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找到了这普通的语言

Yizhao LandingRoom+
2024-09-07







“ 我找到了这普通的语言,

          它们从你的嘴里喷涌出来 ”

                                                      — Hiperson



从今年七月的abC开始。这是我第一次去了解一场书展的幕后,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热爱书籍的朋友,我们一起参与布展成为这场书展的一部分。
有一个画面时常浮现在我的脑子里。我记得布展的时候应该是第二天晌午,我们在荷兰最美的书巡展旁刚吃完午饭,就涌到那些还没有布置好的一些国外刊物边儿翻阅交流了起来。对我而言那是种不言而喻的感觉。


“无论是去学原画,还是做一些交互类的尝试总会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

而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 嗯 这件事应该是对了。”


我非常享受那样的时刻,很幸运我找到了想要做的事情。


(没把昊哥拍好希望昊哥别见意哈哈:)



那是2021年暑假我最美妙的记忆~



“和眼里有光的朋友们共同去做一件事,这让我感到荣幸”

to  悦读计划


今年是变化最多的一年。先是六月份的毕业,然后是七月份的abC七月底的特大暴雨,再到十月份的串门儿。
串门儿第一届我就去了,只不过这次从内容接收者的身份转变为了输出者,以另一种角度去了解我所生活的城市。


参展期间徐老师在群里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参加艺术节好玩吗?”

我当时回答的是“和聊得来的朋友在一块做一件事我觉得很棒”。


是的,这次艺术节认识了更多在郑州做有趣事情的朋友。
首先我要聊起的就是悦读计划的那位收藏书的大佬。因为他的展位上堆满了书再加上他穿了一身工作装,我一开始的时候真的以为他是出版社派来推销书的,但是当我翻了几页放在前面的书时我就发现不对了,展位最前面放的几本都是汉声以前做的民俗系列书籍。


谁看到这么多书落在一起都会懵的吧(更别说都是极好的书了)


《剪花娘子库淑兰》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汉声,《汉声杂志》最早由黄永松先生于1971创办于台湾,那么早期呢汉声杂志是作为外语杂志向外国人输送中华传统文化的,但是做了一段时间黄永松先生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在变得慢慢忽视遗忘,于是《汉声杂志》有对外转变成了向内。汉声以建立起“中国民间文化基因库”为己任,希望能够尽可能的保存那些在渐渐消失的民俗文化。


而我翻阅的《美哉汉字》这本书是出版于1981年,无论是从设计还是从装帧方面,仅仅翻阅了几页,纸的质感以及涵盖知识的丰富量冲击着我,我的脑壳不断敲打着我“这绝对不是一般出版社来推销的书”。这几年我看过做传统文化的设计也有不少了,直到我看到汉声出版的书之后,做传统文化应该是什么样子才大抵有了轮廓。


之后还翻阅了《剪花娘子库淑兰》,同样带给我的震撼丝毫不弱于《美哉汉字》。我对因为现在才了解到汉声,了解到黄永松先生而感到羞愧。这些民族魁宝一直都有前辈在拯救传承,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向我们的下一代传播“汉声”。
与悦读计划的藏书大佬交谈片刻后,他也大概了解了我对于书籍的喜爱程度。聊到吕敬人老师的老师“杉浦康平”老师时,他从身后掏出来一本杉浦康平老师设计的未拆封的《全宇宙志》,接着他两眼放光将《全宇宙志》的内容向我娓娓道来。


这是本未拆封的《全宇宙志》,大佬也不舍得拆,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相关内容~


我一直觉得人的内在是最迷人的。而此刻他正将他内心世界的全部毫不保留的分享给我,我觉得这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幸福。我对于这次交流感到十分愉悦,之后他还向我介绍了一些其他的书,这是他收藏了十八年的心血,一种敬畏感油然而生。
然后分享一个不想干的话题,当我问有个计划的常姐这个摊主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常姐给我说“啊?这是我前房东,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房东”,然后我脑子里闪过无数的画面有一种世界线收束的感觉(笑)。


图左为那位收藏书的大佬,图右是“角力”的学长



“我觉得我应该去武汉去合肥去长沙去南昌看看,中部地区也可以联合起来!”

to  妍叔


虽然同为中部地区,但我也仅仅去过太原两次,一次是路过,一次是学校组织玩了一天。对于中部地区的其他城市说来惭愧,我对这些城市的印象仅仅来源于碎片信息的堆积,从来没有真正去触摸过他们的肌理(西安我也没去过)。

大概六七月份的时候我在常姐那买过一本书,书名我不太记得了是一本来自武汉的一位书店重度爱好者所做的小书,因为我把这本书放到天津了这段时间一直在郑州一时间没有机会去阅读它。
然后在串门儿期间有个姐姐来找我聊我做的书,碰巧当时还有别的读者在和我交流我可能没有太多注意到。然后第二天我又和这位姐姐碰到了,她和我聊昨天她回去以后看完了我做的书有很多想法想和我交流。她的展位就在门口挨着常姐,我们交流片刻,朋友又因有人要买书打断了我们把我叫走了,直到后来常姐给我聊起这位姐姐,我才恍然大悟这位姐姐就是那位武汉的书店爱好者,常姐说她非常期待我的分享不过我的分享是第三天,第三天她好像有事就回武汉了,第三天也是比较可惜没有再见到她交谈一些。而且最离谱的是,串门儿结束后等我缓过神来,我往回翻推送,原来第一天是有她做的分享的,只不过当时我碰巧跑出去理发去了。。。


最左边拿书的那位便是妍叔


带着一些懊恼,我昨天又和常姐说了这事,拜托常姐把她的微信推给我,然后我才正式去认识这位姐姐。
她叫妍叔(我真的好恨当时没有看到她做的分享)。妍叔将自己的家装修成了一个对外开放的私人图书馆,她将这里取名为“谷志GOODS”。拥有一个私人图书馆这也是我的梦想,我觉得她真的好厉害,她将来自世界各地有趣的书汇聚到这小小的65平方里并乐于和爱书的朋友分享(我做的书能被放在这里真的很荣幸),这里就像是一个发光的小小窗口,透过光亮连接着的是这个美妙的世界。因为非常遗憾错过了妍叔在串门儿的分享,关于谷志以及她所到过的世界上那些有趣书店的内容我也只是从HANS汉声做的推送中洞悉一二。武汉女孩的B面人生,把65㎡小家变成私人图书馆



向上滑动阅览

记忆的思绪将我扯回了过去。

最早对我有启蒙意义的书店是我家旁边的“品味书社”,可以说是品味书社见证了我的成长,当然我也见证了品味书社的发展,从书店的叔叔最初在这摆摊儿卖书开始,到后来有了自己的书店结婚生子,这间书店和旁边的航模店陪伴了我整个的童年。

再到初中时大概是2011年那会,跑到别的区去上学,那是开学前军训的盛夏。我从同学那里第一次拿到一本叫做《绘心》的书(那时候《绘意》还是《绘心》的一本赠品小书)。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有这么与众不同的画书,无论是从幼儿园买的《奥特曼大战葫芦小金刚》,还是到小学时老爱在学校旁书报亭(以前的郑州好多书报亭)买的《漫画世界》《知音漫客》,《绘心》都与之不同,他应该是最早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插画的绘本杂志,很多国内早期非常优秀的插画师在里面发表过作品,猪乐桃的《世说新语八周刊》,伟大的扫把《你们仨》,夏达的《哥斯拉不说话》,也有一些像王小熊猫,伍肆这种逐渐不再发表作品的优秀画师。我觉得是《绘心》的出现影响了我价值观的形成。

小的时候每次我妈骑电动车带我出门我都有一个习惯,虽然我记不得路但是每当我们路过一个书店我就会在心里默记从我家到这里的路线,走的次数多了我也就记得了。当时第一次看到《绘心》的时候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我开始去寻找想把前几期的也买回家看,但是因为当时一般书店还没有进《绘心》,从我家门口的品味书社去找找了好多家没找到,直到有一天我妈带我经过了铁六门口,我在铁六旁的书店找到了这本书,我当时真的高兴坏了,我的《绘心》创刊号就是在这里买到的,之后的日子里每到学校放学的日子(我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了寄宿制的学习生活)我便会坐着76路车一个人跑到铁六来买书,只不过当时不知道这里是铁六中,没想到日后的高中生活成为了铁六的一份子。

铁六旁的这家书店我怎么也想不起叫什么名字了,但记忆里书店里总会站着一对夫妇,一位胖胖的叔叔手里撺着人民币来找零和一位非常和蔼的阿姨总是会很温柔的问“在找哪本书?”。随着时间推移,这家书店也随着我的成长搬进了我的记忆里(去年住改商整治运动将铁六周遭的店都拆了),对我来说它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书店。而那个盛夏,就像是我在这家书店买到的第一本《子不语》里的那样,那是一个昙花一现美妙的盛夏。说起来也是非常巧合知音出版社的总部在武汉,所以对于武汉来说知音也是我记忆里对其的一种符号,当妍叔分享她的经历时我就想起来了这段经历。



选择性阅读,因为妍叔的“劝退单”以及推送中提到的她中考结束暑假第一次去武汉的“德芭与彩虹”经历的那段文字让我有了一些感触,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与书的二三事。



“我们总在做正确的事、应该做的事,却少有人知道自己想做的事”

to  远方的Jack


在第三天的时候我遇到了一女孩儿。她应该是是b03展位的远方的Jack,我姑且叫她小裴好了,她是一名即将大四的学生。
和小裴交谈的过程中我觉得她非常的棒,第一届串门儿的时候她独自一人报名来参展,第一届2019年的时候我算了一下她应该刚大二非常的厉害。然后她还非常的真诚,能够很坦诚的面对自己存在着的些许问题,对于构成难以理解等问题会善于向他人提出并寻求一些“答案”,并且她还找到了自己的解决方式,可以感受到她是真正对于艺术、设计、对于文化所热爱。这个我认为是很多在上大学的我们所缺需的东西,我们总在做正确的事,应该的事,却少有人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当然这也离不开提供给她帮助循循善诱的老师,如果构成做不好那就换一种方式拼贴,能在大学遇到一个懂得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老师这是幸运的。也许她现在还不够成熟,但是她是真正置身于一种学习的状态里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已经抓住了“成熟”所具备的东西了,希望小裴可以一直走属于自己的路,祝她毕设顺利~


左边这位坐着听我分享的就是小裴👈



“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正向反馈也是我的荣幸”

with  荒诞的壁虎


在最后一天的时候有一场关于我做书的书籍分享。其实关于这场分享是我在家半夜睡不着的时候突发奇想的,我做的内容都是关于我们市民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地方,即便是没有学过设计的观者也能够较为轻松的去理解去思考,这就是我的初衷。
然后第二天我就在微信上和常姐去沟通这件事了,常姐也比较相信我,她说那好我们来做一场新书分享吧,当时我还笑称觉得书籍分享会使人有一些距离,对我个人来说我也不太喜欢把自己架起来,我当即就想要不就叫做“来自一个普通市民的日常分享”吧,正好有位南京的普通市民也姓李(玩笑话)。我不是什么名人,我也不是来自什么名校,更不是什么权威,那么我觉得就从我众多符号中选取我和大家相同的身份“郑州市民”来和大家分享我所了解的郑州是什么样的,尽量不保留的把我知道的都分享给大家,如果能带给大家一些正向反馈就更好了,这便是我及我做这本书的目的。



然后我就干唠了一个小时,结束时嗓子都快哑了。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详细的,在分享到一半的时候嘴就开始有点打瓢了,然后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代讲一下,语言组织系统就不归我管了,身体也不归我管,开始侧对着大家,结束后分享时的大多事都记不太清了。这是我第一次当着陌生人的面做线下分享,以后要去改正的问题还很多。


讲了这么多分享的感受,最后我要讲的一位朋友。荒诞的壁虎(后简称壁虎)是我在串门儿后才认识的,其实这样说也不太准确,我串门儿期间也有经过壁虎的展位,她的展位离做分享的地方很近,她的很多作品是正对着分享的地方的,对于每幅插画背后创作的故事她都会对观者一一道来,非常有意思。同时壁虎还做了一个播客,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随想。在我做分享前常姐有告诉我有一位插画师想把我做的内容放到她的播客里,只是因为她太忙了直到串门儿结束我们也没有搭上话。在串门儿结束后壁虎来联系我,来进行沟通下一期播客相关的事。我其实不常听播客(大概是因为我更常把时间用来听歌)但是如果自己所产出的内容能够给他人带来一些思考,那对于我本身来说是一种认可以及荣幸。我还会向我在分享前所说的话那样“将我所做的尽量毫不保留的分享给大家”。


大家可以通过小宇宙或者喜马拉雅app搜索“无意义电台”来收听壁虎的播客。


壁虎的展位。壁虎会在摊位前放置一个耳机,来方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还可以收听她的播客,我觉得这样特别好。





“我常将郑州比作一天中的清晨”

Coucou,mes amis!


在这次串门儿艺术节中我还认识到了“鲤鱼计划”的小树(很厉害的人)、“开fun”的小辉(他们做了一本《回家的诱惑》的书很温馨、我们的邻居“角力”姐姐和比我高六届的铁六学长(二位都很厉害)、彩虹盒子的老师(这位老师三天都来听了分享)摄影师孟立超(这位哥人很好串门儿期间给了我们很多帮助)等等。当然还有一些遗憾的:比如说没有听到妍叔的分享,还有我非常喜欢的“51人”他们也没有来(他们做的那本上海双年展《51人》真的巨棒),还有大南坡的左靖老师也没来(上次设计360他的分享我也没听到)。
但总的来说收获还是大于遗憾滴,我常将郑州比作是一天中的清晨,因为我觉得我们在经历过慢慢长夜后,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通过“啼唤”来唤醒我们的城市。而这仅仅是开始,三年后的郑州会是什么样呢?五年后的郑州会是什么样呢?十年后的郑州会是什么样呢?真令人期待。



最后的最后,就以壁虎前段时间和我交换作品,送我的一张插画“bye-bye disco”来收尾吧!
朋友们,明年串门儿再见👋





以上部分图片及书籍介绍文字

全部归@LandingRoom+ studio版权所有

部分图片来源@郑州有个计划little plan书店版权所有


文字:Yizhao

整理:Yuki



“以设计作为方法去表达我们的声音”

LandingRoom+ studio

着陆房间+

 

Weibo:LandingRoom

小红书:LandingRoom+ studio

Website:https://landingroomstudio.com

E-mail: landingroomstudio@163.com

landingroomstudio@outlook.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LandingRoom+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