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租购同权”背后的忧虑:以前买不起房,以后也租不起了?

2017-07-19 王雅文 媒记

重磅炸弹!振奋人心!里程碑式消息!历史性进步!

 

中国楼市已很少出现这么一项政策,让诸多媒体不吝用以上大词冠之。

 

就在昨天,广州楼市爆出的“租购同权”新政,获此殊荣。简言之这意味着,以后在广州租房,租房人子女可就近入学。换言之,在教育资源上,购房者和租房者同权。

 

官媒的解读是:管理政策会积极引导,房屋租赁时代或将到来

 

 

政府被自我感动,网上却骂声一片:房租必定暴涨、炒房客又有新花样、决策者的经济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租购同权”能否解决租房子女入学问题?未来中国的房租和房价会怎样走?对中产阶级而言,这是一剂强心针还是集体假高潮?问题很可能无解,但媒记君仍试图综合多方言论,为你解读一二。

以前买不起房现在租也租不起了?


必须肯定,“租购同权”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和限购令,让有能力购房的人越来越少。这直接导致了租赁市场的发达。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租房人口约为1.6亿,占城镇常住人口的21%。在人口净流入的省会城市,这个比例会更高。

 

另一方面,中国的户籍制度和学区房政策,将户口、住房和教育捆绑,让买不起房的外地精英不断流失。为吸引外地人才,今年成都、武汉、西安等二线城市已将落户门槛降到最低。一直被民间嘲笑“一线城市地位不保”的广州,出台“租购同权”政策的原因不言而喻。

 

可广州政府认为是“吸引人才”的政策,在很多网友看来,却是在“驱逐人才”。因为正如著名经济学者叶檀所言:教育资源依旧稀缺,其成本将通过租金升值来体现。

 


物以稀为贵。人们抢购学区房,抢的不是房,而是学区。当入学指标和租房挂钩时,租房市场必然红火。事实上,90%的网民第一反应也是“以后租房都租不起了”。

 

逻辑顺畅,结论也对,但并不是全部。

 

首先,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租房需求过剩了,但供给也足了。《广州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中,不只有“租购同权”,还在三个方面增加了租赁房的有效供给:

 

1. 土地供给:将租赁住房用地供应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2. 商业用房: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造成租赁住房。


3. 个人改造房:出租人按照国家和地方的住宅设计规范改造住房后出租也被允许。

 

也就是说,从土地规划开始,政府就鼓励供应只租不售的房屋。已建成的商铺和住宅,也被鼓励改造成租赁用房。央视专家解读的“房屋租赁时代或将到来”并非一纸空谈。

 

 

其次,社交媒体加剧了“回音室效应”。人们往往愿意听自己想听的,看自己想看的。声音最响不代表需求最旺,这世上“沉默的大多数”居多。学区房的房租必然会上涨,但又有多少是学区房?这些学区房中,又有哪些配得上动辄千万的房价,和人们臆想中十万的月租?

 

很可能,房租并不会整体大幅上涨,只有部分地区,如广州越秀区天价学区房会涨。还有一批不太好的公立学校,被新政推高了房价。而真正关心子女入学的外来精英,尤其是二线城市中产阶级,可能会为了追求性价比,转投教学质量更优的私立学校。

 

 

最后,“租购同权”是怎样“共享学位”的?租房者和购房者享有同等权利,那么50人居住的群租房里,是不是能产生50个入学指标?如果一张房产证对应一个指标,学位一占就是六年,可能吗?怎样保证租房者不被房东以“孩子要入学”为由驱赶?

 

 

就像部分网友设想的,这可能会催生一种新的共享经济——共享学位。一套房可分两次租,一次租入学指标,一次租实体房屋。房东一箭双雕,租客各取所需。只有少数需要入学指标的人承担了高房租,不考虑安家落户的打工青年,承担的房租可能并无太大变化。


有房土著都排不上号,还轮得到你?

当然,“共享学位”只是一种调侃。提它,只是想说:具体规定尚未出台,政策落地困难重重。让我们来细读一下政策,“租购同权”是否真能解决租房者子女“入学难”问题。

 

 

划重点:符合条件。有资格享受“租购同权”政策的公民,要么有本市户籍,要么持有人才绿卡,要么符合积分入学条件。除此之外,还得把租房作为唯一居住地且登记备案。面对如此苛刻的条款,部分网友哑然失笑:满足上述条件的人,恐怕早就几套房到手了。

 

条件繁多,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多地早就有类似政策,但并未达到预效果。据“虎嗅网”报道:深圳、上海、天津、长沙、石家庄等城市,非本地户籍的子女,都可以在当地上学,但是,你得积分排队。

 

 

有网友质疑:所谓“租购同权”,其实就是媒体博眼球的噱头。

 

 

“租购同权”的本质,是把购房和教育资源解绑。有人关注的重点是:说了半天,还不是要广州户口?那么好了,上海不需要户口,只要有居住证,就能“租购同权”——户籍和教育资源也解绑了。

 

也就是说,户籍、购房、租房都不是必要条件,你只要有一样,就享有子女就近入学的资格。但注意,仅仅是“资格”。有资格参与摇号,不意味着你能摇中。就像国家为了扩大一本招生,不断刷新一本线下限。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分数线,排名太低,你还是跟好学校无缘。

 

如果你身处广州,可以对照“广州房产”的政策细读《租房可入读顶级名校?你们呀…naïve》(点击阅读),看看你是否有摇到号的好运气。

 

根本原因,众人皆知:僧多粥少,教育资源稀缺。蛋糕就那么大,怎么分都只有少部分人获利。如公众号“有点产以后”所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多建学校”,可市区附近的土地都用来开发房产,新学校都建到郊区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增加教育投入,简单粗暴地实施“租购同权”,势必会造成购买住房家庭和租赁住房家庭,在子女入学上的对立。公众号“政经策论智库”撰文指出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个群体都严重不满,而唯一能充当受气包的就是政府。

租赁市场发达,回归住房属性这是两码事

政府做错了什么?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有错吗?

 

没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租赁市场发达,并不意味着,房屋回归了住房属性。

 

“租购同权”政策实施后,房价会怎么走?目前有两种观点——

 

支持者认为:不买房也能入学,买房不是刚需,房价下跌。


反对者认为:不卖房躺着挣钱,有钱人买更多房,炒房客更凶残。

 

这是两码事,却指向同一结论:房屋依然跟资源挂钩,工具属性大于住房属性。因为隐含的共识是,学区房价格还是会一路涨涨涨,而非学区房的价格可能小幅下跌。

 

 

第一种观点,是从租客角度出发,衡量的是租房和买房的性价比。如果学区房上涨的租金,足够覆盖租房者认为的教育成本,那么显然租房划算。很可能出现本文开头说的“共享学位”——房屋只用于交换指标,六年期限一到,立马退租购买非学区房。后来购买的非学区房,可能部分回归了住房属性,但之前“租房换指标”的行为,却与住房属性相去甚远。

 

如果上涨租金不够覆盖教育成本——比如租房10年花了500万,最后既没房屋也没产权,那么他就会倾向于700万买房。这就是看涨者的心态:抢着租房了,房租就开始上涨了,这是逼人去买房,去买房了,房价就又继续涨了,其实都是死循环。

 

这就很容易滑向第二种观点,也就是从房东角度出发,演变成炒房新花样。有钱人会大量购置更多房产,无论租或卖都躺着挣钱,阶级固化更加严重。

 

更何况,教育资源只是一部分。房屋的资产属性,还包括养老、医疗、甚至交通以及各项补贴。只不过,“一切为了孩子”是全体中国家长的政治正确。如果哪天,养老和医疗被抬到同等高度,楼市可能又有大变动,炒房者又有新玩法。

 

答案很明显了。

 

重点不是房价,也不是购或租。房屋和资源一日不解绑,住房就很难回归住房属性。因而,不管国家再怎么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租房永远都只是小部分人的选择。

 

可没了资源,购房又成了鸡肋。房产萧条,经济要出问题。又是个死结。

 

那么,你怎么看“租购同权”?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 49 31590 49 15534 0 0 1839 0 0:00:17 0:00:08 0:00:09 3177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老太抛币

未成年犯罪

寒门难出贵子

freestyle

杭州纵火案

老编辑已死

假药广告

王者荣耀

共享单车

叙利亚大火

假高考作文

深夜食堂

广电调研报告

亚马逊书店

高考刷屏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