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政治并不高堂,民主应从细节拆看 | 读《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2017-08-22 逃远的桃子君 再望書苑

再 望 生 活  之  闲 着 不 如 读 书

再望生活准则一:闲着无聊,不如多读书。

retro-lived rule no.1: read to pass by idle time.


笔者:逃远的桃子 | 这是再望与桃子君的第3篇约稿

作为一个对政治话题不甚感兴趣的吃瓜群众,对“政治”这个词有点避而远之,它在我心里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而“民主”在我的认知中,就是这样:

第一次看刘瑜的书,借用江艺平的话来说:

诚然,今天的时评界不能没有『辣笔』,而多几支像刘瑜那样的『妙笔』,不亦相得益彰?她写的这本《民主的细节》,就颇具妙笔之妙——即让你阅读轻松,又令你获益匪浅。

这本有关美国当代政治观察的随笔,必然不能如一般书籍追求词藻的修饰。书中大量引用真实事例和具体数据来体现文章的准确性,原应该乏善可陈的政治随笔到了刘瑜手中愣是妙笔生花。

在文中她引用事例,偶尔佐以幽默的话语一两句带过这事例表达的中心意思,让你看的明白,理解的透彻。看完之后还能或会心,或讽刺,或惊叹一笑。

刘瑜讲求事实与论据,谨言慎行,不会轻易选择左中右的某一方立场。即使面对群众和权力,少数与多数也都保持警惕和观察,避免简单的是非判断,避免振臂一呼的冲动,避免智力上的懒惰。有这样的理性,才有负责人的时评。

而刘瑜所评论的事件,与一般普罗大众所评论的事件不同。刘瑜在本书中更加注重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告诉大家民主到底是什么。

如她在书中后记所写:

在这本书里,我刻意地做一件很『笨』的事情:写生,尤其给那些显而易见却又常常忽略不计的事情写生。知识分子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在于发掘和勘探,所以很多热宁愿去寻找墙缝里的秘密宝藏,而不愿去指出『屋子里的大象』,而这本书就是关于『屋子里的大象』。

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大概就懂了『屋子里的大象』是何意了。



这本原本只是从办公桌上顺手拿来一翻原以为内容乏善可陈的书,却没想到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 原来你是这样的政治。

政治没那么“高堂”,民主也不仅仅是“少数服从多数”。

不是“民主最大化”,而仅仅是“制衡最大化”。
区别暴政与否的标准不在于人数,而在于“不容分说的强制性”。

从地铁咖啡广告,谈到“用集体购买行动表达政治意见、改善社会状况”;从深夜脱口秀节目的笑话,谈到言论自由环境;从“加工资”风波,谈到权力制衡对政府公共行为的监督……高堂上的天下大事,就在身边的很多细节中。

作者刘瑜,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讲师。现任教于清华大学政治系,担任副教授。

刘瑜行文,如少林上乘棍法“指运金针”,一根齐眉棍,使来有如闺女绣花,手拈绣针一般细腻轻巧,好像吃饭时跟你叨叨八卦,突然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一方面,中国的基础教育投资稀缺,许多孩子们识字的机会都没有;另一方面,我们成天嚷嚷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会儿“211工程”,一会儿“985工程”,钱哗哗地往高校倒。“一流大学”的愿望虽然没什么不好,但我总觉得有点家里这边还缺米下锅,那边就非要跟邻居比谁家计算机配置更先进的意思。

如果一个病人拒绝吃药,你可以出于道义劝他,甚至强行灌药,但是灌药的过程中把这人打得遍体鳞伤,打出来的病比本来得的病还重,这还合乎道义吗?

我很佩服这样的文笔,从身边着手,小切口,大道理,语言生动,不故弄玄虚,引导读者去思考一些难解的问题、去理解貌似高深的东西。

如果说自由是一枚硬币的话,你不可能只得到它的一面去退还它的另一面。精神的自由是一片阳光雨露,它可以养育出玫瑰,也可以养育出罂粟。如果为了给文化“消毒”而消灭“精神的自由”,也就是为了消灭罂粟而消灭阳光雨露,那么玫瑰也必将不保。

其实,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并不见得会降低“效率”。它可能会降低“政策制定”的效率,但是它往往会因为切合民意而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而且它可以通过提高决策的合理性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年初,美国民众反对新总统移民政策的浪潮,屡屡见诸新闻档。成册于2009年的本书中,也谈到当年大小电视节目,成天开涮布什总统提案在美墨边境建立700英里隔离墙。

站在总统的角度,毫无疑问这些是挺丢面子的事,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件很有安全感的事:

一个开放社会和不开放社会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政治家,乃至一般的公众人物,是不是足够“皮厚”。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说,我当然是希望政治家们皮很厚。有笑话听的好处就不说了,关键是,在一个指着总统的鼻子骂都不会被关进监狱的社会里,普通人会有更大的安全感。

读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活细节、热点事件、大小人物,看到政治、政治的地位、政治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作为平民应该如何参与政治。

与其冲卢梭从罗尔斯从柏拉图那里去寻找民主的含义,不如从身边的地铁票价、税表、药品广告里寻找它。或者说,至少找到它以后,再把它带到卢罗柏他们那里去解卦。

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得以维护每一个人的权利,有赖于每一个人的责任意识,有赖于“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从美国民众对权利杯弓蛇影的态度来看,美国的民主之所以比某些国家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通民众在不断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激活它。制度就像是钱,如果没有人去“花”它,那么它就什么都不是,不过是一堆废纸。而不断“消费”这些“钱”的习惯,则是文化。

看完这本书,似乎更加知道了民主是怎么回事,知道了政治原来就在身边,原来与我们如此休戚相关。最重要的是她告诉我们,比“知道”更重要的,是到达“知道”的方式——独立理性的思考。

我始终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事物的判断不同,往往不是因为价值观或者智力有差异,而仅仅是因为对事实的掌握不同。如果我们都有更多的耐心去寻找去阅读事实,很多观念冲突甚至政治冲突都会缓解。

不要让你的意识形态干预你的理性,尤其是不要让它局限你在知识上的视野。



- end -


校编 | 小酥

笔者 | 桃子

笔者个人公众号 | 逃远

欢迎投稿 | 投稿邮箱:zaiwangshuyuan@163.com


(点击原文链接可以查看更多往期书评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