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边城》| 舞美&灯光设计手稿大曝光,一睹真容!

边城 鼓楼西在上海
2024-08-25

鼓楼西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

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专属版


环境式如何打造?

沉浸感如何实现?

经典文学中的底蕴

如何呈现给观众?

创新的讲故事剧场

如何让观众进入?


让我们通过舞美老师和灯光老师的描述,

一起揭秘如梦似幻的《边城》

是怎么一点点被创造出来的……



《边城》北京首演装台视频

上海专属版将根据演出场地做调整



希望视觉上保持轻盈的特质



舞美设计 李奥


(舞美设计手稿)


在北京演出的时候,我们对鼓楼西的剧场进行了一番改造,这一次,我们在上海的演出,会在此设计基础上,根据「戏剧沙龙」实际空间进行调整。


视觉线索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剧场前厅,到剧场内、演出中,无处不在。


和北京一样,我们在场内制作了新的包围式曲线观众席。


演员在空间内外穿梭,一改原有的单面观演关系,就像在蜿蜒的河岸对望,观众可以在空间中自由选择位置观看演出,每个角度都有所不同。作为舞美的主体结构,观众席既提供了观众落座的功能,也将空间场域聚集,让观众和演出成为了有机的整体。


(北京演出剧照)


作为叙事剧场里的重要元素,舞台设计与表演语汇保持统一。随着演员的行动与事件的发生,空间的意义才发生变化。在茶峒采风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翠翠和爷爷的“拉拉渡”,一条绳索穿过渡船连接两岸,船夫完全用一己之力反反复复将一船人渡到对岸。一条绳索是翠翠和爷爷赖以为生的生计,是连接两岸的唯一结构,是边城浪漫诗意的载体,所以我们决定将“绳”作为主要指代元素。我们希望视觉上保持轻盈的特质,绳变化为河流,变化为渡船,变化为家,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推动叙事的发展。


没有幻象式的画面,一切行为都是戏剧化的。


(北京演出剧照)


在自由变化的空间中,演出的视角也以蒙太奇式的组合进行着切换和并置。比如翠翠噩梦一场戏,在家里呼唤着河上的爷爷。爷爷拉着一艘很小的船,翠翠所在的“近景”空间和远望爷爷拉船的“远景”结合。


《边城》的设计初期,最重要的问题是“河流”是什么?河流定义了边城的地理环境,养育了边城人,时刻变化着,带来了生命,带走了思念,缠缠绕绕,无始无终。


我们也邀请观众在前序中写下自己心目中河流的意义,挂在贯穿剧场空间的绳索上。成百上千的念想汇聚在舞台上,便成为了我们的河流。


(北京演出剧照)


还原田园诗一般的朴实、温暖和温润



灯光设计 任冬生


(灯光设计手稿)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在沈从文先生的字里行间我们触摸到田园牧歌式的“命中注定’。当你面对这些命中注定,冥冥中却又牵绊的命运,犹如看不见的绳索,支支吾吾,惶惶恐恐,命运的线就这样淹没在时间的蹉跎中,也许记忆是最好的那一根,即使很纤细,但是它却牢牢地系在深处。


(北京演出剧照)


全部传统照明灯具,还原田园诗般的朴实、温暖与温润


这部剧灯光特点之一是不使用电脑灯具和LED灯具,全部为par灯、成像灯、碘钨灯等传统照明设备。一是要追求一种质朴无华的质感,二是避免电脑灯具的风扇噪音。滤色片采用LEE,色纸的色彩追求一种灰色度,通过不同色纸的叠加呈现出灰度的冷暖关系。使用传统灯具是在光质、光感、光色上,还原田园诗一般的朴实,温暖和温润。


(北京演出剧照)


Ruth导演及“说故事剧场”


此次特邀以色列导演露丝•康内尔(Ruth kanner)执导,她非常擅长“讲故事、肢体表达、视觉意象” 并重的“说故事剧场〞 (Storytelling Theatre )。说故事剧场源自于1975年英国,区别于通常的表演形式,其更加需要将灯光的“人工痕迹”隐藏起来,避免刻意的光斑切割和gobo元素,让灯光润物于无声,从而突出演员本体和由此构建的想象空间。那么为“润物”与“无声”寻求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是这次灯光设计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说故事剧场还有一个特点是注重表演与观众的互动,演出过程中经常需要看清观众,因此特意配备了8台碘钨灯进行观众席可淡入淡出的照明。虽然和Ruth导演有着不同的文化、理念、及语言背景,但源自于对戏剧的那份热爱,让我们能够找到共同的目标与契合点。


(北京演出剧照)


中心式舞台,四面观众沉浸在翠翠的诗情画意中


在鼓楼西的剧场里,《边城》的动人故事将以沉浸式演出形式呈现。将固有的观众席座椅完全收起,在空场中搭建一圈异形的双层座椅,围绕行成一个中心式舞台,四面观众。同时舞台的上方空间错落吊挂着可移动的粗绳、硫酸纸等装置。中心式舞台布光相较于传统镜框式舞台更为复杂,须考虑到四面观众的观演效果,又不能令某个方向的观众晃眼,在灯光合成阶段还要在观众席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次设计调整。舞台的四个角落分别设置了两组灯具,一组par62加色纸形成升色温冷光,另一组36°成像灯加gobo片较大幅度放虚,构成暖色、意向的视觉元素。通过两组光效的转换,来烘托情感和转换时空。它们充当对面观众逆光的同时也成为本侧观众的面光。舞台上方有两组相反方向的面光,能保证演员朝各个方向表演时的面部照明。由于舞美吊景、绳幕等穿梭在舞台上方空间,并且演出中还会移动升降,这对光位和出光角度的要求则更为严格,不仅前期要通过电脑3d建模进行模拟测试,进剧场后同样要根据舞美的实际运动再进行调整,以呈现和谐、统一、干净的舞台画面。让四面观众沉浸在翠翠的诗情画意中。


(北京演出剧照)


光区里穿梭,在茶峒的时空旋律中旅行


在演出中演员可能会出现在剧场的任何一个角落,而不仅出现在舞台上,灯光要考虑不同位置及光区呈现的剧情氛围感、角色情感、观众观感,以及画面层次感。根据演员的调度和主要演区的归纳梳理,翠翠家、顺顺家、渡船路线、吊脚楼等等,根据剧中不同演区场景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布光。例如翠翠家是比较贫寒简陋的,而顺顺则是一方豪杰绅士,他的家里也应该是明亮开阔的感觉,因此在翠翠家设置了略带斑驳质感、斜侧光位、颜色偏暖的光效,而船总顺顺家则明亮均匀、用一层Lee201色纸为主光源升色温,形成两种不同家庭场景特征的暗示和烘托。舞台外的一些调度同样会根据当时的情境以及人物的内心空间进行不同的灯光处理。通过不同光区的交替穿梭,让观众在茶峒的时空旋律中畅游旅行。


(北京演出剧照)


这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剧场形式,充分发挥 Less is more 的美学理念,在鼓楼西剧场,随着灯光逐渐亮起,将观众领进茶峒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之中...


(北京演出剧照)


从北京到上海

沈从文的浪漫即将在安福路呈现

实地欣赏《边城》的舞美和灯光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鼓楼西在上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