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克兰与俄罗斯对峙升级背后

2016-08-27 文/张弘 瞭望

◆ 俄乌对峙演化成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 俄罗斯与西方能否达成共识,不仅影响乌克兰问题解决前景,还将决定欧洲安全局势的前景

◆ 对峙事件可能为恢复俄欧关系提供机会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乌克兰危机爆发迄今已超过两年半时间,在此期间俄乌双方围绕乌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冲突和政治改革展开了多轮博弈。在德法斡旋下,顿巴斯地区局势在2015年底才有所稳定。


  然而,进入2016年8月以来,乌克兰与俄罗斯围绕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冲突的矛盾再次升级双方的军事对峙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欧洲东部安全局势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对峙升级,表明新明斯克协议前景暗淡


  对峙升级,表明新明斯克协议前景黯淡。先来看看新明斯克协议:

  • 2014年4月乌克兰东部地区爆发武装冲突。

  • 2014年9月,由欧安组织、乌克兰和俄罗斯三方组成的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与乌东部民间武装在白俄罗斯首次达成停火协议,但未能得到双方的彻底执行,此为明斯克协议。

  • 2015年2月,各方再次签署新明斯克协议。该协议是各方为化解危机进行的政治和外交努力的成果,避免了乌东部冲突的升级。协议为政治解决乌东部问题设定了时间表,最初规定在2015年底完成宪法改革和地方选举。

  • 由于各方在执行协议程序上的分歧严重,政治和解计划未能如期完成。

  • 尽管各方将执行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但是,局势在进入2016年以来日趋复杂,由于波罗申科总统领导的执政联盟解体,在经历了执政联盟重组和政府改组之后,新明斯克协议规定的宪法改革在议会通过的希望更加渺茫。


▲2015年2月11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普京(前左一)、奥朗德(前左二)、默克尔(前右二)和波罗申科(前右一)就乌克兰危机举行会谈。(图片来源:新华社/法新)


  从2014年9月签署第一次明斯克协议,再到2015年2月达成的新明斯克协议,最后又在2015年末出现了新明斯克协议延期决定。两年时间过去了,各方耐心消磨殆尽,特别是在俄罗斯看来,如果继续无条件地延长新明斯克协议,不仅有损自己的外交颜面,也无助于地区局势的好转。


  8月10日,普京突然指控乌克兰政府试图以恐怖手段在克里米亚挑起新冲突,破坏当地的稳定。克里米亚地区局势陡变,俄乌双方在克里米亚地区的军事对峙再次升级,乌克兰东部的武装冲突也再次升级。


  乌总统波罗申科随即在次日下令提升克里米亚边界沿线部队和顿巴斯地区冲突一线部队的战备状态。俄罗斯则宣布在克里米亚半岛部署最新型的反导武器S-400。美国媒体近日披露,俄罗斯向两国边境地区调动将近4万军队,并且加强了在克里米亚地区军事部署。8月19日,俄罗斯宣布在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虽然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定性该事件上存在明显分歧,但双方军事对峙升级本身还是为俄罗斯向西方和乌克兰施压提供了良好机会。俄罗斯双管齐下,对此事件展开舆论攻势的同时,军事上的积极应对也稳步进行。


  俄军增加在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已经产生外交和安全效应,让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中的乌克兰问题诺曼底四方机制被重新唤醒,法国总理奥朗德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分别与波罗申科总统、普京总统进行了频繁的对话。除此之外,美国也积极加入到调停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的进程中,副总统拜登与乌总统波罗申科,国务卿克里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也进行了频繁的会晤和交流。


  在新明斯克协议2016年底到期之前,各方所剩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特别在美国大选前,俄罗斯与西方能否达成共识,不仅影响乌克兰问题解决前景,还将决定欧洲安全局势的前景。


乌克兰社会的极端情绪处于失控边缘


  克里米亚事件的真相尽管还不明朗,但从侧面反映出乌克兰社会的极端情绪可能已处于失控边缘。


  首先,克里米亚入俄和东部冲突的爆发,极大地刺激了乌克兰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乌克兰政府将俄罗斯对乌东部的支持视为“侵略和直接干涉”,乌社会也普遍存在一种反俄情绪。乌政府曾经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干预,以及自身的军事行动。但从目前看,乌政府两次企图通过军事手段收复顿巴斯地区都遭受到严重失败,欧盟与美国对俄采取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乌克兰社会对国际干预预期感到失望。自乌东部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积极在冲突各方之间调停,为解决危机曾经两次签署协议,由于在执行程序上达不成共识,双方在顿巴斯地区的武装冲突至今不断。


  进入2016年以来,各方的耐心越来越受到考验。包括奥地利、匈牙利在内的数个欧盟成员国都已经表达了取消或者至少减轻对俄制裁的意愿。欧盟中的塞浦路斯议会在7月还通过了呼吁政府取消制裁的声音。这之前的4月,荷兰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乌克兰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


  7月,普京决定将克里米亚地区纳入俄罗斯南联邦区的决定,进一步刺激了乌克兰民族主义力量。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乌克兰缺乏在军事和外交上与俄罗斯博弈的资本,通过政治改革化解国内民族冲突和分裂危机,是基辅政权的唯一选择。不断积累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治解决危机的进程,因此,在克里米亚袭击事件问题上,不能排除独立的民族主义武装组织采取极端行动的可能性。


对克里米亚袭击事件俄反应强烈



▲8月11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在克里米亚阻止乌克兰渗透破坏分子对俄境内目标实施袭击,并逮捕作案人员。图为被逮捕的作案人员。(新华社/卫星社)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乌政府军与东部组织都抓过对方的军事人员,政府军也曾多次抓获过“俄罗斯退役军人”。一般情况下,双方会定期交换被俘人员。


  但俄罗斯选择在这个节点披露在克里米亚抓获乌克兰军人的消息,与以往的习惯有很大不同。无论事件真实性如何,俄方实际上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就是该事件可能导致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选择在这个事件上做出激烈反应,俄方有着深厚的国内和国外背景。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在外交上善于利用别人的错误为自己创造最大的机会。换句话说,不放弃一切机遇,将国际事务出现的危机转化为自己的筹码。在克里米亚俘获乌克兰军人也许是乌克兰的一个破绽,但这却给俄罗斯向布鲁塞尔施压提供了很好的筹码。


  冷战结束以后,俄罗斯由一个超级大国逐渐转变为一个地区大国,但凭借其超强的军事实力,以及主要能源出口国的地位,其在全球政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特别在周边外交中俄善于使用“能源牌”和“军事牌”。而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军事牌”成为了普京外交常用的杀手锏。在叙利亚,俄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军事手段取得了较好效果,稳定了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摆脱了在该地区的被动地位。


  在宣布抓捕乌克兰情报人员之后,俄罗斯同样采用军事施压的手段。乌克兰危机之后,俄不仅对乌克兰新政府采取能源提价、贸易战,还经常在边境地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特别是在克里米亚半岛重新部署战略轰炸机、先进战斗机和防空导弹,更新扩充了黑海舰队。


  乌克兰情报人员在克里米亚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俄罗斯,也可能挑战了俄罗斯的安全底线。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俄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在与周边国家打交道中处于主动和优势地位。即便是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本土也都未曾受到过外国军队攻击。反而是俄罗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积极介入了周边地区和国家领土争端。


  正是抓住乌克兰在克里米亚袭击事件的把柄,俄罗斯迅即获得了与欧盟博弈的新筹码。对峙事件成为普京向欧盟进行外交博弈的绝佳机会,迫使推动乌克兰执行明斯克协议对俄而言是不错的选择。


对峙事件可能为恢复俄欧关系提供机会


▲8月11日,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左二)和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图尔奇诺夫(左一)等在基辅出席会议。(新华社/路透)


  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与美国欧盟关系全面恶化,限制了普京重振俄罗斯的努力,全球外交空间受到挤压。

  • 在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问题上,俄尽管展示了自身的强大存在,恢复了部分影响力,但在战略上其目标未能完全实现

  • 俄动用大量军事力量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未能撬动俄与西方关系的改善

  • 针对欧洲的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事件所做的外交努力和军事行动,也未能挽回欧盟对俄改善关系的回应。


  更糟的是,在英国“脱欧”的大背景下,法德等老欧洲国家更加紧密跟随美国的政策。特别是在美欧主导下,国际奥委会以兴奋剂事件为理由宣布禁止部分俄罗斯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这让普京政府备感压力。


  在军事打击“伊斯兰国”组织之后,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影响力有所加强,但是政治对话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土耳其爆发未遂政变后,俄罗斯迅速修复了与土耳其的关系,与西方关系整体上却仍处于僵持状态。由于距离美国总统大选还有不足三个月,奥巴马政府在乌克兰和叙利亚等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趋于保守,普京外交一贯喜欢选择主动出击,不会坐等美国总统大选结果。


  因此,普京此时将克里米亚袭击事件提上外交和军事博弈的台面,就是利用西方国家内部问题和矛盾重重,趁美国无暇东顾之际争取外交和军事上的最大利益。


  综合看来,俄罗斯与乌克兰对峙演化成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借助于军事施压可能有利于打破新明斯克协议的僵局,此举对俄罗斯经济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2014年克里米亚入俄以来,西方对俄采取了多轮经济制裁,加之国际油价长期低迷,俄经济难以摆脱困境。欧盟和美国领导人曾多次指出,只要认真执行新明斯克协议,西方就可以解除对俄经济制裁。中长期来看,如果俄乌冲突不能和平解决,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就很难取消,俄罗斯的经济将会长期低迷。尽管俄罗斯经济不至于因此崩溃,但是普京向选民允诺的复兴俄罗斯的梦想可能就无法兑现了。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35期


相关阅读

☞ 向西走:乌克兰前路漫漫

☞ 明斯克,脆弱的城下之盟

☞ 深度|乌克兰危机周年思考

☞ 年中国际观察①:五大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 年中国际观察②:大国关系走势如何

☞ 年中国际观察③:世界经济面临三大风险


你写评论我赠书

◎ 26日获奖者

图闻丨G20即至,今昔看杭州》评论者:太妃糖

赠什么书?

瞭望新媒体与中信合作,接下来连续为热心读者送出《博弈思考法》和《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 怎么得到?

1.在当日瞭望微信任意文章后发表你有见地、有建设性的评论,被选取后点赞最多者,可获赠上述两种图书之一。截止时间为当日24时。

2.获奖者请将希望获赠的书籍、地址、姓名、联系方式发至瞭望微信。

3.每人两周内只能获赠一次。


瞭望  OutlookWeekly1981


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