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爱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慈怀读书会 Author 慈怀兹心



用爱教育孩子
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
文:慈怀读书会  编:先知书店

网上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后余生。”

人生在世,没有谁的日子是容易的。每个看似光鲜的人,肚子里都早已咽下了说不尽的苦。

经历的事情越多,我们就越会明白:在困境面前,我们并不能奢望他人的拯救,唯有自渡,才能脱离苦海。

今天讲述一位残障儿父亲靠自身力量走出重创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命运多么无情,一个人都有机会在绝境中找到希望。

这位父亲名叫傅尼叶,他原本拥有着令人羡慕的人生。然而,两个残障儿子的出生却使他的生活一下子跌入了黑暗。

多年来,傅尼叶一直活在痛苦之中。儿子的愚钝以及世人的嘲笑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直到七十岁时,他才终于与自我和解,用写作的方式化解了内心的伤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与两个残障儿子的生活,共同感受笑与泪交织的真实人生。



▌有一些不幸,你只能独自面对

古人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句话在傅尼叶的身上得到了印证。事业有成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马蒂约和托马居然都是残障儿。

而更令他心寒的是,周围的人不但没有对此表示同情,还把他的遭遇当成新闻四处传播。

在一次聚餐时,有个人甚至故意提起傅尼叶的孩子有智力缺陷,从而吸引人们的目光。

不过,在众目睽睽之下,傅尼叶克制住了内心的不满。他干脆讲述了自己与儿子们在过圣诞节时遇到的各种尴尬场景,把在场的人们逗得哈哈大笑。

也许有人会说,傅尼叶为什么要让别人拿自己的痛处找快乐呢?不如大发雷霆,扬长而去,这样不是更好吗?

其实回头看来,傅尼叶的做法反而显示了他的成熟。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理解自己的痛苦,与其发怒让众人难堪,不如让这件事一笑而过。

生活就是如此,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不幸,而这些不幸只能靠自己消化。除了我们自己,谁也无法帮助我们或伤害我们。

这让人想起了一个叫魏佳的兰州女孩。高二时,她的父亲突然病逝,给家里留下了近14万的外债,于是她只能和母亲蜗居于地下室,过着清苦的生活。

然而,魏佳并没有向命运屈服。通过苦读,她在高考中以高出一本线20分的成绩考入了黑龙江大学。

由于家中难以支付她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就在网上帮别人画画,靠卖画来挣钱。凭借一幅幅画作的积累,她为自己的母亲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

总有一些日子,需要你咬着牙、流着泪才能挺过去。这段日子是寂寞的、痛苦的,但却也是最磨炼心志的。

人生啊,万般皆苦,只有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虽然人生充满了无奈与辛酸,但只要内心足够强大,我们就有希望走出绝境,重获新生。



▌失去,有时是另一种得到

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失去群星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你只看到自己失去的东西时,世界便会变得封闭而狭小;只有当你多去关注自己拥有的东西,才不会错过生命中的美好与精彩。

在得知两个儿子将终生残障的噩耗后,傅尼叶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接受现实。每当他看到其他孩子都在看书、写字和嬉闹,而马蒂约和托马却只会不停地发出怪声,内心就十分难受。

直到有一天,他决定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

他告诉自己,自己的孩子不用上学,不用考试,也不用挨罚,还可以经常和父亲待在一起,永远享受做孩子的快乐,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幸运呢?

当这种想法产生之后,傅尼叶突然感觉自己没有那么难受了,因为他不再纠结于两个儿子失去了什么,而是开始思考他们得到了什么。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失去一些东西的同时,我们往往也得到了另一些别人不曾拥有的东西。

全欧马拉松长跑冠军菲力斯在13岁时被小偷偷走了一辆自行车。当时,那辆自行车是他上下学唯一的交通工具,而他的家离学校有10公里之远。

由于家里没钱买新的自行车,菲力斯只好天天跑步上下学。结果没想到长期的长跑锻炼使他拥有了过人的身体素质,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马拉松选手。

你瞧,人生就是那么奇妙。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失去也可能是另一种得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学会客观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是一种顶级的人生智慧。

要想走出痛苦,我们就要少一些抱怨与比较,多去看看现有环境带给自己的优势。那样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比自己以为的要幸运得多。



▌幽默,是缓解伤痛的良药

拉布说:“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

很多时候,幽默会让悲剧变成喜剧,让荒芜的田地开出希望的花朵。

书中提到,傅尼叶走在街上的时候,经常会被人要求资助残障儿。

换做是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不高兴地说:“我自己的孩子还是残障儿呢,怎么没人来资助我呢?你知道养两个残障儿需要多大的开销吗?”

但傅尼叶听完后,却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调皮地回答:“我已经给过钱了。”
 
傅尼叶的幽默,体现了他异于常人的坚强。即使生活从来没有给过他好脸色,他也依旧用最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在第二季《脱口秀大会》中,有一个叫王璐的女孩也因为幽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她的右手天生没有手指,但她并不没有显示出一丝自卑,反而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她提到,自己去办残疾证的时候,曾被对方质疑“你的手不影响正常生活,为什么要办残疾证?”

对此,她并没有做过多的争辩,而是笑着说:“哥,这样,我们玩个石头剪刀布,你赢了我就不办了好吧?”

王璐的话引起了台下的一片笑声。而她那种不卑不亢、风趣幽默的说话风格也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事实上,哪个人的心中没有伤痛呢?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抱怨,而有的人则选择用幽默冲淡了哀伤。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不顺心和不如意的事。当你觉得身心俱疲的时候,不妨用幽默对抗生活的沉重,以乐观的姿态迎接困难。

要相信,不管命运多么无情,总有一些事情值得我们尽情地开怀大笑。



▌爱,让我们敢于负重前行

法国诗人彭沙尔说过:“有爱慰籍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
 
这是一个残酷而现实的世界,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像在面对枪林弹雨。然而爱却可以驱散我们周围的寒冷,使我们的心中燃起一簇温暖的火光。
 
对于傅尼叶来说,对儿子的爱就是支撑他不断与困境抗争的力量。

虽然马蒂约和托马总是会干出各种各样的傻事,惹出大大小小的麻烦,可傅尼叶却总是用最大的耐心包容着他们。

别人嫌弃他的大儿子马蒂约不好看,他却觉得他“很漂亮”;别人嫌弃他的儿子们长不大,他却觉得他们“待在原地或许挺好”。

当全世界都把他的两个儿子当成可怜的废物时,他却依旧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宝贝,并默默地守护着他们。

爱,就像是一副坚硬的盔甲,让我们变得无坚不摧。虽然它很沉重,但我们却总是心甘情愿地穿着它,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这让人想到了意大利的著名小提琴家尼可洛·帕格尼尼。他曾经有过长达20年的牢狱生活,然而在狱中,他依旧没有放弃对小提琴的热爱。

即便手上的小提琴只剩下一根弦,他也坚持在铁窗边刻苦练习,20年来从不间断。终于,他的演奏技巧达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后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

没有爱的人生,就像是在雪地里行走,眼前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有爱的人生,则像是在春日里穿行,即使摔倒在地,抬起头还能看见花朵的微笑。

一个人只有心中有爱,才算真正地活着。它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目标,也让我们的努力有了意义。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心中所爱,那么不妨先学会爱自己。当你真正学会关心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很多看似可怕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爸爸,我们去哪儿?”

回头看傅尼叶的故事,小儿子托马每次坐上傅尼叶的车时,都会问他同样一句话:“爸爸,我们去哪儿?”

望着他天真的眼睛,傅尼叶竟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去哪儿?是啊,这样的生活,会通向哪儿呢?

在经历了一番思索之后,傅尼叶往往会用美丽的谎言结束这个话题。比如他会告诉儿子“我们去采蘑菇”,“我们去游泳池”,“我们去海边”……

或许,真正的答案已经不重要了。生活的真相,有时不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编织出来的一场梦吗?

就像法国的一句名言说的那样:“命运就是对一个人的才能考验的偶然。”

我们这一生用尽全力,只为填好命运交给自己的答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惊慌,会失落,也会迷茫。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我们的生命也变得更加顽强。

未来会走向何方?我们没有人知道。

但我们知道,努力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我们就离心中的理想之地更近了一步。


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爸爸与小孩一起成长。

双向度的亲子关系中,成长是孩子份内的事,父亲需要做的,不是单向度的供养,不是为孩子设计好人生,也不是教孩子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某生活。正相反,父亲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正如《爸爸与小孩》一书的作者赵洪云在书中写道:

和小孩探索世界,每一次关于思想和精神的交流,就是一次成长,这是小孩的童年,也是爸爸的童年,孩子的成长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是开始的结束。

充满爱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今天,卑微但伟大的父亲越来越少,卓越但强势的父亲也越来越少,双向度的亲子关系基本成为常态。但更多的场景是:

有些父母,想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分享给孩子,但每次都是一开口,就被孩子一句“在学校被老师灌了一天了,到家又要灌”怼回;

有些父母,非常认同“最伟大的教育,是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但现实却是“孩子在成长,父母在停滞,并很快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有些父母,想和孩子做朋友,但最后发现,这不仅需要观念的转变,需要足够的耐心,更需要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但需要学习,还需要在和孩子交流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的修炼。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赵洪云老师这套《爸爸与小孩》(3册),这不只是一位平凡但优秀的中国爸爸与小孩一起成长的真实记录,也是值得推荐给想建立一段良好亲子关系,培养孩子人文素养的家庭的一份参考答案。本书为作者独家签名,为阅读本书增添一份温情。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来源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慈怀读书会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好父亲是这个社会的稀缺品:父爱的三重境界
陈志武:教育的精髓在于思辨和表达
改造社会是父亲的天职——被遗忘的中国父亲节
陈平原:文学是最好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天才少有,但教育家更稀缺
博尔赫斯:人类的两大幸事,读书与思考
易中天谈诸子的精神:追慕先哲,不能替代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