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历史

《簡帛》|朱國雷:釋秦漢簡牘中的“□”字

朱國雷 武大简帛 2023-06-14

釋秦漢簡牘中的“”字


朱國雷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

摘 要:嶽麓簡和北大簡中整理者釋爲“”的字,實从“巾”从“夏”,似當釋爲“”,讀爲“厦”,指屋頂。《嶽麓(陸)》簡111“尼宫(厦)上”“尼(厦)”,皆指鸟雀停留在屋頂或屋檐上。北大《蒼頡篇》簡34“瓦蓋焚(棼)櫋,(堊)溉(塈)(厦)杅(宇)”,意即以瓦覆梁檐,以白土塗屋頂。


關鍵詞:厦  屋頂  嶽麓秦簡  北大漢簡


嶽麓書院藏秦簡和北京大学藏漢簡中都有一個整理者釋爲“”的字,相關簡文的整理者釋文如下:

□曰:燕、顫鶢、扁(蝙)幅(蝠)尼宫上,其令諸宫皆羅去之,勿令尼,以為恒。且令。

(《嶽麓(陸)》簡111)


柳櫟檀柘,柱橈枝(支)枎(扶)。瓦蓋焚(棼)櫋,(堊)溉(塈)/獿)杅。端直準繩。‍‍

(北大《蒼頡篇》簡34)

兩段釋文中的三“”字,其圖版分别作:

   

圖1 《嶽麓(陸)》簡111

圖2 北大《蒼頡篇》簡34

嶽麓簡釋文中的“”字,整理者注釋説:“以巾抹拭漆過的地面。《説文》巾部:‘地以巾之。’此處或用為名詞,指宫中漆過的地面。”

北大簡釋文中的“”,整理者注釋亦引《説文》,稱:“‘’亦可讀爲‘獿’。《漢書·揚雄傳》:‘獿人亡,則匠石輟斤而不敢妄斲。’顏師古注引服虔曰:‘獿’古之善塗塈者也。施廣領大袖以仰塗而領袖不汙。”

嶽麓簡、秦子簋蓋、里耶簡、北大簡中明確的“夏”“夒”字形或偏旁如下(表1):

  

表1 “夏”“夒”字形對比表

據《説文》,“夒”从頁、巳、止、夊,“夏”从頁、𦥑、夊。表1中所舉“夏”“夒”字形,儘管有一定相似性,但關鍵構件的差異明顯。對照表1,不難看出,嶽麓陸簡111、北大《蒼頡篇》簡34所謂“”字當釋爲“”。鄔可晶先生提到:“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蒼頡篇》‘’作(簡34),所从‘夒’亦爲夏形。秦系文字中的‘夏’,與作正面形的‘獿/猱’的初文十分相像,可能彼此曾混用過同一字形。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秦系文字中从‘夒’得聲的有些字,所从實爲‘獿/猱之初文’”鄔先生的看法大體不誤,我們認爲實際上此字右旁即是“夏”,與“夒”無涉。

上述嶽麓簡和北大簡原釋爲“”的字,實从巾夏聲,釋爲“”,讀爲“厦”。

“厦”,古籍也寫作“夏”。《楚辭·招魂》:“冬有穾厦。”王逸注:“夏,大屋也。”《淮南子·説林訓》:“大厦成而燕雀相賀。”高誘注:“厦,屋也。”“厦”字見於《説文》新附,解釋亦是“屋也”。可見“厦”的初始意義與“屋”接近。“屋”,《説文》訓“居也”,段玉裁注:“屋者,室之覆也,引申之凡覆於上者皆曰屋。天子車有黃屋,《詩箋》:屋,小帳也。”邵瑛則認爲:“屋乃帷屋之本字,第二義方是室屋之屋。”裘錫圭先生指出:“簋銘‘瑴’字所从聲旁作。與‘殻’所从的‘壳’有異。《説文》‘屋’字古文作,亦以此字爲聲,疑此字即‘幄’之初文。也可能‘屋’與‘幄’本由一字分化。”目前我們雖然無法確證“屋”之本義究竟爲房蓋還是帷幄,不過,“屋”可以指房蓋、帷幄、車蓋、棺蓋、帽頂等各種覆蓋物。

“厦”既與“屋”同義,則也有屋蓋的意思。《淮南子·本經訓》有言:“乃至夏屋宫駕,縣聯房植,橑檐榱題,雕琢刻鏤。”北大漢簡《反淫》簡22與此内容類似,作“今有廣夏(厦)宫加(架),連垝接粱(梁);素(題)檐榱,連檻通房。”一作“夏屋宫駕”,一作“廣夏(厦)宫加(架)”,對比可知“夏屋”之“屋”與“廣夏(厦)”之“夏(厦)”對應。《淮南子·齊俗訓》稱:“廣厦闊屋,連闥通房,人之所安也;鳥入之而憂。”“厦”“屋”連言。《太玄經·彊》載:“柱不中,梁不隆,大厦微。測曰:柱不中,不能正基也。”梁柱爲房蓋的支撐部分,故而梁柱安置不合理,就無法支撐起房蓋,故稱“大厦微”。

下面我們討論嶽麓陸簡111與北大簡《蒼頡篇》簡34“(厦)”字具體含義及相關簡文内容的理解。

我們先列出簡111釋文(釋讀、斷句有調整):

……曰:燕、顫(鸇)、鶢、扁(蝙)幅(蝠)尼宫(厦)上,其令諸宫皆羅去之,勿令尼(厦),以爲恒。且令。

簡文“尼”,整理者稱:“停止,停留。《爾雅·釋詁下》:‘尼,定也。’郭璞注:‘尼者,止也,止亦定。’”整理者對“尼”的解釋可從,前言“尼宫(厦)”,後言“尼(厦)”,故而這裏的“宫(厦)”應當是一個偏正詞彙,即“宫之(厦)”,指宫室的屋頂或屋檐。嶽麓陸簡111的這段簡文抄寫的大概是有關防止鳥類、蝙蝠停留宫室屋頂或屋檐下的法令。

“顫鶢”,整理者注釋説:“此處可作兩解。如將顫、鶢作兩種鳥解,則顫通爲鸇。鸇,鷂類猛禽。《説文》:‘鸇,晨風也。从鳥亶聲。,籒文鸇从廛。’鶢,海鳥。《玉篇》:‘鶢,鶢鶋,海鳥。’但鸇、鶢都不是久居宫室房簷的鳥類,與文意略有不合。另一解釋將‘顫鶢’作雙音節詞看待,即一種久居屋簷的鳥。”我們認爲,整理者的第一種解釋似更可取。簡文並未明言這些動物都是要在宫室屋頂或屋檐下築巢,只是説不要讓這些動物停留、安止于這些地方。

據此,簡文中的燕、鸇、鶢、蝙蝠可以分爲兩類,燕和蝙蝠是一類,鸇和鶢是另一類。前者蓋是喜歡寄居在宫室屋頂或屋檐下的,因此自然會經常造訪。後者則很可能是出於捕食或其他目的作短期停留。燕雀喜歡寄居造訪屋下,傳世文獻亦多有證據:

燕雀爭善處於一屋之下,子母相哺也,姁姁焉相樂也,自以為安矣。

(《吕氏春秋·諭大》)


湯沐具而蟣虱相弔,大厦成而燕雀相賀,憂樂别也。

(《淮南子·説林訓》)

網羅燕雀之舉,傳世文獻多見,不煩舉例。

另一方面鸇確實是一種喜歡捕食燕雀的鳥:

晨風,一名鸇。似鷂,青黄色,燕頷,鈎喙,嚮風摇翅,乃因風飛急疾擊鳩、鴿、燕、雀食之。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鴥彼晨風》)


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


鸇者,黑色,食爵,大於爵,害爵也。

(《新序·雜事》)


鸇或即因捕食燕雀而亦造訪宫室的屋頂或屋檐,故而也需網羅。傳世文獻確有記載鸇因捕食鳩而爲人所羅的記載,《論衡·書虛》載:“《傳書》稱:‘魏公子之德,仁惠下士,兼及鳥獸。方與客飲,有鸇擊鳩,鳩走,巡於公子案下。鸇追擊,殺於公子之前。公子恥之,即使人多設羅,得鸇數十枚。’”

如整理者所言鶢是一種海鳥,又稱鶢鶋,或作“爰居”。《國語·魯語》載:“海鳥曰‘爰居’,止于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可見鶢鶋雖爲海鳥,還是會到人類聚居地的。因此也不排除鶢鶋有停留到宫室屋頂或屋檐下的舉動,左思《吴都賦》稱:“鶢鶋避风,候雁造江。”據此説,鶢鶋或因避風而停留到宫室屋頂或屋檐下,亦需網羅。

嶽麓陸簡111這段簡文的大意是:燕、鸇、鶢及蝙蝠在宫室屋頂或屋檐下停留,則令各宫室全部網羅去,不要讓他們停留在屋頂或屋檐下,以此規定爲常法。且令……

再來看《蒼頡篇》簡34的“(厦)”。我們照例先給出有改動的釋文:

柳櫟檀柘,枉橈枝枎(扶)。瓦蓋焚(棼)櫋,(堊)溉(塈)(厦)杅(宇)。端直準繩。

《蒼頡篇》的這段話,語句是兩兩對應,且對仗工整。這一點將是我們後文改讀相關文句的依據。

“柳櫟檀柘,枉橈枝枎(扶)”一句,整理者原作“柳櫟檀柘,柱橈枝(支)枎(扶)”。訓“枝(支)枎(扶)”爲“支撐、支持扶持”。網友“jileijilei”將“柱”字改釋作“枉”。網友“鳲鳩”認爲枝、枎此處詞性相同,“枝”爲“枝蔓”之“枝”,披離繁雜貌。二説皆可信。“枝枎”,傳世文獻多作“枝扶”,故“枝枎”亦可讀作“枝扶”。柳樹具有彎曲的特性,櫟樹同樣如此,櫟樹因此還常被作爲不材之木的代表。檀柘則常常作爲有材之木的代表,《鹽鐵論·殊路》:“今仲由、冉求無檀柘之材,隋、和之璞。”二者剛好是柳櫟的反例,柘屬桑科樹木,傳世文獻多見“柘桑”或“桑柘”連言,《説文》亦以“桑”訓“柘”。或許在古人看來,桑樹和柘樹的特徵之一就是歧出枝條很多,符合木枝扶疏的特點。“柳櫟檀柘,枉橈枝枎(扶)”表達出柳櫟檀柘四種樹木各有特點,前兩者枉橈彎曲,後兩者枝繁葉茂。

“瓦蓋焚(棼)櫋,(堊)溉(塈)(厦)杅(宇)”一句,整理者原作“瓦蓋焚(棼)櫋,(堊)溉(塈)杅”。整理者認爲“”是“抹拭”“塗抹”的意思,“(堊)溉(塈)”本就有“塗抹”義,故而整理者引《説文》稱“杅”爲“所以涂也”。這樣四個字全部都與“塗抹”義有關,但這樣解釋就不能與上一句“瓦蓋焚(棼)櫋”形成工整的對仗。“蓋”,整理者稱:“《説文》:‘苫也。’‘苫’即以菅茅草遮蓋屋頂,引申爲凡遮蓋皆可用之。”可見整理者認爲這裏的“蓋”用作動詞。“焚”,整理者讀作“棼”,解釋爲“閣樓之棟樑”。“櫋”,整理者指出爲“屋檐板”。以上觀點皆可從。“瓦”本爲名詞,亦可用作動詞。《急就篇》可與“瓦蓋焚(棼)櫋”對讀的句子作“榱椽欂樵瓦屋梁”,句中的“瓦屋”,顏師古解釋爲“以瓦覆屋也”,即“瓦”用作動詞的佳證。《急就篇》的“瓦屋梁”對應此處的“瓦蓋焚(棼)櫋”,二者均爲動賓結構,“瓦蓋焚(棼)櫋”意即以瓦覆梁檐。

(堊)”,《説文》稱“白涂也。”段玉裁稱:“涂白爲堊,因謂白土爲堊。”可見堊既可用作名詞,也可用作動詞,此處可作動詞解,即“用白土塗”。“溉(塈)”,《説文》作“”,解釋爲“仰涂也”。《尚書·梓材》曰:“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塈茨”。“茨”即茅草等材料所作的屋頂。段玉裁解釋《尚書》此句爲“按以艸葢屋曰茨。塗墍茨者、涂其茨之下也。故必卬涂。”此則明言“塈”即“仰塗屋頂。《漢書·谷永傳》“凶年不塈塗”一句,顏師古亦注解“塈”字爲“如今仰泥屋也”。“厦”有“屋頂”義,可與“塈”的“仰塗屋頂”義對應。此處“杅”字,當是和前文“棼”“櫋”及“厦”地位相當的一個名詞。“杅”似當讀爲“宇”。《説文》訓“宇”爲“屋邊也”,也就是“屋檐”的意思,其義與“厦”關係密切。《急就篇》可與“(堊)溉(塈) (厦)杅(宇)”對讀的句子作“泥塗堊塈壁垣牆”,兩句同樣爲動賓結構。簡34“端直準繩”緊跟“瓦蓋焚(棼)櫋,(堊)溉(塈)(厦)杅(宇)”,“端直準繩”即“使準端、使繩直”,亦是動賓短語。根據我們的理解,“端直準繩”可能也是與建築有關的短語,可作上述論證的旁證。

“瓦蓋焚(棼)櫋,(堊)溉(塈)(厦)杅(宇)”兩句和《急就篇》“榱椽欂樵瓦屋梁,泥塗堊塈壁垣牆”兩句對應,結構近似,似是讀“杅”爲“厦宇”的佐證。“瓦蓋焚(棼)櫋,(堊)溉(塈)(厦)杅(宇)”意即以瓦覆梁檐,以白土塗屋頂。

最後,我們順便對本文所舉秦漢簡中的“”字何以用來表示屋之義的“厦”談點不成熟的看法。文獻有以“屋”釋“幄”的例證,亦多借具有“覆蓋”義的从巾之字來形容房蓋。《釋名·釋牀帳》云:“幄,屋也。以帛衣板施之,形如屋也。”《法言·吾子》稱:“雷風陵雨,然後知夏屋之爲帡幪也。”李軌注:“帡幪,蓋覆。”“夏屋”,陸機《演連珠》注引作“厦屋”,《太平御覽》卷401引亦作“厦屋”。可見表“覆蓋”義的“帡幪”正與“厦屋”對應。推測表示“房蓋”義的“厦”本借“夏”字表示,“”字最初可能和“幄”“幠”等這些字一樣,指的是可以充當覆蓋物的紡織品。《釋名·釋宫室》云:“大屋曰廡。廡,幠也。幠,覆也。”除“幄”“帡”“幪”“幠”外,可以表示“覆蓋”義的从巾之字還有“”“”“幎”“幔”“幕”等。後爲與“夏”的其他義項相區别,借有“覆蓋”義的“”字指代“夏”的“房蓋”義項。從目前資料來看,“厦”字出現較晚,後世則不再假借“”字表示“厦”,而是新造“厦”字,“厦”行而“”廢,故不傳。



附記:本文寫作過程中曾得到唐朋同學的幫助,文成之後經劉國勝老師多次修改,匿名審稿專家亦提出了寶貴建議,謹此致謝。文中疏漏由本人負責。


本文原載《簡帛》第25輯,引述請據原文。


編輯|張雅昕

審核|魯家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