一个优秀的电影人,必须要去面临的一个挑战。


那么最后我也想跟大家说,实际上除了电影的那些表面的光鲜和所有我们认为电影中的财富、权力和成功人士,我们也应该能够意识到电影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一种形式和一种技术,或者说一种体系。这个体系使得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爱上电影。通过电影每次走出影院的时候,产生的这种向善的冲动也好,还是一种想象的冲动也好,我们会更加爱上生活。感谢大家,我是一刻talks讲者邓宇。



下载"一刻talks"App

聚焦全球创意创新趋势,与最聪明的大脑一起进化

还有更多会员惊喜等你发现


往期精选


 80克毒剂可致数十万人死亡,我们如何遏制“世纪之毒”
★ 排队8小时,叫价150,就为喝一杯奶茶?
★ 被“异化”的岂止外卖骑手?还有都市大部分的“狂奔者”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一刻talks”App观看完整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