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大使,能上能下、亦官亦民

朱应鹿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朱应鹿


1987年9月任中国驻突尼斯大使,并从1990年7月起兼任首任驻巴勒斯坦大使;1991年11月任驻埃及大使;1994年3月任驻挪威大使。


音频



正文

当了官,有了一定权力后要过许多关,就没有普通人活得潇洒、轻松、本色了。下面想讲一点我过人情关的苦衷。


秉公办事 得罪亲友


外交部是“清水衙门”,领导干部又无多少权力,而且作风比较清廉,但我当司长、大使的14年间,还是遇到一些人想走我的门路。先后有三位同事和一个亲戚提出到我主管部门工作的要求,我都加以婉拒,还有两位部属希望我帮助解决提职升级或延长驻外任期的问题,我按规定未予满足。结果,熟识的人迅即成为陌路,自己的亲戚从此不愿见我。

1955年,朱应鹿在老外交部东楼前。


我感到,在中国这样一个讲“关系学”的国家,讲人情尤为普遍。我比较死板,在这方面确实得罪了一些人,有时内心也会产生某种不安。不过想想也好,我在职时无有“门庭若市”,退下后也不存在“车马稀”,更没有什么失落感。我觉得还是做一个没有“个人权力”的普通人好。

无独有偶。我同父异母的大弟朱应明,比我小10岁,20世纪80年代初在故乡昆山正仪当过乡长,因为秉公办事得罪了一些亲友。我回乡探亲,发现有的人对他颇有微词,甚至不理睬他,但弟弟对此比较坦然。后来我了解了他在正仪的成长史,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

1976年10月,朱应鹿从阿尔及利亚使馆回国休假,与大弟朱应明在故乡昆山正仪乡下合影。


有一次,弟弟告诉我,20世纪50年代末,家里生活困难,初中毕业后他就到正仪北面一个生产队插队,衣食靠农民。他被分配放鸭,早出晚归地照看生产队集体养的鸭群。鸭在河边生蛋,因为饥饿,不少与他做同样工作的年轻人就把蛋捡回住处自己吃或送家里人吃,唯独我弟弟总是把鸭蛋如数交给队部。

乡亲们看在眼里,时间长了,觉得这个后生老实可靠,加上有文化,他二三十年里先后被推荐当小队、大队、公社会计,一直到被选为正仪乡长,并多次连选连任。

90年代初,他被调任昆山市物价局副局长。21世纪初,有时我与他一起回故乡正仪探亲,看到老人们还把这个过去的父母官当做自己的小辈一样亲热。弟弟甚为欣慰,对我说,他是在正仪乡百姓抚育下成长起来的。我想,在他心目中,乡情是高于友情、亲情的。

我聆听过周总理关于人际关系的教诲。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他向外交部干部做形势政策报告时,忽然中间插上一段话:“同志之间的关系是纯洁的,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应当这样。”现在我记不清总理当时讲这段话的背景,但我认为他是有感而发,既是他本人的人生体会,也是对外交部干部的忠告。



中国外交官没有架子

我们在国外做外交官,特别是当大使后,常与外国领导人交往,好像身份很高贵,这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国家。有时出席国外的交际场合,西装革履,觥筹交错,显得倜傥潇洒,这是因为对外工作需要。但我们要知道,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人。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我到过偏僻乡村,穿着布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回国后我也喜欢过简朴自在的生活。

我想讲两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听起来有些好笑,但真实反映了中国外交官没有架子。

1975年我在阿尔及利亚使馆当三等秘书。那年6月回国休假,想去上海探亲,因为一票难求,半夜去北京站排队。那时条件简陋,我与几个年轻人就按次序坐在站外空地上,前面用一块砖头压上一张白纸条,上面写着去上海的车次号码,两旁还有排其他车次的队伍。我去得早,排在第一个,就抻了条手帕,席地盘坐在这块砖头的后面。

夜间困乏,在朦胧中我忽然想起,此时要是那位在阿尔及利亚经常与我联系的法国名记者、《世界报》特派记者保尔·巴尔塔出现在这里,他一定会非常惊讶,以为这位中国外交官改行了,回国当测字先生或者做小地摊商了。

1997年11月,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左三)首次正式访华,宋雅王后(左二)同行,这是他们在参观故宫时与朱应鹿夫妇的合影。


另一次是1999年6月,我刚从驻挪威大使任上退下来不到一年。家里搞装修,没有年轻人帮忙,一切都是我和老伴张罗。

那时北京装修业不发达,我们包工给一家小的私人公司,有些材料还要业主参与选购、装运。我经常和装修公司的一位师傅去商场采购材料。有时他在马路上拉一辆板车,上面放一些地砖、板材,我骑自行车在后面跟着。天气太热,他赤了膊,我穿一件背心,汗流浃背,脖子上系一条白毛巾,像街上常见的搬运工一样。

我想,前面这位师傅,一定想不到后面这个能搬会扛的老头,不久前还是一个坐高级车辆出入外交场合的大使。我还想,如果这时候遇到我认识的外国朋友或者驻华外国使节,我会对他们说:这就是中国,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中国大使,能上能下、亦官亦民的高级外交官!

有些年轻朋友可能会说“你之所以成为普通劳动者,是因为你已经是退休大使了”,但我想告诉大家,即使是在任大使,有很多事也会亲力亲为。

记得有一位我非常熟悉、尊敬的老同志,20世纪70年代末出任驻联合国大使。有一年冬天回国休假,当时他所在的外交部宿舍还没有安装煤气管道,他去外面换煤气,并扛了沉重的煤气罐上楼。这个情况不知怎么被一位美国记者报道出去,一时成了西方的笑谈,而在我们看来,这不过是一桩平常的事情。大使也是普通人,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工作、生活。


- END -

图文 | 《国外见闻与思考》朱应鹿

编辑 | 走近外交  霖霖




推荐阅读 /


外交官做好工作要多读书

驻波兰大使上任必做的两件事

一定要把“只握手”这件事办妥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大使,能上能下、亦官亦民

朱应鹿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