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毫米波雷达阻击激光雷达

圆周智行 圆周智行 2023-11-23

90年代末,博世首次将毫米波雷达用于汽车防撞以来,毫米波雷达发展了20多年,目前已经迭代了5代,但在汽车传感器上,毫米波雷达的存在感一直不那么强。

         

尤其这两年激光雷达凭借强大的成像能力快速崛起,除了在前向抢占毫米波雷达的位置,激光雷达也在逐渐向侧向转移,通过更低的成本上车,进一步削弱了毫米波雷达的存在感。

         

国内毫米波雷达新贵楚航科技CEO楚詠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毫米波雷达的光芒一直被视觉和激光掩盖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他表示,“毫米波雷达是汽车感知的一个战略点,是唯一具有全天候感知能力的传感器。它的感知反馈量最为丰富,距离、速度、角度、水平角度无所不包,现在是4D,未来可能做到5D、6D、7D。”

         

然而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毫米波雷达依然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但今年以来,风向明显转变,一向视成本如命的特斯拉宣布重新启用毫米波雷达,给毫米波雷达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另一方面,毫米波雷达厂商们也没有坐以待毙,选择主动出击,不少企业纷纷推出了4D毫米波雷达提升性能。

         

上海车展期间,楚航科技更是发布了领先于行业的第七代毫米波隐形雷达,通过结构改变提升毫米波雷达性能,同时降低成本,打一场漂亮的翻身战。

         

在这场百年难遇的大变局中,谁也不想被挤出局,面对来势汹汹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必须向上突破,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毫米波雷达有刚需,但存在感不高

         

毫米波雷达上车的必要性,一直是业内老生常谈的话题。

         

它在车上的应用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方面,毫米波雷达本身不受雨雾雪和光照等恶劣天气条件影响,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它的可信度又比较低,在智能驾驶系统中常常被忽略,在智能驾驶的决策权重里占比并不高。

         

这导致业内对毫米波雷达的普遍认知是,有一定的刚需,但作用没那么强。

         

尤其在业内普遍追求的成本的大趋势下,不少企业将降本大刀砍向了存在感不高的毫米波雷达。

         

大疆车载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中,仅用“32TOPS算力+7V摄像头”就实现了多种场景下的智能驾驶功能。

                   

         

但如果就此说高阶辅助驾驶可以拿掉毫米波雷达,未免太过理想化。

         

有业内人士认为,大疆的纯视觉智能驾驶方案并不具有普适性,智能驾驶在融合方面就两个思路,要么“强感知,弱算法”,要么“强算法,弱感知”。

         

其一,大疆在视觉感知方面,具有很深的积累,其他企业很难模仿。

         

其二,即便大疆搞出了纯视觉方案,由于摄像头本身的物理边界,无法通过算法弥补,也未必能做到完美。特斯拉也在纯视觉上探索了很多年,现在又重新请回了毫米波雷达。

         

对于毫米波雷达企业来说,今年最让他们兴奋地莫过于特斯拉重新启用毫米波雷达的消息。

         

作为全球智能驾驶技术的风向标,特斯拉的启用无疑是对毫末波雷达最大的背书。

         

楚詠焱认为,特斯拉使用毫米波本质上还是为了补足摄像头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随着规模上来,毫米波雷达的价格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强烈的求生欲望也让毫米波雷达企业不断拓展自己的应用边界,除了前向雷达,楚永言介绍,楚航科技在活体检测雷达,角雷达,前向雷达,商用车盲区雷达等方面都有布局,并且已经量产上车。

         

不仅如此,楚航科技还在探索将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结合,进入感知领域,以取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当然,要想真正阻击激光雷达的攻势,传统的毫米波雷达显然还差的远。

         

翻看毫米波雷达的历史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技术迭代特别快的领域,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缓慢。

         

毫米波雷达最开始运用于军工领域,90年代末,德国博世将毫米波雷达带上车,此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毫米波雷达一直处于蜗牛漫步的状态中,20年时间仅发展了5代,并且仅被应用于一些基础的防碰撞预警等功能,但是随着ADAS产业的快速崛起,毫米波雷达也跟着迎来了产业窗口期。

         

也就是特斯拉重新正名的4D毫米波雷达。

         

4D成像提升毫米波雷达存在感

         

很长一段时间里,价格低,存在感低,能力有限是外界对毫米波雷达的固有印象。但4D毫米波雷达的到来有望打破外界的固有认知。

         

4D毫米波雷达可以探测障碍物的距离,径向速度,方位,高度,尤其擅长距离和速度信息的探测。

         

楚詠焱介绍,4D毫米波雷达的核心在于虚拟天线技术,就是天线通道的增加。相较于传统毫米波雷达,它提高了角分辨率,并且缩小了体积。

         

传统的毫米波雷达是3发4收,组合相对有限,而4D毫米波雷达的天线通道数量可以做到12发16收。

         

进入4D时代,毫米波雷达的作用可谓一石二鸟,一方面守住了被激光雷达逐渐边缘化的攻势,另一方面也对外资巨头形成了冲击,可以说是攻守兼备。

         

毫米波雷达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统毫米波雷达时代,主要频段集中在24GHz。市场主要被Veoneer(维宁尔)、Bosch(博世)、Continental(大陆)、Aptiv(安波福)4大外资巨头把持。

         

传统毫米波雷达时代,市场格局比较稳定,但随着ADAS产业深入,毫米波雷达也进入77GHz频段,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4D毫米波雷达也应运而生。

         

目前,业内在4D毫米波雷达的主流技术路线主要有4种:

         

1、“MIMO+级联”的方案,它基于T1、NXP芯片的成熟技术,通过芯片级联的方式推出4D雷达。这也是大陆,博世等传统tier-1厂商常采用的方案;

         

2、专用芯片方案,与“MIMO+级联”类似,它将天线,MIMIC等进一步集成至芯片级别,更加顺应雷达小型化的趋势。这是国产厂商常用的方案;

         

3、软件定义雷达方案,算法对雷达增益明显。软件算法不仅作用于处理环节,更直接作用于MIMO环节,虚拟出更多信号通道。它的核心逻辑是软件增益,配合硬件升级,也给软件厂商入局毫米波雷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4、超材料方案。这是人们特殊合成的材料,该方案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帮随着ADAS大浪潮崛起,国产毫米波雷达企业通过差异化的竞争路线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更高的性能配合价格优势让4D毫米波雷达迎来了极大的关注度。

         

         

目前官方已经爆出的前装定点信息显示,包括上汽、比亚迪、理想、吉利、红旗、长安等多个品牌已经宣布搭载4D成像毫米波雷达,特斯拉的助推更是将4D成像雷达推向高潮。

         

除了在前向上车,4D毫米波雷达也拓展了毫米波雷达的使用边界。

         

4D成像雷达配合摄像头可以作用于行泊一体,形成4D环绕高分辨率(分为点云增强和成像)雷达。“视觉+4D成像雷达”极大降低了智驾感知成本。

         

此外,在国内AEB标配的呼声下,4D毫米波雷达作为其中的关键传感器前景更是值得期待。

         

4D毫米波雷达巨大的商业价值引得一众厂商趋之若鹜。传统巨头们纷纷转型,与此同时,楚航科技、行易道、几何伙伴等国产新贵们也纷纷下注4D毫米波雷达,甚至华为也加入战局,目前其自研的4D毫米波雷达已经在多款车型上车。

         

喧嚣之下,有人提议,4D成像雷达是否能够反守为攻,取代激光雷达。

         

但某自动驾驶公司技术人员告诉《圆周智行》,4D毫米波雷达取代激光雷达完全是无稽之谈。4D毫米波雷达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速度和距离,成像和高度仅是补充,只是增加了一定的俯仰角,实际上成像范围和效果都非常有限,跟激光雷达相差甚远。

         

更恰当的理解为,二者优势互补,谁也别想抄了谁的后院。

         

就自身而言,4D毫米波雷达也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依然存在一些需要系统考量的点,比如体积的大小,强数据存储能力,强信号处理能力,弱信号传输能力,有效点迹筛选算法等。

         

楚詠焱也认为,任何传感器存在即合理,整个行业应该抱着开放共存的态度,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未必一定要非此即彼。

         

比如在很窄的巷子里开车,毫米波雷达做地图构建时,两边的边界会很模糊,容易出现剐蹭的情况,而激光雷达的侧向和精度会比较清晰,更适合这样的场景。

         

但一个确定的事实上,从4D成像雷达开始,业内不敢再轻视毫米波雷达。

         

隐形雷达突破物理边界

         

这两年,激光雷达的发展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从前向到补盲,再到如今进入内置挡风玻璃,可谓一年一个样。

         

而毫米波雷达却进步缓慢。作为挑战外资巨头的国产新贵,在4D毫米波雷达之后,楚航科技带来了更超前的隐形雷达技术。

         

楚航科技首席射频科学家陶骏称,隐形雷达发布的初衷是为了能够实现毫米波雷达小型化,使其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同时给主机厂提供一些个性化需求。

         

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一样,在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之后,厂商们会选择在尺寸、结构,造型上下功夫,以凸显差异化竞争力。

         

         

楚詠焱介绍,隐形雷达的核心在于把天线从雷达盒子里剥离出来,放在前挡风玻璃处,出现硬件解耦。它的好处在于天线不在受物理空间束缚,不仅增加了探测距离,也增加了探测高度,角度,角分辨率等综合性能,也使得产业链分工更加明确,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楚航科技已经研发出了隐形雷达的实体样机,而非停留在PPT阶段。

         

楚詠焱介绍,隐形雷达的作用主要用于活体检测和行人追踪。这样一来,激光雷达就更难替代毫米波雷达。

         

但楚詠焱也坦言,隐形雷达目前尚在探索阶段,相关的技术标准仍在建立中,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共同推进行业发展。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一直被业内拿来比较,但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定位让二者很难彼此取代,如今它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或许正如楚詠焱所说,和平共处,才是二者根本的生存之道。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