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花30分钟读完《人类简史》全部精华,拿走不谢!

2017-04-09 星河互联

关于《人类简史》这本书,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不仅先后被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推荐,甚至有评论称其为互联网圣经。当然小编还知道,这本440页的大部头,估计还待在你的书桌里或者收藏夹中,“一直被惦念,从未被拿起”


如果被小编猜对了,请给我一个赞,因为今天我们将送上一篇由一位博士作者推出的《人类简史》精简版。出于对这本书的热爱,本篇文章并不是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者精彩摘要,而是完整展现了全书的逻辑和观点,俨然《人类简史》的微缩版。


《人类简史》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我们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时,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会感到那些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体验,我们肯定从未有过。


文章来源:网易蜗牛读书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第一章  人类: 一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


早在250万年前,就出现了非常类似现代人类的动物。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大约到500年前,科学革命让历史开创全新局面。


家族秘史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认为这些人种是呈线性发展,从匠人变成直立人,直立人再变成尼安德特人,而尼安德特人再变成我们。这种线性模型误以为地球在某个时间点只会有单一人种,而其他更早的人种不过就是我们的祖先。但事实是,从大约2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为止,整个世界其实同时存在多种不同人种。


“思考”的代价

 大约在100万年前,虽然人类已经有了容量较大的大脑和锋利的石器,却还是得一直担心害怕食肉动物的威胁,他们很少猎杀大型猎物,维生主要靠的就是采集植物、挖找昆虫、追杀小动物,还有跟在更强大的食肉动物后面吃些剩下的腐肉。一直要到40万年前,有几种人种才开始固定追捕大型猎物,而要到10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才一跃而居于食物链顶端。


厨师的种族

早在大约80万年前,就已经有部分人种偶尔会使用火,而到了大约30万年前,对直立、尼安德特人以及智人的祖先来说,用火已是家常便饭。到了这个时候,人类不仅用火当作可靠的光源和热源,还可以用这项致命的武器和不怀好意的狮子一较高下。不久以后,人类甚至还刻意引火焚烧周遭的环境。


然而,火带来的最大好处在于开始能够烹饪。有些食物,处于自然形态的时候无法为人类所消化吸收,正因为有了烹饪技术,就成为我们的主食。火不只会让食物起化学变化,还会通过烹调杀死食物中的病菌和寄生虫。此外,对人类来说,就算吃的还是以往的食物,所需要的咀嚼和消化时间也能大幅缩减。


兄弟的守护者

关于除智人之外的其他人种后来怎么了,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第一种是“混种繁衍理论”,讲的是不同人种一见钟情、两情相悦、互相交融;认为智人从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与其他人种混种繁衍,而形成今天的人类。另一种是“替代理论”,讲的是双方水火不容,互有反感,甚至会发生种族灭杀。不论智人是否罪魁祸首,但每当他们抵达一个新地点,当地的原生人类族群很快就会灭绝。


第二章  知善恶树


大约在距今7万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智人的语言并不是世界上的第一种语言。每种动物都有着某种语言。究竟人类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常见的理论,认为人类语言最为灵活。虽然我们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但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二种理论同意人类语言是沟通关于世界的信息的方式,最重要的发展成人们八卦的工具。人类语言真正独特的功能,并不在于能够传达关于具象的信息,而是能够传达关于一些虚构的信息。“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


标致汽车的传说

在自然情况下,黑猩猩族群一般是由20-50只黑猩猩组成。而随着黑猩猩成员数量渐增,社会秩序就会动摇,最后造成族群分裂。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用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


智人是怎么跨过150人的门槛而创造出上亿人口的帝国?这里的秘密很可能就在于虚构的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无论是现代国家、中世纪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是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例如教会的根基就在于宗教故事,国家的根基就在于国家故事,司法制度的根基在于法律故事。


标致公司只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想象,这种想象在法律上称为“法律拟制”(legal fiction)。阿尔芒·标致这个人是怎么创造出标致公司的?说穿了,就是讲故事,再说服听众相信这些故事。故事的关键就是由法国国会所编写的法律制度。要说出有效的故事的难点在于要让你相信。


多年来,人类已经编织出一个极其复杂的故事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像标致公司这种虚构的故事不仅存在,而且力量强大。这种通过故事创造的东西被称为“小说”、“社会建构”或者“想象的现实”。所谓“想象的现实”并不是“谎言”,指的是某件事情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这项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响世界。


绕过基因组成的快速道路

通过文字创造出想象的现实,就能让大批互不相识的人有效合作,而且效果还不止如此。正由于大规模的人类合作是以虚构的故事作为基础,只要改变所讲的故事,就能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


历史和生物学

认知革命正是历史从生物学中脱离而独立存在的起点。讲到认知革命之后生物学和历史的关系,我们可以简单整理成三点:(1)基本上,生物学为智人的行为和能力设下了基本限制,像是定出了一个活动范围,而所有的历史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发生。(2)这个范围非常大,能让智人有各种惊人的发挥空间。因为他们有创造虚构故事的能力,就能创造出更多、更复杂的游戏,代代相传也就不断发展精进。(3)想了解智人的行为,就必须描述人类行为的历史演化。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演化心理学认为现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和心理特征早从农业时代之前就已经开始形塑。这个领域的学者认为,即使到现在,我们的大脑和心灵都还是以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在思维,那个世界牢牢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原始的富裕社会

狗是第一种由智人驯化的动物,而且早在15000年前就已经有了家犬。狗除了能狩猎、能战斗,还能作为警报系统,警告有野兽或人类入侵。人和狗之间的理解和情感远超过人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大多数智人部落不断迁移,随着季节变化、动物每年的迁移、植物的生长周期,人类也不断追逐着食物,从一地前往另一地。在某些水产水禽丰富的海边和河边,人类开始建立长期定居的渔村。


智人采集的可不只是食物和原物料,还有“知识”。采集者对他们周遭环境的了解,会比现代人更深、更广也更多样。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依地区、季节有所不同,但整体而言,他们的生活似乎要来得更舒适,也更有意义。他们大概只需要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就足以养活整个部落。他们可能早上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茎、抓抓青蛙,偶尔还得躲一下老虎。等到中午过后,他们就可以回到部落煮午餐。接下来还有大把时间,可以聊聊八卦、讲讲故事,跟孩子玩,或者就是放松放松。在大多数地方、大多数时候,靠着采集就已经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还比较少碰到传染病的问题。


会说话的鬼

多数学者认为,远古的采集者普遍信奉泛神论。泛神论相信,几乎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只动物、任何一株植物、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有其意识和情感,并且能与人类直接沟通。


和平还是战争?

“战争”在采集者的社会扮演了什么角色。有些学者主张远古的狩猎社会应是个和平的天堂,认为要到了农业革命之后,民众开始累积私有财产,才开始有战争和暴力。也有学者主张,早在远古的采集时代,就已经有各种残忍和暴力的事情。


沉默的帷幕

如果我们连宏观景象都难以重建,想要重塑特定事件就更是难如登天。不论学术界如何竭力追问,它们仍然保持沉默,我们只能靠猜测。


第四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起初,地球可分为几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各由独特的动植物组成。澳大利亚曾经有袋狮、袋熊和两吨半重的双门齿兽,还有众多有其它袋动物。在人类登上澳大利亚几千年后,澳大利亚当时24种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动物中,有23种都惨遭灭绝。


罪名成立

作者认为这些物种灭绝的责任不该推给气候变迁,智人到来才是罪魁祸首。


地懒的绝灭

智人抵达美洲不过两千年,北美原本足足47属的各类大型哺乳动物(例如,重达8吨、高达6米的巨型地懒,活跃了超过3000万年的剑齿虎)消失了34属;南美在60属之中失去50属。


诺亚方舟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是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毛茸茸的动物。在农业革命之后,这种生态浩劫还要经过无数次小规模重演。这场人类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类自己,还有其他登上诺亚方舟只作为人类盘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第五章  史上最大骗局


人类曾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狩猎维生,并不会特别干预动植物的生长情形。这一切在大约1万年前全然改观,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纵着几种动植物的生命。


农业革命所带来的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着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狩猎采集者的生活其实更为丰富多变,也比较少会碰上饥饿和疾病的威胁。当然,农村生活确实为第一代农民带来了一些直接的利益,像是相对不需要担心野兽袭击、风吹雨淋。


奢侈生活的陷阱

随着时间推移,种麦子这个原本看来划算的选择,变成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儿童大批死亡,而成人也忙得满头大汗,才能获得食物。一连串为了让生活更轻松的“进步”,最后却像是在这些农民的身上加了一道又一道沉重的枷锁。


奢侈品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成为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最后,生活中就再也不能没有这种奢侈品了。


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


农业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事件。有些人认为这让人类迈向繁荣和进步,也有人认为这条路终将导致灭亡。对后者来说,农业革命是个转折点,让智人抛下了与自然紧紧相连的共生关系,大步走向贪婪,自处于这个世界。


未来的来临

一般来说,采集者不会花太多心思考虑下周或下个月的事,但农民却会想象预测着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


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出现了统治者和精英阶层,不仅靠着农民辛苦种出来的食粮维生,还几乎全征收抢光,只留给农民勉强可过活的数量。正是这些征收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


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

靠着农民多生产出来的食物,加上新的运输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住在一起,先形成村落,再形成城镇,最后成为都市,再由王国或商业网络把它们紧紧相连。


虽然人类的基因演化仍然一如既往慢如蜗牛,但人类的想象力却是极速奔驰,建立起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网络。不管是汉谟拉比还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心中都有个想象的现实,想象着这个世界有着放诸四海皆准、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例如平等或阶级),但这种不变的原则其实只存在于智人丰富的想象里,只存在于他们创造并告诉彼此的虚构故事中。


真正的坚信者

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总是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云变色。为了维持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必须持续投入大量心力,甚至还得渗入些暴力和胁迫的成分。像是为了让民众不违反想象建构的秩序,国家就需要有军队、警察、法院和监狱不分昼夜发挥作用。然而,光靠暴力还不足以维持由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我们另外还需要一些真正坚信如此的信徒。


监狱的高墙

不管是基督宗教、民主还是资本主义,都只是由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而要怎样才能让相信这些秩序?第一,对外的说法绝对要坚持它们千真万确、绝非虚构。第二,在教育上也要彻底贯彻同一套原则。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不断提醒他们这套建构出来的秩序,要在一切事物中融入这套原则,不管是童话、戏剧、绘画、歌曲、礼仪、政治宣传、建筑、食谱还是时尚。


第七章  记忆过载


人脑的限制局限了人类合作的规模和程度。如果某个社会的人数和物品的数量超过了某个临界值,就必定需要储存和处理大量的数字数据。但人脑又力有未逮,于是系统也就崩溃。“书写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这项问题。


官僚制度的奇迹

古代的抄写员不但得会读会写,还得知道如何查目录、辞典、日历、表格和图表。他们得要学习并内化种种编目、检索和处理信息的技巧,而且这些和大脑原本内建的机制非常不同。在大脑里,所有数据都自由地相互联结。正是文字对人类历史所造成最重要的影响:它逐渐改变了人类思维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过去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已经转变为分割思考、官僚制度。


数字的语言

几个世纪过去,官僚制度式的数据处理方式与人类自然思考方式的差异越来越大,重要性也越来越高,逐步提高了在外部数据处理系统的协助下思考的能力。


第八章  历史从无正义


如果人类的基因里并没有大规模合作的生物本能,所有的合作网络究竟如何维系?简单的讲法,是人类创造出了由想象建构的秩序和发明的文字来弥补基因的不足。


不管是自由人/奴隶、白人/黑人、富人/穷人,都只是虚构的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然而,历史的铁则告诉我们,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事实已经证明,大多数有钱人之所以有钱,只是因为他出生在有钱的家庭,而大多数穷人一辈子没钱,也就只是因为他出生在贫穷的家庭而已。


不幸的是,复杂的人类社会似乎就是需要这些由想象建构出来的阶级制度和歧视。有了阶级,陌生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能知道该如何对待对方。


恶性循环

纵观历史,几乎所有社会都会以“污染”和“洁净”的概念来做出许多社会及政治上的区隔,而且各个统治阶级利用这些概念来维系其特权也是不遗余力。


美洲的“洁净”观念

没有人会承认他们把某种种族或出身的人当作奴隶只是为了经济利益。大多数社会政治阶级制度其实都没有逻辑或生物学的基础,不过就是由历史的偶然事件引起,再用虚构的故事延续壮大。


他和她

“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天生自然的生物学,可能性几乎无穷无尽。然而,文化却要求必须实现某些可能性,而又封闭了其他可能性。


性与性别

从出生到死亡,男性必须一辈子不断通过各种仪式和表演来证明自己真是条汉子。而女性也永不宁日,必须说服自己和其他女性散发着女人味。


当男人究竟有什么好的?

几乎所有文化都重视阳刚胜过阴柔。我们并不知道真实的原因为何,以下三种理论,作者认为没有任何一个真能完全站得住脚。


肌肉理论

最常见的一种理论,是认为男人比女人强壮,于是靠着他们肌肉的力量迫使女人就范。作者认为“在大多数社会中,体力好的反而干得是下层的话”可以说明“肌肉的力量和社会的权力还往往是呈反比”。


流氓理论

男性占有主导地位靠的不是力气,而是好侵略的个性。虽然女性心中也会浮起仇恨、贪婪和欺凌的想法,但流氓理论认为男人更愿意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作者拿奥古斯都作为反例,正是由于他具备了温柔宽厚的美德才得到当时民众的推崇和现代史学家的赞赏。


父权基因理论

第三种想要从生物学解释父权制度的理论,认为在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男人和女人发展出了不同的生存和繁殖策略。作者也不认同。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第九章  历史的方向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为细致完整。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文化”。虽然每种文化都有代表性的信仰、规范和价值,但会不断流动改变。只要环境或领近的文化改变,文化就会有所改变及因应。除此之外,文化内部也会自己形成一股改变的动力。


用一种间谍卫星的高度……

几千年来,我们看到规模小而简单的各种文化逐渐融入较大、较复杂的文明中,于是世界上的大型文化数量逐渐减少,但规模及复杂程度远胜昨日。


全球视野

在过去的3000年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达到“世界一家”的秩序,由同一套规则管辖,让所有人类都成了“我们”,“他们”也就不复存在。这三种秩序就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和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第十章  金钱的味道


这要怎么算?

狩猎采集者完全没有金钱货币的概念。每个部落自给自足,不管是从肉类到药品、从鞋子到巫术,有需要就自己去猎,自己去采,自己去做。只有少数当地无法取得的稀有物品(如贝壳、颜料、黑曜石),才得从陌生人那里取得,通常可以用简单的以物易物处理。


农业革命一开始,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变。等到城市和王国兴起,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终于开始了专业化的新契机。人口稠密的城市开始能够养活专业工作者,除了鞋匠、医生,还有木匠、牧师、战士、律师等等。一大批陌生人聚在一起要合作,光靠人情义务的经济制度就再也行不通。在以物易物的经济里,每天都得搞清楚几十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贝壳和香烟

人类发明了钱的概念。这需要的不是什么科技上的突破,而是想法上的革新。可以说是人们又创造了另一个在于主体间的概念,只存在于人们共同的想象之中。许多文化都曾以其他物品作为钱来使用,包括贝壳、牛角、兽皮、盐、谷物、珠子、布料以及欠条。在现代监狱和战俘营里,常常是用香烟来当作钱。“人人都想要”正是金钱最基本的特性。于是,金钱就成了共通的交易媒介,几乎任何东西之间都能完全交换。理想的金钱类型不只能用来交换物品,还能用来积累财富。


正因为有了金钱概念,财富的转换、储存和运送都变得更容易也更便宜,后来才能发展出复杂的商业网络以及蓬勃的市场经济。要是没有钱,市场和商业网络的规模、活力和复杂程度都必然相当有限。


金钱的运作原理?

不管是贝壳还是美元,它们的价值都只存在于我们共同的想象之中。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大约在公元前640年,土耳其西部吕底亚王国的国王阿耶特斯铸造出史上第一批硬币。这些硬币使用金或银的材质,有标准重量,并且刻有识别印记。印记有两种意义:第一,印记指出硬币里含有多少贵金属。第二,印记能证明发行者的身份,进而确保硬币成分。铸造伪币的罪行一直比其他欺诈行为判得更重。因为造伪币不只是单纯的欺诈,更是对主权的挑战,直接冒犯了国王的权力、特权和他本人。


黄金福音

千百年来,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人物都对钱嗤之以鼻,称钱为万恶的根源。但就算真是如此,钱同时也是人类最能接受的东西。比起语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钱的心胸更为开阔。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之中,只有金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相识、不清楚对方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金钱的价格

一直以来,人类社会和家庭的维系靠的是“无价之宝”,像是荣誉、忠诚、道德和爱。我们用金钱来促进与陌生人的合作,但又害怕这会破坏人类的价值和亲密的关系。


第十一章  帝国的愿景


多数过去的文化,都是遭到某些无情帝国军队的蹂躏,最后在历史上彻底遭到遗忘。


究竟帝国是什么?

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有两项重要特征。第一,帝国必须统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第二,帝国的特征是疆域可以灵活调整,而且可以几乎无限扩张。正是文化多元性和疆界灵活性这两项特征,让帝国能够在单一政治架构下纳入多元的族群与生态区,让越来越多人类与整个地球逐渐融合为一。


邪恶的帝国?

在我们这个时代,政治上有各种难听的字眼,而“帝国主义者”大概只在“法西斯”之后,排在第二。现代对于帝国的批评通常有两种:

(1)帝国制度是行不通的。长远来看,征服许多不同的民族,统治起来一定难有效率。

(2)就算能够有效统治,这种做法也不道德,因为帝国正是造成各种毁灭和剥削的邪恶引擎。作者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点完全没道理,第二点也是满是问题。


这是为你们好

波斯居鲁士大帝声称的“统治整个世界,为所有人类福祉而努力”的想法让人耳目一新。一直以来,智人本能上就会将人类分为“我们”和“他们”。所谓“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宗教和习俗,我们对彼此负责,但“他们”就不干我们的事。这种新的帝国思想从居鲁士和波斯人传给了亚历山大大帝,再传给希腊国王、古罗马皇帝、穆斯林哈里发、印度君主,最后甚至还传给苏联总理和美国总统。这种良性的帝国思想让帝国的存在合理化,不仅让属民打消了反抗的念头,就算独立的民族也不再反抗帝国的扩张。


当“他们”成了“我们”

思想、人口、货物和技术的传播,在帝国境内要比分属不同政治区域来得方便迅速。而且,常常正是帝国本身刻意加速传播各种思想、制度、习俗和规范。


对于被征服者而言,就算有了文化大熔炉之后,文化同化也不见得容易。同化的过程常常带着痛苦和创伤。要放弃熟悉且深爱的地方传统并不容易,而要了解及采用新的文化也同样困难且令人深感压力。


历史上的好人和坏人

地球上现存的已经没有任何所谓纯净的文化。现存的所有人类文化,至少都有一部分是帝国和帝国文明的遗绪。


全球的全球帝国

自公元前200年左右,大多数人已经都活在各个帝国之中。看来,未来很可能所有人类就是活在单一的帝国之下,而且这会是个真正的全球性帝国。


第十二章  宗教的法则


我们可以说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这里有两大基本要素:(1)宗教认为世界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而且并非出于人类的想象或是协议。(2)以这种超人类的秩序为基础,宗教会发展出它认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


让羔羊变得沉默

在过去以泛神论为主要信仰体系的时候,人类的规范和价值观不能只想到自己,还必须考虑其他动物、植物、精灵和鬼魂的想法和利益。


随着王国和贸易网络开始扩展,光是地方的神灵已经力有未逮,人类需要的神力必须涵盖整个王国或整个贸易网络。多神教信仰便应运而生。这些宗教认为世界是由一群神威浩荡的神灵控制,有的掌管生育,有的掌管雨水,有的掌管战争。人类向这些神灵祈祷,而神灵得到奉献和牺牲之后,就可能赐予人类健康、雨水和胜利。


多神教出现之后,泛神论并非完全消失,某些神灵的重要性远不及那些大神。出现了大神之后,影响最大的不在于羔羊或恶魔,而在于智人的地位。对泛神论来说,人类只是地球上众多生物的一种。但对多神教徒来说,整个世界就像是反映了神和人类的关系。人类的祷告、献祭、罪孽和善行,就会决定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运。所以,多神教提高的除了神的地位,更有人的地位。


偶像崇拜的好处

从多神教的概念向外推导,结果就是影响深远的宗教宽容。一方面,多神教徒相信有一个至高无上、完全无私的神灵;但另一方面,多神教徒也相信有许多各有领域、心有偏见的神灵。多神论本质上属于开明的,很少迫害异教徒。


古罗马帝国并未要求基督徒放弃他们的信仰和仪式,只希望他们同时尊重帝国的守护神,并承认皇帝也有神性。信奉一个神的基督徒强烈拒绝,并且完全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这对古罗马来说是个在政治上搞颠覆的举动,必须加以镇压。300多年间,多神教古罗马处决基督教的人数不超过几千人。但是,在接下来的1500年间,虽然基督教号称主张爱与怜悯,但仅仅对信仰的诠释有些许差异,就引发基督徒自相残杀,死亡人数达到数百万。


神是唯一

一神教通常认为自己信奉的就是唯一的神,也认为只有自己看到了完整的真相,自然就会批评其他所有宗教都不可信。在过去两千年间,一神论者多次发动以暴力消灭其他竞争对手的战争,目的就是要加强自己的掌控。


善恶之战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一神论宗教吸收了大量的二元论信仰(善恶两股力量斗争)和习俗。一来是相信确实有一个全能的神;二来就是要相信有两种对立的力量,而两者都并非全能。更有甚者,无数的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居然还能想象善神需要人类的协助,好与魔鬼对抗,由此再推导引发了圣战和十字军东征。


从历史上来看,一神论就像是个万花筒,承继了一神论、二元论、多神论和泛神论,收纳在同一个神圣论述之下。结果就是,基督徒大致上是信奉一神论的上帝,相信二元论的魔鬼,崇拜多神论的圣人,还相信泛神论的鬼魂。


自然法则

世界宗教史并不只是神的历史。印度的耆那教和佛教、中国的道教和儒教以及地中海的犬儒主义和享乐主义,他们所崇拜的这个秩序是自然法则,而不是什么神圣的意志。


当崇拜的对象变成了人

人文主义的基本信念,就是认为智人是独特的、神圣的,智人的独特性决定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意义。虽然所有人文主义者都崇拜人性,但是对“人性”的定义,大致上分为三种对立的教派。



第一种是自由人文主义,认为人性就在于每个个人的自我特质,因此个人自由也就变得神圣不可侵犯。正是每个人的内心让全世界有了意义,而且这也是各种道德及政治正当性的来源。自由人文主义最重要的诫命就是要保障这种“内心声音”的自由,不受外界的侵扰或伤害,这些诫命统称为“人权”。


第二种是社会人文主义,认为所谓“人性”是个集体而非个人的概念,因此神圣的不是每个个人心中的声音,而是由所有智人这种物种构成的整体。社会人文主义追求的是所有人都能平等。


第三种是演化人文主义,以纳粹最为著名,认为人可以进化成超人,也可以退化成非人。纳粹并不是反人性。他们之所以同自由主义、人权和共产主义站在对立面,正是因为他们推崇人性,相信人类有巨大的潜力。他们顺着达尔文演化论的逻辑,认为必须要通过自然选择淘汰不适合的个人,只留下适者,才能让人类继续生存繁殖。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要保护弱者,不仅让不适者生存下来,还给了他们繁殖的机会,这样就破坏了自然选择的秩序。

第十三章  成功的秘密


商业、帝国和全球性的宗教,最后终于将几乎每个智人都纳入了我们今天的全球世界。


马后炮的谬误

历史就是这样的一团混沌,历史就是无法解释得斩钉截铁,无法预测得十拿九稳。在同一时间,有多方力量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只要某方力量有了极小的改变,结果就会有巨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历史还是所谓的“二级”混沌系统。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二级混沌指的是“会受到预测得影响而改变”,因此就永远无法准确预测。市场和政治都属于二级混沌系统。如果我们成功地预测了油价,之后采取的行为再次影响了油价;如果我们成功预测了革命的发生,革命就永远不会成真。


历史不像是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盲目的历史女神克丽欧

历史的选择绝不是为了人类的利益。随着历史演进,毫无证据显示人类的福祉必然提升。历史的演进并不在意生物个体是否幸福。至于对个别的人类来说,即使受到了历史演进的影响,但通常一方面太过无知,一方面又太过软弱,因此无力改变。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第十四章  发现自己的无知


一直到大约公元1500年前,全球人类还不相信能在医疗、军事和经济方面再有什么突破。但在过去的500年中,人类越来越相信可以靠着投资科学研究提升人类的能力。


不知为不知

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就让它比所有先前的知识体系更具活力、更有弹性,也更有求知欲。


古老的知识体系只承认两种无知的可能:(1)“个人”可能不知道某些重要的事。要取得必要的知识,他该做的就是去问那些更聪明的人,而不是去寻找什么还没有人知道的事。(2)不知道一些“不重要”的事。事实上,事情永远没那么简单。就算是最虔诚、最保守的时代,还是会有人认为,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是“整个知识体系”所不知道的,但这种人常常就会被边缘化或遭受迫害。但也有可能,他们就会开创一个新的体系,开始宣称只有他们才知道所有该知道的事。举例来说,穆罕默德宗教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谴责他的阿拉伯同胞,说他们对于真正神圣的真理一无所知。穆罕默德很快就宣称只有自己知道全部的真相。


如果证据显示许多这些故事都大有问题,社会岂不是要崩溃?想要维持现代社会秩序稳定,只能靠着两种不科学的方法:(1)采用科学理论,但违反一般科学做法:宣称这就是绝对的真理。(2)不采取科学方法,而诉诸“非科学的绝对真理”。但我们也不该太过惊讶。毕竟,科学还是得依靠着种种宗教和意识形态信仰,才能取得经费,并将研究正当化。不论如何,现代文化已经比过去任何文化都更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而现代社会之所以还能够维系,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科技和科学研究方法的信任。


科学教条

现代科学没有需要严格遵守的教条,但研究方法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收集各种实证观察(可以用感官感受到的),并以数学工具整理。


知识就是力量

在1620年,培根发表了《新工具》的科学宣言,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对于“知识”的考验,不在于究竟是否真实,而在于是否能让人类得到力量和权力。


进步论的理想

纵观历史,社会上有两种贫穷:(1)社会性的贫穷,指的是某些人掌握了机会,却不愿意释出给他人;(2)生物性的贫穷,指的是因为缺乏食物和住所,而使人的生存受到威胁。或许社会性的贫穷永远都会存在、无法根除,但在全球许多国家中,生物性的贫穷都已经成了过去式。


吉尔伽美什计划

人类所有看来无法解决的问题里,有一项最为令人烦恼、有趣且重要:死亡。在18世纪之前,各个宗教仍然认为死亡和其影响是生命意义的核心。从18世纪开始的宗教和意识,像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就已经对来世完全失去兴趣。


科学研究的恩客

现代科学之所以能在过去500年间取得如同奇迹般的成果,有很大程度必须归功于政府、企业、基金会和私人捐助者愿意为此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经费。


第十五章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为什么是欧洲?

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相辅相成。


征服的心态

过去的帝国主义者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整个世界,“征服世界”只是为了要利用及传播他们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随着时间过去,对知识的追寻和对领土的追寻变得越来越紧密交织。


地图上的空白

地图上的空白可以说是在心理及思想上的一大突破,清楚表明欧洲人承认自己对于一大部分的世界还一无所知,并试着加以填补。


郑和下西洋证明,当时欧洲并未占有科技上的优势。真正让欧洲人胜出的,是他们无与伦比而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


如同来自外层空间的侵略者

科尔特斯带领不到550人征服了百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十年后,皮萨罗带领168人征服了印加帝国。皮萨罗完全抄袭了科尔特斯那一套。他先声称自己是西班牙国王派来的和平使者,请求谒见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接着国王便遭到绑架。接着,皮萨罗同样靠着与当地部落结盟,先瘫痪再征服了整个帝国。如果印加帝国的属民知道阿兹特克人的下场,想必不会如此轻信这些侵略者。然而,他们就是不知道。



罕见的蜘蛛,被遗忘的文字

现代科学和现代帝国背后的动力都是一种不满足,觉得在远方一定还有什么重要的事物,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掌握。对现代欧洲人来说,建立帝国就像是一项科学实验,而要建立某个科学学科,也就像是一项建国大计。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不论结果是好是坏,究竟是生病还是健康,现代经济就像是一个荷尔蒙过盛的青少年一样不断成长,吞噬着它看到的一切,而且成长的速度叫人完全赶不上。


真正让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信任”就是世上绝大多数金钱的唯一后盾。


会变大的饼

1776年,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可以说是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他指出企业的获利正是社会整体财富和繁荣的基础。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利己”就是“利他”。然而,这一切的立论基础必须取决于富人是不是用这些利润来新建工厂、雇用新员工,而不是将利润浪费在无生产力的活动上。到了现代,贵族已经被新精英分子取代,这批新人都是资本主义教条的信徒。过去的公爵侯爷黯然退位,取而代之的是董事、金融家、实业家。


最初,资本主义只是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理论。后来,资本主义的影响范围逐渐超越了单纯的经济领域,成了一套伦理,告诉我们该有怎样的行为,该如何教育孩子,甚至该如何思考问题。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因为不论是正义、自由甚至快乐都必须依赖于经济成长,所以可说经济成长就是至善。


哥伦布也需要金主

清朝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主要靠着税收和掠夺(两者的差异其实很细微)取得资金,很少需要用到信贷,更不用提是否关心银行家和投资者的利益。信贷资助新发现,新发现带来殖民地,殖民地带来利润,利润建立起信任,信任转化为更多的信贷。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纳迪尔沙国王,帝国扩张几千公里之后就后继无力。但对资本主义的创业者来说,一次一次的征服,都让经济的动力更加强大。


荷兰到底是如何赢得了金融体系的信任?首先,他们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款给他们的风险降低。其次,荷兰司法独立,而且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相较之下,独裁国家不愿保障个人和其财产,于是资本也就一点一滴离开,流向那些愿意遵守法制、保护私有财产的国家。


以资本之名

连战争本身都可以像鸦片一样变成商品。资本和政治这两者的紧密相拥,对信贷市场有深远的影响。如果某个国家虽然缺少自然资源,却有自由的政府、和平的环境,以及公正的司法系统,它就可能得到较高的信用评级。这样一来,就能以低廉的代价取得相当的资金,撑起良好的教育体系、发展出蓬勃的全新的高科技产业。


对自由市场的崇拜

死忠的资本主义者很可能会表示,资本当然会影响政治,但政治绝不应该插手资本的事。他们认为,如果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必然会被政治利益所左右而做出不智的投资决定。作者认为,经济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信任”,而信任这种东西总是得面对种种的坑蒙拐骗。光靠着市场本身,并无法避免欺诈、盗窃和暴力的行为。这些事得由政府系统下手,立法禁止欺诈,并用警察、法庭和监狱来执行法律。


资本主义的地狱

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无法保证利润会以公平的方式取得或是以公平的方式分配。相反,因为人类有追求利润和经济成长的渴望,就会决定盲目扫除一切可能的阻扰。等到“成长”成了无上的目标、不受其他道德伦理考虑的制衡,就很容易衍生成一场灾难。有一些宗教(例如基督教和纳粹)杀害了数百万人,原因是出于仇恨。同时,资本主义也杀害了数百万人,原则则是出于冷漠和贪婪。


第十七章  工业的巨轮


现代经济之所以能够成长,是因为我们愿意信任未来,资本家也愿意将利润再投入生产。经济成长还需要有能源、有原料。


厨房里的秘密

从此(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之后,人类就深深着迷于如何使用机器和引擎转化各种能量。只要发明出适当的机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类型的能量都能为我们所用。


能源的汪洋大海

这世界缺的不是能源,而是能够驾驭并转换符合我们所需的知识。学习如何有效驾驭和转换能量之后,也解决了另一个阻碍经济成长的问题:原料短缺。


输送带上的生命

机械化不只是机器的事,连植物和动物也同样遭到机械化。这些动物的一生就像是巨大生产线的齿轮,决定他们生命长短及质量的,就是各种商业组织的利润和亏损。虽然业界让它们存活、吃得饱、维持基本健康,但却对它们的社会和心理需求毫不关心(除非直接影响到生产)。


血拼的年代

有史以来,人类的生活多半颇为困窘,因此“节俭”就成了过去所高喊的口号,像是清教徒或斯巴达人,都以简朴律己而闻名。然而,消费主义的美德就是消费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鼓励所有人应该善待自己、宠爱自己,就算因为过度消费而慢慢走上绝路,也是在所不惜。


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伦理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将两种秩序合而为一。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投资”,而我们这些其他人的最高原则是“购买”。这种资本/消费主义的伦理,还有另一个革命性的意义,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信众终于真的能够做到宗教要求的条件。


第十八章  一场永远的革命


工业革命找出新方法进行能量转换和商品生产,于是人类对于周遭生态系统的依赖大减。世界越来越被塑造成适合智人需求的样子,但其他物种的栖地就遭到破坏,使它们迅速灭绝。 这场生态危机甚至也可能危及智人本身的存在。


摩登的现代

虽然智人已经越来越不受自然的摆布,但却越来越受到现代产业和政府的支配。工业革命让人类社会起了数十种重大的变化,采用工业化的时间概念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著名的项目还包括都市化、农民阶级消失、工业无产阶级的兴起、对一般大众的赋能、民主化、青少年文化,以及父权社会的解体。


家庭和社群的崩溃

在工业革命之前,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逃不脱三大传统框架:核心家庭、大家庭以及当地密切社群。家庭和社群对成员的压迫绝不下于现代国家和市场,这些家庭和社群内部常常充满紧张和暴力,而且成员别无选择。


随着时间过去,国家和市场的权力不断扩大,也不断削弱家庭和社群过去对成员的紧密连接。国家开始派出警察,制止家族里的私刑,改用法院判决取代。国家和市场会给你食物、住房、教育、保健、福利和就业机会。国家和市场简直可说是个人的衣食父母,个人能够生存都得感谢它们才是。现在能得到认定为“个人”的不只有成年男子,就连女性和儿童也同样纳入。


到了现代,核心家庭并未完全消失,还是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情感功能。一般来说,人们还是认为现代家庭可以满足人类最亲密的需求,这是国家和市场无法提供的。


想象的社群

市场和国家要增强这些情感面,靠的就是塑造“想象的社群”。所谓想象的社群,指的是虽然成员并不真正认识彼此,却想象大家都是同一伙的。现代所兴起的两大想象社群,就是“民族”和“消费大众”。所谓民族,是国家的想象社群。民族竭尽全力希望能掩盖自己属于想象的这件事。大多数民族都会声称自己的形成是自然而然、天长地久,说自己是在最初的原生时代。所谓消费大众,则是市场的想象社群。消费主义和民族主义可说是夙夜匪懈,努力说服我们自己和其他数百万人是一伙的,认为我们有共同的过去、共同的利益以及共同的未来。


变动不休

过去两个世纪中,变化速度奇快无比,让社会秩序显得充满活力和可塑性,呈现变动不休的状态。


我们这个年代的和平

暴力发生率下降,主要是因为国家制度的制定。


帝国的退位

历史上,我们看到各个帝国总是铁腕镇压叛乱,而且就算再也压制不住,最后也会孤注一掷,常常就是进行一场浴血混战。而等到帝国灭亡,接着就有一段无政府状态,战乱频传。但自从1945年以来,多数帝国都选择了和平的退位方式,帝国解体崩溃的过程变得相对迅速、平和且有序。英国和法国的退出殖民地大体是如此。无论是苏联还是东欧共产政权的大多数精英统治者(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除外)都选择了完全不去动用这庞大的武力。这些人就是放下武力、承认失败、收拾行李、告老还乡。


核子和平

自1945年以来,没有任何一个经联合国承认的独立国家遭到征服而灭国。许多人认为和平是西欧的特色,那里富裕而民主,战事完全绝迹。但事实上,和平是先在其他地区发展,最后才传到欧洲。真正的和平不该只是“现在没有战争”,而是“不可能发生战争”。


第一,战争的成本大幅上升。第二,战争的利润下降。过去的财富多半就是田地、牛、奴隶和黄金,无论要抢劫或占领都十分方便。但到了今天,财富的形式变成了人力资本、科技知识,以及像是银行这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想要抢夺或是占领都相当困难。第三,和平成了一笔越来越划算的生意。第四,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史上第一次由爱好和平的精英分子来领导。所以,现在有四大因素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核子末日的威胁促进了和平主义;和平主义大行其道,于是战争退散、贸易兴旺;贸易成长,也就让和平的利润更高,而战争的成本也更高。还有一种对战争的阻碍:因为国际网络日渐紧密,使得多数国家无法再维持全然独立,所以其中任何一国片面宣战的机会也就大幅降低。


第十九章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在过去的500年间,我们见证了一连串令人惊叹的革命。不仅社会秩序完全改变,政治、日常生活和人类心理也彻底改观。只不过,我们真的更快乐了吗?


快乐该如何计算?

有一项耐人寻味的结论: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另一项有趣的发现是疾病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是症状带有持续、让人无力的疼痛,否则疾病并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


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得重要。那些家庭关系紧密良好、社群互相扶持帮助的人,明显比较快乐。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能够决定自己要走哪条路,但也让我们越来越难真正信守承诺、不离不弃。于是,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下降而解体,这个世界让我们感到越来越孤独。


关于快乐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快乐并不在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对现代人来说,虽然有各种镇静剂和止痛药任我们使用,但我们越来越期望能得到舒适和快感,也越来越不能忍受不便和不适。结果就是我们感受到的痛苦程度可能还高于我们的先人。如果说快乐要由期望来决定,那么我们社会的两大支柱(大众媒体和广告业)很可能正在不知不觉地让全球越来越不开心。


快乐的化学成分

生物学家认为,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


人体的内部生化系统似乎就是对快乐多有限制,只会维持在恒定的水平。快乐或痛苦在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就只在于鼓励或阻挡生存和繁衍。我们会短暂感受到快感,但不会永远持续。迟早快感会消退,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痛苦。


如果说快乐的程度是由1到10分,有些人的生化机制天生开朗,就会允许自己的情绪在6到10分来回,大约稳定在8分附近。也有些人,就是倒霉有着天生阴郁的生化机制,情绪在3到7分之间来回,大约稳定在5分附近。像这样的人,就算中了几千万的乐透还是会相当忧郁悲观。虽然生物学家主张快乐“主要”是取决于生化机制,但也同意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同样有其影响力。如果嫁了好老公,就能让她时不时感受到7分的愉悦,而更能避开3分的沮丧。


生命的意义

大多数人对生活的看法其实有矛盾。以养孩子为例,就单纯的数字来说,养小孩可说是非常不愉快的事。然而,大多数家长都说孩子是他们快乐的主要来源。


另一种可能,快乐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快乐还有重要的认知和道德成分。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也度日如年。


认识你自己

哲学家不断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言下之意就是一般人并不认识真实的自己,也因此很可能忽略了真正的快乐。新时代教派常常主张:“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只在于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应该别再追求像是财富、地位之类的外在成就,而是要多接触自己内心的情感。”或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快乐来自内心”。佛教认为苦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第二十章  智人末日


作者提出有三种方式可能让智慧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生物工程、仿生工程与无机生命工程。


老鼠和人&让尼安德特人再现

所谓生物工程,指的是人类刻意在生物层次进行的干预行为(例如植入基因),目的在于改变生物体的外形、能力、需求或欲望,以实现某些预设的文化概念。


操纵基因并不一定会让智人大批死亡而绝种,但很可能会让智人这个物种大幅改变,到最后就成了另一个物种,而不宜再使用智人这个名称。


仿生的生命

仿生工程结合有机和无机组织。未来可能出现的“脑际网络”的生化人就不再属于人类,甚至也不再属于有机生物,而是完全不同的全新物种。


另一种生命

第三种改变生命法则的方式,则是创造出完全无机的生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能够自行独立演化的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病毒。


奇异点

吉尔伽美什计划以及未来创造出超人类的可能,将会为人类的伦理、社会和政治秩序带来巨幅改变。未来世界主人翁与我们之间的差异,可能会远大于我们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差异。


科学怪人预言

在1818年,玛丽·雪莱写出了《科学怪人》,讲的是一个科学家创造出人造生物,但失去控制、造成一片混乱。


后记 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点击图片参加“创业树洞”计划


猜你喜欢:


脑洞再开一点,未来5年、10年、30年,我们会共享什么?【创业树洞】

比Uber玩儿的更嗨 ,不用多跑路Wrapify让4万车主每月多赚3000块!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三十年不容错过!IT峰会上大佬们这样说……

最好的TS,是维护创业者和投资者共同利益的婚姻契约【值得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